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教|黄学慧 评析|李凤君
【教材分析】
《全神贯注》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文章生动地记述了法国大雕塑家罗丹邀请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到家里做客,自己却如痴如醉地投入到工作之中,把客人忘得一干二净的事。文中对罗丹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充分表现了罗丹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和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一些人物描写的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等,初步了解了人物描写的方法。但是,如何把几个方面结合起来,特别是如何把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结合起来描写人物,是本节课学习的重点。
【教学目标】
1.抓住对罗丹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体会罗丹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
2.学习动作与神态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进行片段练笔。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回顾写法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上一节读写结合课,知道我们要做什么吗?
生:这节课我们既要读,也要写。
师:是的,只有读好了,才能写好。首先,咱们来做个小游戏:人物猜猜猜。请根据文字描述猜猜这是谁?运用了哪种人物描写方法?
师:初来时,是一条黑胖汉,后来就变成一个长嘴大耳朵的呆子,脑后又有一溜鬃毛,身体粗糙怕人,头、脸就像个猪的模样。
生:这是猪八戒,是对人物的外貌描写。
师:你是个爱读书的孩子。
师:“你敢碰我吗?陶罐子!”××傲慢地问。
生:这是铁罐,是语言描写。
师:谁来补充?
生:还有神态描写。
师:哪里是神态描写?
生:傲慢。
师:她慢慢地伸出双手,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一朵沾着露珠的月季花。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她张开手,蝴蝶扑闪着翅膀飞走了。
生:安静,是动作描写。
师:同学们在游戏中的表现非常棒!通过这些句子,我们看到,虽然描写人物的方法不同,但都写出了人物鲜明的个性,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个人,他就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板书:罗丹)
【评析:用“人物猜猜猜”的游戏导入,看似简单,却包含了黄老师的智慧:再现经典人物描写片段,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复习了人物描写的方法,自然导入新的学习内容,设计巧妙,衔接自然。】
二、品读人物,体会写法
师:通过预习课文,你觉得罗丹是个怎样的人?
生:罗丹是一个全神贯注的人。
师:“全神贯注”正是文章的题目。(板书:全神贯注)
师:课文的哪个自然段主要描写了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呢?
生:第2自然段。
师:读一读这个自然段,想一想它运用了哪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在汇报时可以用这样的句式说:“我找到的句子是第___句,这是对罗丹的___描写,表现了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我来读一读。”
(生边读边画边批注,师巡回指导。)
师:谁来分享一下你的阅读笔记?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第5、6句,这是对罗丹动作、神态的描写,表现了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我来读一读:“他像喝醉了酒一样……重新把湿布披在塑像上。”
师:你很会读书。这是对罗丹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板书:动作、神态)从这些动作和神态中你觉得此时的罗丹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
生:全神贯注。
师:能不能换个词?
生:专心致志。
生:如痴如醉。
师:我喜欢这个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我来读这句话,你们想象一下罗丹的样子。
(师声情并茂地读)
师: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罗丹?
生:我看到了一个如痴如醉的罗丹。
生:我看到了一个认真工作的罗丹。
生:我看到了一个痴迷的罗丹。
师:刚才老师读的时候,哪个词打动了你?
生:痴痴地。
师:把这个词圈出来,做好批注。这个关键词,老师是轻轻地、慢慢地读出来的,这叫重音轻读,我觉得这样读更能读出罗丹的痴迷。请你学着老师刚才的样子读一读这句话。(板书:痴痴地)
(生读)
师:谁来挑战老师?
(生读)
师:你读得比老师好。接下来,谁来汇报?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第二句,这是对罗丹动作和神态的描写,表现了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我来读一读:“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哩咕噜的,好像跟谁在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
师:此时的罗丹在做什么?
生:在观察塑像。
生:在考虑怎么修改可以更好。
生:“眼睛闪着异样的光”写他想到了好主意。
师:对呀,想着想着,一下子想出好办法来了。请你把句中的动词和表示神态的词圈出来,在一边批注。(板书:上前、后退、闪着异样的光)
师:谁再来读一读这句话?读出他认真思考以及豁然开朗的样子。
(生读)
师:谁来评价一下?
生:他读“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时,声音提高了,读出了罗丹想出好办法时的兴奋。
师:他读得好,你评得好。谁接着汇报?
生:我找到的句子是第3句,这是对罗丹的动作描写,表现了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我来读一读:“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
师:在这句话中有一个标点比较特殊,你看到了吗?
