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艺术感知方式的变化

2019-01-10 16:13胡抗美
中国书画 2019年6期
关键词:结体点画章法

胡抗美

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博士生导师

当今书法正处在一个重大的转型期,在这个转型中,以下四个方面的变化毅然决然地来到我们面前:

第一,书法艺术的欣赏方式,已经从阅读文字文本进入到观看作品笔墨表现的转变时期。古代的书法,尤其是古代手札式、信札式书法,一般阅读文字在先,在阅读中获得所需信息。古代书法大都是在实用中产生的,这时的书法附丽于实用范畴,尚未有独立的身份。比如写文章、写诗、写词、写信,其功能首先是实用,其次才是书法欣赏。家喻户晓的《兰亭序》是王羲之写的序言草稿,《祭侄稿》是颜真卿追祭侄儿祭文的草稿,《寒食帖》是苏东坡抒发情感的两首诗的草稿,这些诗文写出来当然是让人读的。那么,这些实用的草稿何以成为书法艺术的经典呢?首先,虽然那时书法没有独立身份,却有着强烈的审美意识和独立的审美价值。其次,这些草稿“保留了最初书写的随兴、自在、心情的自由节奏,连思维过程的涂改墨渍笔痕,也一并成为书写节奏的跌宕变化。”草稿的书法价值,说明作者表白欲望比我们今天反复强调的技法更重要。今天的书法已经独立为一个艺术门类,不再附属于实用之下,创作精品力作才是书法家的第一要务。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书法家创作的作品从书斋私密空间走向了美术馆、博物馆、画廊等公共空间,作品尺寸由信札尺牍式变成了大幅、巨幅式,作品的文本由以写自己的诗文为主到抄写他人的诗文为主。这些变化无不支持着书法艺术“视文化”的觉醒、发展与不断完善。

独立为一个艺术门类之后,书法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读的。这是人们必须面临的甚至是痛苦的转变,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书法艺术的独立,而导致对根深蒂固审美惰性的舍弃。在人们的审美习惯中,对于“书写的”诗词歌赋、文章等的欣赏是从阅读中得来的,而书法的艺术性突出强调“书写的”(创作)美,当我们看到一幅书法作品时,浏览的对象是笔墨表现,视觉传达的是一种笔墨变化的直觉感受。当然,人们欣赏完书法美之后,再去欣赏诗词歌赋、文章的美,何乐而不为?

第二,书法艺术的欣赏顺序,已经从由点画结体切入到由章法切入的转变时期。古人欣赏书法一般是从小到大,比如说先看用笔、点画,然后再到结体,再到章法,这是因为古代的作品一般都是尺牍式的。虽然宋代之后的作品逐步变大起来,作品章法也随之发生微妙变化,但创作者的章法意识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自觉,也不可能表现得这么周到。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思维方式的转变,书法的发展从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社会生产力所带来的变化当中吸收了动力。书法家在创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作品的总体效果,从大处着眼,强调整幅作品的和谐、气势、韵律。因此,我们欣赏书法,首先是进入章法,然后再看结体、点画、用笔,这是欣赏顺序的悄然变化。当你身处书法的展厅,第一眼吸引你的一定是一幅书法作品的章法气势,它的气场吸引着你,使你的心灵离它越来越近,使你的身体不由自主地停留下来,这时候你可以跟它对话,它可以与你进行交流,这如同神遇般的接触之后,仿佛刚刚来到展厅,重新再进入到结体、点画、用笔,再细细品味作品的细枝末节。

第三,关于书法作品的细节,已经从看用笔、点画的精道到看对比关系丰富的转变时期。书法艺术讲究用笔的细腻、点画的生动和结体的味道,这无疑是书法艺术最基本的要素。但是,今天书法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人们审美要求越来越高,仅仅是用笔细腻、点画生动和结体的味道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书法的细节欣赏进入形而上学的层面。现代理念下的书法欣赏或价值判断,一般是在各种造型元素之间对比情况下进行的。用笔方圆藏露的对比,点画粗细长短的对比,结体大小正侧的对比,墨色浓淡枯湿的对比,章法虚实断续的对比,还有提与按、快与慢、拙朴与飘逸、夸张与收敛、打开与紧结等等,对比元素越多,对比度越巧妙,对比关系越丰富,作品内涵就越深刻,细节就越成功,越耐人寻味。

第四,书法的造型元素,从单纯的看笔墨表现进入同时看空白表现的转变时期。空白作为造型元素的理由,第一,空白在书法创作中不是被笔墨分割剩下的自然物,而是在造型意识下的主权行为:占有、建设、创造和超越。空白有别于白色,当然更不是白宣纸,它具有自己特殊的审美地位。相对于白色,它是赤橙黄绿青蓝紫的混合体,相对于白宣纸,它是书法家作为之后的有,相对于笔墨,它是虚实之虚。第二,空白造型难度比笔墨造型更大。笔墨造型是在基本形上的变形,其造型总是有一定依据,汉字的底线降低了造型的难度。空白造型抽象得令常人不可思议,一些人根本没有能力接受空白造型这个事实。但是,艺术天马行空特征绝对不去迁就固步自封的人,空白不仅就是一个造型元素,而且内涵广大,事实上已成为“天人合一”的物质世界。中国的太极图是以黑白鱼形共同组成的,其意为派生万物的本源。换言之,万物皆由黑白二极而生,绝不是“黑”的单打独斗。因此,书法笔墨与空白具有平等的地位。第三,张怀瓘在《书议》中指出:“理不可尽之于词,妙不可穷之于笔。”书法的笔墨表现尚属于表层形式,其神彩、意境往往依赖于黑白之间的关系,书法之妙离不开空白造型。书法早在古代就有“布白”“计白”等经验的总结,这些经验具有古代哲学“空相”的深层内涵,老庄以“无”为美和魏晋玄学“以无为本”的思想是其理论基础。因此我认为,中国书法的空白理念有着悠久的传统,并非吾辈牵强附会,老庄有无相生的宇宙生成思想是它的逻辑起点,魏晋玄学“以无为本”的思想是使它走向自觉的动力,虚实理论是它与笔墨共同作用的成果。第四,空白的造型最贴近人类心灵。因为它是道家的“大象无形”,佛家的“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诗家的“此时无声胜有声”,这种境界之下所造之形,真实地反映着宇宙存在运动的根本规律。

简而言之,书法似乎是由黑、白两种元素组成的,但是人们欣赏书法却只看黑而忽视白的存在。宋代以前的作品幅式相对较小,欣赏书法通过观看笔墨基本可以实现欣赏的目的。今天的作品尺幅徒然增大,无论书法创作或书法欣赏只注重笔墨表现,很难达到至高境界,这时,书法“空白”理论应创作实践的需要又重新被人们重视起来。

猜你喜欢
结体点画章法
詞作章法的藝術辯證法講究
质地
例证段的基本章法
楷书点画使转的学问
颜真卿楷书“点画”的教学课例
钟章法作品
用笔之“易”与“不易”
七绝·春雪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结体:小学软笔楷书教学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