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天振 陈佩佩·
内容提要 明代不仅涌现众多“世说体”小说,而且,“世说体”作为一种经典范式,还被广泛借用于当时多种类型说部资料的整理中,涉及史部与子部中诸多著作。诸如传记体小说、清言类小说、艳情小说、类书体小说集的编撰中,均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世说新语》的自觉追摹。同时,许多丛书也竞相收录“世说体”作品。这种现象对小说文献的整理、小说文体的建构以及小说研究视野的拓展,均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当代学界习惯称《世说新语》为志人小说的典范,但明清时期学者对《世说新语》性质的认识也许更加理性客观。如明邓原岳《皇明十六传小序》称《世说新语》为“艺苑之精言,而史局之别派也”。清丁澍《今世说序》亦谓其“诚史家之支子,而艺苑之功臣也”。钱谦益更谓《世说》:“习其读则说,问其传则史。变迁、固之法,以说家为史者,自临川始。故曰:‘史家’之巧人也。”他们均认为,《世说新语》兼有史书与小说的双重特质。后世的众多续仿之作亦复如此。晚明是“世说体”编撰的繁盛时期,丁澍《今世说序》曾惊叹:“宋刘义庆撰《世说新语》,宏长风流,隽旨名言,溢于楮墨,故通人雅彦,裙屐少年,皆喜观而乐道之。其后有琅琊《补》,华亭《语林》,温陵《初潭》,秣陵《类林》……”。此类作品另有李绍文《皇明世说新语》、焦竑《玉堂丛语》、林茂桂《南北朝新语》、徐象梅《瑯嬛史唾》、张墉《廿一史识余》等。这些作品于传统书目中一般被归于史部的“传记类”“史抄类”,或子部的“小说家类”“杂家类”。晚明不仅涌现一批较有影响的“世说体”作品,而且,“世说体”作为一种经典范式,还曾被广泛借用于当时多种类型说部资料的整理中,涉及史部与子部中诸多著作,对小说文献的整理、小说文体的建构,乃至小说研究视野的拓展,均曾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仅从传记体小说、清言类小说、艳情小说、类书体小说集的编纂及丛书的收录等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本文所谓传记体小说,即指兼有传记与小说双重特性的作品。如明人撰《吴中往哲记》《皇明十六种小传》《宋贤事汇》《名世类苑》《迩训》等均属此类。这些作品于明清书目中虽多被归入“史部·传记类”,但现代学界一般视其为小说著作。“世说体”与“传记体”的显著交汇点是,二者皆以人物人事为载录对象。因此,传记体小说编撰中借用“世说体”也就是顺理成章的事了。具体表现为:其撰著动机既有经世实用的目的,也有审美欣赏的旨趣;其类目设置往往摹仿《世说新语》,体现人物品鉴意识;其类目编排也依仿《世说新语》,呈现道德及审美价值由褒及贬或自高至低的递减顺序;其题材处理,只取人物言行片段,不求人物端末完整,也一如《世说新语》。至于具体作品中的表现情况,则又是各有千秋、显隐不一的。
