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佳音
(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制药工程学院,宁波315100)
药学专业学生主要面向医院、社会药房就业,是以药学服务能力为特色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近年来,随着人们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的增强,药学服务纠纷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药学服务纠纷中不排除患者自身因素,但也有药学服务人员方面的原因。在目前药学高等教育大背景下,药学专业的学生普遍存在人文素养薄弱的问题,这些主要是因为药学教育精于自然科学,疏于人文科学,没有真正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1]。须知,药学服务的对象是人,应以人为本,药学服务者应将人文关怀落实到药学服务中,才能融洽药患关系。这就要求我们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需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
免疫学知识作为药学专业相关课程学习的重要背景和基础,在药学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2]。靶向药物、疫苗、细胞因子、免疫血清等以免疫学为知识背景的生物类药物在肿瘤、传染病等重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逐渐成为临床用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此外,许多化学药物、中药制剂的药理学作用、药效学机制、毒副作用的发生发展也与免疫学有关[3]。作为未来的药学服务者,要想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掌握扎实的免疫学专业知识尤为重要,而免疫学本身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要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并不容易。在免疫学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有助于药学专业学生理解免疫学专业知识,有助于提高学习主动性,有助于提高免疫学教学效果,有助于提升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下面就谈谈免疫学这门课程中“思政”元素的挖掘和应用,总结如下。
科学故事增加了免疫学教学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爱国和敬业精神。比如在介绍疫苗的时候,可以讲述我国古代医生种痘预防天花,由此开创人类天花预防之先河的故事,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在介绍巨噬细胞的时候,讲述一位差点自杀的现代免疫细胞学开拓者梅契尼科夫在科研道路上如何越挫越勇,最后发现巨噬细胞的故事,一起学习科学家兢兢业业、至死方休的攻坚精神,让学生了解每一项科学发现,每一次技术进步,都闪耀着敬业精神的光辉,润物细无声的让学生明白了什么是敬业精神。今后要兢兢业业工作,刻苦钻研业务和技能,努力提高服务质量,承担起社会责任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介绍抗体形成机制的时候,讲述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杰尼提出的抗体形成“天然”选择学说开创免疫学新纪元的故事,告诉学生什么叫“浪子回头金不换”。
讲述科学故事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听完这些励志故事以后,由于在情感和心理上已经接受了这些有故事背景的学习内容,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即便有些知识很难理解,也能化困难为动力,教学效果自然会提升,同时爱国和敬业精神等人文素养也得到了培养。
在讲解免疫学预防和治疗的时候,通过介绍不断涌现的免疫新药物,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知识的匮乏,同时让学生知道,作为未来的药学服务者,只有准确、及时地获取药物相互作用、并发症、特殊人群用药等各方面药学信息,才能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以此促发学习动力,提升教学效果,并帮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辩证思维简单来讲就是要看清事物的两面性。免疫有“两面性”,对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可以防御病原微生物的侵害,消除损伤或衰老细胞,消除突变细胞,又有“不利”的一面,会导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超敏反应的发生,即免疫是一把“双刃剑”。而免疫分子抗体、补体的功能同样涉及了“有利”和“不利”两方面。在讲解上述内容的时候,可以引入辩证法,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另外,免疫中的“自我”和“非我”是相对的概念,也体现了辩证法。对于眼晶状体球蛋白、精子等自身抗原,虽然是自身成分,但是由于某些屏障的阻隔,从未和自身免疫细胞见过面,当某一天有幸和自身免疫细胞相遇的时候,然而不幸便在此时发生了,免疫细胞会把眼晶状体球蛋白、精子等自身抗原当作“非我”的成分,即外来物质而进行攻击。
通过知识的讲解,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让学生意识到,凡事都有对立的两个方面,凡事都是相对而言,要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当成长过程中遇到不利因素,应敢于向命运挑战,敢于向不利因素挑战,变不利为有利。
在教学过程中,引入这方面的“思政”元素,学生从辩证法的“两面性”过渡到免疫学的“两面性”,实现了新旧知识的融通,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反过来,对免疫学“两面性”的学习又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辩证法“两面性”的理解。如果药学服务人员能够运用理论知识、实践经验和辩证思维进行推理判断,不仅可以增强工作能力,还可以避免药患纠纷的发生。
在讲授免疫细胞的发源地“骨髓”和集落刺激因子时,导入了中央电视台等媒体共同关注的栏目报道“任爽身患绝症,千里寻亲”的故事[4],湖北女大学生路敏给她捐献骨髓造血干细胞的过程中,就用到了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学生就能很快理解骨髓和该细胞因子的作用,使枯燥的知识变得鲜活生动,而且在教书的同时也达到育人的目的,培养爱心和奉献精神,为提供优质药学服务提供了支持,因为药学服务不仅要有全心全意为顾客排忧解难的奉献精神,还要有爱心,能够理解和包容顾客的误解。
学生日常行为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日常不良习惯切入免疫学教学,更接地气,还可以培养健康理念。在介绍“免疫系统”的时候,以学生带着早餐进教室、睡眠不足、缺少运动等为例,讲述早餐、睡眠、运动对免疫系统维持正常免疫功能的重要性[5],让学生意识到,要让免疫系统正常工作,就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在介绍“免疫系统”过程中神经内分泌网络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时,给学生讲讲为什么不良情绪会导致免疫力降低,容易生病,如此不仅增强了学生对免疫系统及其调节方式的理解,还能够使学生意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有好心情,才能有好身体,才能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
艾滋病是大家熟悉的疾病,以熟悉的疾病导入免疫学教学,讲授免疫学知识,学生更容易接受,也更容易理解。比如,在介绍抗原决定簇之前先给学生讲艾滋病防治现状,因为艾滋病病毒变异极其迅速,所以难以研制特异性疫苗,至今无有效预防方法,对人类健康构成极大威胁,然后提出问题“变异发生在何处?”引发学生思考,教师随后引入抗原决定簇教学内容,这种启发式教学能够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升学习效率。
讲艾滋病可以培养人文关怀精神。艾滋病已经和“道德败坏、伤风败俗”等同起来,人们像躲瘟疫一样躲避艾滋病人,然而许多艾滋病人和感染者其实是无辜的,是受害者。作为未来的药学服务人员,应该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理解他人,宽容待人,减少歧视,尊重患者的隐私,慎言守密,有仁爱之心。
讲艾滋病还可以培养道德观。艾滋病的传播不可避免地涉及道德问题,在仍未取得治愈艾滋病有效方法的当下,道德力量在艾滋病防治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倡导忠诚、责任、亲情等理念,牢筑艾滋病防治的首道防线。
工作中需要团队协作,而我们身体里的免疫细胞也需要团队协作。在讲解免疫应答的时候,从细菌或病毒进入人体直至被人体免疫系统消灭,当中涉及了多种免疫细胞,每种细胞都有其独特的功能,这些细胞的团队协作是机体抵御疾病的关键,任何一种免疫细胞的功能出现异常,都会使整个系统陷入混乱。学生在理解团队协作的基础上,再去学习免疫应答过程中免疫细胞合作御敌的内容,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这样做不仅能够让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变得更加深刻,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观念。作为专任教师,应该积极思考,不断挖掘免疫学专业知识中隐含的“思政”元素,并将这些元素融入到免疫学专业课程中,以思政元素作为引入,进行免疫学专业知识的教学,在专业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强化思政元素,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学生、塑造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和“思政”相互促进,最终提升他们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