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惜珍 林雁娟 林芬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外科,福州,350001)
随着心脏外科技术的飞速发展,心脏介入术以其创伤小、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点,逐渐得到广大患者的青睐,被广泛用于疾病治疗中。但近年有学者发现,介入术后患者因受环境因素、排尿困难、术侧肢体活动受限、精神心理因素等原因影响,患者睡眠质量大大降低,发生睡眠障碍的机率高。同时,绝大部分介入手术需长时间的X线照射下操作,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降低依从性,延缓患者的术后康复[1]。为此,本文选择112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采用不同方案进行护理,旨在探究非药物干预措施对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睡眠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行心脏介入术患者112例,采取数字抽签的形式按照奇偶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6例。对照组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2~67岁,平均年龄(56.3±5.61)岁。其中,胸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24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5例,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术8例,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6例,室间隔缺损(VSD)封堵术3例。观察组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3~70岁,平均年龄(57.1±6.23)岁。其中,胸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20例,冠状动脉造影术17例,冠状动脉造影+支架术11例,ASD堵术5例,VSD封堵术2例,动脉导管未闭(PDA)伞堵术1例。2组性别、年龄及手术类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2013001),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排除标准 1)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2)意识障碍和精神障碍者;3)哑巴耳聋、无法正常交流的患者;4)其他器官有严重器质性病变者。
1.3 护理方法
将2组被试者分别安排到科室的2个病区,避免患者信息互通。2个病区在病房设施、病床数及自然环境等方面基本相似。2组患者均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不但采用治疗护理常规,同时还接受声光防护措施、术侧肢体防护、音乐放松疗法等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2组入院当天均进行匹兹堡睡眠质量问卷评估术前患者睡眠情况。
1.3.1 声光防护措施 入院时给每个观察组患者发放防噪声耳塞和遮光眼罩,并告知是为了促进睡眠休息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同时教会正确的使用方法。每晚21:00~21:30开始予佩戴防噪耳塞和遮光眼罩,次日晨取下。使患者提前适应佩戴防噪耳塞和遮光眼罩,并建立时间信号的作用。
1.3.2 术侧肢体防护 临床工作中,我们自制研发了膝部固定带。固定带整体由柔软布料构成,避免肢体皮肤摩擦受损;固定带末端附有魔术贴,可根据不同患者的体型进行动态调节;固定带主体部分采用插卡式设计,里面可以插入6~8片宽3 cm、长20~25 cm的硬亚克力板。将固定带固定于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穿刺侧肢体的膝部,可避免患者不自主运动致膝、髋关节弯曲而引起穿刺点压迫不到位,导致穿刺点出血、血肿等。
1.3.3 音乐放松疗法 音乐内容涵盖:选用表示夜间时间信号放松、催眠作用的蛙鸣声、海浪声、大自然声音和放松作用的《月光曲》《出水莲》《高山流水》等,并以音乐的格式录制于MP4内。让患者术后当天晚上9点或是9点半开始聆听10~20分钟,同时进行肌肉放松训练,也可依据自已的喜好改用相应的符合研究需要的催眠放松的音乐。
1.4 观察指标 1)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2],评价患者睡眠质量。PSQI含自评条目19个和他评条目5个,总分范围为0~21分。以7分作为划分标准,PSQI≤7分时表示睡眠质量尚可,>7分表示睡眠质量差,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睡眠质量越差。2)采用生命质量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命质量,包括4个指标,即社会关系、生理功能、心理状态以及物质生活,评分越高表示生命质量越高。3)调查患者对本次护理的满意度,实行百分制,90~100分说明非常满意,60~89分说明满意,低于60分表示不满意。
2.1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 2组患者干预前的PSQI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非药物干预后,2组患者PSQI评分均有改善,观察组PSQ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PSQI评分比较分)
2.2 2组患者生命质量评分比较 比较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观察组各指标评分均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2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患者显著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睡眠是人类正常昼夜节律的变更,良好的睡眠可加快患者术后早期康复。心血管疾病患者由于患病时间长,导致患者易产生很强的心理应激反应,如:焦虑、抑郁、烦躁等情绪,当这些情绪超过了身体所能承受的负荷时就会使患者遭受严重睡眠干扰。本研究对2组患者术前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总分均大于7分,说明2组患者术前睡眠质量均较差,这与王小彬等的研究结果一致[3]。因此,提示临床护理工作者应重视对入院患者的睡眠评估,以便采取个性化的助眠措施。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们需求的日益提高,对医疗护理质量及要求也不断提高,促进了心脏介入手术这一领域的飞速发展[4]。心脏介入术后,良好的睡眠不仅是疾病早日康复的保障,而且是影响患者依从性的一大因素,直接关系患者的生命质量。本研究显示,通过一系列的非药物干预,观察组生命质量各项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术后的诸多限制给患者造成了痛苦和不便,同时患者还得承担由于肢体的姿势错误导致压迫止血不到位而引起的术后大出血等并发症。以上各种因素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如何有效、便捷地固定患者术侧肢体,并确保患者舒适,是临床工作者不断努力的方向。我们均在患者穿刺侧肢体的膝部绑上膝部固定带。患者睡眠过程中不用担心术侧肢体的无意识活动影响穿刺点的压迫止血,从而保证患者的睡眠质量。观察组56例均采用此干预措施,患者穿刺处均未出现出血、血肿等常见并发症。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由于担心术侧肢体活动问题而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质量问题。此术侧肢体防护措施的落实,受到广大医生、患者及家属的好评,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见表3。
表2 比较观察2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分)
表3 2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研究表明,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与睡眠是相互作用的,共同伴发[5]。音乐放松疗法可使患者保持心情平静,缓解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使患者能更快更好的进入睡眠状态。本研究结果显示:通过音乐放松训练干预措施,观察组的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这与荷兰学者关于音乐放松疗法可减轻患者的焦虑、抑郁报道相似。本研究有可能为临床护理中采取一系列非药物干预措施以改善心脏介入术后患者的睡眠质量提供科学的依据。
心脏介入术是一种先进的、发展十分迅速、应用范围广泛的有创诊治方法,常见于冠脉造影、冠脉造影+支架术、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术、胸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及起搏器植入术等[6]。良好的睡眠可有效地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促进患者快速康复。但研究表明,心脏介入术后的患者睡眠紊乱的发生率可高达60%。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已经不能满足患者的需求。由此可见,心脏介入术后,加强护理干预,不仅可改善患者睡眠质量,而且可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和满意度,值得推广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