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
高考文综第37题注重对试题设问思路和形式的探索及创新设计,通过增强开放性和探究性来提升考查层次,鼓励考生进行主动思考,引导考生运用创新性的思维方式应对问题情境,从不同角度认识和理解地理事物,充分考查考生思维的敏捷性和创新性,促进其创新意识的提高。
【典例】(2019年全国卷Ⅰ)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下图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
【试题评析】本题延续了近几年对纯自然地理简答题的考查,通过某个要素的变化,体现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考查分析能力和推理能力,突出地理综合思维。需要考生能够全面、系统、动态地认识地理事物或现象,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认识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其发生、发展和演化的过程。该类试题难度较大,区分度也较大,需认真对待。试题引导考生根据板块运动的趋势,判断黑海和地中海可能发生的变化,旨在扩大考生视野,评价考生的地理思维创新能力。该题还可以从里海的变化对其水生生物的影响、对水系的影响及对中亚自然环境的影响等角度进行考查。
【解题思路】(1)设问要求从地貌、水文、气候三个角度作答,而这三个角度都必须跟山脉隆起有关,还必须对里海产生影响。题干中已经明确“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里海从地中海分离”,这是地貌方面的影响。随着山脉的隆起,里海汇水面积减小,水量减少,这是水文方面的影响。再加上山脉阻挡水汽深入,气候就会变干,也会影响里海。(2)考查“淡水湖”这一概念,通常情况下,淡水湖为开放式的湖泊,有河流的流出。但是这里说的是个封闭式的淡水湖,没有明显的河流流出。只要把握形成淡水湖的根本条件,从湖水的收入和支出两方面作答即可。注意设问中的关键词“末次冰期晚期”,即冰川融水量大,补给的多,而气温较低,蒸发少。(3)里海由淡水湖变成“咸水湖”,注意重要的提示信息“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淡水湖时补给为冰川融水,现在为河水,而河流的汇入会携带盐分,没有河流的流出,盐分在此聚集,随着强烈的水分蒸发,盐分积累,盐度升高。这不仅考查推理、表述能力,还需要一定的理科常识。(4)以里海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实证,阐明了板块运动与里海地区地貌、水文、气候之间的关系,反演了湖泊的形成过程,由此获得黑海和地中海将相继成湖的依据,体现了“学以致用”的思想。
考生在备考过程中掌握的大量答题模板,对于寻求分析问题的一般思路有一定的帮助。但是如果在平时学习和考试中过度依赖答题模板,没有养成根据新情境创新性地运用模板解决问题的习惯,其创新思维就会在长期的机械化训练中弱化。例如,2017年全国卷Ⅰ第37题第(3)小题,如果仅分析某山地随海拔升高地表温度的变化特点及产生原因,可以套用答题模板,但该小题考查的是“与阴坡相比,山地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考査的视角和方法均有所创新,解题时一定要关注“海拔高”这一特殊要素。因此,答题时除了可以套用“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的常规解题模板外,还要注意高海拔苔原带中“有积雪”,并且通过推理得出“阳坡的积雪比阴坡更早融化,蒸发历时长”这一特殊性。
在解答2017年全国卷Ⅰ第37题第(4)小题时考生失分较严重,有的是没有掌握逆向推理的方法。海拔2 300~2 600米处的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说明影响其植物多样性的生长环境趋同,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有的能够由结论逆向推导原因,但推理思维链出现断裂,特别是最后一步推理(阴、阳坡相互影响增强),很多考生没有想到。
发展创新思维需要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善于发现新问题,具备较高的逻辑推理水平、较强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扎实的绘图技能和基础知识。通过分析考生的答题情况发现,其创新素养比较薄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不善于发现问题
一些考生在阅读试题情境材料时不能发现问题,如无法提出“优势植物数量减少与植物多样性有什么关系”“生物多样性与生物量有什么关系”“地形如何影响气候”等问题,也就无法带着疑问有目的地获取和解读图文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导致解题的效度下降甚至无法解决问题。
2.独立思考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差
主要表现在:①读不懂题意,如不理解“乌裕尔河成为内流河”的过程(2018年全国卷Ⅰ);②不能从图中挖掘有效信息,如不能发现“甲拍摄点地处河流附近,熊出没的概率大;有森林,便于隐蔽;位于夏季背风坡,降水较少,晴天较多”(2016年全国卷Ⅰ);③不能有效解读信息,如不理解苔原带阳坡中下部植物多样性异常丰富的内涵和原因,不能结合大型野生动物所需要的生存空间、生存的自然条件和食物等特点,从堪察加半岛的区域特征出发进行分析,因而无法正确解题。
3.缺乏对地理原理的深刻理解