生:省略号。
师: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了一些动作。
生:可能还有一些神态。
师:分析得有道理,你能不能读出省略的内容?
(生读,“挥动”声音延长。)
师:我听出了这句话后的很多动作,同学们也像他这样读一读。
(生练读,师板书:踩、挥动。)
师:下面,我请一名同学完整地读一读第2自然段,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罗丹的动作与神态。
(师指名一生配乐读。该生读完后,同学们给予了热烈的掌声。)
师:你读得真好!把老师带进了罗丹的工作室,看到了他工作时的样子。
师:同学们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罗丹?
生:我看到了工作认真的罗丹。
生:我看到了一个工作忘我的罗丹。
师:这一个个动作、表情,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就是——
生:全神贯注。
师:这么传神的描写,让我们背诵积累下来吧。
(生背诵积累,师生接龙背诵。)
师:罗丹对工作的投入和对艺术的痴迷赢得了朋友茨威格的高度赞叹。(出示最后一段中的句子)
生: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评析:黄老师引导学生精读第2自然段,梳理对人物描写的方法,即动作描写与神态描写相结合,圈出动词和神态描写的词语指导朗读,在各种形式的读中,突出动作与神态描写的魅力,感受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好的课堂一定要有朗朗书声。本节课师生读得到位,读得精彩。同时,积累了语言,丰富了储备,为片段练笔打下了基础。】
三、学以致用,片段练笔
师:同学们,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主要抓住了罗丹的动作、神态进行描写,惟妙惟肖地写出了罗丹工作时的全神贯注、如痴如醉,真正把罗丹写活了。这种写法是动作描写的另一个小妙招:给动作加上表情——动作与神态描写相结合。这种写法有什么好处?
生:这种写法会让人物的动作更加形象。
师:的确如此。接下来,我们就来用一用。欢迎大家来到“练兵场”大显身手。
师:在这篇文章中还有一个人物,他就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
(师出示课文插图)
师:想象一下茨威格在观察罗丹修改塑像时的动作、神态,运用刚刚学到的描写人物的方法写一写当时的情景,让人们感受到他对罗丹的赞叹、敬佩。
(生看图思考、汇报。)
生:他站在罗丹身边,看着罗丹修改塑像。
师:请你用学过的“给动词加修饰语”,再来说一说。
生:他静静地站在罗丹身边,认真地看着罗丹修改塑像。
师:这样就好多了。
生:他在轻轻地微笑。
师:说得好。他还会有哪些动作与神情呢?
(生沉默)
师:接下来,我们就把“茨威格”请进教室,你认真观察他的动作和表情。
师:同学们好,我是茨威格。现在,我就把那个下午的动作和表情再次还原,请你们认真观察,及时记录。
师:请同学们拿出习作纸,先根据观察大致记下描写动作和神态的词,然后再详细描写。(出示)
一开始,茨威格_______。
过了一会儿,茨威格_______。
又过了一会儿,茨威格_______。
(师表演,生观察、记录。)
师:感谢“茨威格”先生来到我们身边,再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下面,我们来交流你记录的动词和描写神态的词。
生:一开始:站、看、微笑。
生:过了一会儿:走、低头、思考、站、托。
生:又过了一会儿:双手握、站、赞叹。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关键词抓得好。下面请根据观察,细致地写出他的动作和神态。写好的同学对照要求再次修改,然后同桌交流。
(生练写,师巡视指导。写完的同桌交流。)
师:谁来读一读?
