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根据以往语文教师的作文教学经验可知,要想让学生短时间内写出一篇好作文,只依靠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是不够的。大部分学生都“怕”作文,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学生。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跨过作文这道坎呢?本文就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创新进行了探究。
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同时也是学生迈向创新的起点。如果学生对某件事或某个物品的认识不到位,却硬要要求他们在作文中去表达,甚至要体现出某个细节的话,我想那是不可能的。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我们不可能去体验每一种事物,那么我们该如何去认识它们呢?最好的途径就是观察。学生只有在认真仔细的观察事物后,才能真正对事物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真实,而真实的内容往往才是容易感人的。以往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往往会忽略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这一点,因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自主观察能力的培养,并教给学生一些观察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创新,让学生在自我发现中学习成长。
例如,教师在指导小学生写《我最喜欢的一种蔬菜》时,就可以引导学生从观察入手,虽然蔬菜是我们生活中很熟悉的事物,但教师可以通过一些问题,如,你能准确地说出你喜欢的蔬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吗?激发起学生再次观察蔬菜的兴趣。接下来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仔细观察他们喜欢的蔬菜,以便学生在之后的创作中有话可写。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堂中仔细看一看,自己最喜欢的蔬菜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其次,再让学生闻一闻自己带来的蔬菜是什么味道?因为之前学生所了解蔬菜的味道,可能都是通过各种烹饪手段做成菜品的味道,所以让学生闻一闻蔬菜原本的味道是很有必要的。最后教师再让学生摸一摸蔬菜,感受一下自己喜欢吃的蔬菜到底是什么样的触感?想象中的是否一样?从而让学生真正了解自己喜欢的蔬菜。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会懂得观察蔬菜不只是看一看而已,要自己亲自摸一摸、闻一闻,才能深入地了解蔬菜的特点。教师在教学中要采用适当的方法调动起学生观察的兴趣,掌握观察的方法,引导他们养成在生活中观察事物的好习惯,意识到观察对于他们能否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是至关重要的。
小学生在刚开始写作文时往往出现“无话可说”的情况,写作素材严重缺乏,又或者作文中的语言太过口语化。因此,教师引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很有必要的,学生从实例中掌握相关的写作知识,能有效地提升他们的写作技能。学生只有将优美的词句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真正地内化为自己所用。学生能在阅读中开拓视野,通过文字了解到更多他们现在所接触不到的世界。教师能做的,就是带领学生开展正确有效的阅读,监督学生养成阅读好习惯,在阅读中积累素材,这样学生在写作时才不会觉得“无话可说”。
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常见的童话故事《皇帝的新装》时,首先要给学生标出需要重点阅读的段落。如果教师想让学生学会的是如何描写人物的性格,可以先提出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仔细阅读有关人物对话的情节,阅读后,再让学生小组合作讨论本文中的人物都有什么特点?文中的人物性格刻画得鲜明吗?从哪里可以看出等问题。这样学生就能更为深入地理解文中刻画人物所采取的写作手法。
小学生写作文最大的一个弊端就是“编”故事,也就是说他们在写出的东西不够真实,不能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小学生阅读的素材可能更多的是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这些文学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描述比较夸张。所以学生在刚开始写作时,可能大多是在模仿这些作品,把这些作品中夸张的手法运用到作文中,在他人看来就会显得很不协调,表达的感情也显得很虚假。因此,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在作文中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情。
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我学会的一道菜》时,一定要特别强调,要在家里动手实践后,才可以写这篇作文,避免通过家长的口述完成作文。学生在实践中,会在学做菜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独特的感想,记录下自己的所思所想,作文的内容才真实,传达给他人的感情才真挚。
综上所述,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感受,提供他们更喜欢的教学方式,给予学生愉快的写作感受。在愉悦的作文课堂氛围中,才更有利于教师引导学生灵活运用知识写作,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真正感受到语文这门学科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