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现代多媒体,唱响诗歌诵读“三部曲”
——以《锦瑟》教学为例

2019-01-10 19:10甘肃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锦瑟仄仄平仄

甘肃 高

近年来,笔者致力于研究“读为依托,文言融合”教学模式,积极发挥现代电教多媒体的资源优势,融合李泽厚《美学四讲》中的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理论精髓,创新诵读方法,丰富诗歌教学模式内涵,使诗歌诵读走向了愉悦化、审美化、意境化。《锦瑟》教学,便是这一背景下的有益探索。

一、音读,咏诗韵——悦耳悦目

悦耳悦目,是诵读的第一层次——形式感知,以平仄押韵、节奏重音为核心,以品味诗歌的音韵美为目的。其实,有些诗歌的题目往往具有明确的情感指向。比如,陆游的《书愤》、苏东坡的《念奴娇·赤壁怀古》、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等,《锦瑟》也是如此。因此,获得新鲜的愉悦,感知真正的“悦读”,要从音读开始,音读要从题目开始。

(一)诵读题目

什么叫“锦瑟”?为了使学生真切了解锦瑟以及诗人所寄寓的情感,笔者制作了精美的PPT并引用《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以及《汉书·郊祀志上》“泰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然后告诉学生因为泰帝的这个故事有人把锦瑟这种乐器也叫泰帝怨,素女愁,从而让学生明白锦瑟这个悲情的意象该用什么样的情感和语调来读。

(二)诵读平仄

平仄是诗歌创作的基础,是展现诗歌音韵美的核心。但是,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讲,把握平仄还是有难度的。为此,笔者利用PPT出示了《锦瑟》的平仄示意图: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让学生在平仄仄平的对应和变化当中感受到抑扬顿挫之美,寻找到心灵的契合。

(三)诵读韵脚

韵脚的确是诗歌语意的根基,蕴藏着诗歌的情感。律诗的特点是偶句押韵,一韵到底,中间不再换韵,而且押平声韵。笔者用PPT出示全诗,先让学生找出韵脚(弦,年,鹃,烟,然),指名学生用红色笔在电子白板上做出标注,然后链接诵读音频,引导学生体会平声韵的朗读要领,切实感受平声韵的饱满深沉和深婉隽永。

(四)诵读节奏

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节奏是传达情绪的最直接而且最有力的媒介。”关于节奏的朗读指导,笔者全程利用电子白板进行操作,在讲清节奏划分的原则(词意完整、音韵和谐)之后,指名学生采用七言律诗两种常见的形式2-2-2-1和2-2-1-2,在电子白板上用“/”做出标注,然后引导学生合并两个停顿的短促节奏,初步体会2-2-3的朗读节奏。再反复朗读,不断强化。

此外,诗歌诵读强调“因声求气”,强调“格律声色”,我们要关注语调,关注重音。《锦瑟》教学,笔者有意让学生聆听践离的诵读视频,用心体会情感的重心,把握“迷蝴蝶”“托杜鹃”“珠有泪”“玉生烟”等组词中“迷”“托”“有”“生”等动词寄寓的情感。

二、意读,解诗意——悦意悦心

悦心悦意,是诵读的第二层次——内容领悟,以通义训、解诗意为基础,以感受诗歌的思想美为目的。本环节,笔者通过剖析诗眼、压缩诗歌、解读意象来实现悦心悦意。

(一)剖析诗眼

诗眼是诗歌的“神光所聚”,是赏析诗歌的关键之一。《锦瑟》除了情感的眼睛“已惘然”外,还有一个关于诗歌内容的眼睛,那就是“思华年”。通过诗眼,学生清楚了诗歌的核心是锦瑟触发了诗人的情思,引起了诗人对美好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诗人无限的怅惘之情。

(二)压缩诗歌

压缩诗歌是提炼核心内容、对照比较表达效果的灵丹妙药,也是解读诗歌的终南捷径。这一压缩过程共分为三步进行。

1.把七律压缩成七绝。

PPT展示: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以诗眼“思华年”“已惘然”为支撑,理解诗歌内容和情感。