杨循吉《吴中往哲记》一卷、黄鲁曾《续吴中往哲记》《续吴中往哲记补逸》各一卷,现存明嘉靖刻本。此书于《千顷堂书目》《四库全书总目》皆入“史部·传记类”,但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均将它们著录于内。《四库提要》虽将其隶于“传记类”,但又认为其写法不入传记主流,称其“所列小传,皆寥寥数语,未见端末”,并摘取书中数条,责其“不足征信”。今人将其视为小说,应与其此种品格有关。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明确将其列入“志人类”小说。贾占林《论晚明“世说体”》一文所列32种明代“世说体”小说中,就包括《吴中往哲记》三种,此书体例显然参照了“世说体”。首先,其人物类传的归纳凸显较为鲜明的品鉴意识,虽然其侧重点在于人物的德性品行,但也倾情于人物才情、风度的审美鉴赏,如《吴中往哲记》《续吴中往哲记》既有“勋德”“忠节”“刚介”“孝德”等伦理类目,也有“高逸”“风雅”“豪侠”“俊逸”等审美意味浓郁的篇目。而且,与《世说新语》篇目顺序的由褒及贬一样,其类目编排亦呈现道德价值由高至低的递减顺序。其次,其只取人物德性一端而不求“端末完整”的题材处理方式,也颇似于《世说新语》。再次,其只拟类目而不撮条目标题的书写方式也与《世说新语》相类。
凌迪知纂《国朝名世类苑》四十六卷,现存明万历四年(1576)刻本。此书采辑明洪武至嘉靖凡十朝的名臣事迹,汇编而成。此书依旧例当著录于“史部·传记类”,但清四库馆臣却将其退入“子部·小说家类存目”,理由是它设有“神异”“定数”等门类。清吴肃公《明语林·凡例》也称其为“稗家”:“《世说》清新,词多创获,虽属临川雅构,半庀原史隽材。明书冗蔓,几等稗家,若《名世汇苑》《玉堂丛语》《见闻录》等书,踵袭谱状,殊失体裁。”
此书体例系综合宋赵善璙《自警编》分类体传记与明郑晓《吾学编》纪传体二者之长编纂而成的。凌迪知不满前代名臣传记各有阙陷,即使其所祖尚的《吾学编》也存在弊端:“惟郑端简公《吾学》之编,网罗群彦,润色鸿图,渔猎众闻,规模《史》《汉》,猗与美矣,焉患无传?特其势(事)尚阻于槎牙,辞或伤于隐讳。总揽仅资乎博识,条分未择于品流,所谓既升司马之堂,小屈董狐之笔者也。”皇甫汸《名世类苑序》说:“览其凡例,先之以姓氏、爵里,系以论赞;次之以嘉言善行,门分类别,何严也!……凌氏兹编,大都祖《吾学》而宗《自警》,犹《春秋》因乎《鲁史》,子长昉乎《吕览》。”其前四卷“人物履略”以编年顺序裒辑名臣传略,自“开国文武元功”至“嘉靖间名臣”,末附“逊国忠臣”,规仿《吾学编》之体。卷五至卷四十六为名臣的嘉言懿行,分类编排,且为二层分类结构,一仍赵善璙《自警编》体例。凌迪知《自序》说:“首载姓名、爵里,以详其人,后系赠谥赞辞,以定其议;而后立纲陈目,条例粲然。纲凡有九,目则若干,始‘明德’以启其端,终‘治平’以毕其事……盖述而不作,迪也庶几,改易旧文,我则不敢。是编也,非敢拟立言之撰著,亦以便后学之矜式云尔。”“‘履略’分为三十五列,非论品也,大略从世代编次,而又以轨迹相同,故稍为次第入先后。若谬诠甲乙,则吾岂敢?”实际是世代与主题穿插编排。其前三卷仍是分类的,如“开国文武元功七人”“开国儒臣六人”“开国死难十三人”“开国文学侍从十人”,等等。其“履略”四卷的每一人物小传之后必撰赞语一篇,赞辞篇幅往往超过传记正文。卷五至卷四十六的主体部分之所以采用分类体,撰者解释道:“《名臣》诸录,各自列名,凡年代履历,皆因文润色,条分缀附,未尝立传。郑端简略仿史传,稍为搜集,然名臣中或以节行标,或以勋业显,或以理学称,或以忠烈著,或以文学鸣,济济皇皇,为世所矜式。今摘其言行,以类而编,庶便观览”;“宋赵善璙氏,以名臣言行分类成书,名曰《自警编》,是编固守其意也。……是编本《大学》明德、新民、修身、齐家、治国之训,故先之以‘资禀’‘学问’‘操修’‘齐家’‘接物’‘事君’,以及‘政事’,是为纲也。纲凡有九,其目则若干,览者细考之”。
