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恭达
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当代书法文化语境最缺乏的是什么呢?就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发展将引导社会确立一种主导价值,即高扬科学理性和现代艺术精神,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十分清晰地看到当代书法艺术的审美转型,对传统技法与经典的深化解析,对艺术形式构成的新的拓展,其要义是艺术审美定位与导向中的科学理性。
当代书画艺术已处在一个多方位多层次的开放时代,每个书画艺术家都面临着自由的选择,没有选择便没有创造。对我们来说,当今的文化背景与社会形态要求艺术家的心理潜质要有坚韧的承受能力与兼容意识。要正视本体价值,重视理性思辨,以各自强烈的艺术个性和知常达变的能力,在传统艺术内在规律之中获得自由。我们应该像足球运动员那样—在不断的跑动中,找到自己最佳的方位,完成全部的运动。
开启与重建当代艺术的现代人文精神,这是当代书法家应有的品格与情怀。只有对现代人文精神的终极关怀具有清醒的认识,才能担负起新时期艺术发展的历史责任。
当代中国文化语境中最重要的是文化品格的锻造。只有保持对中国传统人文经典的敬畏之心,才能扎根传统,开拓传统;只有对时代与生活心存感恩,才能开启心灵的艺术空间,支撑起心中理想的高度。敬畏与感恩是一种生存态度、一种人生境界、一种追寻真善美的道德情怀。享受经典,感悟生活,体验阳光,追求崇高。生命的富有不在于自己拥有多少物质财富,而在于能给自己打造多少宽阔的心灵空间;生命的高贵也不在于自己处于什么位置,只在于能始终不渝地坚守心中的理想,而支撑理想高度的则是人的操守、品格与精神,这是人生命中最纯正的底色!
文化是一种深刻的社会生活,也是一种深刻的社会责任。作为中国当代的书画艺术家必须有一份感恩时代、敬畏传统、关注民生、关爱自然的现代人文关怀,这是社会的终极关怀。时代的本质是生活,时代的生命是民众。在当前多元的格局与态势中,消费社会“功利主义”的浸淫下,时代呼唤艺术家真善美的人文心灵的追求和对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的责任,唤起民众对文化的思考与审美自觉。我们必须将个人的艺术创作融入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以体现时代主体的人文精神。
改革开放的今天,当我们的物质世界如此丰富,生存环境得到改善,人们似乎很少真诚地正视与思考发生在我们周边的正在形成的新的文化格局与文化情境。高速公路与快餐文化已成为全球化重要景观。大众传媒时代的新生代,他们的艺术语言和商业元素相融通的、市民文化中的休闲与调侃所形成的基本范式和由金钱显身的不平等的价值体系已悄然确立……在如此严峻的社会现实中,当今中国艺坛更需要呼唤现代人文关怀,重铸现代人文品格。
我们要从这个时代取火,而不是灰烬。“大庖无定味,总章无定曲。”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人不可能两次站在同一条河流里。书法艺术家风格各有不同,但艺术的本体精神始终只有一个。当我们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思考如何平视人生,以一种积极、明达、宽容、开放的心态对待一切,感悟一切。故人要活得有风釆,如果没有这种状态,没有这种感觉,不可能产生真正的艺术感觉。
中国书画发展到明清时代已成为文人造情抒意的“玩艺术”,表达了在一定社会结构的态势下特殊的社会心态,导示了社会的走向。这种艺术形态与当时时代吻合是必然产物,而“玩艺术”“玩文化”则是必然姿态。今天我们所处的时代毕竟已是21世纪,我们经历着全球性的东西方文化的碰撞与交流。人类艺术思潮的发展绝不允许我们墨守“祖规宗法”,单纯地高呼“对传统的回归”,回归到那种脱离社会生活的无病呻吟、忸怩作态的旧式“文人画”格局中去。
我们必须清醒:文化的终极目标是文明。如果一个民族都处在拜金的热潮中,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因此,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是我们遵循的不二法则。明悉书法文化的内质,技进乎道的要义,发挥书法文化传播的价值,推介四海,提升大众审美的社会功能,那么,在今天的大数据时代,每位有责任的书法人应努力做到:承传经典,坚守人文,学会感恩,学会敬畏,学会放弃,学会合作,以坚定的文化信仰支撑起我们的文化理想,以实现时代的文化价值!
在当今科学与人文并重相隔的时代里,文化语境、氛围、思维与观念能否有利于创造与历史传承的“艺术经典”,其关键是时代精神的提纯与锻造。这就要求作为创作主体的艺术家的感性、实践性和审美感受中的智商与情商的同步发挥,达到传统意义上的艺品与人品的完美统一;这就要求作者除具备“艺以载道”的历史责任感外,还须完善思维、陶冶情操,立足哲学高度,拓展艺术审美的想象空间,增强非智力因素。一位书家对作品的把握能力如人对社会的运筹能力一样,成功要素主要取决于情商而不是智商,如此,才能保证书法艺术的创作达到从技到艺、从艺人道的层面递嬗。如刘熙载《艺概》中所说的“笔性墨情,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者,书之首务也”。
中国书法的价值取向与艺术品位的确认,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而是一个动态演进的表述。今天国际全球化大背景下中国书法的受众空间与审美转型,决定了当今书法艺术创作特点的写意性与精神性。“格调性情为第一性,技法乃第二性。”这是个“写意”的时代。懂得如何“造虚”,在作品气息内涵乃至情趣的发挥上挖掘自身的综合潜力,放达于激情,畅和于文脉。笔线流动与墨韵变化的自如驾驭,刚与柔、方与圆、曲与直、绞与提、涩与纵、虚与实、润与渴、白与黑等的合度调和,结字布白章法谋篇的顾盼呼应、错落有致,纵横捭阖,舒展有序,穿插起伏,规矩谙练,五合交臻,神融笔畅。以自我情性、气质成功地使线条优化组合,提升作品的写意层次,体现为宏阔、雅逸、虚灵的“笔墨当随时代”的主体风貌,从而写出当代人的胸襟与情趣。这是在生命中创造正向的成果,
正是用正向的信念看待当代中国艺术,这是一双新的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