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杰,金晨曦,耿玉杰,陈海燕Δ
(1.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郑州 450000; 2. 南昌大学玛丽女王学院,南昌 330000; 3.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 郑州 450000)
四妙丸载于清·张秉成《成方便读》,由二妙丸(黄柏、苍术等分)加牛膝、薏苡仁组成,功能清热利湿,主治湿热下注所致之两足麻、痿、肿、痛等症状,笔者近年将其作为汤剂加味化裁,治疗多种疑难脑病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案1:何某某,男,39岁,2017年11月21日住院,住院号20584167。主诉双下肢强直、活动困难半年余。患者入院前半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小腿肿胀感,僵硬不适,4个月前右下肢僵硬加重,并出现右膝屈曲困难,行走费力,查腰椎CT示“腰2/3,3/4椎间盘突出”,给予中西药物治疗症状逐渐加重。入院1个月前出现左下肢小腿部僵硬不适,性质同右下肢,较之为轻,遂至某大学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疑诊为“腰椎病”,给予营养神经等西药常规对症治疗,病无好转遂转来我科。既往患“乙肝”“肝硬化失代偿期”。入院查体四肢肌力Ⅴ级,走路呈剪刀步态,双下肢肌张力铅管样增高,双侧膝腱反射、跟腱反射亢进,膑、踝阵挛(+),双侧巴氏征(+),四肢并胸锁乳突肌肌电图示神经源性损害。纳可,眠差,二便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运动神经元病、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中医诊断痉证,辨证属湿热下注型,治疗以清热利湿、活血通络为大法。方由四妙丸加味:苍术30 g,牛膝30 g,黄柏10 g,薏苡仁30 g,当归12 g,益母草30 g,木瓜30 g,豨莶草30 g,防己15 g,萆薢15 g,白芍15 g,炙甘草10 g,并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一般药物治疗。1周后下肢强直较前减轻,可下床缓慢行走,守方继服2周,双下肢屈伸较前明显好转,肌张力明显减低,行走较为自如,出院守方继服。随访至2018年1月9日,病情稳定。
按:原发性侧索硬化症为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少见类型,本病发病病因不清。对于本病之肢体强直,西医缺乏特异性药物治疗,而运动神经元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肌肉萎缩,肢体无力。中医多参照痿证辨证治疗,患者主要表现为双下肢强直,屈伸不利,笔者认为属于中医痉证范畴。依据辨证求因的原则,患者病在下肢,小腿有肿胀感,舌质红,苔黄腻,辨证属湿热下注,方选四妙丸化裁。方药对证,服药不到2个月病情显著改善。
案2:李某,女,69岁,2016年11月25日住院,住院号20583047。主诉双下肢痿软、疼痛5月余。5个月前患者因子宫内膜癌术后行放射治疗,其后出现右下肢疼痛,在当地诊断为“坐骨神经痛”,经物理治疗无明显效果。3个月前出现左下肢疼痛呈过电样,夜间加重,并出现双下肢肌肉萎缩,于某医院疼痛科住院,诊断为“神经痛”,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止痛等治疗,但效果欠佳转来我院。入院时表情抑郁,双下肢发作性疼痛,每天口服加巴喷丁胶囊疼痛仍不能控制,双下肢无力,肌肉萎缩,肌张力减低,双足呈下垂位,肌力Ⅲ-级,肌电图示双下肢神经源性损害。纳可,眠差,二便正常,舌淡红,苔黄腻,脉细滑。西医诊断放射性脊髓病,中医诊断痿证,辨证属湿热下注型,治以清热燥湿、通络止痛。方由四妙丸加味化裁:苍术30 g,牛膝30 g,黄柏10 g,薏苡仁30 g,当归15 g,益母草30 g,木瓜30 g,豨莶草30 g,防己15 g,萆薢15 g,白芍15 g,炙甘草12 g。西医给予常规止痛、抗抑郁、改善循环、营养神经辅助治疗,2周后减停抗抑郁、止痛药物,疼痛消失,情绪基本正常,夜间可以安静睡眠,双下肢肌力明显好转,可以独立行走,出院后继续服药,1个月后肌力基本恢复。
