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简介】
陈曦,副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医学博士。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福州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乳腺癌专委会常委、福建省中医药学会肿瘤分会常委。
从事肿瘤内科专业20多年, 在肿瘤的规范化诊断、化疗、生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中西医结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擅长乳腺癌、其他妇科恶性肿瘤、肺癌、胃癌、大肠癌等常见肿瘤的综合治疗、个体化治疗。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中国医学基金会等多个国家级、省级专项课题,主编、参编《现代肿瘤循证诊疗手册》等医学著作多部。
家在福建省福清市的陈女士,无意中手触发现左侧乳房上方腺体有轻度增厚,但是用手摸不到肿块。她脑海里立即浮现“乳腺癌”三个字,可是吓坏了。近日,她在医院精准防癌筛查门诊检查,初步诊断为乳腺癌癌前病变。幸亏发现得早,陈女士获得了手术机会。“乳腺疾病的发病率呈逐渐攀升趋势,遗传因素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国家中西医结合肿瘤重点学科、福州总医院肿瘤科副主任陈曦提醒说,做好乳房疾病健康管理,将乳腺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关键在于提前保健预防。
乳腺癌发病受多因素影响,其中遗传因素具有重要作用,大概有15%~20%的乳腺癌患者是有家族史的。癌症本身并不会遗传,但癌症的易感基因却是可以遗传的。在同等刺激条件下,乳腺癌易感基因携带者比普通人更容易患癌。携带乳腺癌易感基因的人罹患乳腺癌的平均几率是65%。“每个人的基因都分别来自父母的两个拷贝,如果从父母那里遗传了一个癌症易感基因,患癌易感性就会比没有癌症易感基因的人更高。”陈曦副主任分析称。
但是,发现基因缺陷和一些难以改变的获得性因素,并不意味着一定会发生癌症;相反,也不是进了“保险箱”。因此,一旦被查出携带有易感基因,也不必过于担忧。“并不是所有携带癌症易感基因家族成员都会发生肿瘤,但是既然提示有高风险,那么这些携带者就应更加重视体检,今后就要特别侧重于某些肿瘤方面的检查,定期检测。”陈曦副主任提醒说。
陈曦副主任建议,40岁以上人群可以来门诊进行这方面的咨询,尤其是家族中有两人以上患乳腺癌、患癌年龄很小的近亲属,属于有家族史倾向的高危人群,可以考虑进行精准防癌筛查。
乳腺增生其实并不可怕,只要定期检查早发现,就能把疾病扼杀在摇篮中。如果任其发展下去,转变为乳腺癌的几率会急剧增高,给患者带来身体、精神和经济的多重负担。
乳腺组织在各种因素作用下,直到癌变是需要一个漫长过程的,它的病变过程为:正常的乳腺组织、单纯乳腺增生、不典型乳腺增生(轻、中、重)、乳腺癌,这其中只有重度不典型乳腺增生才可以称作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单纯的乳腺增生症并不发生癌变,如果导管上皮高度增生及非典型增生则可能为癌前病变。一般将乳腺组织非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及乳腺囊性增生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如果女性朋友发现乳房乳腺有肿块要及时就诊,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
“乳腺肿块大部分不是癌症,往往是无害的囊肿或组织变化而成,这与月经周期有关。”陈曦副主任指出,发现肿块后别光吓自己,建议到专科就诊,医生会根据肿块的状态,如大小、质地和供血情况等,建议进一步的诊疗办法。确定肿块是不是癌症的金标准是活检,通常用一个小针吸取或取整块标本,还可以分辨乳腺癌的类型。
需强调的是,一般体检发现的乳腺增生与乳腺癌没有关系,不用过于担心。体检查出的乳腺增生一般都是生理性的,平时所说的癌前病变都是手术病理症,属于重度非典型增生,比如说细胞的医学性很明显。这种增生和我们平时体检出的乳腺增生,以及在B超上看有一些腺体弥漫性增厚不同。
中国抗癌协会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是乳腺癌发病率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近年来我国乳癌发病率正以每年3%的速度递增,发病年龄也呈逐渐年轻化的趋势。
乳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但首先考虑生殖因素影响,例如月经初潮年龄早(小于12岁)、绝经年龄晚(大于55岁)、月经周期短、不孕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大于35岁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同时,营养过剩、肥胖、高脂肪低纤维饮食、酗酒可增加发病机会。除了遗传性相关基因外,环境污染、电离辐射、不当药物摄入等环境因素,长期口服避孕药、文胸穿戴不科学、雌激素替代治疗,也可能和乳腺癌发病有关。
乳腺癌是个典型的“富贵病”。陈曦副主任建议,防乳腺癌要清淡饮食,经常劳动。简单说,就是少吃油炸、膨化食品,以及冰淇淋等高油、高脂食品,不要随意服用含雌激素的药品和保健品,多食蔬菜、水果、鲜鱼;学会疏解精神压力,保持心情愉悦和一定的运动量。
随着对肿瘤研究的深入,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医学时代”,即是以个体化医疗为基础,将基因检测、生物信息及大数据科学集成新兴医疗模式,为每个乳腺癌患者提供“量体裁衣”般的疾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和康复计划,实现肿瘤早期发现、精准诊断、精准分类、精准阻断、精准治疗。精准医学在综合考虑患者各项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为肿瘤患者“量身定制”最佳治疗方案,将实现治疗对象从群体性的“大众”向个体化的“小众”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