《名世类苑》的序文跋语虽只字未及《世说新语》,但详察其体例面貌,却显见规摹《世说新语》的痕迹。其主体部分体例为双层分类结构,设一级纲目9个:资禀类、学问类、齐家类、接物类、出处类、事君类、政事类、杂类,立二级子目多达97个。其一级纲目与二级类目均可见《世说新语》品鉴意识与品目特征的影响。一级纲目中的“政事”为孔门四科之一,与《世说新语》第三篇同。其二级类目中更是多有摹仿《世说新语》者,参见下表。
《名世类苑》纲目“政事”之下24子目均属经世实学范畴,其余73目,多与人的道德、性情、才能、智慧、学问有关,与《世说新语》的话题聚焦多有相通处。因此,此书体例堪称为史传体、类书体与世说体的复合体。
方学渐《迩训》二十卷,现存明刻本。《四库全书总目》“子部·小说家类”、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均有著录。此书专采撰者乡邦古今人物行谊可为法戒者,故称“迩训”。其体例也是以二字标题为篇目,篇目下分条并列故事,不撮标题,均同于《世说》。而其篇目之下又别以“郡人”“宦游”“侨寓”三种,每篇之后均附以“方子曰”的议论,则是异于《世说》之处。
李廷机《宋贤事汇》二卷,存明万历胡士容等刻本。此书于《千顷堂书目》《明史·艺文志》《四库全书总目》中被分别归入“史部·别史类”“史部·杂史类”“子部·杂家类”,反映其杂史与立言兼备的复杂特性。虽撰者动机出于“君子多识前言往行以畜其德”之训,旨在借宋贤事迹以匡扶当世,但编辑思想与立目、聚材方式均显示对《世说新语》的追摹。其编选思想体现浓郁的审美鉴赏意识,所立43目中,虽不乏“田宅”“家教”“兵事边事”之类的经世话题,但更多的类目如“气度”“雅量”“远器”“言语”“澹泊”“韬晦”“识见”等,均属对人物性情、风度、才识的品评鉴赏。除“恬退有守”“寡嗜欲”“兵事边事”三类之外,其余全是二字类目。有的类目同于《世说新语》,如“雅量”“政事”“言语”,更多是近于《世说新语》,如:“仁德”——“德行”,“识见”——“识鉴”,“澹泊”“恬退有守”“韬晦”——“栖逸”,“识体”“应猝”——“捷悟”,等等。其类目下分条陈述故事,亦不撮标题。而且,其只录事实,不作评论。上述特征皆近于《世说新语》。
江盈科《皇明十六种小传》四卷,现存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此书于《四库全书总目》入“史部·传记类”。《自序》说:“不佞因阅国乘,摘出二百余年新异事,凡十六种,各缀辑其语而为之传,汇而为四门,有曰四维者,忠、孝、廉、节是也;曰四常者,慈、明、宽、慎是也;曰四奇者,隐、怪、机、侠是也;曰四凶者,奸、谗、贪、酷是也。四门之中,其目十六,十六种之中,种或十余人,或三四人,总计凡若干人。”邓原岳《皇明十六传小序》称,是书“采国史之奇事可为法戒者,大率仿《世说》之意,葺为十六传而梓之”。其“仿《世说》之意”,首先是基于道德本位的人物品题意旨,即对人物道德品阶的评价,自“四维”至“四凶”,由褒及贬,渐次递减。其次,其选题方法异于正统的传记,不是涵括人物一生事迹乃至家世、后代情况,而是围绕特定类目主题,截取片段,以表现人物个性的某个侧面。如解缙一生曾历事太祖、建文、成祖三朝,文功政绩甚富,但“四奇·机类”《解缙》一篇仅选取其于成祖立储一事中的当机立断、立场坚定,展现其于定大宝、宁震位的危急关头善得其“机”,智冠群臣。再次,其所辑传记资料闪烁颖异的传奇色彩,“四奇”中隐、怪、机、侠各类尤其突出。这与《世说新语》的“记行则高简瑰奇”也旨趣相通。其体例有别于《世说新语》之处有二:一是每一条故事均设标题,有的甚至是双句标题,如卷二“四常·慈类”所收一篇题为《仁庙禁告谤 宣庙论肉刑》,摹仿当日章回小说的做法。二是记述故事之后,多加编者的议论。
