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于典雅,衍生新篇
——从全国卷Ⅰ选文看文学类文本阅读一轮复习策略

2019-01-10 23:39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6期
关键词:赵一曼文学类考查

湖北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全国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总是给人十分别致的印象,对惯于解答微型小说文本阅读的考生而言,高考真题文本的选择往往意在言外,独出机杼。从选文特点的示范价值角度看,熟悉相应文本的表达特征,准确解读其内涵,借此发掘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命题规律,对于2020届高考考生复习备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思辨价值。

一、博采众长的叙事特征

2017年至2019年全国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分别是《天嚣》《赵一曼女士》《理水》,三篇小说描述对象迥异,具有十分典型的差异化特色,综合体现了语料丰富、求同存异的选文倾向。赵长天先生的小说《天嚣》采用危机叙事法,讲述了某科研基地项目试验队遭遇戈壁滩风沙侵袭后,意外得到蒙古族同胞救援的故事,折射出困境之中天灾之下生命的伟大。阿成先生的小说《赵一曼女士》则运用了综合叙事视角,通过刻画赵一曼对伪满统治地区青年的策反过程以及怜子之情,再现了抗战英雄的历史事迹,展现了赵一曼女士坚贞不屈、忠于革命、热爱祖国的精神风貌。鲁迅先生的小说《理水》融入杂文笔法,借助故事新编,塑造了上古时代治水英雄大禹革新治水和造福民众的崇高形象,同时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中国社会形形色色的丑陋现象披上历史的外衣,讽刺性地揭露了视察大员、水利局官吏等人丑陋荒诞的嘴脸。

高考语文综合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艺术结构的分析鉴赏能力,博采众长的文本能有效调动考生对文体知识的记忆。2019年全国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理水》,令人顿生耳目一新之感,历史传说中“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治水英雄大禹的形象,被描绘成一个蓬头垢面、胼手胝足的莽汉,而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一面附庸风雅,一面顽固不化,在鲜明的对比中,主人公形象更加鲜明突出。在叙事特点上,小说既化用了伏羲八卦、仓颉鬼哭、女隗蚩尤、息壤湮水、干父之蛊等典故,又观照现实,引入接风洗尘、食品展览、生病请假、摩登等新词,在典雅与新意中博采众长,从而使小说拥有了内在的张力。

二、舂容大雅的思想内涵

从选文的纵向发展看,全国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愈加体现文化导向。《天嚣》在科学探索的大背景下,关注的是对人文底蕴的阐释。《赵一曼女士》在革命钩沉语境中,关注英雄人物更加立体、丰富的形象。《理水》侧重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发掘,运用古朴典雅的语言叙事,有效响应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里学科核心素养指向文化传承的目标。

突出文化自信,是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的典型特征。从2019年《理水》看,这一特点尤为突出。如小说中争讼不休的“湮”的治水方法,就隐含着《山海经·海内经》中的相关表述:“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湮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守旧派极力拥护老大人鲧以“湮”应对的成法,还卖力地给禹扣上效法蚩尤、有悖孝道、无视众议、追求摩登的帽子,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对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因循守旧,反对禹的变革,从而维护贪婪之辈的既得利益。而大员们言之凿凿的解救华夏文化的承载者一说,则是典型的杂文笔法,隐含褒贬。由此可见,这一文本体现了对文化传承与创新这一核心素养的思辨,并高度反映了社会现实。

鲁迅在自己的作品中,对故乡绍兴“其民复存大禹卓苦勤劳之风,同勾践坚确慷慨之志,力作治生,绰然足以自理”的风俗有自豪的肯定,他们敬仰大禹治水之功和“形劳天下”的精神,履行“以自苦为极”的“禹之道”。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里说: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在《故事新编》中,“中国的脊梁”这种理想人格以《理水》中的禹为代表。禹的出场生动形象,一群乞丐似的大汉冲破官僚化的界线,引发一阵喧嚷和卫兵的阻拦。有别于大员们津津乐道的水乡风景、太平之道,禹的治水方略是建立在博施济众的前提上的,以民为本的担当,才是为人称道的“中国的脊梁”。