生:一开始,茨威格静静地站着,聚精会神地看着,脸上露出赞叹的微笑。过了一会儿,茨威格有时用手轻轻地托着下巴,微笑着点头;有时围着塑像和罗丹慢慢地走来走去,低着头,在思考着什么。又过了一会儿,茨威格双手握着,脸上是赞叹与痴迷的微笑,下意识地张大了嘴,惊讶得连帽子掉在地上都没有察觉……
生:他描写得非常细致,写出了茨威格的动作和神态,很生动。
师:是呀,他不仅观察细致,而且还加上了自己的想象,如,“帽子掉了都不知道”这个细节加得很妙。但是,一开始的时候,茨威格的脸上是否有赞叹的表情?请你再斟酌一下。
师:老师也写了一段,我来读一读,请同学们点评一下。
(师出示)
茨威格静静地站在一边,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罗丹。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修改着塑像。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茨威格在罗丹身后轻轻地走来走去,手扶着下巴,聚精会神地看罗丹工作,时而背着手,低着头,若有所思。一个小时过去了。茨威格惊喜地盯着精美的塑像,眼里闪着兴奋的光,不由自主地点着头。他双手紧紧地握在一起,放在胸前,嘴巴张得大大的,像要发出一连串的赞叹。他转过头去,向罗丹投去敬佩的眼神。
生:老师写得非常细致,很生动,用词准确。
师:谢谢你对老师的肯定。只要大家认真观察,一定能比老师写得更好。
【评析:于永正老师说:“新颖,巧妙,应该说是艺术性的一个方面;阅读教学中的写作训练不能游离于课文之外,应使它成为阅读教学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我想,这是艺术性的更重要的方面。”黄老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运用积累的词语练写人物,设计新颖、巧妙。当学生习作有困难时,黄老师用表演的方法,让学生观察,给学生搭建了一个梯子,学生写起来就容易多了。于永正老师说,语文教学有时要手把手地教,教他们读,教他们写。黄老师在这节课上就做到了手把手地教学生读,教学生写。】
四、课堂总结,升华主题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我学会了写动作时可以给它加上表情。
生:我又知道了动作描写的一个小妙招——动作与神态描写相结合。
生:我知道罗丹工作时全神贯注。
生:我知道人类的一切工作,如果值得去做,而且要做得好,就应该全神贯注。
师:你们学得非常认真!这节课,我们不仅认识了对工作全神贯注、对艺术如痴如醉的罗丹,而且学到了用动作与神态描写相结合来描写人物的方法。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希望同学们用心观察身边的人物,运用学过的方法细致地记录下来,让笔下的人物在我们的文字里活起来。
【评析:课堂总结一是再次明确了本节课学习的语文要素,二是明确了课文的人文要素,很好地落实了“双主题”教学的理念。】
【总评】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写作教学提出了这样的建议:“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第二学段要侧重于“段”的练写。于永正老师说:“写好一枝一叶,就不愁写好一棵树;写好一斑,就不愁写好一豹。”如何进行片段练笔?一定要从教材中学方法。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用好这些例子,精读悟法,依法练笔。这节读写结合课,选取恰当的语用点,读中感悟,学习表达的方法,读写结合,迁移运用,注重方法的指导,学生乐于表达。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目标清晰,一课一得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编者的意图是: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行动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做到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的迁移。黄老师在这节课中教学目标明确:抓住罗丹动作、神态的细致描写,体会罗丹对工作的热爱和对艺术的执着;学习动作与神态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进行片段练笔。
1.围绕目标读
以课文第2自然段为例,黄老师引导学生品读感悟人物,学习人物描写方法:动作与神态描写相结合。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通过想象人物的动作、神态去感悟,教师范读、学生配乐读、背诵积累,在读中认识人物,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同时在读中学习人物描写的方法:动作与神态描写相结合。
2.围绕目标写
黄老师巧妙利用课文插图,引导学生用动作与神态相结合的方法,对文中的另一个人物——斯蒂芬·茨威格进行描写。这个点设计得非常巧妙,既是对语用目标的练习,又通过斯蒂芬·茨威格的描写衬托了罗丹的形象,升华了人文主题。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一开始找不到太多的动词,当学生面临困境时,黄老师适时融入表演,表演是最形象直观的指导,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素材。同时,黄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刚积累的词语,如“痴痴地”等描写人物,使得习作练笔变得轻松而有趣。
3.围绕目标修改
黄老师在习作评改环节引导学生针对目标进行评价:是否写了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动作是否细致,神态描写是否生动。因为要求明确,学生评价就有了方向,点评到位,参与度高;学生的修改也清楚了,围绕本节课的训练点修改完善。这样有目的的评改,让学生学到了修改作文的方法。
从课堂效果看,训练点明确,学生的片段练笔恰当地运用了动作与神态描写,文字生动形象,做到了一课一得。
二、指导细致,以身示范
这是一节扎扎实实的指导课。目标明确,指导细致。本节课紧紧围绕人物的动作和神态描写,指导朗读,指导品读人物,指导写作。这是一节认认真真的示范课。看到学生读得不到位时,黄老师及时范读,让学生“跟我读”。黄老师示范写,把自己写的片段展示给学生。写下水文是最好的备课,在习作教学中,敢于写下水文的老师是最了不起的,下水文也是最直观的指导。
总之,这节读写结合课教师设计用心,教得轻松;学生读得有趣,写得开心。真正做到了读写结合,一课一得;巧妙练笔,乐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