字斟句酌知如何
——词语辨析二组

2019-01-10 23:39陕西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刘长卿狗吠犬吠

陕西

一、“落英缤纷”之“落英”正解

落英缤纷,是形容坠落的花瓣杂乱繁多地散在地上。出自东晋陶潜的《桃花源记》:“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被后人多次引用,例如周恩来《四次游中山公园》:“四次来游,满天满谷的落英缤纷;树上剩得青叶与绿叶,更何处寻那淡红娇嫩的樱。”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穿过落英缤纷的花瓣,走近大树,站在那里愣了片刻,然后,我把脚伸到枝丫的空处,两手抓住枝干往上爬。”

落英,被认为是落花。被运用到多部作品中,例如晋潘岳《皇女诔》:“落英雕矣,从风飘飏。”元郝经《琼花赋》:“天风收其落英,不委地而飘扬。”冰心《樱花赞》:“春阳暴暖,樱花就漫山遍野的开了起来。一阵风雨……漫山遍地又是一片落英。”

可见,把“落英”理解成“落花”似乎已经成为定论。

但其实落英在《辞海》中注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思。一指落花,例句是左思《蜀都赋》:“落英飘摇。”一指初开的花,例句是《楚辞·离骚》:“夕食秋菊之落英。”既是食用,当无食用残花之理。后有人因为落英缤纷中“缤纷”二字的美丽和喜气,亦将此处落英作开花解。其他辞书例如《辞源》《康熙字典》《汉语词典》等也有相应的佐证,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毫无疑问,“狗”的口语色彩重一些,“犬”的书面语色彩重一些。例如与狗相关的骂人的话“狗东西”“狗奴才”,常见歇后语或民谚“狗拿耗子——多管闲事”“狗掀门帘——全凭一张嘴”“儿不嫌娘丑,狗不嫌家贫”等,就是选择了“狗”字而不用“犬”字。那著名的两句打油诗“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若是变成了“黄犬身上白,白犬身上肿”就失去了原有的趣味。而书面一些的词语,如“犬子”“鸡犬相闻”,如果换成“狗子”“鸡狗相闻”就带有戏谑性了。陶渊明选择“狗吠深巷中”,偏重于口语,而刘长卿选择“柴门闻犬吠”,则是偏重于书面语境。宋朝陆游诗曰“犬喜人归迎野路”,梅尧臣诗曰“荒径已风急,独行唯犬随”,这都是典型的书面语境。

不同的选择与诗风变化相关。在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王朝,诗歌崇尚古风,古体诗盛行,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而陶渊明的个人诗风更是如此,偏向自然而无拘束,写出“狗吠深巷中”顺理成章。刘长卿生活在大唐时代,李白、杜甫为代表的众多大诗人的出现,让诗歌写作逐渐转向了有着严格押韵与平仄的近体诗,其中以绝句与律诗为代表。刘长卿正因为工于诗,长于五言,自称“五言长城”,所以他的选择自然就是“柴门闻犬吠”了。几乎与刘长卿同时代的杜甫有诗曰“旧犬喜我归,低徊入衣裾”,也很自然地选择了“犬”字。

而与刘长卿、杜甫的选择不同,李贺在他的古体诗《绿章封事》中写“青霓扣额呼宫神,鸿龙玉狗开天门”,则选择“狗”字,没有选择“犬”字。这正是因为古体诗较为自由的原因。

其实,这样的选择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与情感表达相关。

陶渊明厌恶官场,终于“复得返自然”,过上了自己想要的田园生活。写“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选择“狗吠”而不是“犬吠”,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他生活的深巷里传出的狗叫声,这是生活化的具体表现,充满田园韵味和诗情画意。如果用“犬吠”,似乎就隔了一层了。而刘长卿在“日暮苍山远”的时候正准备投宿,遇上了“天寒白屋贫”的现状,旅途辛劳好不容易入睡,却因“柴门闻犬吠”而知晓主人风雪夜归。狗不是自家的狗,人算不上最亲的人,用“犬吠”正合此时情感表达的需要。

此外,唐时的和尚皎然在《寻陆鸿渐不遇》中写“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意思是敲门时竟然连一声犬吠都没有,要去向西边的邻居打听情况,这不用“犬吠”才怪。同理,李白的“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中借犬吠引出了一幅仙境水墨画;而黄庭坚的“昨夜三更狗吠雪,东家闭门推出月”中直接说“狗”,写出了“狗吠雪”向主人示警的通灵。

看来,对“狗吠”与“犬吠”的选择,还是有些讲究的。

(作者单位:湖北省监利县第一中学)

似乎,“落英”既可以理解成“落花”,也可以理解成“初开的花”。

那么,“落英缤纷”之“落英”该作何解呢?其实是存在争议的。“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出自陶渊明《桃花源记》,其中的“落英”在苏教课本上解释为“落花”,而岳麓书社出版的《古文观止》则解释为“初开的花”。那么,“落英缤纷”之“落英”是否也有两种解读呢?