不会调用“自然环境中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的原理”,因而不能得出“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对水平衡原理(外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多年平均径流量,故降水量>蒸发量;内流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多年平均蒸发量,故降水量=蒸发量)不理解,也就无法正确说出“乌裕尔河流域降水量、蒸发量数量关系的变化”;对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不清楚,就无法讲清“堪察加为什么缺少大型动物”。
任何一个问题,总会在材料中提供解决问题的“足够的”信息或者总有足够多的“暗示”,关键是我们要学会寻找,学会揣摩命题者的意图,从而揭开材料中的面纱。例如,2014年全国卷Ⅰ第37题第(2)问“甲地附近建设磷酸盐工业城需要克服的不利地理条件”,据图可以叠置的地理要素:“纬度”——较低;“海陆位置”——位于内陆;“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河流”——稀少;“植被”——沙漠广布;“居民点”——少。据此推理当地不利的施工环境:终年高温干燥,淡水资源短缺;地处偏远地区,人口稀少,劳动力缺乏;地区开发历史短,工业与基础设施薄弱。
综合题的思维方式其实就是综合思维,即从多方面、不同的侧面去探讨某一主题。既可运用“一般规律”去分析,又要考虑“某地”的特殊之处。其思维的起点应该从问题开始,逆向探究(从结果找原因),正向解答(从原因到结果)。
例如,2015年全国卷Ⅰ第37题“青藏高原热棒”,从图文中得到的信息:多年冻土的结构分层(上层为夏季融化、冬季冻结的活动层,下层为多年冻结层)、我国多年冻土的主要分布地区(东北高纬度地区和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两地冻土分布区年均气温有差异(东北高纬度地区多年冻土南界的年平均气温在-1~1 ℃,青藏高原多年冻土下界的年平均气温约-3.5~-2 ℃)、冻土区铁路路基变形的原因(多年冻土的活动层反复冻融及冬季不完全冻结)、青藏铁路修建防御冻土危害的思路及技术(利用热棒主动降温,冷却路基)、热棒的工作原理(当地上部分的冷凝段温度低于地下部分的蒸发段温度时,地下部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在地上部分冷却成液态,回到地下部分,循环反复,实现主动降温,冷却路基)、青藏铁路格拉段及沿线年平均气温的分布(西大滩至安多为连续多年冻土分布区,甲地年平均气温约-3.5 ℃,五道梁年平均气温-5.6 ℃)。
【问题中的关键概念】年平均气温、甲地冻土更不稳定、热棒的工作原理。
【可以联系的教材知识】影响气温的因素、区域气候的差异、大气热力作用。
【推导过程】(1)青藏高原纬度低(太阳高度大),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太阳辐射强;青藏高原(纬度低,海拔高)气温年较差小,当年平均气温同为-1~1 ℃时,冬季气温高,活动层冻结厚度薄,夏季全部融化,不能形成多年冻土。(2)甲地年平均气温(-3.5 ℃)更接近0 ℃,受气温变化的影响,活动层更频繁地冻融,危害路基;甲地年平均气温高于五道梁,夏季活动层厚度较大,冬季有时不能完全结冰,影响路基稳定性。(3)冬季气温低于地温,热棒地下部分的蒸发段吸收冻土的热量,将液态物质汽化上升(受热膨胀上升),与较冷的地上部分管壁接触,凝结(遇冷凝结),释放出潜热,从而将冻土层中的热量传送至地上。
因果联想、逆向推理和综合分析等方法是发展创新思维的有效方法。
1.因果联想训练
从问题出发,探寻地理事物间的内在逻辑,或由因联想果,或由果联想因。例如,“分析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选在朱日和训练基地的原因”,朱日和训练基地位于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分析阅兵仪式场地选择的原因时,就要将其地理位置、地形、地面组成物质、大气环流等地理要素按照内在的逻辑关系联系起来,探寻要素之间多因一果的关系。
2.逆向推理训练
面对新问题或较难的问题时,可运用逆向推理的方法加以解决。仍以上述案例为例,逆向推理为:阅兵场地应具备的条件很多,但基本条件是占地广,周围的居民和基础设施少,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机密性;各兵种在此会合接受检阅,需要具备适合其施展才能的复杂地形和场所;有些训练和武器需要较好的能见度和晴朗的天气;众多军人聚集在此,需要清洁的水源和农副产品等。据此推测选择朱日和训练基地作为阅兵仪式举办地的主要原因:该处深居内陆,地广人稀,具备一定的安全性和机密性;离食品供应基地较近;可利用的土地面积广阔;气候干旱,晴天多,能见度好;地形复杂多样,沙漠广布,利于在各种复杂的地形条件下开展军事训练等。通过这样的分析,我们就可以从众多地理要素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要素。
3.综合分析训练
对于复杂的地理问题需要多角度、多要素进行综合分析。仍以上述案例为例,分析问题时从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进行思考。从影响场地选择的自然地理因素来看,要从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地理位置、地形、水文、天气等方面考虑;从影响场地选择的社会经济因素来看,可从安全、技术、政策、当地的人口密度、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