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各类题型的特点并掌握各类试题的解答思路与方法,是二轮复习的重要任务之一。每个学科的高考试题都有基本的固定题型,对于政治学科来说,在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要通过常见的题型强化训练,才能全面提高解题能力,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
供求曲线图像题是近年来“出镜率”较高的试题。供求曲线图像题对考生最大的困扰是自变量的确定问题。在价格影响供给、价格影响需求的图像中,自变量是纵轴上的价格,因变量是横轴上的供给和需求。要学会区分“曲线上的点移动”与“曲线的移动”。
计算是经济学必备的能力之一,经济学计算题也是高考试卷的常见题型之一,新课标卷政治学科选择题共出现过5道,其中曾经有令考生头疼的价值量计算题,现在价值量计算题已经多年没有在高考中出现了。最近几年的计算题都是贴近生活的,难度较小。解答此类试题大多数需要运用比例知识,由于比例知识在小学阶段学习了方程之后已经很少使用,二轮复习时,要重新熟悉基本的比例计算技巧。
此类试题以经济类试题为主,图表的内容多为经济现象。图表式材料的图表一般由“表题、图表、注释”三部分组成。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结合图表、文字综合分析。审图表要注意:①读图表的标题。图表的标题反映了图表的主题或中心。②读表格内的项目和数据等内容,这是答案的主要来源。关键是能从对比中发现问题,发现变化,发现差距;纵向对比用来说明变化,横向比较用来说明两者的差距。③读表注。解释性的备注是对图表中的信息进行分析、判断的依据;补充性的备注则是组织答案不可缺少的来源之一。
排序题一般是考查几种现象(措施等)之间的逻辑顺序,是一种难度偏大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能力。命题者设置此类试题,能够增加试题难度。解答该题要明确变量之间的关系,可采用首尾法进行确定。即先确定第一个题肢或者先确定最后一个题肢,如果先确定第一个题肢,可以以此往后推,如果是先确定最后一个,可以以此往前推。同时要注意排除错误选项,按此步骤,基本上可以确定正确答案。
原因意义类主观题是高考常见的题型,主要考查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原因意义类”主观题要结合材料,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要联系实际,结合与材料背景有关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如果设问要求回答的是“意义”,要从积极影响(即意义)和消极影响(危害)两个角度进行辩证思考。解答此类主观题时,要根据两个范围来确定本题的切入口:一是知识点范围,二是区域范围,即结合材料,考虑对“当地”有何意义、对“地区”有何意义、对“世界”有何意义。此外还要根据不同模块的特点,如,经济模块可以从个人(消费者、劳动者)、企业、国家三个层面分析。
体现类主观题答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这类试题一般在设问中都有“体现了什么”“怎样体现”“如何体现”等字眼。解答此类试题的思路是:定点—— 联系—— 梳理—— 作答。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三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建议措施类试题一般是开放性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综合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的设问一般都指定了特定的行为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经营者等,有的没有指定行为主体,需要根据试题的内容来确定。解答这类试题在组织答案时一定要有理论依据(教材相关原理),还要注意建议措施的可行性。
成功属于每一个有准备的人,祝全体一线师生备考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