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邦
摘要:随着我国就业形势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就业模式,这种新的就业模式,使毕业生和用人单位从被服从的地位,变为就业市场中两个平等、互选的主体,双方都有自主的选择,这就要求高职大学生要有更高的素质来面对选择,更强的独立创业者精神来迎接挑战。大学生作为社会向前发展的源动力,必须与知识经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中提出,经过5~10年左右时间,职业教育基本完成由政府举办为主向政府统筹管理、社会多元办学的格局转变,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由参照普通教育办学模式向企业社会参与、专业特色鲜明的类型教育转变,大幅提升新时代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文件明确指出高职院校要引领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创业。
伴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和经济的高速发展,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更为明晰,教育资源更为丰富,教育结构更为合理,人才培养质量也更为高效,适应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教育宏观政策需求。但同时也存在诸如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落后、学生自主能力欠缺、就业形势下行等困扰高职教育发展的问题。面对高职教育发展的窘境,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高校管理者也与时俱进,锐意创新。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又极大地助推了空前高涨的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指明了发展方向。
培养高职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个拥有创新能力和大量高素质人力资源的国家,将具备发展知识经济的巨大潜力;一个缺少雄厚科学储备和创新能力的国家将失去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21世纪的竞争是经济和综合国力的竞争,实际是科技和教育的竞争,归根到底是高素质人才的竞争。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摇篮,培养和造就基础宽厚、富有创新精神、能够应付未来社会中国大学生就业发展和挑战的人才,是各类高职院校在教育创新中担负的首要任务。大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是建立高职院校创新体系的关键性环节和基础性内容,能有效地支持和推动国家创新体系的建立,对建设创新型国家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一、全程性
创新创业教育应融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整个环节,学生从进入大学课堂的第一天起就应接触创新理念,并在三年的大学生活中不断地加以强化和理解,从而逐步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将来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全面性
高职教育的创新创业教育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是所有学生在导师指引下自主开展的团队活动。对于这一点应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创新创业教育不是针对少数人的创新培养、创业实踐和就业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场具有革命意义的教育改革。二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不是简单的创新创业实体数量的多和少,而是全体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所获得的综合素质的提升和职业精神的塑造。
三、协同性
一方面,国家鼓励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并非意味着高职教育教学重心的转变,更不是迎合形势片面地将就业前移,而是要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进程中努力培育大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自主意识,是为了全面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涉及高职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更涉及国家政策、社会环境、企事业单位等多个主体之间的相互配合,因而必须建立科学协调机制,充分考虑多个主体、诸多因素的协同运作,调控一切积极因素,使创新创业教育和谐共赢。
四、特色性
地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因遵循特色性原则,高职院校管理者应从办学定位、专业优势、特色沿革等多个视角出发,积极打造适合自身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创业教育特点,真正地规避照搬照抄、千篇一律的现象,坚持专业立场,形成专业特色,力求在高职院校竞争中实现特色鲜明、高效实用、独树一帜的局面,为高职教育呈现百花齐放做出贡献。
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校园文化建设是地方高职院校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枢纽,其核心作用就是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地方高职院校应努力营造激励创新、发扬个性、培育特色、注重传承的良好文化氛围,在做好课堂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倡导和引导多种形式的学生科创活动,为学生创设各种创新创业平台,争取各类创新创业项目,鼓励他们在丰富多彩的科创活动中积极扮演设计者、组织者和操盘手,并为其提供各种条件和资助,努力培育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助推学生校园文化生活。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面对蓬勃发展的大学生较新创业教育发展态势,对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完善不是简单地增设几门课程,做好几个实践环节,开展几个竞赛项目,而是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与优化,要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方法和课程体系改革,积极探讨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专业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努力将课堂教学成果转化为创新创业教育教学实践,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体系。
构建学生科创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随着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涌现,地方高职院校也应顺势而为,积极打造学生科创平台,努力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首先,依托当下蓬勃开展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科创活动紧密结合,力求推出科技性、经济性、效益性和社会性强的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其次,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大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力图将学生通过科技创新项目形成的创新成果在模拟运营条件下转化为实际应用产品,并突出其市场价值和社会效益,以加强学生的市场意识,从而激发学生对科技成果孵化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后,依托企业实践实训基地,加快学生科创成果的孵化与转化。
参考文献:
[1]邓明英.地方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瓶颈与突破[J].继续教育研究,2016(1).
[2]丁俊苗.以创新创业教育引领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三个阶段与高校新的历史使命[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0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