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
高中生对于诗歌鉴赏题的感受,应该是和作文相仿的——“想说爱你不容易”。诗歌虽然是学生从小到大都在朗读和背诵的,但是放到高考题中来进行鉴赏和考查时还是让不少学生丢掉了分数。考试得分低让不少学生对诗歌鉴赏题望而却步,有些学生甚至直接选择了放弃。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诗歌鉴赏题时,要帮助学生拨开眼前的迷雾,重拾他们做题的信心。
中国古典诗词因其丰厚的文化底蕴、优美的语言、和谐的音韵和丰富的内涵而广为流传,也成为高考语文必考的一大板块。
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层面来看,重视古典诗词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诗歌鉴赏题通过考查学生对古代诗词字、词、句、表达技巧等的理解,提升其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通过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拓宽学生的思维、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另外,诗歌鉴赏题中出现的比较鉴赏题也可以充分引导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如2017年全国卷I《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中主观题“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和2018年全国卷I《野歌》中主观题“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等,就是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角度来考查学生对诗句语言的分析鉴赏。
2018年全国卷I《野歌》中客观题C项“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和2015年全国卷I主观题“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等题目,通过不同诗歌的比较鉴赏,体现了高考对学生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引导。
2018年天津卷《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主观题“‘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和2018年浙江卷《送王昌龄》主观题“这首诗与柳永《雨霖铃》词都运用了点染手法,试赏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等题目,则侧重于考查学生审美鉴赏与创造能力。
另外,诗歌鉴赏题在文化传承与理解方面的考查更为突出,如2018年全国卷II主观题“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考查诗歌意象“酒”,探寻传统文化中的酒文化。2018年北京卷主观题“清人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评论本词的艺术特色说:‘龙吟虎啸之中,却有多少和缓。’请谈谈你对上述评论的理解,结合具体词句作简要阐释”通过清代著名词家的评论去理解宋代豪放派词人辛弃疾作品的风格特征。
在教学实际当中,我们会发现学生最主要的问题不是不会做题,而是读不懂诗词。不少学生在考试中屡次因为诗歌鉴赏题而严重失分,迫切想提升能力却找不到捷径,信心备受挫伤。因此,我们如果不解决学生在阅读理解上的困惑,学生对诗歌鉴赏题的信心也将逐渐消逝。如何帮助学生呢?笔者认为应该重点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当代人普遍处于一种快餐文化的氛围当中,很难静下心来认真感受一首意蕴丰富的诗歌。缺乏古诗文阅读的功底,见到深奥难懂的诗歌自然难以参透。因此,我们要强化学生的积累,扩宽学生的阅读视野,为他们读懂诗歌做好铺垫。可采取如下方式:
1.视频介绍,引人入胜探古风
教师可利用阅读课播放《唐之韵》和《宋之韵》等视频,让学生熟悉唐、宋主要诗人诗作,感受唐、宋诗词的丰富题材、人文情怀、精妙艺术、深沉感情。这两部文学教育片通过独特的角度、绝美的画面、高雅的品味,诠释了古典文学作品中的经典,可以唤起学生学习诗歌的兴趣。
2.潮流节目,重温经典古文化
笔者会尽量找机会和学生一起观看《中国诗词大会》。这档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力求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及赏析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这档节目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诗歌的热情,感受古典诗词。我们也可以参考该节目的组织形式,在班级中开展“班级诗词大会”等活动,让学生也体验一把“以诗会友,高手过招”的诗词瘾!
