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近10年针灸临床治疗进展

2019-01-09 21:22:57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眼针廉泉延髓

徐 博 武 亮 孙 洁

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PBP)是由双侧皮质脑干束病损,造成脑内运动神经核失去上位神经支配,而出现以构音障碍、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及情感障碍为主的一组病症。本文通过应用项针、舌针、针刺放血、穴位注射、火针及针刺与艾灸结合等传统中医疗法系统、科学地对本病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机制进行总结探讨。

1.针刺疗法

1.1 项针疗法 脑部血液循环改善可促进脑的重组及可塑性,是吞咽功能恢复的基础,针刺项部穴位能改善椎-基底动脉及颈内动脉的血液供应,降低颈部软组织的紧张状态,增加脑组织血流,从而有利于疾病的恢复[1]。方君辉、朱文宗等人通过深刺廉泉穴配合项针及电针疗法治疗141例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2]。刘正茂等通过项针加舌针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功能障碍60例患者,对照组选穴廉泉、聚泉、海泉、金津、玉液,治疗组在对照组取穴基础上加项针风池、哑门、颈夹脊穴。疗效观察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治疗组为3.57分,对照组为2.73分[3]。封丽华等采用针刺人迎、扶突穴为主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与单纯进行吞咽康复治疗的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针灸观察组较康复对照组临床疗效显著增高[4]。楚佳梅等将86例患者运用项针配合体针治疗,与运用常规药物治疗后对比,言语功能评定、洼田氏饮水测试、洼田氏吞咽能力评定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针刺组优于药物治疗组[5]。陆军伟、孙建华对120例确诊为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取哑门、双侧天柱、治呛(天柱下1寸)、廉泉穴进行针刺治疗,治愈率和总有效率为41.7%、90.0%疗效显著[6]。阎兴洲等对40例患者治疗组主穴取聚泉、廉泉、旁廉泉、风池、加咽后壁点刺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处理及支持疗法,治疗组的临床治愈率与显效率明显提高[7]。姚爱武治疗38例患者,取穴四神聪、百会、风池、翳风、完骨、廉泉、地仓、内关等穴,结果为痊愈17例,占44.73%,显效11例,占28.95%[8]。杜一鹏治疗80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针灸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组治疗基础上进行针灸治疗,取廉泉(卧位)、完骨(坐位)穴及风池穴、翳风穴等,两组患者通过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藤岛一郎吞咽疗效评分进行临床疗效统计分析,结果针灸治疗组患者的疗效显著[9]。

1.2 舌针疗法 《四圣心源》有载:“咽喉者,阴阳升降之路也。”针刺舌咽部穴位,有利于促进经络气血的疏通,从而缓解吞咽困难和饮水呛咳等症状[10]。舌针因其简便的特点,在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黄康柏、杨娟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点刺舌下金津、玉液、舌中、舌根及双侧咽后壁处,不留针;结果显示舌针治疗可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11]。李敏雅等观察60例患者,治疗组在西药和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取聚泉、金津、玉液点刺,总有效率为96.6%[12]。沈焱等选择12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舌针组选取聚泉穴和海泉穴,对照组选取风池穴和内关穴治疗4周后,舌针组肺部感染发生率为5%,对照组为10%,并且舌针可减少中风后吞咽困难患者肺部感染的发生率[13]。宋媛媛观察10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针灸组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常规针刺联合舌针针刺治疗,对于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14]。鲁国志等将60例中风患者分两组,实验组患者采用舌针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采取单纯体针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优于对照组的70%[15]。

1.3 眼针疗法 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对急性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实施眼针疗法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症状,促进患者痊愈。何永强利用眼针疗法联合体针医治脑卒中急性期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66例,观察组在现代医学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眼针及体针治疗,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6]。王位等以急性脑梗死吞咽困难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在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疗法,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6.88%[17]。姜润哲、王鹏琴观察60例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取双上焦区、下焦区、肝区、肾区,结合康复训练治疗,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18]。李莉等选取90例急性脑卒中出现吞咽障碍患者,眼针组在体针及口腔冰刺激治疗基础上加用眼针治疗。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对比,眼针组有效率95.65%[19]。察玉翠选取120例中风吞咽困难患者,观察组60例采取眼针治疗,主穴取双侧下焦区、上焦区,经治疗观察组无效5例,有效20例,治愈25例,有效率为91.67%[20]。刘超等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4例,观察组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NMES及眼针治疗,结果显示眼针联合NMES治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21]。

1.4 针刺放血疗法 三棱针刺破浮络、孙络,可促进局部气血运行,有疏经通络、活血化瘀、开窍清热、消肿止痛的功效,针刺金津、玉液舌下放血可直接刺激舌下血脉,间接影响心主神明的功能,令大脑中枢兴奋,从而支配舌肌的运动,恢复舌肌收缩功能,帮助吞咽功能恢复[22]。郝晓、郝跃伟在常规穴位针刺基础上着重采用在金津、玉液穴及咽后壁点刺放血疗法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360例,治疗后总有效率为吞咽功能97.2%,咳痰功能75%,饮水功能97.2%[23]。李发荣对72例脑血管病合并假性延髓性麻痹吞咽障碍患者进行点刺金津、玉液穴放血治疗,结果均有效[24]。邵中军观察99例患者,常规穴位针刺结束后,用三棱针点刺风池、风府、哑门、天柱、完骨穴,少量出血2~3滴,治疗组痊愈26例,显效17例,有效2例,总有效率为100%[25]。