丁元荐撰《西山日记》二卷,存清抄本。杂录自洪武迄万历间朝野事迹,分英断、相业、延揽、才略、深心、名将、循良、法吏、节烈、忠义、清修、直节、德量、器识、神识、正学、古道、友谊、义侠、格言、正论、清议、文学、师模、庭训、母范、孝友、笃行、方术、高隐、恬退、持正、贤媛、耆寿、家训、日录等36类。有记录见闻,亦有采辑旧文,但不注出处。其撰著思想、分门别类、分条并陈故事等方面,皆近于“世说体”,而且,其一些类目明显摹仿《世说新语》,如它也有“文学门”“贤媛门”,另如其“德量”之于“雅量”,“器识”“神识”之于“识鉴”,“方术”之于“术解”,“高隐”“恬退”之于“栖逸”,均可显见取法《世说》篇目的痕迹。
传记体小说编撰体例有别于“世说体”之处主要表现于:其撰著动机主要出于扬善抑恶,范世砺俗,其选材重心突出人物的道德与功业,这与《世说新语》的弘扬风流、愉悦身心有所异趣。类目设置方面,拟立诸多经世实学的类目。同时,它们中有许多作品仍然遵从史传的笔法,于篇目之后附以赞论,或于某类故事之前撰写小序,申明旨意。这与《世说新语》文本中叙述者的“退场”迥乎有别。
《四库全书总目》为明闵元衢《增定玉壶冰》所撰“提要”云:“山人墨客,莫盛于明之末年,刺取清言,以夸高致,亦一时风尚如是也。”晚明清言小品的昌炽繁盛,一方面是当时士风世习相扇扬的结果,同时也与《世说新语》的传播存在密切关联,明清以来学界多有论述。晚明士人认为,晚明与魏晋皆为季世,精神相通相似。明吴逵《小窗清纪引》说:“盖谈风流者首称江左,清固有方气耶!……清固有气运耶!”明王宇《清纪序》更明言“士生季世,善不可为”,故而“隐居放言”,“越世高谈”,“君子出表清节,居著清言”。屠隆视《世说》为文人清谈之摹本,其《婆罗馆清言》中说:“观上虞《论衡》,笑中郎未精玄赏;读临川《世说》,知晋人果善清言。”清周心如说:“《世说新语》为清言渊薮。”《四库全书总目》将宋周密《澄怀录》视为晚明小品之滥觞:“是书采唐宋诸人所纪登涉之胜与旷达之语,汇为一编。皆节载原文,而注书名其下,亦《世说新语》之流别,而稍变其体例者也。明人喜摘录清谈,目为小品,滥觞所自,盖在此书矣。”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一文说:“《世说新语》记录魏晋清谈之书也……盖起自汉末之清谈,适至此时代而消灭,是临川康王不自觉中却于此建立一划时代之界石及编完一部清谈之全集也。”
晚明清言作品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古今书目的归类也不一致,但清言体与小说体存在很大程度上的重合是不争的事实,许多清言作品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小说。如本文所论及的《霞外麈谈》《兰畹居清言》《舌华录》《小窗清纪》《古今韵史》等,均是如此。今人欧明俊《明清的笔记小品》一文,称晚明“世说体”为“世说体记人笔记”,约与笔记小说、志人小说对应。首先表现于内在精神层面,晚明清言类小说承续《世说新语》玄淡隽永之趣尚,极力弘扬“脱尽人间烟火气”的清言幽韵。晚明士人喜谈“清”“雅”“韵”“幽”,以与浊俗世界划清界限。这类作品的撰者或是官场受挫、劫后余生,或是久困场屋,无缘于仕籍,或甘做闲云野鹤而悠游山水,而且程度不同地受到佛老思想的浸染。其次,题材处理方法,切合类目主题,只取人物言行片段,以突出人物性情的一个侧面。
