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嘉芮,黄 丹,汤 宁
(1.辽宁中医药大学,辽宁 沈阳11016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 沈阳110032)
小儿推拿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八卦、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指导的一种小儿治病保健的外治疗法。“五经穴”名称首见于《推拿三字经》,言:“五经穴,肚胀良。”如《小儿按摩经》中记载:“五经纹动脏腑气。”“五经纹”是五经穴的最初命名。《小儿推拿广意》中有:“五经者,即五指尖也,心肝脾肺肾也。”“推经治脏”是湘西名中医刘开运先生在经络、脏腑及五行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通过对五经穴施以补泻手法,起到治疗五脏疾患的目的[1]。五经穴是指五指螺纹面分别对应的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是代表本经脏腑的特定穴,在临床上与五脏病密切相关。《幼科推拿秘书》中通过五指的经络、穴位与五脏建立联系,创立“五指经穴通连理论”[2]。桑佳佳等[3]认为五经穴的主治功效不能单纯归于某一脏腑。《幼科推拿秘书》中载:“诸病从火起,人最平者肝也,肝火盛则伤脾。退肝家之热,又必以补脾土为要。”[2]李德修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理论提出补脾土以生肺金、补肾水以生肝木等理论[4]。所以,探讨五经穴治疗五脏病的理论依据至关重要。
《灵枢·九宫八风》最早提出八卦,其有乾、坎、艮、震、巽、离、坤、兑8个方位。《保赤推拿法》在讲述小儿推拿时提到:“掌中,离南,坎北,震东,兑西,乾西北,艮东北,巽东南,坤西南,男女皆推左手。”由此,将左手握拳,掌心向内,举至面部,我们会发现拳头像一个太极球,其中大拇指像太极球的阴阳鱼分界线,居中为脾土位,中指顶仍居离卦心火位,食指顶居震卦肝木位,无名指顶居兑卦肺金位,小指顶居坎卦肾水位。脾经在大指端桡侧,肝经位于食指,心经位于中指,肺经位于无名指,肾经位于小拇指。《幼科推拿秘书》中“八卦,将指根下是离宫,属心火”也证实了这一点。
《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说明治病的根本在于阴阳。《幼科推拿秘书》分阴阳为“诸症之要领,众法之先声”,小儿推拿的手法必须重视区分阴阳。在五经穴体系中,以5个手指指腹定位的五经穴代表5个脏属阴,5个手指在经脉循行及脏腑的阴阳属性中,拇指为手太阴肺经循行的主干,食指为手太阴肺经循行的分支,中指为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的主干,无名指为手厥阴心包经循行的分支,小指为手厥阴心经循行的主干,皆为阴经循行所过之处,与小儿推拿理论中五经穴属五脏阴性属性吻合。推测小儿五经穴与成人经络阴阳属性一致,可能存在特定的关系,仍需进一步探究。
《黄帝内经集注》曰:“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言天之十干四时,地之五谷五味,人之五脏五气,皆合于此五者。从此五者而合参之,则成败死生可决矣。”从古至今,五行都被看作天地万物之间的一种普遍规律,可统领万物,划分属性,人体中的脏腑气血经络等变化也要合于五行理论,小儿的五脏五经也应合于五行。
3.1 五行固有属性与五经穴 五行学说是一种物质观,认为自然界万物是由木、火、土、金、水5种基本物质组成的,通过取象比类,将自然界万物按照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的性质分为木、火、土、金、水5种性质[5]。可见五行理论是小儿五经穴“推经治脏”的理论依据之一。拇指粗短、敦厚,且人的拇指需要参与手的大部分功能活动,类似于土的承载、受纳、生化等特性,所以拇指属土对应脾经。中指最长,位于五指正中,类似于火的向上、温热、光明等特性,所以中指属火对应心经。小指细而短小,位于手指最外侧,类似于水的下行、寒凉、闭藏、滋润等特性,所以小指属水对应肾经。无名指位于中指与小指之间,类似于金的质地刚硬、又可柔和变化的特性,所以无名指属金对应肺经。食指形态类似于木的生长形态“枝干曲直”的特性,所以食指属木对应肝经。
