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强考点意识,精准规范作答
——以2018年全国卷Ⅰ第5题为例

2019-01-10 19:10湖北
教学考试(高考语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赵一曼考点气质

湖北

2018年全国卷Ⅰ的文学作品阅读考查的是小说阅读,选用的阅读材料是著名作家王阿成的《赵一曼女士》,该小说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选用的时候对文本有删改,但是并不影响考生对人物的整体把握。

第5题的题目是:小说中说赵一曼“身上弥漫着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如下:

文人的气质:喜欢丁香花,情趣不俗;时常深情、甜蜜地回忆战斗生活,文雅浪漫;用大义与真情感化青年,智慧过人。军人的冷峻:遭严刑拷打而不屈服,意志坚定;笑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从容淡定;充满母爱又不忘大义,理智沉稳。

在实际阅卷中,专家组根据试做和试阅的实际情况,对参考答案又做了修订,增加了几点。文人的气质:遗书饱含深情,充满母爱;用小说体记述日军的罪行,感化董警士。军人的冷峻:通过冷静的观察,采取不同的方式,争取董、韩二人;深情庄重地质问董警士为何甘为日本人役使。

这道题考查的是分析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题目设定为“拔俗的文人气质和职业军人的冷峻”两个方面,是对抽象概念的具体演绎。能力层级为C级,而且题设的指向性非常明显,难度并不大,但是从得分的情况来看,并不算好,虽然考试院并没有公布各小题的得分情况,但从阅卷中可得知,第5题平均分只有3分多一点,造成失分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没有考点意识,不知道考的是什么

此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分析,但是相当一部分的考生答成了“分析这一句话的作用”或者“品析句子含意”等,导致答非所问而失分。

如:1.运用外貌描写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点明人物身份;2.为下文做铺垫,暗示赵一曼女士是抗日中的一分子,下文大野泰治对赵女士严刑拷打,始终没有问出有价值的回答;3.突出主题,使情节内容更丰富,吸引读者阅读兴趣。

如果抛开题目,单看这个答案,可见这名考生备考的用心,他掌握了“情节作用类”试题的答题方法,但是他的答案和题目完全无关,答题的方向错了,自然不能得分。

又如:1.这句话中词语运用得准确贴切,将赵一曼的正义彰显了出来,让人不禁升起敬佩之情;2.将“文人气质”与“军人冷峻”结合,表现出赵一曼能文能武的特点;3.句中两种职业形象突显了赵一曼的性格特点,有文人的温文尔雅和军人的冷酷严明,赞美了赵一曼女士不畏强敌,勇敢爱国的精神。

从这个答案看,考生对于小说阅读的考点基本没有掌握,缺乏起码的考点意识,没有弄懂题目中“结合作品简要分析”的意思,这样答题肯定不能得分。

所以,我们在进行高考备考时,一定要全面了解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点,要知道每一道题考查的能力点是什么,这样我们答题时才不会犯方向性的错误。

首先,要认真研读《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以下简称“考试大纲”)。它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以文学类文本阅读为例,“考试大纲”对这类文本阅读有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等4个能力层级共计10个内容的考查要点,对此,我们要全面了解。

其次,要善于化繁为简,构建考点框架。文学类文本阅读是一个大专题,它包括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阅读,每一种体裁的文本考查侧重点又有不同,涉及的小考点非常多,让人感觉头绪万千,无从下手,对此我们要善于做减法。我们可以用两个“W”和一个“H”将考点分类整理 :第一个“W”是“What”,即“写了什么”,高频的考点包括概括情节、分析人物(事物)形象、概括作品主旨、分析作者(作品)的情感等;“H”是“How”,即“怎样写的”,高频考点主要是“技巧类”,包括叙述方式、描写方法、抒情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遣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技巧等;第二个“W”是“Why”,即“为什么这样写”,高频考点主要是“作用类”(妙处、好处、意图等),包括分析特定词句的作用、分析特定人物的作用、分析特定情节的作用、分析标题的作用、分析特定环境的作用、分析特定物象的作用等。

最后,就是要养成读题后回归考点的好习惯。读完题目后一定要问一问自己,这道题考的是什么,它属于哪一个考点,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答题方向正确,不犯“路线错误”。

二、没有审题意识,不明白问的是什么

这道题答题的指向性非常明显,题目问的其实就是“小说哪些情节表现了赵一曼拔俗的文人气质,哪些情节表现了她职业军人的冷峻”,考生只需要扣住这两个方面,梳理情节,概括作答即可,但是很多考生没有审明白题,答案没有扣住“文人气质”与“军人冷峻”这两个要点,而是另起炉灶,胡乱作答。