周应治《霞外麈谈》十卷,现存明崇祯间刻本。《四库全书总目》入“子部·杂家类”,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均予著录。四库馆臣称:“是书辑隐逸高尚之事,分霞想、鸿冥、恬尚、旷览、幽赏、清鉴、达生、博雅、寓因、感适十类。大抵以《世说新语》为蓝本,而稍以诸书附益之。”此书为周应治经历政治劫难、彻底厌弃官场之后所撰。杨德周《霞外麈谈序》说:“公遭楚宗之变,拜疏辄行,挂冠不出。所居近贺监祠,烟波徜徉,尽绝其侘傺感慨之念。天际真人,达观旷远,以故胸蟠丘壑,笔染烟霞,虽所捃摭,自托于詹詹之言,而寄想寓兴,虽咫尺间觉万里为遥,未必不怖河汉无极也。卮词大无当,而言近旨远,名小类大,如沈存中《笔谈》、洪容斋《随笔》,及近日台山相公(叶向高)之《稗存》、平涵相公之《涌幢》,皆以小品具大观,公是集毋亦类是,岂仅足当麈尾嘉话哉!”
题“陈继儒、程铨撰”《古今韵史》十二卷,现存明刻本。《四库全书总目》“子部·杂家类存目”著录,撰者仅题“明陈继儒”,并称“亦《世说新语》之支流,而纤佻弥甚”。齐鲁书社于1995年影印此书,题“陈继再次,类目设置、结构编排,也明显摹仿《世说新语》。儒、程铨撰”,也不准确。根据程铨《自序》《例语》、六类内容前的《小引》以及黄华旸的《小引》可知,此书撰者实为程铨,陈继儒仅是一参订者。此书所谓“韵”,指超越情理之外的率真性情。程铨《古今韵史序》说:“山谷老人曰:‘弟子百病可医,惟俗不可医。’予深然其说,因益一语曰:‘凡人百行可学,惟韵不可学。’今夫极尊美者,曰道义,曰礼节,以至文章、技艺等。夫是数者,非不果尊且美也,然犹有心血可负之而出,有模画仿之而成,即不甚肖,亦自有其意焉。若夫韵也者,理过而韵伤矣,情深而韵瘁矣,不在情理外,而又不在情理中。张子野词云:‘生香真色人难学’,此之谓也。”世俗以为至尊至美的忠、孝、节、义以及文章、技能,均不可与“韵”同日而语。其《韵人小序》言之更详:“余遍览古今,惟胸中脱尽情态、理障、文学气者,始于天然之韵有所叶也。”程铨撰《例语》七则之一云:“兹集汇韵人、韵事、韵语、韵诗、韵词、韵物,凡六种,皆搜自古今秘本,及石公、临川、眉公、纬真诸名人新语,若《世说》《虞初》《艳异》《唐诗》等书,概不复入。”其“韵人”“韵事”“韵语”三种选材标准、剪裁方式颇仿《世说》,“韵诗”“韵词”专辑名媛佳丽作品,只因她们为“千古韵人”,故而旨趣仍在于“韵人”。而结末“韵物”一种所录,均非人间俗物,而是近于博物体志怪小说所载的异域怪物,又平添了奇幻色彩。黄华旸《读古今韵史小引》甚至将“韵人”等同于“仙人”:“世无仙人,止有韵人耳。今之韵人,则仙人也。仙则超凡,韵则越俗。其名差异,其实同归。……笔兼裴、郭之长,篇擅临川之胜……下而《唐语林》《续世说》,拟之于仙,觉尚未餐胡麻一粒也……故是编谓之‘韵史’可,谓之丹书可,读者不可作两观,应知弱水、蓬莱不隔三千矣”。可见,屠隆、汤显祖、袁宏道、陈继儒等人的生活态度最符合“韵人”“神仙”“名士”的标准,可视为晚明的王、谢、桓、刘之辈。他们所企慕的这种偏执审美趣尚与玄虚境界,隐含着对于世俗价值系统的漠视与否定。
曹臣《舌华录》九卷,现存明万历刻本。书名“舌华”,特取佛经“舌本莲花”之意,或如潘之恒《序》所称“舌根于心,言发为华”。四库馆臣称其为“《世说新语》之余波也”。其《凡例》称“取语不取事”,“所取在仓促口谈,不取往来邮笔”。此书可视为《世说新语》“言语”“捷悟”“排调”诸门的扩展版。此书分十八类:慧语、名语、豪语、狂语、傲语、冷语、谐语、谑语、清语、韵语、俊语、讽语、讥语、愤语、辩语、颖语、浇语,每类之前均有“吴苑曰”的小序。
艳情小说编撰中,最常用以花评鉴名妓,另有科名例、金谷例等,但这些规范均不及“世说例”韵味隽永。
《稗史汇编》《说类》于《四库全书总目》中均被归入“子部·杂家类”,但现代学界一般视其为小说作品,如宁稼雨《中国文言小说总目提要》(齐鲁书社1996年版)、石昌渝《中国古代小说总目》(文言卷)(山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均著录以上二书。