3.2 五行生克制化与五经穴 《难经·六十九难》曰:“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小儿五经穴中的脾经穴相当于成人经络中肺经循行的主干,小儿推拿临床中常用的补脾经相当于逆着成人肺经循行的方向推,即泻肺,根据五行相生理论,“泻子”以“补母”,故“泻肺金”能够间接起到“补脾土”的作用。小儿五经穴中的肝经穴相当于成人经络中肺经循行的支脉,小儿推拿临床中常用的清肝经等同于顺着补成人肺经循行的方向推,即补肺,根据五行相克理论,肺金实则乘肝木,起到抑制肝火的作用。小儿五经穴中的心经穴相当于成人经络中心包经循行的主干,直接作用于相应脏腑。小儿五经穴中的肺经穴相当于成人经络中心包经循行的分支,小儿推拿临床中常用的清肺经等同于顺着成人心包经循行的方向推,即补心,根据五行相克理论,心火旺则乘肺金,起到泻肺火的作用。小儿五经穴中的肾经穴相当于成人经络中心经循行的主干,小儿推拿临床中常用的补肾经等同于逆着成人心经循行的方向推,即泻心,根据五行相克理论,心气虚则肾水乘,起到补肾水的作用。李华东等[6]运用补脾土和清脾土两种手法观察60例脾虚患儿,结果发现补脾土与清脾土两种手法的临床疗效相同,提出脾土穴具有双向良性调整作用。但迎随补泻结合五行生克制化理论对五经穴理论的理解是否可行,还需更深入的探讨。
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沟通表里上下、联络脏腑肢节、感应传导信息、调节功能平衡的一个通路系统。《类经》云:“五经,五脏之经络也。”小儿推拿特定穴虽然不直接隶属于某一经络,但其与经络仍然有千丝万缕的联系。陈丽斌等[7]提出“同气相求”理论,即同名经穴位之间,因功能相似、形态相仿、部位相应,所以同名经穴位之间可以相互替换,如指与趾、腕与踝、肘与膝、肩与髋等。从上述理论可知,五经穴中大拇指的脾土穴,虽然属成人手太阴肺经,但因同气相求的理论,相当于求足太阴脾经的同气,所以五经穴中大拇指的脾土穴在临床中可以治疗脾脏相应的疾病。五经穴中小指的肾水穴,虽然属成人手少阴心经,但因同气相求的理论,相当于求足少阴肾经的同气,所以五经穴中小指的肾水穴在临床中可以治疗肾脏相应的疾病。这种同名经穴位之间相互求同气的特点,为小儿推拿选穴及成人选穴提供了理论依据。经络在治疗疾病中地位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小儿推拿却不应用经络及其经穴为主穴,笔者猜想小儿的经络系统仍处于发育阶段,可能尚未完善,随着小儿的生长发育,经络也逐渐完善,便可起到相应的治疗作用。
生物全息现象泛指生物界存在的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石志勇[8]认为生物体上的全息胚在发育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正常胚胎变化相同。明·周于蕃《小儿推拿秘要》的阳掌诀法和阴掌诀法,清·熊应雄《小儿推拿广意》的阳掌十八穴和阴掌十九穴均说明了现在的手穴疗法是在全息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小儿百脉汇于两掌”,可见小儿特定穴的发展离不开生物全息理论,古代大量的相面术、相手术实践也许是小儿推拿特定穴的理论依据。因此,手掌可看作是一个人体整体的缩影,在小儿特定穴位中,手指上的五经是指脾经、肝经、心经、肺经、肾经,分别代表五脏。中医疗法中许多理论基础都与生物全息理论相关,如舌诊、脉诊、耳诊,也符合中医见微知著的诊疗特点。
本文主要从八卦、阴阳、五行、经络腧穴及全息理论探讨了五经穴“推经治脏”的中医理论依据。虽然从五大方面进行探讨,但是五经穴“推经治脏”的理论尚未完善,笔者认为需进一步研究五经穴推拿手法刺激量(如频率、轻重)对临床疗效的影响,从而完善五经穴在临床治疗中“推经治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