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梅雅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 呼伦贝尔021000)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我国流行的布鲁氏菌主要为羊种菌、牛种菌,猪种菌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1]。布病临床症状表现复杂多样,涉及多个系统,若早期诊断不明确或治疗不规范,会导致本病反复发作及慢性化,严重者终身丧失劳动力。笔者在急性期布病临床治疗中采用健康指导型家庭护理法干预治疗,效果显著,现报道如下。
在蒙西医结合辨证治疗的基础上进行健康指导型护理干预。给患者建档并系统化跟踪随访管理,包括电话随访及门诊随访、借助信息平台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讲座及疾病防控常识等,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和指导。为患者家属提供护理指导,进行布病的防治专题培训,让家属全程参与管理,与家属一起督导患者规范化治疗,同时提高易患人群的疾病防控意识。主要家庭护理干预内容如下。
1.1 对症护理 ①发热患者做好体温测量,掌握发热的规律。高热时用温水由上而下进行擦拭,避免吹风,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擦浴时应避免长时间用力擦拭,胸前、颈后、腹部、足底不可擦浴。也可用毛巾冷敷前额,3~5 min换一次,持续半小时左右。体温超过38.5℃以上的成年高热患者可将冰块、冰袋用干毛巾包裹,放于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冷敷。②多汗的患者应及时补充体液,让家属督促患者多饮水,必要时报告医生给予静脉补液。③肌肉关节疼痛的患者需减少活动,要常变换姿势,避免久坐、久站。除了药物治疗外,家属需经常按摩患者躯体及疼痛部位,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防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等现象的出现。④睾丸肿痛者不宜长时间站立和劳累。睾丸肿大下垂者用纱布固定,并卧床休息,严重者可报告医生,适当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治愈前避免性生活,防止病情加重进而影响生育。
1.2 用药指导 向患者及家属详细讲解长期联合用药的意义及各种治疗药物的用药时间、剂量、毒副作用、不良反应等。使患者及家属了解正确服药的重要性,不可擅自加量、随意停药及乱用他药。治疗过程中嘱咐患者及家属定期复诊,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告知患者及家属某些药物在应用时会出现不良反应,或某些药物用药时有特殊要求。如喹诺酮类药物可诱发癫痫发作;含乌头碱的药物不可随意更改用药时间及剂量,以免中毒;喹诺酮类及四环类药物有光敏反应,静滴时不仅药物需要避光,用药的患者也要避免日晒等强光照射,以免出现光敏反应;头孢类药物使用前必须试敏,用药期间不可喝酒,不可用酒精擦拭身体;氨基糖苷类药物有耳毒性、肾毒性等,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时及时停药,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方案。
1.3 日常护理 ①在蒙医学古籍中,布病称为“新赫如呼病”,属“温病”范畴,故发热时应多饮开水,食用凉性易消化的食物为宜。发病期少食或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后期应补充营养,加强体力,多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②患者居住环境要求安静舒适,不发热出汗时保持室内通风,保证充足的睡眠。③发病期避免劳累,减少机体消耗,稳定期可从事轻体力劳动及进行适当的室外锻炼,但不可过度劳累。此外,较大的情绪波动也能使病情加重,故不宜过于急躁生气。
1.4 心理护理 布病可影响患者的精神状态,出现抑郁、淡漠或狂躁不安等症状。患者及家属对布病的了解较少,把布病看作可怕的传染病,甚至在日常工作生活受到歧视,导致心理压力大,从而产生抑郁、恐惧的心理。由于病情反复、治疗时间长,患者对治疗缺乏信心,担心预后,故产生悲观消极情绪。通过对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指导来进行心理护理,让患者感受到家庭的支持,舒缓患者的紧张情绪;耐心详细地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以及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的重要性,让患者摆脱顾虑,积极配合治疗。
