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是一项综合性的实践活动,教师必须选择科学的作文指导方法,提高学生自主写作的热情,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不断改进作文指导的过程中,越来越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将人本教育理念作为写作教学的核心理念,把作文分类指导教学作为作文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分类指导教学是一种细化的,具备针对性的作文指导方案,能够夯实学生的写作基础,也可以完善学生的写作方法,让写作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对于缺乏知识积累的小学生来说,构建作文认知体系会给接下来的写作带来积极而又深刻的影响,关系到学生能否扎实完成作文学习任务,也影响到教师分类指导教学能否顺利落实。因此教师在实施分类指导前,首先应该将关注点放在完善学生作文知识体系上,确保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能够发挥原有知识体系的作用,实现新旧知识的深度整合。具体而言,小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知识储备,认知体系也逐渐成型,作文基础知识并非是空白的。因此,教师在作文分类指导中要明确掌握学生认知起点,分析学生学习特点与思维方法,以便基于此革新教学模式,促使学生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完善知识体系,产生良好的知识迁移效应。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并激励学生大胆提出个性化思考,肯定并接纳学生的多元思路,增强学生写作独立性。例如,在要求学生写作《我未来的一天》时,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定位作文主题,明确是要写成记叙文、说明文还是议论文,之后再利用对应文体写作方法与要素完成作文,用正确的理论知识指导文章写作的全过程。
虽然当前新课程理念正在全面落实,给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也带来了广泛深入的影响,但是目前仍旧有很多教师存在着应试教育观念,或者是存在着明显的功利主义思想,更多的是追求学生的成绩。小学作文教学同样如此,让学生在写作当中获得高分作为主要目标,导致教师在选取教学方法和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存在明显偏差。虽然当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了新理念,但是要把新思想融入教师已成型的教学体系中,仍旧有很大的难度。主要原因是教师的教育目标和定位有偏差,教育目标是教师采取作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根据,如果在目标设定方面就没有将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要求和提高学生自主创作能力作为核心内容,将会大大制约分类指导教学方法在作文教学中的落实。针对这种情况,教师需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思想,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理念的共同推动之下,确定作文教学目标,以便在目标指导之下制定分类指导教学计划,确定分类指导作文教学实施的具体步骤和原则,确保学生掌握不同题材文章的写作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
对于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教材始终是教师在教育实践当中的基本参照,教师设计并开展的各项教学活动都围绕教材提示设置。因为这些情况的存在会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教师会在作文教学中拘泥于教材中的资源,导致其他的教育资源无法得到利用,也因此导致分类指导教学实施情况受到不良影响。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树立创新理念,除了利用好教材资源之外,还要积极挖掘其他领域的教学资源,比如从网络平台上获取作文教育的素材与方法,开辟广阔的作文教学空间。教师要转变过去照本宣科的思维与方法,提高对分类指导教学的重视程度,针对不同文体开展重点训练。例如,在创作《我最难忘的经历》时,教师就可以有针对性地讲解记叙文的创作手法与常用的表达方式,之后再选取同样文体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写作训练,让学生透过这些范本掌握记叙文写作的技巧和方法,习得文章创作当中的一些精髓。在分类指导教学当中,教师可以引入小组合作学习方法,而小组的设置要结合学生兴趣爱好;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给每一组设置不同的写作主题,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创作欲望,保证写作中分层分类指导的有效性。
分类指导教学是一种科学化的,具有针对性和带有浓厚人本教育色彩的教学方案,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具体的教学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实施分类指导,尊重并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以学生的作文学习实际为出发点,让学生对写作保持浓厚兴趣,积极学习和完善创作技巧,保证创作质量。教师要真正用好作文分类指导教学方案,就要加强对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深层次了解学生的内在需求和具体需要,在综合考量学情和教情的条件下做出适当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