2.把七绝压缩成五绝。

PPT展示:锦瑟五十弦,弦柱思华年。此情成追忆?当时已惘然。

引导学生理解“无端”的意思,了解诗人的难言之痛。展示PPT,帮助学生了解锦瑟“繁弦悲音”的特点,深入体会“一弦一柱”寄寓的深沉情感。

3.把五绝压缩成三言。

PPT展示:五十弦,思华年。成追忆?已惘然。然后把三言与五绝进行对照,进一步剖析、体会失去意象和意境的三言、五绝、七绝在抒情达意上与七律的差异。

(三)解读意象

“诗得意象自生光”,诗歌是用意象来传达思维的,意象是诗歌情感的载体。解读诗歌,必须解读意象。意象的解读同样分三步。

1.启发学生找出诗歌中的常用意象。如梦、月、珠、泪、烟、杜鹃、蓝田、暖日等,并引导学生借助PPT分析意象承载的情感。

2.对比分析“月”与“沧海月”的区别。依次拓展延伸,了解“泪”与“珍珠泪”“沧海泪”、“梦”与“蝴蝶梦”“庄生梦”、“玉”与“蓝田玉”等在意象与意境上的不同。

3.指导学生认识特殊意象。让学生清楚,诗歌中凡是承载了诗人情感的人、事、物、景都是意象,本首诗中“庄生”“望帝”“鲛人”“紫玉”等都寄寓了诗人的情感,都是诗歌中的意象。此外,笔者利用视频讲述鲛人泣泪、紫玉生烟的故事,进一步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三、情读,悟诗情——悦志悦神

悦志悦神,是诵读的第三层次——行上超验,以明心见性、意会神通为特征,以领悟诗歌的境界美为目的。“一篇《锦瑟》解人难”,难就难在颈颔二联。意读解决了首联和尾联的分析问题;情读重点解读颈联和颔联,分析意象叠加、意境凄迷的问题。

(一)感受诗歌意境

意境和典故是解读诗歌的必经之路。李商隐一生都在受伤,他把伤痛隐藏在了文字当中,确切地说大多隐藏在诗歌的意境典故中。笔者利用视频和PPT,帮助学生了解庄周梦蝶、杜鹃啼血、鲛人泣泪、紫玉生烟的故事,辅助分析诗人茫然、痴迷、凄苦、虚幻的情感。例如借助“紫玉生烟”的典故让学生知道了李商隐的妻子死后埋在了蓝田山下这一事实后,更利于体会诗人阴阳两隔的无奈和昼思夜想的深情。

(二)置换学生身份

课前,笔者按照《红楼梦》“情榜”的分法,把李商隐几段痛苦的情感经历,分别归纳为初恋柳枝、绝恋荷花、伤恋宋华阳、挚恋爱妻、迷恋锦瑟。课堂上对接《红楼梦》,依照第三十三回“情中情因情感妹妹,错里错以错劝哥哥”设题:宝玉对黛玉倾诉肺腑之后,二人感情笃定,假定黛玉题帕,会选择李商隐《锦瑟》中哪一句或者哪一联?请写出50字左右的解读。一石激起千层浪,短暂的沉默后,笔者投影了学生的作品,纯美的文字,真挚的情感感动了每一个人。

(三)课外拓展延伸

黛玉写给宝玉的题帕诗共有三首,PPT展示:其一,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尺幅鲛绡劳解赠,教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其三,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林黛玉的诗歌篇篇贯串一个“泪”字,字字蓄泪,句句滴泪,其意境,其情感与《锦瑟》具有相似性,也是用来解读《锦瑟》的最好注解。同时,笔者也告诉学生,林黛玉其实是不喜欢李义山的诗的,只喜他这一句“留得残荷听雨声”。大概是李商隐的诗太绝情、太悲凄。让学生以林黛玉的身份走进诗歌,体会爱情之美;又让学生以林黛玉的身份走出诗歌,体会风格之美,不得不说是一种有益而有趣的探索。

整堂课,笔者以现代多媒体为支撑,以爱情为主线,因声求气,以意逆志。课前播放《锦瑟》音乐视频,营造了凄迷忧伤的氛围,奠定了深婉绵密的基调,让学生初步感知诗歌的意境,在视频感染中打开心扉,走进了诗歌的灵魂。在讲解了诗人惊世憾俗、痛苦不堪的爱情经历之后,再次播放践离朗读视频,结合画面、意境、氛围、声音理解诗人寄寓的情感;在音读、意读、情读中实现“悦耳悦目”“悦心悦意”“悦志悦神”的愉悦体验;在视频中展示的庄周梦蝶、望帝啼血、鲛人泣泪、紫玉生烟的图景中,实现“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的解读目的。最后幻灯片展示蔡青的《不了情》,让学生一起诵读,以实现情感共鸣。

实践证明,现代信息技术走进诗歌教学,开启了诗歌教学的新模式,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诵读兴趣,优化了学生的诵读方法,助力学生在诵读涵咏中感受诗歌的意境,促进文言共生共融,引发情感共鸣,愉悦心灵,陶冶精神。

猜你喜欢
锦瑟仄仄平仄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别弹
锦瑟
平仄谱:阅读格律诗的一把金钥匙
偶感
学诗
春天的马蹄声
滇风诗说
深研句式 探寻诗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