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东八县的由来及演变

2019-01-10 06:14
世纪风采 2018年11期
关键词:仪征天长盱眙

淮南抗日根据地是由原皖东抗日根据地演变而来的,它位于安徽省东部和江苏省西部,东起运河,西至淮南路、瓦埠湖,北抵淮河,南濒长江,津浦路纵贯其间,是共产党领导的华中敌后根据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津浦铁路,始建于1908年,1912年全线建成通车,北起天津总站(今天津北站),南至南京浦口火车站,全长1009.48公里,是中国旧时南北要道。淮南抗日根据地以津浦铁路为界分为路东和路西两大区域,路东地区包括长江以北、淮河以南、京杭大运河以西、津浦铁路以东的广大地区。路东地区自古以来都是中国东部的交通枢纽和军事要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全民族抗日战争前路东地方党组织创建与发展

五四运动以来,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淮南路东地区共产党组织的创建。

武工队在津浦线上向铁路工人介绍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政策

中国共产党诞生后,随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形成,在淮南地区的中共党员多以国民党左派的身份开展工作。1925年,恽代英在扬州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首播革命火种。1926年,扬州的国民党左派在各阶层发展党员,建立共青团特别支部。1927年,扬州有党员17人,在六合也建立了中共独立支部。9月,中共江苏省委批准成立中共扬州县独立支部,任命王寿荃为支部书记。1927年12月,扬州县独立支部改为中共扬州县特别支部,特支下辖城区3个支部,有党员50人左右,王寿荃和曹起溍先后任支部书记。1928年9月,中共江苏省委决定成立中共扬州县委,曹起溍任书记,下辖18个支部,党员近150人。

1928年9月,中共扬州特委成立。特委先后领导扬州县委、扬州城区区委、扬州西乡区委、江都邵伯特支、仪征十二圩特支、高邮县委、泰县城厢支委、泰县西乡区委、东台县溱潼特支、溱潼区委及兴化、宝应、六合和安徽省天长县党组织。1933年后,中共扬州特委基层组织均被迫停止活动。

1929年9月,杜仲和等人在中共徐海蚌特委的领导下在盱眙山上小学和女子小学各建一个党支部。1930年春,党支部停止活动。1929年9月,李桂五回到家乡西高庙发展党组织。1931年,成立了西高庙支部和谢家港支部,并成立中共盱眙县委,李桂五任书记。1932年4月,中共盱眙县委组织西高庙农民武装暴动,成立了红军游击队。8月,李桂五等牺牲,游击队被打散,党组织遭到破坏,县委停止活动,盱眙革命斗争转入低潮。

全民族抗日战争时期路东八县的形成与发展

1937年4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决定成立中共安徽省工作委员会,彭康任书记。1938年8月,中共中央长江局决定成立中共皖东工作委员会,刘顺元为书记。1939年4月,中共中央中原局决定将中共皖东工委改为中共苏皖省委,仍由刘顺元任书记。5月,中共苏皖省委决定组建津浦路东临时前敌委员会,方毅任书记。7月,中共苏皖省委决定成立津浦路东工作委员会,由李世农任书记。1939年8月,新四军第四支队开辟了以定远县藕塘镇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第五支队开辟了以盱眙县半塔集为中心的皖东津浦路东抗日游击根据地。五支队进入津浦路东后,将这块地区划为5个区域,分兵5路开展敌后游击斗争。八团三营在来安、滁县,一、二营在天长、扬州,十团在盱眙、嘉山,十五团在仪征、六合,支队部和直属队在半塔一带活动。

1939年5月,中共皖东北特委委派敦继昌(邓一凡)、陈一萍(洪沛)、李乾一(王亦纯)在管镇组建中共盱眙县特别支部。8月,周利人等在塔儿集成立中共高宝湖西支部。1939年秋,建立中共仪征县委,周爱民任书记。9月,中共苏皖省委路东工委决定建立来(安)六(合)滁(县)边区县委,江靖宇任县委书记。10月,中共苏皖省委决定成立中共天长工作委员会。11月,建立盱(眙)嘉(山)工委,陈东明任书记。

1940年4月,半塔保卫战胜利结束后,路东六合、仪征、盱眙、高邮、来安、嘉山、天长也相继建立民主政权。1940年7月,宝应办事处并入高邮县。1940年8月,中共淮宝县委成立,周爱民任书记。9月,成立抗日民主政府淮宝办事处,李斌任办事处主任。