如:1.她外表是一个略显瘦秀且成熟的女性,说明她简洁、干练;2.她在被枪杀前写了一份遗书,表现了一个母亲对孩子的爱;3.住院期间争取到了董、韩二人,表明她善于洞察人心,是极聪明的人;4.面对严刑拷打,没有透露有价值的信息,可见她对党的忠诚和热爱。

如果单纯就人物分析看,考生的分析并没有错,但是考生完全没有领会题目的关键。

又如:1.忍辱负重——被严刑拷打,但没有让日军得到有用的情报;2.视死如归——被日本宪兵枪杀时,她无所畏惧,从容赴死;3.机智聪明——用通俗、有吸引力的小说体记述日军侵略东北的罪行,从而打动董警士,让他帮助自己逃跑。

这样的答案更是让人感到惋惜,这个考生组织答案的能力真的不错,句式工整,语言简洁,而且这3点答案都在阅卷的参考答案之内,但是仍然不能得分,原因就是没有审清题目,不能扣住题目所问作答。

审题是答题的基础,只有准确审题,才能精准答题,才能多得分,得满分。那么如何准确审题呢?最重要的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或者说题眼,准确理解命题人的意图。比如2018年全国卷Ⅱ第5题,“请结合二姐等人看有声电影的经过,简要分析小说所揭示的市民面对新奇事物的具体心态。”解答这道题,要抓住“看有声电影的经过”“面对新奇事物”“具体心态”这三处关键信息,特别是“看有声电影的经过”,对这个短语要有充分的重视,它说明了在看电影的过程中,人物的“具体心态”是有不同表现的,作答时不能笼统,要结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分条陈述。

其次,对题目中的某些非常规问法要善于转换为常规问法,这样能更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指向。比如,高考模拟题《东藏记》第5题,“文中是如何写蓝天的?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这一道题有两问,第一问“如何写”就可以转换为“用了哪些手法”,这样就可以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作答了;第二问“用意”直接转换为“作用”,然后从人物、情节、环境、主题、情感等方面来思考,就可以顺利作答了。像诗歌鉴赏中,会遇到这样的问法:“这首诗歌是如何表现作者的愁苦(喜悦)之情的?”它的关键词就是“如何表现”“情”,其实问的就是运用了哪些“抒情方法”,只要我们把它转换为这样的常规问法后,答题自然就没有障碍了。

三、没有规范意识,能答题不等于能得分

从湖北高考阅卷的情况看,2018年全国卷Ⅰ 第5题作答出现最多的现象就是答题不分点,答题不分类。

答题不分点的例子就不举了,估计这类考生是要阅卷老师帮他去找点、分点的,他自信地认为在他一大段无序的答案中,阅卷老师一定会为他发现得分点的。

这里举一个答题不分类的例子:1.她喜欢丁香花;2.被日本人逮捕后经过严刑拷问仍不提供情报;3.对董警士和韩护士的争取;4.面对死亡的冷静;5.用实际行动教育孩子。

在阅卷中,像这样的答案不在少数。这个答案的5个点都在阅卷参考答案的采分点内,但是考生并没有指出每一点答案究竟是表现了赵一曼的“文人气质”还是“军人的冷峻”,其实他只需要将答案分成两类,然后在每类前分别写上一个关键词即可,哪怕是只写两个字“文人”或“军人”也能够得到5分,但是像上文中这样不分类作答,让阅卷老师怎样给分呢?如果这样的答案也给分了,那么那些规范的答案又该怎样给分呢?所以,养成规范作答的习惯非常重要,像上述答案的失分就是属于非能力性的失分,非常可惜,能够得到的分就这样溜走了。

规范作答首先要有“要点”观念,答案要用序号清晰地标出,分层分条陈述,万万不可用一大段话来笼统作答。其次要养成“要点置前,结合文本,精当分析”的答题习惯。要点就是观点,是对问题的正面回答,一定要放在答案的最前面;分析是对观点的支撑,一定要有,但是绝对不能多,必须精当,过多的分析不仅不必要,反而显得答题者心中没底,而且还浪费宝贵的考试时间。

猜你喜欢
赵一曼考点气质
考点展示
考点展台
不等式(组)考点大扫描
赵一曼:用“红枪白马”书写抗日传奇
致敬钢铁女战士:赵一曼鲜为人知的原名曝光
AUDI Q7 无畏,是我一贯的气质!
受得起,也是一种气质
西海岸新气质
统计常见考点追踪
民族英雄赵一曼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