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青(宁洱县文化馆)
普洱弹民拨间乐小器三,弦主,要民流间传称于“普弦洱子市”各,属县彝族、哈尼族卡多人、佤族、布朗族以及其他多民族的传统乐器。小三弦总长2市尺左右,无品,有三根弦,故名“小三弦”。
小三弦由弦筒、弦杠、弦头、弦扭(弦轴)、弦线、弦马、弦角构成。弦线是不同粗细的(高、中、低)三股弦线,分别称为子线(一弦)、中弦(二弦)、老弦(三弦)。
小三弦用木料制作,很多树种都可以用,一般选用材质比较细腻坚硬的树种做材料为上乘。制作工艺不复杂,没有精准的要求。只要有一个样品,一般有一点木匠手艺的人都可以做。一般弦筒的周长等于弦杠的长,其他的尺寸可随意一点。一般用一整根木头凿抠制而成,这样整把弦子的共振效果就更好,音质就更好,是标准的做法。分开来做组合的省工省料,但共振性稍差,音质就会稍差。传统上弦筒面用蛇皮、蛤蟆皮、羊皮、巨蜥皮等材料绷制,也有用笋叶蒙的。音质最好的还是最原始的笋叶,只是不耐用,更换率高,麻烦些。现在很少用皮子绷,因为皮质的易随气温变化而变松变紧,音高也随之变化,随时得调音比较麻烦。为了方便,现在多用胶合板蒙和饮料瓶绷制。弦线,古时候用羊肠划成细条晒干而成,现在用的是尼龙线或钢丝线或吉他弦。弦马用木质或竹制,有的用牛角制成,但还是木质和竹制的振动传导作用更好。弦角用牛角尖加工而成,用于套在食指上弹奏。弦头做些装饰,有的雕成龙头。
小三弦的尺寸总长大约在2市尺,曲子曰:“小小弦子二尺长,朝贺主人闹嚷嚷;四方亲友来朝贺,问你主人可喜欢?”但这个“二尺”只是一个大概,稍大点、稍小点、稍长点、稍短点均可以,只要是在能调出常用的音高的范围内。
小三弦的音色大体上有两种,既能表现刚劲的一面,又能表现非常柔美的一面,刚柔并济。
不同的音色主要取决于弦线和弦马。弦线,用钢弦和尼龙弦的音色就有差别。弦马,一种用木质或竹制的普通弦马,它追求声音清脆、有颗粒性、干净利落,铮铮铁骨般的音响富有动感,主要是用于为跳笙伴奏。一种是用金属管做弦马,它可获得悠长的余音,音色柔美,如怨如诉。加上滑音、揉音、打音、带音的技巧,富有吟唱性,善于表达缠绵委婉的感情。这种效果主要用于弹奏(唱)情歌小调、苦情调等,用于表达世事人情和情人间倾诉衷肠。
小三弦的定弦没有固定音高,想要多高调多高,只要是在好调、好弹、好唱、好听的氛围内,可随意调。度数(弦与弦之间的关系)也有多种,根据需要来调。常见定弦如下:
彝族的定弦度数主要有两种:1.五四度(常用定弦1 5 1);2.四五度(常用定弦6 2 6)。卡多人的定弦度数主要有两种:1.五四度(常用定弦有1 5 1和2 6 2),2.四四度(常用定弦2 5 1)。
不管哪个民族,五四度是最基本最常用的定弦。
彝族和哈尼族民间小三弦的弹法有自己的特点,主要的是:左手指甲按弦,常用的只有食指、中指、无名指,其中无名指较少用,主要有打音、带音、滑音、揉弦、切音。因为是指甲按弦,具有悠长的余音,加上揉弦、滑音技巧,可获得非常柔美的声音。右手食指套上弦角弹奏,主要技法有弹、挑、扫、滚。
小三弦在普洱人民文化生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曲子曰:“小小弦子一块柴,高山石岩砍下来;衣裳磨烂几十件,生死不放这块柴。”又如“小小弦子头勾勾,左手按弦右手抠;你要问我抠哪样?多少声音在里头”。可见人们对小三弦的喜爱程度。
小三弦是笙歌无可替代的伴奏乐器,有句话曰“三弦一响脚就痒”。只要有人弹起弦子,不分民族、不分男女老少,都会马上聚集起来,手拉起手跟着弦点踏歌起舞。弹弦阿哥开腔即唱:“小小弦子头弯弯,哥弹弦子手怪酸;哪个小妹情义好,唱个小曲换手酸。”紧接着,必有女歌手对上来。弦子能与曲子配合得最和谐,在多种伴奏乐器中,常常伴你跳到通宵达旦的只有小三弦。
无论是每当节日、办喜事或是平常的休闲日子里,无论在跳歌场上还是青年男女窃窃私语的爱情生活中,我们随时随地都能听到和看到。各民族还有各自独特的弦子调,弹弦者不分男女老少,可见小三弦在普洱多民族中的普遍性。
普洱的三弦文化究竟起源和形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在普洱多种民族中已经源远流长。
小小三弦,承载着普洱多民族人民的文化基因。
小小三弦,丰富着普洱多民族人民的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