按:放射性脊髓病临床较为少见,中医依据双下肢痿软、瘦削属于痿证范畴。另据患者舌苔黄腻,辨证属湿热下注。至于患者双下肢剧烈疼痛,考虑亦是由于湿热下注、阻滞经络、不通则痛所致。治疗给予四妙丸以清热燥湿,另加防己、萆薢、豨莶草、当归、益母草意在加强化湿通络之力,诸药巧妙配伍,患者在继服本方1个月后肌力基本恢复,疗效显著。
案3:刘某某,男,64岁,2017年7月29日住院,住院号20586741。主诉发热5 d,双下肢无力4 d。入院5 d前患者曾出现发热,最高达38.1 ℃,伴水样腹泻,无恶心呕吐,在当地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药物口服治疗,具体不详,效果欠佳。4 d前出现双下肢无力呈进行性加重,于当地医院就诊,疑为“周期性瘫痪”,经给予补钾等药物治疗仍无缓解,现不能行走,腓肠肌压痛,遂转来我院治疗。入院时四肢对称性软瘫,右上肢肌力Ⅲ级,左上肢、双下肢肌力Ⅱ级,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查血钾4.74 mmol/L,肌电图示四肢周围神经源性损害,腰椎穿刺示脑脊液寡克隆区带(+)。纳眠一般,大便溏薄,小便可,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西医诊断吉兰-巴雷综合征(急性炎性脱髓鞘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中医诊断痿证,湿热下注型,治以清热利湿、活血通脉。方选四妙丸加减:苍术30 g,黄柏12 g,薏苡仁30 g,牛膝30 g,防己15 g,萆薢15 g,益母草30 g,木瓜30 g,当归12 g,桑寄生30 g,杜仲30 g,淫羊藿30 g,炙甘草6 g。并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5 d,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1周后患者病情开始好转,2周后双下肢肌力达Ⅲ级,双上肢肌力Ⅲ+级,出院后继续口服中药汤剂,基本以本方为主方化裁,2个月后随访患者可独立行走,病告痊愈。
按:吉兰-巴雷综合征起病时主要表现为肢体软瘫,多从下肢开始,属于中医痿证范畴。本患上感后出现发热,泄泻,双下肢痿软,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湿热下注征象比较明显,故方选四妙丸以清热利湿,所加药物也均为祛湿通脉、补益肝肾之品。治疗充分运用中医的理论和思维方法,选方用药,标本兼顾,疗效颇佳。
除上述病种外,笔者近年以四妙丸加味化裁治疗急性脊髓炎[1]、不安腿综合征[2]、坐骨神经痛[3]等疾病也都取得良好效果。上述各病按照现代医学分类虽然同属神经系统疾病和中医脑病,但相互间病位、病性差异很大,预后亦有很大不同。如运动神经元病中的原发性侧索硬化症目前西医发病机理不清,治疗缺乏特异性药物且预后不良[4]。急性脊髓炎病情亦比较凶险,致残率较高[5],二者均属于中医脑病的疑难病种,西医多用激素或对症治疗,疗效欠理想。中医认为湿为重浊有质之邪,类水属阴而有趋下之势,人体下部亦属阴,同类相求,故湿邪为病多易伤及人体下部。正如《素问·太阴阳明论篇》所说:“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云:“诸痉项强,皆属于湿。”临床湿邪致病缠绵难愈,易与热邪相兼为病。上述患者症状多位于下部肢体,参照舌脉辨证多属湿热下注证,同属湿邪为患,虽临床表现为肢体僵硬、软瘫、肌肉萎缩而有所不同,但病因病机相同故可异病同治。四妙丸具有清热祛湿之功,善治躯体下部湿邪为患所致病证,加入萆薢、木瓜、豨莶草、防风以增强祛风除湿、舒筋通络之效;桑寄生、杜仲、淫羊藿以加强补肝肾、强筋骨之功;当归、益母草、白芍以增添养血活血通经之效,临床实践证明疗效颇佳。
从现代医学看,上述疾病发病原因虽不相同,但多与炎症、免疫异常有关。药理研究提示,以苍术、黄柏组成的方药具有明显的抗炎镇痛、抑制免疫病理反应的作用[6],加味四妙散有减轻兔膝骨关节炎软骨基质的降解,促进损伤软骨修复的作用[7],从而提示现代医学炎症、免疫异常所致疾病,病位处于人体下部,病因属中医湿热为患,病机为湿热下注者,无论西医发病机制是否清楚,有无特异性治疗药物,均可尝试使用四妙丸化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