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仓 党 森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推进乡村振兴需要政府的政策和全社会支持,其实施根本在于科学技术,关键在于人才。乡村振兴战略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发展,为推进大学生农村创业提供就业机会和广阔的创业空间。党的十七大指出,国家鼓励创业,支持通过创业带动就业,破解高校大学生就业难题,为农村培养和输送高层次人才,优化农村人力资源,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
“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发展“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和国家对农村发展的精准定位,要准确理解乡村振兴的内涵,必须科学把握“乡村”的范畴和“振兴”的内涵。乡村是城市以外的区域,包括广大农区、林区、牧区、沙区;振兴,既包括对乡村原来美好环境、纯朴民风等塌陷部分的恢复,也涵盖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的重构。根据国家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笔者认为,乡村振兴是指乡村“五位一体”的全面振兴,包括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等方面。乡村衰落属于世界性问题,是国家城市化和工业化发展的负效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对强化乡村治理、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具有基础性和全局性意义。
1.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纲领。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纲领,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我国属于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农业发展滞后制约了国家经济发展的整体性和协调性,为促进国家经济快速发展,坚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问题导向,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旨在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农业与工业融合发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拓宽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国家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指导“三农”工作的行动纲领,为新时代国家开展“三农”工作指明了方向,成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行动指南。首先,乡村振兴战略旨在“三农”问题。乡村振兴战略是以“三农”为导向,从国家战略角度重构乡村发展战略目标,解决“三农”问题,拓宽“三农”问题的发展路径。其次,乡村振兴战略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促进新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在国家提出“四化”同步发展政策下,农业现代化属于短板,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成有利于全面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2.乡村振兴战略有利于解决我国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在报告中,习总书记四次提及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可见国家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视程度。当前,城乡发展不均衡不充分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内容,其突出体现在农业和农村领域。习总书记指出,国家发展需要重视农业和农村。改革开放40年来,农业农村得到快速发展,农民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但却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城乡差距过大,农村基础设施滞后,农民不能充分共享现代社会发展成果,其根源在于我国农村地区基础设置薄弱。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用工业反哺农业,改变城乡发展不平衡,用城市带动农村,通过城乡融合发展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农业现代化。
3.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农业现代化是农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包括农业机械化、科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中,农村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其发展实现直接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的整体性。因此,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现要突出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把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事关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农业现代化的基础,用先进设备代替传统手工,激励农民广泛参与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粗放型生产方式向集约经营型生产方式转变,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推进乡村经济快速发展,促进国家农业现代化实现。
农村问题是“三农”问题的重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高素质人才的缺乏是关键。推动农村创新引进和留住人才,引导大学生去农村创业,建设高素质的人才队伍,破解新农村建设的人才难题,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
1.大学生农村创业可以解决新农村建设中的人才瓶颈。人的现代化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人才瓶颈是制约新农村发展的根本。新农村建设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机遇和平台,为高学历人才去农村建设贡献才智提供视野。当前,农村人才匮乏是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制肘,根据我们对辽宁部分高校毕业生的调研显示,76.8%的毕业生愿意去北上广深地区就业,56.9%的毕业生宁愿在城市打工也不愿意去农村创业就业,认为去农村创业就业降低自己身份,导致农村人才极度匮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障碍。在我国70 多万行政村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村干部占87.3%,农民文化程度低下,制约农村发展。大学生到农村创业为农村注入活力,将新技术和新知识带到农村,培育新时代农民,实现农业现代化和全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
2.大学生农村创业有利于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当前农业供需结构不平衡,要改变供需不平衡,必须以市场需求为起点,根据市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是新时代我国农业发展的要求,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业生产效率。农民是农业生产的利益主体和实践主体,农民农业生产技术和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农业产业结构。随着社会快速发展,农产品结构和质量成为制约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当前,农民科技素质不适应农产品经济结构调整,限制农业结构优化调整。大学生经过本科系统的知识学习,具有完善的知识体系,大学生易于接受新科技能力和技能优势,大学生去农村创业推进体力型农业向智力型农业转变,提升农民科技素质,促进高新技术在农业中推广应用,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3.大学生农村创业推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农业产业化是新时代农业发展方向,事关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农业产业化以市场为导向,促进科学技术融入传统生产方式。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需要多样化和复合型的农业人才,将现代科技融入农业发展各环节,实现农业生产的现代化。大学生农村创业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新的力量,助推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学生拥有系统化知识,易于接受专业化、科技化知识,到农村创业可以发挥大学生创业技能,增强其农业农村适应能力,促进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农业发展。
农村人才的缺乏是制约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障碍。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大学生农村创业是破解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根本途径,笔者从国家、高校、大学生角度提出促进大学生农村创业的对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1.政府要建立完善的大学生农村创业制度和机制。一是完善农村创业政策体系。从宏观角度,政府要健全创业政策体系,为大学生农村创业搭建政策平台,政府通过财政政策支持建立设施齐全的大学生创业园;政府运用财政贴息方式,引导银行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免息贷款;建立健全信贷融资政策,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基金,破解大学生农村创业资金瓶颈问题。二是制定创业税收优惠政策。健全大学生农村创业税费减免政策,解决大学生农村创业投资基金回收滞后问题,顺畅大学生农村创业渠道。三是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激励机制。激励机制具有动力功能。大学生是农村创业的实践主体,建立大学生农村创业激励机制,激发大学生去农村创业热情和兴趣。四是建立灵活的农村创业进入及退出机制,提高大学生农村创业积极性。
2.高校要改革创新高校教育体制,构建大学生创业教育体系。一是建立科学的创业教育体系。[4]培养农村创业型人才,高校承担着重要职责。在“双创”背景下,高校把创业教育作为基础性教育,根据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农村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体系,推进高校的创业教育,加强农村创业人才的培养,培育农村发展需求的创业型人才。二是设置调整高校专业结构。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高校要提高高校专业设置与新农村建设需求契合度,及时调整专业结构,针对性培育新农村建设需求的专门人才。三是对学生进行成才观和就业观教育,引导大学生到农村创业,发挥其智力优势和专业水平。
3.大学生要自觉提升素质,增强农村创业实践能力。一是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农村创业具有艰巨性,大学生要积极塑造良好的创业心理素质,协调好人际关系,用良好的身心状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发挥其农村创业的主观能动性。二是培养创业素质。大学生农村创业要求大学生具备必要的创业素质,具体包括自我决策能力以及开拓创新能力等,大学生通过自我培养创业素质可以提升其农村创业能力,促进大学生积极去农村创业,提高大学生就业率。三是培养创业综合素质能力。大学生要加强自我学习的能力,自觉学习农村创业管理知识、农村创业投资知识等,培育农村创业精神。四是积极参加农村创业实践。农村创业实践是实现大学生农村创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要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到农村创业,通过农村创业实践增强大学生创业能力,促使大学生在创业实践中成长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