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创编对幼儿思维与语言能力的发展大有益处,因此教师要采取有效措施,以多种形式提升大班幼儿故事创编的能力,进而提升其语言素养。
大班幼儿创编故事能力的培养需要循序渐进,不能操之过急,可以先引导其创建一个段落,然后逐渐扩展到创编完整的故事,这符合大班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特别是培养其故事创编能力的时候,教师将注意力放在“放”与“扶”中,两者相互交融。“放”指对幼儿创编故事的鼓励,“扶”指教师帮助幼儿运用正确的创编方法。前者重视对幼儿想象能力的激发,后者重视帮助幼儿建立故事结构。因为刚刚接触故事创编的时候,容易出现主题不符与情节单一的情况,这与其思想简单、语言技能有限有关,此时教师要引导其思考,并以问题刺激幼儿找出问题所在并自主纠正。例如以“神奇的小火车”为主题开展故事的续写,该绘本具有丰富的想象内容,并蕴含科学知识,教师引导幼儿续编,有人说:“一只可爱的青虾灵活地上了这辆神奇的小火车,火车在下一站停下后,青虾变成红彤彤、香喷喷的熟虾,美味极了!”对此有人提出质疑:“如果一只活的虾上火车后,就变成死的虾了,那么就不会有人敢上神奇的火车了。”于是,孩子们认识到这样写内容不合理,从而在教师的点拨下,他们都意识到故事的创编要合理,并将其修改为“一只青虾上了神奇小火车,停车后,出来一只只小小的青虾,他们整整齐齐地排着队,和神奇小火车挥手告别”,通过“扶”“放”结合,让故事的编创更合理。
《儿童学习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因此教师培养幼儿故事创编能力的时候,需要直接的物质或者环境刺激,让幼儿有足够的精力去探索。因此教师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材料,常见的有文学故事、绘本、玩偶、集体活动、游戏等等,通过这些来刺激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另外,教师还可在班级中空余的区域创建“故事小屋”,为其自主思考与故事创编建立自由的活动平台,在活跃、轻松的氛围中,由幼儿自主选择材料与故事编创的类型,让幼儿有内容可说,弥补创作空白。
外国著名教育学家,将提问当作教育的生命,只有有效的提问,才能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知识。将其运用到故事创编教学中,教师的提问艺术很重要,尽量将问题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中,牵引幼儿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所以教师要有较高的教学能力,善于启发幼儿,通过开放性、延伸性强的问题,激发幼儿思考。问题设置的内容可以是故事情节的延伸,也可以是与故事相关的、能够激发幼儿想象力与创造力的问题。例如绘本故事《鸟窝里的树》续写教学中,教师先设置问题激发幼儿思考“你认为鸟窝里长出小树苗是好事还是坏事呢?”大班幼儿带着问题思考,并根据自己的见解与想象自由发挥,得出各种答案,可见开放性的问题可以提升幼儿想象能力。故事创编教学,没有固定模式,也没有精准答案,只要是幼儿积极思考,并在教师环环相扣的提问中大胆想象,就能得到更多好的故事。
幼儿故事创编教学活动中,教师不但要有效指引,科学提问,还需要做好反馈,即评价。幼儿故事创编完成后,希望教师对自己的故事给予认可或者表扬。教师要顺应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给予客观的评价与指导,并在此过程中,使用“很好”“有进步”等鼓励词汇。然后深入指导,指出编创故事的优点与不足,如在课堂上指出幼儿使用的优美、创新的语句,或是鲜明的主题,或是幼儿流畅的语言等。同时指出错误,如词汇的错误,主题偏离等,以调动幼儿创编的积极性,并能使其在以后故事的创作中发挥优势,规避错误,构建更加贴合主题的故事。如以“大轮胎”为主题创编故事中,有的幼儿故事是这样的:“天气太热了,小猴子热得受不了了,这时它看见草坪上有一个大轮胎,小猴子灵机一动,心想,我可以用他制作一辆小车,带我到北方避暑。于是它将这个大轮胎带回家,找来工具,锯啊锯、钉啊钉,很快一辆只有一个轮子的小车就做好了……”故事完成后,教师及时评论:“这个小朋友编创的故事真好,让我们眼前一亮,并且‘灵机一动’一词用得很好,但是制作小车的细节有不足,否则故事会更加完整。”通过有效的评价,让幼儿知道自己的不足,然后有效调整,从而提升故事创编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有效引导,带领学生编创故事,并通过提供材料、扶放结合、有效提问和科学评价等,提升幼儿的故事创编能力,促进其语言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