王圻纂《稗史汇编》一百七十五卷,现存明万历刻本,卷十七至卷四十二为“人物门”,下分34类:
帝王偏霸侯王统系皇后妃嫔公主圣贤德行忠良节义循吏方正清操雅量干局夙慧文学隐逸侠烈豪爽旷达捷悟任诞勇捷贪暴奸尻忿狷富足贫士佥邪品题异人名姓
其中“德行”“方正”“雅量”“夙慧”“豪爽”“捷悟”“任诞”“忿狷”直接套用《世说新语》篇目。其卷四十二至卷四十九为“伦叙门”,分8类:父子(祖孙附)、贤母、孝子、兄弟、婿甥、婢妾、贤媛(上、中、下)、妓女,其“贤媛”门类亦同《世说》,卷八十四至卷九十六为“人事门”,下分32类:
遭逢感慨恩幸评隲家范箴规修持识鉴褊戾汰侈俭啬报施称谓忌讳尤悔轻诋假谲仇怨倾俭摄生疢疾医疗哀逝自新言语宴会游览俳调矜衒简傲惑溺谬误
其中“箴规”“识鉴”“汰侈”“俭啬”“尤悔”“轻诋”“假谲”“自新”“言语”“俳调”“简傲”“惑溺”等12类显然袭自《世说新语》,而“褊戾”——“忿狷”,“仇怨”——“仇隙”,“哀逝”——“伤逝”,也显见摹仿《世说新语》的痕迹。
叶向高撰《说类》六十二卷,今存明刻本。其卷三十一至卷四十凡10卷为“人事部”,除卷三十七所收均为议论文,其余9卷所分75类中有69类都是二字类目,基本都是对人物道德、性情、才能、智慧、处世方式所作的品题,其中不少类目同于或近于《世说新语》,前者如:“雅量”“品藻”“栖逸”“简傲”“惑溺”“轻诋”,后者如:“盛德”“阴德”——“德行”,“延誉”——“赏誉”,“品鉴”——“品藻”,“恬退”——“栖逸”,“豪纵”——“豪爽”,“诞僻”——“任诞”,“疏傲”——“简傲”,“训俭”“骄奢败”——“俭啬”,“忿怨”——“忿狷”,等等。
“通俗类书”之名初见于上世纪30年代孙楷第先生《日本东京所见中国小说书目》一书,所列篇目有《国色天香十卷》《万锦情林六卷》《重刻增补燕居笔记十卷》《增补批点图象燕居笔记》等四书。此类作品还有赤心子辑《绣谷春容》(一名《选锲骚坛摭粹嚼麝谭苑》)十二卷。它们均刊刻于明万历至明末这一段时间。《绣谷春容》存万历间世德堂刊本。此书分礼、乐、射、御、书、数六集,其“数集”卷六下层“嘉言摭粹”下又拟篇目:君相、子母、夫妇、兄弟、朋友、人品、德量、节义、旷达、栖逸、夙慧、言语、闺彦、释尼、论述、考溯、原始、格言、托讽、谐谑、时事、果报、异祥、赞颂、杂志,每一篇目下辑录故事数条,但只并列编排,不标题目。而且其“旷达”“栖逸”“夙慧”“言语”诸篇题目显然袭自《世说新语》。
类书体小说集具有说部资料汇编的性质,其与“人物”“人事”相关的门类,借用“世说体”将丛脞芜杂的说部资料整理归纳起来,用名士雅趣濡染资料,润饰故事,可显著增强说部资料的文学品位。同时,以“世说体”统合“人事”资料,也使“世说体”本身堂而皇之地嵌入正宗类书天地人事物结构所反映的正统伦理价值系统中。
神品者,机将萌而先知,祸未发而先睹,光怪幺么,望之而走,即如神之智何让矣。
妙品者,机已萌而祸且发,运其智力,转移甚巧。至宵人忸怩以韬晦,群豪踞踳而敛暴,功什百于战争,乃妙有独操者也。
将“机将萌而先知”“机已萌而祸且发”“事已遂而祸已成”三种情势下用智成功者品评为“神品”“妙品”“能品”三个等级,体现用智艺术的等级差别。
冯梦龙《智囊补》为二层分类结构,一级分10部:上智部、明智部、察智部、胆智部、术智部、捷智部、语智部、兵智部、闺智部、杂智部,由“上智”“明智”,次及“胆智”“术智”,再到包含“狡黠”“小慧”的“杂智”,体现智慧等级自高至低、撰者态度由扬至抑的顺序。其二级类目有28个:
见大远犹通简迎刃知微亿中剖疑经务得情诘奸威克识断委蛇谬数权奇灵变应卒敏悟辩才善言不战制胜诡道武案贤哲雄略狡黠小慧
与《世说新语》门目比较可知,《智囊》的识断、应卒、敏悟、辩才、善言、贤哲、雄略、狡黠等类目,分别与《世说新语》中的识鉴、捷悟、言语、德行、假谲等篇目有某种程度上的对应关系,均表现出对人物智慧神明的品鉴意味。
分类体小说集主题义项的设置基本上无规则、无规律可言,但在特定的题材领域,只要与人物、人事相关,“世说体”为其提供了一种现成的经典的建构文本的框架,由褒及贬、始优终劣地品目人物德行,品评人物智慧,品鉴名妓才貌,其表相背后皆潜隐着《世说新语》品鉴思想的逻辑。《世说新语》只取人物言行的吉光片羽,以凸显人物性情一端的选材方法,为分类体小说集结构的铺展注入了灵感。其以二字标题为灯塔照亮全篇故事精神的表现艺术,为分类体小说集陈刚立目树立了典范。同时,在与其他类目的映衬对比中,“世说体”自身的文体品格也得到了强化。
一部丛书的总名一定程度上反映编者对其中所收著作性质的总体判断,而有的丛书内部又是分类的,其类目名称可展现编者对本类著作性质的一种提示。因此,“世说体”著作被不同名目丛书及同一丛书名之下不同门类所收录,“世说体”著作在明代学术视野中多层次内涵被直观展示出来。这可以作为后人考察明代学术观念及“世说体”著作性质的一种独特标本。自上表所列十种丛书总名及总名下分类名目考察,主要指涉稗史、小说二种层面。所谓“稗”“小史”云云,侧重其裨补正史之价值;而“嘉话”“滑稽”“小说”则突出其娱乐功能。
注释:
① “说部”一词在中国古代兼指论说体与叙事体两大类作品,但晚清以降渐变为专指叙事体作品,并用以代指“小说”(参阅刘晓军《“说部”考》一文,载《学术研究》2009年第2期)。本文中“说部”主要指涉“史部”与“子部”中与小说资料相关的著作。
②㉔㉕㉗ 江盈科《皇明十六种小传》,《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史部第107册,齐鲁书社1996年版,第588、589-590、589-590、618页。
③⑤ 丁澍《今世说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45册,第101、101页,齐鲁书社1995年版。
④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卷二十,《四部丛刊》本。
⑥ 魏征等《隋书》卷三三,中华书局1973年版,第982页。
⑦ 刘知几《史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第193页。
⑧ 参阅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修订本),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36页。
⑨⑩⑪ 焦竑《国史经籍志》卷三,《丛书集成初编》本,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67、100、100页。
⑫⑭㉘ ㉝㊵㊷㊽㊿ 永瑢等《四库全书总 目》,中华 书局1965年版,第531、550、112、1117、1122、1127、1125、1235页。