3.课前读诗,营造良好诗氛围
在复习诗歌专题的前一个月开始,每天课前三分钟展示一首诗歌,让学生诵读几遍,并请学生上来做简要赏析。这种做法既可以拓展学生在诗歌方面的阅读视野,也可以引发学生去思考和鉴赏所阅读的诗歌,营造了良好的学习诗歌的氛围。
4.分类编印,熟悉题材奠基础
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地了解古典诗歌,我们按照题材的不同,精心选择了一些诗歌并将其分为七大类——羁旅思乡诗、送别怀人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爱情闺怨诗、咏史怀古诗、咏物言志诗,并配以精要的赏析片段,编印成阅读资料,供学生于闲暇时间阅读。
做好以上积累的铺垫工作,就等于为诗歌教学构建了一座厚重的城堡,打通“鉴赏”难关也就指日可待了。
古语有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篇,不会做诗也会吟。”可见,要读懂古诗,还是要注重熟读。那么,当我们读诗时应注意读什么呢?教师在教学时一般都会跟学生强调五读:读标题、读诗人、读意象、读注释、读情感。
1.读标题:初步感知诗歌基本信息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因为标题富含诸多信息,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题材或体裁等。可以这样说,诗歌的题目是诗歌鉴赏的向导。例如2018年北京卷《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题目中就包含了人物、地点、事件;2018年天津卷《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题目中告诉了我们事件、地点、诗歌的题材;杜甫的《春夜喜雨》的题目告诉了我们时间、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
2.读诗人:知人论世有助理解诗歌情感
王国维说:“是故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诗虽有不可解者寡矣。”也就是说,如果要理解某一作品,最好先了解诗人的身世以及他所处的时代,结合诗人的思想和时代背景来理解作品,这样才能更准确地把握作品的内涵和主旨。例如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渥,其父李格非藏书甚丰,良好的家庭环境为她今后在文学上的成就奠定了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收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其词作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比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一词,寥寥数语,似乎是随意而出,却以李清照特有的方式表达了她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境界优美怡人。而《声声慢》则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流落天涯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
3.读意象:通过诗中意象体味作者情感
在古典诗歌中,诗人常常把自己的情感寄予在特定的景物之中,原来客观存在的景物也就承载了诗人的主观情感,形成了意象。例如:送别类的意象有杨柳、长亭、南浦等;思乡类意象有月亮、鸿雁、双鲤等 ;愁苦类意象有酒、杜鹃、梧桐等。
诗人笔下的意象蕴藏着诗人内心的情感体验和对人类心灵世界的探索。例如,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这首短诗通过“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等意象以及一句“断肠人在天涯”的点睛之句,深刻地表现了诗人以及古今游子的羁旅辛酸。意象的铺陈已经给我们奠定了这首诗鲜明的感情基调。
4.读注释:小文字里有大文章——了解作者、背景、疑难词语、典故,有助解诗
古典诗歌的语言有精练、含蓄、跳跃的特点,学生在鉴赏时需要借助一定的注释。多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也考虑到这一点,常常在最难的地方给一个注释。一般有以下五种类型:注标题、注背景、注作者、注字词、注诗句。充分利用这些注释对诗歌鉴赏有很大的帮助。例如:
军城早秋
严 武
昨夜秋风入汉关,
朔云边月满西山。
更催飞将追骄虏,
莫遣沙场匹马还。
注:严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
该诗的注释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诗人严武作为镇守边疆的将领的昂扬斗志和对赢得胜利的豪迈情怀。
5.读情感:关注景语和情语,参透诗人的情感世界
诗歌中,一切景语皆情语,景中含情,情中有景。我们要读懂诗歌的情感,就要留心分析诗中的景语和情语。景语是间接抒情,情语是直接抒情,两者共同构建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典型的诗歌有杜甫的《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首联和颔联描写了秋风、天空、猿声、江渚、沙滩、飞鸟、落叶、长江等景物,勾勒出一幅秋天寥廓凄凉的图景,景中渗情。颈联和尾联直接用“悲”“独”“艰难苦恨”“潦倒”等词,抒发诗人年老多病、人生境遇不如意的凄苦境况。这种景与情的融合使意境更为感人。
在文言文专题复习当中,我们特别注重课内文言文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打好一定的基础。同样,在诗歌专题复习当中,我们也不能忽略课内诗歌对学生的帮助。学生从小到大接触过很多的诗歌,在高考必背的64篇古诗文当中,诗歌占了多数。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熟悉的课内篇目出发,学会鉴赏课外的诗词。
例如:张继的《枫桥夜泊》、马致远的《秋思》、杜甫的《登高》等诗作,可以让学生熟悉羁旅思乡诗的特点;柳永的《雨霖铃》、高适的《别董大》等诗作,可以让学生体会送别怀人诗的情感;王维的《使至塞上》、王昌龄的《出塞》、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诗作,可以使学生体会边塞征战诗的恢弘气魄;王维的《山居秋暝》、陶渊明的《归园田居》等诗作,可以让学生感受田园生活的悠然自得。
