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小说《红与黑》的现实思想意义

2019-01-09 07:07蔡文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9期
关键词:红与黑真实现实

蔡文

摘要: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小说《红与黑》是一部举世闻名的著作,它在社会上有广泛的影响,对它的研究被认为是西方的“红学”。文章从历史事件和人物性格两个方面来探讨小说深刻的思想内涵,反映了法国复辟时期的政治腐败和封建社会的黑暗。

关键词:真实;栖牲品;现实

中图分类号:I565.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7-0045-01

自1830年以来,在一个半多世纪里,法国小说家司汤达的名著《红与黑》就不断引起了世界各地读者的共鸣。有些学者甚至认为,关于《红与黑》的研究已经成为了西方的“红学”,这显然不是某种夸大其辞,因为司汤达本名为亨利.贝尔,所以司汤达这部名著《红与黑》就有了“红学”和“贝学”,从中可以看出这部作品蕴含了无穷无尽的思想内容。有人从中看到了革命的种子,也有人读出了悲惨的爱情,有人领悟到那个时代的政治内幕,还有人则看到了一个青年的人生。古人曰:“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哪么怎样理解才能品出这本书的滋味呢?

《红与黑》的真实,是一个历史事件的真实回顾。喜欢考证的研究者提供了大量的信息,认为《红与黑》与1828年2月的贝尔德的杀人案十分相似,因为贝尔德的生活经历与《红与黑》中主人公于连·索莱尔的经历十分相似。但也有部分学者却认为《红与黑》与1829年3月宣判的法拉格杀人案有相当的关联,原因是贝尔德杀人案中,在法庭上贝尔德乞求法官,试图博得法官的同情以免一死事件与小说主人公于连的性格并不相符。于连在犯罪入狱之后,内心十分平静,他有心欣赏监狱里的建筑,并注意到两道高墙之间有一片“极美的风景”,他坦然等死,甚至没有上诉,可以说,于连在法庭上的辩护实际上就是一种自杀。“坦然的面对”和“乞求”之间是多么大的差别。而1828年3月宣判的法拉格杀人案中,法拉格是一个木匠,他残忍地杀死了他的情人,被判处5年监禁。法拉格在法庭上镇静的表现,坦然地讲述自己的犯罪过程经过与于连倒有几分相似。当然我们现在也不得而知司汤达先生在书写本小说时到底是怎样取材的,但《红与黑》的真实背景却是有目共睹、不庸置疑的。应该补充的是,那些刑事案件只能提供给读者一个框架,而小说中生动的人物形象、风土人情和心理描写却是司汤达先生的创造,这在思想高度上与那两件案子是不能同日而语的。

司汤达先生在全书总目录中有一句题词:“献给少数幸福的人”,实际上幸福是人人都想追求的,不论是贵为一国之君,还是贱为阶下囚徒,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追求幸福的权利。于连也有,而且他为了摆脱父兄的欺辱和虐待,追求幸福的愿望就更加强烈,这也印证了他追求幸福的固执和疯狂的一种真实。然而,我们不得不说,于连的“成功之路”并没有给他带来幸福,他虽然是马到成功步步高升,却不曾品尝到片刻的快乐。无论是与德·莱纳夫人,还是跟玛蒂尔德的爱情,于连都是怀着一定的目的。尤其是与玛蒂尔德的联姻,对于连来说,更是一次巨大的社会成功,他因此而踏入所谓的上流社会。但最终,也是因为谋杀德·莱纳夫人而自毁前程。入狱之后,他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一方面遭到良心的谴责,另一方面把世间的事物重新加以评估。尽管有许多营救他的计划,但是他坚决拒绝上诉,因为他知道他年轻时代的梦想在黑暗社会里已经没有实现的可能。

《红与黑》不是一部单纯的爱情小说,它是一部政治小说,是“最强烈的现实小说”。由于当时法国社会的堕落与平庸,使得生活在这个污浊而又显得富丽堂皇的社会里的于连不自觉在他稚弱的心灵深处,对此产生莫大的厌恶。他曾尽力摆脱自己受欺凌遭蔑视的地位,以为在贵族社会里爬上高位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抱负。结果他攀附的这个阶级也根本不能容忍他,于连在狱中终于认识到这一切:以侯爵为代表贵族千方百计阻止他爬上去。他对自己的前途感受到了绝望,所以在最后的法庭辩论上,于连说:“我对你们不要求任何宽恕……我绝不存在幻想,等待我的死亡,而死亡对我是公正的……即便我的罪不这么严重,我看到某些人也不会因为我年轻,值得怜悯而就此止步。他们仍想通过我来惩罚一个阶级的年轻人,永远让一个阶级的年轻人灰心丧气。,至此,于连的反抗也达到了高潮,这番话完全得罪了法庭,因此于连罪不至死,却仍被判处死刑,他的死反映了贵族阶级与平民的尖锐对立。

也许这不只是于连的悲剧,这是当时的现实,在一个浑浑噩噩的社会里,一颗美好的心灵被戕害是不可避免的,正如于连。但是,毕竟我们还是会有很多美好的理想,当一颗诗意的心灵遭遇一個平庸的社会时,结果会怎样呢?我想,或许诗意的心灵会被摧残、被扼杀,随着这个社会一直沉沦下去,于是创造一段难忘的历史。

参考文献:

[1]Stendhal.The Red and the Black[M].Peiking:Foreign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l996.

[2]郑克.法国文学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3.

[3](法)司汤达.红与黑[M].李军伟(译).奎屯:伊犁人民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红与黑真实现实
美剧情节越来越“真实”
一种基于Unity3D+Vuforia的增强现实交互App的开发
现实的困惑
从虚拟走到现实,有多远?
《红与黑》的主题意义与爱情观
红与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