我们可以先理解“落英”的“落”字。《说文·艸部》:“落,凡草曰零,木曰落。”如《礼记·王制》:“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而如我们熟悉的《诗经》中的“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两句,与草木有所联系,都是与《说文》相符,解释为“零落”“下落”。

钱锺书先生在《管锥编·洪兴祖补注·离骚》中对“落英”解释为“始开之花”的谬误有详细的阐析论证,大略认为那是屈原文学创作时的失漏,不能对文学作品苛责太深。再考证《离骚》中其他的诗句,如“惟草木之零落兮”“及荣华之未落兮”等,这些与草木有关的诗句,从文意就可推知是“陨落”的意思,若理解为“始开之花”就前后矛盾,文意不通。那么“落英”理解为“始开之花”就成了一个孤证,同一篇文章、同一语境下,对同一字句的解释,不可能前后矛盾,以至于混淆而难以区分。所以“落英”解为“始开之花”是不可取的。

钟嵘《诗品》的一句话可以为“落英缤纷”做个最佳的注脚:“丘诗点缀映媚,似落花依草。”

总而言之,“落英缤纷”,正是落花之美。“落英缤纷”之“落英”乃落花也。

二、“您们好”还是“您好”

“你好”是对别人的一种问候,遇到认识的人或陌生的人都可以使用,主要用于打招呼时或请教别人问题前,也可以单纯表示礼貌等。“你好”表达的情感比较中性,应用于熟人过于拘束,多应用于非熟人群体,表示一种礼貌。

“您好”,问候语,与“你好”同义,但表示尊敬的程度更深,一般用于句首。一般来讲,初次见面,多用“您好”。如今,“您好”已被泛化为日常生活用语,基本上,大部分的人都用“您好”打招呼。“您”为称谓语(第二人称),代替“你”字表示敬称。该字原形为“恁”,于金元时期受阿尔泰族文化影响融合阿尔泰语演变成新造字“您”。“您”字原为山东个别地方使用的方言字,现融入普通话范围于全国广泛使用。“您”字并非属于通语字,“您”字原本为地方方言字,于宋元时期伊始在山东个别地方流行,之后漫延至全国。古时通语使用的是“你”、“你弭”或“汝”、“汝等”又或“尔”、“尔等”,其本义是一个称谓而已,不论尊卑。

“您好”比“你好”更显得尊重对方或他人。在现代汉语语法中,“您”的用法,只能说“您好”,而不能说“您们好”。对一个人说“您好”或“你好”,对多个人说“你们好”。但现在大多数人用“您们好”视作对二人或两人以上的尊敬,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表达。“您好”的“您”可指一位,也可泛指众多,“您们好”应换成“你们好”或“您好”。(虽然汉语言也有个习俗,如果众多人接受并使用“您们好”,也可以纳入正确的称谓,但目前仍然是错误用法)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词语分册》:“您(nín),‘你’的敬称。用于多数时不加词助‘们’。”

总之,语法里没有“您们好”这个说法,只有“你好”“您好”“你们好”。

另外,怹(tān)该字主要是中国地方方言用字,是北京人对第三人称——也就是“他”的敬称。用在对长辈、上司或尊敬的人的称呼上。例如老舍《龙须沟》:“四嫂,您忙您的活儿,我是个闲人,我来伺候怹。”如今这个“怹”字即使在老北京人的嘴里也很难听到了。在大同方言中,“怹”仍在广泛使用,一般加儿化,读作“怹儿”,用于表示对老人的敬称。在东北方言中,“怹们”用以替换“他们”,一般单独使用时仍使用“他”。

“您”和“怹”的发音均是在“你”和“他”后加了前鼻音,应该是由“你们”和“他们”演化而来的。

猜你喜欢
刘长卿狗吠犬吠
塔纳达办事处 日本,千叶市,釜沼
The Dog in the Manger
狗吠
诗的对比(外一篇)——刘长卿《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故乡
你抬头看落日
范东学
胡汉华
送灵澈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