⑬ 今人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第三章第三节“杂传体志怪小说与志怪题材的杂传小说”,将《列仙传》之类的仙传归入“杂传体小说”,将《汉武故事》《蜀王本纪》《徐偃王志异》等兼志历史人物与神怪的作品称为“杂传小说”(参见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修订本],天津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167-210页)。鉴于宋代以后,杂传之流一般被学界泛称为“传记”,所以本文将“杂传体小说”称为“传记体小说”。
⑮ 贾占林《论晚明“世说体”》,《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3期。
⑯ 吴肃公《明世说》,《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45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2-3页。
⑰⑱㉑㉒㉓ 凌迪知《名世类苑》,《四 库 全书存目 丛 书》子部 第 240册,齐 鲁 书社1995年版,第447-449、441-444、444-446、447-449、447-449页。
⑲ 郑晓《吾学编》六十九卷,主体内容是名臣及诸王的传记,其中“名臣记”有30卷,“建文逊国臣记”有8卷,“同姓诸王传”有3卷,“异姓诸侯传”有2卷,四者合计达43卷,占了全书的62%。这些作品人自为传,传后有论赞,依编年顺序排缵成帙。
⑳ 赵善璙《自警编》九卷,“编次宋代名臣大儒嘉言懿行之可为法则者,凡‘学问类’子目三,‘操修类’子目十二,‘齐家类’子目四,‘接物类’子目七,‘出处类’子目五,‘事君类’子目十一,‘政事类’子目十七,‘拾遗类’子目二,共八类五十五目。”(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中华书局1965年版,第1061页。
㉖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版,第47页。
㉛ 屠隆《婆罗馆清言》,中华书局2008年版,第129页。
㉜ 周心如《世说新语识语》,惜阴轩丛书本。
㉞ 陈寅恪《陶渊明之思想与清谈之关系》,燕京大学哈佛燕京社1945年版,第32-33页。
㉟ 欧明俊《明清的笔记小品(上)》,《文史知识》2001年第3期。
㊱㊲㊳㊴ 郑仲夔《清言》,《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244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332、331、327-328、323-324页,。
㊶ 杨德周《霞外麈谈序》,《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31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688-689页。
㊸㊹㊺㊻ 陈继儒、程铨《古今韵史》,《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48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689-691、693-694、693、687-689页。
㊼㊾ 曹臣《舌华录》,《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子部第143册,齐鲁书社1995年版,第552-554、55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