在嘉山、来安、六合、仪征、天长、高邮、盱眙、淮宝八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的基础上,1940年4月18日,成立了津浦路东各县抗敌联防委员会(简称津浦路东八县联防办事处),贺希明被公推为联防委员会办事处主任,简称路东八县办事处,至此,路东八县正式形成。津浦路东联防委员会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淮南抗日根据地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40年10月,淮南路东各县全部成立县级委员会,隶属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1940年冬,路东联防办事处移至葛家巷,方毅任主任,下辖高邮、盱眙、六合、嘉山、天长、来安、仪征7个县的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5月,中共中央华中局成立。华中局决定原中共皖东津浦路东省委改建为皖东津浦路东区党委,领导高邮、盱眙、嘉山、六合、天长、来安、仪征等7个县委及4个直属区委。

津浦铁路界碑

至1941年10月,路东联防办事处共有9个县委、县政府。1942年1月,津浦路东联防办事处改建为淮南苏皖边区行政公署,方毅任主任,行署机关驻地先在葛家巷,后迁至盱眙县时家集。

1943年2月,淮南抗日根据地根据党中央关于精兵简政和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的指示,成立了淮南区党委、淮南行政公署和淮南军区,统一领导淮南地区的抗日斗争,将路东9个县合并为盱嘉、来六、天高、东南4个办事处。6月,淮南区党委决定成立甘泉县委、县政府。1944年9月,淮南区党委决定撤销津浦路东4个办事处和县委,设立天长、高宝、来安、六合、盱眙、嘉山、甘泉、冶山(1944年9月-1945年8月)、仪扬9个县委和政府。此后,淮南路东各县党的机构基本稳定。

1933年版《津浦铁路旅行指南》中的《津浦铁路全图》

解放战争时期路东地方党组织的演变

1945年10月,中共华中分局在淮安成立,接着又成立了苏皖边区政府,将苏中、苏北4个解放区统一划为8个行政区。原淮南路东地委改为华中第三地委,李世农任书记。淮南路东解放区为苏皖边区第三行政区,下辖天长、盱眙、六合、嘉山、甘泉、来安、仪征、高宝8个县,陈舜仪任专员。

1946年7月,新四军主力北撤后,淮南路东地方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1946年8月,成立中共盱来嘉工作委员会,朱云谦任书记。9月8日,成立盱来嘉中心县委。东南三县(六合、仪征、甘泉)也开展了游击斗争。1946年8月25日,仪征、甘泉、六合三县决定临时组建中共东南工作委员会和东南支队,统一领导和指挥三县的敌后斗争。1946年9月,华中分局决定成立淮南区党委,华中第三地委、第三专署以及路东各县党政军建制予以撤销。

1948年5月,淮南区党委决定成立路东地委、路东专署和路东军分区,陈雨田任地委书记,同时,将路东地区高宝、天长、盱来嘉、盱凤嘉、东南办事处调整为盱嘉、来六、天高、东南4个县。

1948年6月,华东局决定淮南、淮北两区合并成立江淮区党委,曹荻秋任书记。在路东地区,淮南路东地委改称江淮第一地委,陈雨田任书记。1948年7月,江淮第一地委决定,将盱嘉、来六两个县委、县政府合并建立盱嘉来六县委、县政府。1948年12月,江淮第一专署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全区设炳辉(天长县改称)、仪扬、六合、来嘉、盱眙共6个县。1949年1月,江淮第一地委决定,将来嘉县一分为二,设立嘉山县、来安县。2月,仪扬县划归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同年4月改称苏北扬州专区)管辖,仪扬县改称仪征县,甘泉区划归扬州市。不久,六合县也划归苏皖边区第二行政区管辖。4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决定成立皖北区党委,统一领导长江以北安徽境内各地委及市委工作,原江淮第一地委、第一专署改称皖北第一地委、第一专署。六合县划归苏北扬州专区管辖。随着盱眙、天长、六合、扬州县城陆续解放后,路东地区全部解放。

路东八县是特殊历史时期的特定名称,是全民族抗战时期对津浦路东地方各县政权的代称,它凝结了那个时期淮南路东人民不屈不挠、甘于奉献的精神,它不仅是一个地域名称,而且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它承载了淮南路东人民艰苦抗争和抵御外辱的光辉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行政区划的调整,现在的淮南路东地跨苏皖两省,分属南京、扬州、淮安和安徽省的滁州等市,大致包括明光、来安、盱眙、天长、六合、仪征、高邮、金湖八县。历史上的淮南路东八县逐渐成为历史概念,但令人欣慰的是,对淮南抗日根据地以及路东八县历史的研究从来没有间断。

猜你喜欢
仪征天长盱眙
天长的风物
仪征:“三力”铸牢共同体意识 “三紧”建美红石榴家园
扬州仪征十二圩:三步骤画好基层统战最大同心圆
盯眙龙虾好山好水出好虾
清代仪征乐仪书院兴盛的原因浅析
卜算子·家山春
“盱眙龙虾”投放春节市场
风光好?春日
安徽
仪征暴雨天气特征与类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