三、规避套路化的命题方向

综观全国卷试卷,不仅有“不得套作”的显性要求,而且在各主观题应答要求上,也在不断强调规避套路化作答的隐性目标。从选文看,阅读文本在小说文体的总属框架下,每年选文均有新意,不仅表现在前文所述的小说体裁和思想主旨上,还突出体现在语言风格和艺术特色上。《天嚣》突出刻画人物心理特征,把人在面临生死时考虑的细节心理刻画得细致入微。

在各具特色的文本表达背后,又有着兼收并蓄的共性因子。三篇文本均有所删减,以便考生集中阅读主要信息,针对相应考题做出思考和解答。正是源于这一点,试卷文本在基本保持原文风格的基础上,又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命题人的命题思路,即对教材知识加以迁移运用的特征。《天嚣》场景描写的烘托作用,细节心理的表现手法,在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的话题中均有呈现。《赵一曼女士》历史与现实的交织穿插,称谓的陌生化表达,与《礼拜二午睡时刻》《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有异曲同工之妙。《理水》与《炼金术士》均是故事新编的艺术精品,鲁迅将现代话语和事物植入古代情境,时空特征似古非今,却又亦今亦古,从而产生了借古讽今的表达效果,既隐性呼应教材,又体现了鲜明的时文特点。

高考选文往往成为当前社会热点的风向标,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主流价值观,但这种特征投射到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则表现得较为隐性。文学类文本通过虚构技巧,艺术化地体现生活,使得文本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为规避学生以习惯性答题思维进行套答,命题人除了在试题上选点考究、体现关联外,还在选文上制造陌生化的阅读效果。近三年的文学类文本选择了具有独特语境的素材,既巧妙呼应热点,又各有侧重,凸显了这类试题微言大义的考查功能。

四、厚积薄发的备考策略

在文学类文本阅读的备考层级中,研究真题是起步,针对破题是关键,举一反三是重点,文本预测是目标。对真题的研究结论,以近三年考查形式看,可直观得出反套答的特点外,还有多维度考查的特征。如2017年主观题考查小说线索和结尾艺术,2018年则考查人物形象和表达方式,2019年又考查塑造形象和文体特征,体现了考查的多向性。

复习备考时,师生要贯彻厚积薄发的宗旨。考题多变,文本常新,让文学类文本阅读远离了猜题押题的困扰。《课程标准》指出:让文学知识结构化。这与形成系统的文学理论素养,教给学生文章解读的正确方法是一脉相承的。套答的本质是虚与委蛇,对相关知识点并没有真正理解,形成知识链。因而反套答与厚积薄发并不抵牾,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万变不离其宗。2019年《理水》阅读中对“中国的脊梁”的分析题,实质上是在考查考生把握塑造人物形象手法的基本能力,考生在语文学习中只要掌握了常见常考的刻画人物的方法,就能对答如流、一语中的。

思维品质在近年来的考题设置中得到相应的重视,这与选文特点关系密切。《理水》以古代神话为基础,以新编为手法,体现出一种创新性思维,着眼于对历史与现实均做出关照。小说通过对人们习以为常的事物的陌生化处理,使事理因为漫画式的滑稽丑陋而愈加凸显,作家的艺术构思在故事与新编之间串联,也有效地触发了考生的即时思考。在有限的内容文本中考查考生的思维品质,这是《课程标准》赋予的命题方向,语文课中也只有常年贯彻思维训练,才能在有效的考试时间里,撷取最具价值的思维特性。

综上所述,全国卷Ⅰ文学类文本阅读选文具有典雅化、陌生化等特点,师生复习备考不以猜题压题为念,遵循规避套答、厚积薄发的理念,就能真正落实《课程标准》关于文学教育的相关要求,锁定这类考题的功能定位,从而达成真正的教学和评价功能。

猜你喜欢
赵一曼文学类考查
赵一曼:用“红枪白马”书写抗日传奇
文学类文本“文本二”的前世今生——“八省联考”卷《国文教员》点评题命意溯源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创新视角下高考中关于统计的考查
致敬钢铁女战士:赵一曼鲜为人知的原名曝光
【重点】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小说)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文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