在讲解到课外诗词时,我们要常常提醒学生与课内学过的诗歌联系起来,从而得到启发。
很多学生总是抱怨读不懂诗歌,其实有一定原因在于他们不舍得花时间来读诗,考场上更是急于求成,粗略看了几眼就开始答题,因此导致他们频频失分。再者,诗歌没有细读,做题时不知要答什么,思考良久还是得不出准备答案。
笔者经常跟学生强调,一定要放慢读诗的节奏,也亲自示范读诗给他们看,还请他们帮笔者计时。2018年全国卷Ⅰ古代诗歌阅读《野歌》是一道3分的单选题加一道6分的简答题,合理的做题时间大概是10分钟。题目、诗人、诗句总共是60字,笔者用了大约4分钟把它读完:先从头到尾完整读一遍,粗略感知诗歌的内容;第二遍逐字逐句解读,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手法等。然后开始做题,选择题大概用2分钟完成,简答题大概用4分钟完成。这样,让读诗的节奏慢下来,有助于真正理解诗歌,同时,也为做题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做题的速度自然就提升上来了,答题的准确度也会提高很多。
诗歌的教学,思路非常重要,自己都无法厘清教学思路,更容易把学生带入混乱的“迷宫”。因此,复习该专题的时候必须条理清晰,让学生能够从所讲解的诗歌中有所收获。
1.分题材鉴赏诗歌
在开始复习诗歌专题之前的两周,我们已经按照七大题材分类编印了一些较为典型的诗歌,配以精要的赏析片段,让学生利用闲暇时间阅读。可以说,学生已经能初步感知不同题材的诗歌内容与风格了。
课堂上,我们主要是引导学生根据同一种类型的诗歌归纳出一些基本的共性,如题材特征、内容情感、常用技法等。
2.分题型指导技法
在历年高考中,诗歌鉴赏题常考题型有形象鉴赏、语言鉴赏、表达技巧鉴赏、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鉴赏等。
(1)形象鉴赏题:分为意象(景物)类、人物形象类、事物形象类。重点指导学生怎样分析诗中的形象、形象和诗人的情感有何关系。
(2)语言鉴赏题:分为炼字题、炼句题、赏析语言风格题。重点教会学生“字不离句,句不离篇,篇不离字句”的原则,让学生可以在具体的语境中去赏析诗歌的语言。
(3)表达技巧鉴赏题:该考点较为复杂,因此要帮学生梳理清楚对应的类型,如: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手法等。让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表达技巧知识体系,再借助具体的诗歌一起分析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4)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鉴赏题:这种题型跟前面三种题型有一定的内在联系,前三种题型在答题时往往会涉及诗人的情感态度。同理,该题型的答题思路往往来源于对诗歌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鉴赏。
诗歌鉴赏题是有一定的解题章法可寻的,答题步骤比较固定。因此,我们要跟学生强调答题规范才能在读懂诗的基础上拿到高分甚至满分。
语言鉴赏题通常分四步走:第一步析本义,指出该字、词、句的基本意思;第二步明手法,有运用相关表达技巧的诗句要明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第三步描情景,把该字、词句放到对应的诗句中进行描绘,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第四步说效果(或情感),分析该字、词、句在诗中的表达效果或者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又如,表达技巧题通常分三步走:第一步明技巧,第二步释运用,第三步析作用(或情感)。形象鉴赏题通常分三步走:第一步概括特点,第二步描绘画面,第三步分析情感……在考试当中,很多学生往往因为答题不规范而失分。我们要在讲评题目的时候反复跟学生强调答题的步骤,让他们养成规范答题的好习惯,从而在考场上得到理想的分数。
诗歌鉴赏题的备考从指导学生做好积累,到课堂上分析讲解,再到归纳总结方法,确实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精力。但在此过程中,学生渐渐从害怕逃避,到尝试入门,再到攻克难关建立自信,还是基本达到了我们复习备考的目的。但是,要进一步提高复习效率,我们还应在以下方面继续努力:
1.保持学生读诗、赏诗的热情
语文教学应该重欣赏,而诗歌教学尤其要重视欣赏。教学中,笔者发现有些学生读诗、赏诗只有三分钟热度,做不到长期坚持和积累,容易半途而废。因此,我们要创设更多的条件让学生保持这种热情,让复习的效果得以巩固。
2.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
不少学生因为缺乏相关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难以体会诗中的丰富情感,比如古诗中常见的伤春悲秋的惆怅之情,因为宦游他乡、交通条件落后而导致的思乡不得归的郁结愁绪等,学生对此都难以真正理解和体悟。因此,教师要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他们的阅历和体验,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读诗、解诗。
3.强化积累,扫除文言阅读障碍
古典诗歌的语言比较含蓄深奥,文言基础薄弱的同学阅读起来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古诗教学要与古文教学联系起来,引导学生积累常见的实词、虚词,尽量减少文言阅读的障碍。
4.注重培养学生合理的补充和想象
诗歌言简而意丰,字虽少,却往往有着丰富的内涵。但是,诗歌因字数的限定,诗句之间往往有一些跳跃,学生在理解诗歌的时候就要进行适当的补充使之完整。不少学生难以理解字面上没有出现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准确把握诗歌内涵。
古典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高考必考的一个板块,值得我们认真去探索和钻研。当然,提高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这需要我们在平时的备考当中多诵读、常训练、增强积累,才能在这一专题复习中得到更多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