1.5 健康指导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宣传教育及互动交流方式,让患者及家属正确认识布病相关知识。①关于布病:人接触患布病的牲畜或病畜产品后,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传染病,主要传染源为带病菌的羊、牛、猪等家畜。②怎样消毒:布鲁氏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家畜圈舍的消毒可用5%克辽林、10%~20%石灰乳、3%~5%来苏儿或0.1%新吉尔灭。③人怎样感染布病:布鲁氏菌主要通过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徒手接羔、屠宰病畜、剥牛羊皮、剪羊毛、挤奶,儿童玩羊羔等,病菌可从破损的皮肤进入人体;或接触后不注意卫生,不洗手就吃东西、揉眼睛、抽烟等亦可感染。食用病畜的生奶及鲜乳制品,烧烤羊肉、羊杂汤等未煮熟的肉类也容易感染布病。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尘埃也会感染布病,在大风天气、有灰尘或放牧时应佩戴口罩。此外,有文献报道布病可经性传播[2]和母乳传染。④布病有哪些症状:布鲁氏菌可侵入人体各个部位,引起各组织器官的病变。典型症状为发烧,午后加重,大量出汗,肌肉关节游走性、针刺样酸痛,四肢无力,男性睾丸疼痛肿大;可伴有头痛,神经痛,恶心,淋巴结肿大,咳嗽,胸闷心悸等。人感染布病发病时以上症状不是同时出现的,有的以低烧、盗汗为主;有的以高烧、头痛、头晕为主;亦有关节疼痛浮肿或睾丸疼痛肿大为主要症状。因此,有病畜或畜产品接触史,并出现以上症状的某一种表现,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治。⑤布病能否治愈:布病的治疗中规范治疗是关键,只要早发现、早诊断、联合、足量、足疗程规范治疗,布病是可以治愈的,且治愈后不会影响日常家庭生活、生育及寿命。治疗时嘱咐并反复强调定期复查和足疗程用药的重要性,告诫患者及家属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规范,或症状稍有改善就间断治疗,或擅自停药均会导致疾病的慢性化,从而反复发作不易治愈,严重时会有肌肉萎缩、关节强直,引起活动障碍。⑥如何预防:牲畜定期进行检疫,牲畜的免疫要做到“一畜一针头”,防止交叉感染。疫区每年至少进行2次检疫,发现病畜及时隔离、扑杀、淘汰,检出的病畜一律不许外出,病畜污染的圈舍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并定期消毒圈舍。宰杀后的污物及家畜的流产物、胎盘不可随意丢弃,深埋于指定点,避免污染环境、水源,引发布病的传播。居住房屋与家畜圈舍不能太近。从事牲畜饲养、皮毛肉乳类加工的人员,要加强个人防护,接产时戴手套、口罩、眼镜,穿工作服。不喝未经消毒处理的鲜奶及乳肉制品,不吃没有煮熟的肉,皮毛消毒后还应放置3个月以上。注意卫生,勤洗手,在疫区不得在风尘中抽烟、喝水、吃东西。
1.6 预后 布病只要经过系统的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在规范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及家属掌握以上护理干预,能有效干预自己的行为,减少布病慢性化,不易复发。
家庭护理是以家庭为主要场所,让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医疗护理,根据其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指导,患者在熟悉的环境中接受护理、饮食生活指导及家庭的鼓励支持,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病痛,同时也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和经济压力,使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3]。
布病是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治疗时间较长,在农村牧区感染率、发病率较高,而农村牧区日常工作繁重、防病意识差、经济条件不允许等各种原因致使选择住院治疗的患者少之又少。在门诊治疗中经常遇到由于时间不足未进行系统治疗,或随意停药,或擅自加减药量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的患者。临床治疗中给予患者针对性的健康指导型家庭护理,从患者的实际出发,不仅为患者规范治疗创造有利条件,确保患者得到规范治疗,减少布病慢性化及复发,加强自我防护,提高疫区易发人群的疾病防控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