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平县阜平镇城厢小学 白红梅
阅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一种良好习惯。少年儿童博览群书,可以不断吸取营养,丰富自己,逐渐培树自己的价值观,成长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阅读本身是一件枯燥的事情,要在枯燥中寻求快乐,需要付出不懈努力。那么怎样引导学生爱上阅读呢?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会自觉地学习,用心地付出,在学习过程中找到生活的乐趣,产生读书的兴趣。
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应善于给学生创造阅读新奇,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爱上阅读。我常利用课余时间为学生推荐内容丰富的课外书籍,激发学生的阅读积极性,鼓励学生自觉读好书,让丰富多彩的书籍走进学生的生活,引领学生找到人生理想。
为了拓展教材内容,我鼓励学生带着问题查阅资料,解决问题。不仅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储备量,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常向学生介绍与所学课文有关的课外书,鼓励学生阅读,并指导他们怎样阅读。比如:学了《伯牙绝弦》后,我向学生介绍了故事的时代背景,并让学生查找有关友情的名言佳句及古诗。学了《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我向学生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文中人物的轶事,并让学生课后搜集鲁迅的故事和名言,拓展阅读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在课外拓展阅读中,我及时抓住学生的闪光点给予点评、表扬和肯定,提高其阅读兴趣和读书热情。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之一。我们应鼓励学生张扬个性,发展个性化阅读。在教学《穷人》一文时,我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的中心思想,并依据自己的理解谈谈感受。学生积极发言,还分析了哪段或哪些句子描写最能打动自己,有的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倡导学生个性阅读,就是鼓励学生对阅读内容有独特的思考和见解。同时,也要面向整体,照顾好每个学生,不搞一刀切。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阅读思考中,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的创造力、阅读水平、分析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我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模式,由教师问、学生答,教师讲、学生听,变为学生读、思、议、写为一体的自主式阅读。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我努力创设良好的阅读条件,并进行必要的引导,而不是过多地强制学生,不给学生过大压力。我采取上不封顶、下有底线的方法,让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决定读什么、读多少。充分发挥阅读的自主权,才能感受和体会读书的快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留心观察班里喜爱读书的学生,树立身边的榜样。我班的学生小强是个品学兼优的学生,非常喜欢读书。树立小强为榜样,能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小强还是一个尊老爱幼的好孩子,经常利用课余时间给老人们读儿歌、古诗,深受邻里和老人的欢迎。在他的带动下,学生纷纷加入“小强朗读小组”,班里的阅读氛围更为浓厚。
一个课间,我们班里几个平时比较调皮的男生聚在一起,正热烈地讨论着什么。我仔细一听,原来他们正在谈雨果的名著《悲惨世界》。我抓住时机,鼓励大家谈谈自己在课外阅读中的收获。孩子们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有的还详细分析了自己对书中每个人物的认识。现在,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读书分享的交流中。这样,学生既分享了自己的阅读成果,又激发了阅读的兴趣,良好的读书习惯必然随之形成。
在日常阅读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要让学生懂得,不是为阅读而阅读,而是为了增长知识、学习做人的道理。久而久之,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养成自觉阅读的好习惯,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自在地遨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