1.5 “醒脑开窍”针刺法 石学敏院士创立醒脑开窍针刺法,在取穴上主要以阴经腧穴为主,具有开窍启闭的功效,促进大脑生理功能的改善。实践证明与传统针刺法相比较,醒脑开窍针刺法对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改善效果更为显著。石岩丽对治疗组68例患者以醒脑开窍刺法选穴内关、人中、三阴交、风池、翳风等穴位对比单纯西医疗法2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4.11%,疗效显著[26]。缪辉宇对112例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给予常规神经内科基础治疗并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法与康复训练,治疗后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27]。刘洋将10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在与对照组治疗相同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治疗,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线电视透视(VFSS)评分来评价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总有效率为90.20%[28]。王建英选取84例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观察组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针刺,2个疗程后总有效率为95.24%[29]。王英统计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60例,在脑卒中常规治疗及康复训练基础上,治疗组加用“醒脑开窍”针法针刺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并明显降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参数[30]。胡新耀、方梅观察统计80例患者,醒脑开窍针刺法45例,传统针刺法35例,连续治疗4个疗程,醒脑开窍刺法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传统刺法,吞咽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同期亦有明显改善[31]。

1.6 穴位注射疗法 杨晓琳等治疗45例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采取穴位注射为主治疗方法。选穴双侧风池穴、双侧翳风穴、廉泉穴及旁廉泉穴、金津、玉液。经1个疗程治疗,45例患者痊愈28例,显效10例,有效4例,无效3例,愈显率为84.44%,总有效率为93.33%[32]。张铭铭、杨杰对86例脑梗死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所致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采用复方麝香注射液、香丹注射液按1:2比例配成混合液,取穴双侧风池、颈3、颈4夹脊穴,在普通针刺治疗结束后进行穴位注射,疗效为洼田饮水试验总有效率为90.69%,疗效显著[33]。张新裔、李桂玲对175例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内科治疗后另外加用穴位注射疗法。取2%利多卡因针1ml,维生素B1针100mg,加兰他敏针2mg,甲钴胺针0.5mg,于廉泉穴与风池穴交替注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7.7%[34]。杨玉霞等选取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85例,治疗组给予头电针、体针结合穴位注射治疗,抽取维生素B1针和维生素B12针混合,选取廉泉、夹廉泉(双)穴位,对照组给予德国菲兹曼吞咽言语诊治仪治疗,治疗组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有效率为65.9%[35]。薛文雄等观察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用生理盐水3.5ml和甲钴胺0.5ml的混合液在双侧风池穴进行注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6]。

1.7 皮内针疗法 皮内针久留针配合康复训练是治疗脑卒中后遗期吞咽障碍的有效方法,徐纬观察60例中风后遗期吞咽障碍患者,其中治疗组20例取揿针埋入C3~C5夹脊穴、“舌三针”(廉泉穴、夹廉泉穴)、阿是穴,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再结合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功能训练总有效率为95.0%[37]。

1.8 火针疗法 火针疗法具有温阳化气、疏通经络、扶正助阳的功效。袁影、钱小路等观察76例脑卒中后假性延髓性麻痹致吞咽困难的患者,治疗组在基础疾病的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火针疗法,取穴廉泉、水沟,风池、完骨、内关、足三里(双侧)行速刺不留针,临床总有效率为89.5%[38]。

2.艾灸疗法

针刺配合温灸盒、艾灸疗法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疗效卓越,在一定程度上可恢复脑血流改善血液流变学,提高临床治疗率。高建英等观察90例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患者,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联合温灸盒艾灸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及对脑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大脑前、中、后动脉血液流速增加,血细胞比容降低,血黏度下降,红细胞沉降率上升[39]。

3.小结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写道:“邪入于脏,舌即难言,口吐涎”,其发病特点为风、痰、气、血郁闭脉络,壅塞于喉,故脉络不通。针灸治疗应辨证、辨病、辨经相结合,辨证循经取穴结合局部取穴。在祖国医学里假性延髓性麻痹归属于“瘩瘫”“舌謇”“喑痱”“舌喑”“喑哑”等名称。中医针灸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假性延髓性麻痹切实可行的方法之一。针灸疗法多样,以项针疗法、舌针、体针、头针、电针、穴位注射等为主,效果显著,副作用小,费用低廉,但文中提及的火针、微针、艾灸疗法疗效积极却少有文献报道,是需要今后学者们通过临床实践的积累和认真思考总结的一个研究方向,从而健全完善针灸在治疗中风后假性延髓性麻痹的治疗体系,为患者扩展更多的疗法选择空间,最终提高针灸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猜你喜欢
眼针廉泉延髓
廉泉、吴芝瑛旧藏敦煌写经来源、真伪及流散考
敦煌研究(2023年6期)2024-01-04 03:49:24
探议廉泉穴※
廉泉致内藤湖南未刊书札
眼针运动疗法结合温针灸治疗寒湿腰痛的临床观察
酸枣仁汤加味联合眼针疗法治疗心肝血虚型失眠的临床观察
眼针疗法治疗中风病的机制探讨
眼针治疗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研究进展
陕西中医(2021年12期)2021-01-09 16:20:08
延髓梗死远期不良预后的影像学分析
延髓不同区域梗死的预后分析
延髓麻痹吞咽障碍的神经机理与临床诊断
哈尔滨医药(2014年2期)2014-02-27 13: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