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施策 精准发力昆明市盘龙区农林局多渠道助农脱贫增收

2019-01-08 05:43创造课题调研组尹绍平徐丛山
创造 2018年12期
关键词:全区贫困村贫困户

《创造》课题调研组 尹绍平 徐丛山

盘龙区农林局局长袁绍诚(二排左三)在云南汇林生物科技林下生态云菌基地调研

2014年,全区共登记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2个,建档立卡贫困户867户3228人;2016年,两个贫困村出列;2017年,除去自然死亡,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840户、3158人全部脱贫——这是一份来自昆明市盘龙区的脱贫攻坚答卷。数字是枯燥的,但又是最好的证明。成绩的取得,是全区上下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凝聚着盘龙区农林局广大干部的汗水和付出,印刻着盘龙区农林局不忘初心、以新型农业挑起产业脱贫大梁的坚实脚印。

2014年以来,在省、市、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心支持下,昆明市盘龙区农林局认真贯彻上级脱贫攻坚精神和要求,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安排部署,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可喜成效,成绩显著。

一、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七个一批”帮扶措施到户到人

保障住房安全方面:全区完成1293户农村危房改造、5个地质灾害点整村搬迁工作。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了住房安全保障。

产业增收方面:几年来,发展烤烟种植6余万亩,创建万亩马铃薯高产示范区1个,万亩鲜食玉米高产示范区1个,2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成立了产业发展合作社。果东村重点发展食用菌100亩,三转弯村重点发展中草药200亩、核桃4000多亩。并根据贫困户的意愿和实际情况,人均投入产业发展扶持资金3500元,帮助其发展相关产业,全区所有贫困户都发展了1-2项产业,群众持续增收得到了保障。

生态补偿脱贫方面:制定了《盘龙区松华坝饮用水源保护区扶持补助办法(试行)》,认真落实水源保护区各项补助政策,大力实施退耕还林、农改林等生态工程,2015年以来,全区共兑付生态补助资金37440万元,其中:农改林补助21762万元、公益林补助2609万元、能源补助8015万元、群众防火奖励5054万元。优先从贫困人口中选聘护林员、生态监督员、保洁员等139名,让群众从保护生态中得到收益。

发展教育脱贫方面:一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在核定学校奖励性绩效工资总量时,向农村学校教师倾斜。2015年以来,组织农村教师(水源保护区学校)参加国家级、省级、市级、区级的各项培训任务,共计127人。二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为目标,打造职业教育品牌。推进校企合作,以产校融合为主线,把职业教育与产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建设、融合发展,进一步提升服务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能力。三是完善以学生资助为主的资助育人工作。按照每生每年300元的标准,对接受学前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进行资助,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就学问题。抓实中等教育阶段资助,维护贫困学生权益。加强普通高校学生补助及贷款,保障惠民政策落实到位。近3年来共发放学前困难补助、城乡义务教育寄宿补助、义务教育营养改善补助、普高建档立卡生活费补助、“贷免扶补”等各类补助资金6800余万元,实现对贫困学生资助全覆盖,保证贫困人口上得起学、读得了书,不因贫辍学。

社会保障兜底脱贫方面:启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实现了养老保险全覆盖。在此基础上,建立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调整机制”,盘龙区基础养老金水平稳居全市最高;针对松华坝水源保护区居民,建立“水源区缴费补助机制”,水源保护区参保缴费全覆盖;针对残疾人等缴费弱势群体建立“残疾人缴费补助机制”,缴费弱势群体缴费全覆盖。全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符合参保条件参保率达100%。

务工增收脱贫方面:按照市场需求与农民培训需要相结合、分类培训与订单式培训相结合、基础培训与中高端培训相结合的“三结合”技能培训方针,通过与企业联动,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多梯次搭建就业服务平台,促进农民就业。采用“订单”“定向”等培训模式,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工作力度,2015年以来,共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户1123人次。

医疗救助脱贫方面:制定了《盘龙区健康扶贫实施方案》,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2018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108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49人,实现100%参保。从2018年1月1日起享受基本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待遇。实现定点医疗机构“一站式”即时结算,大病保险起付线降低50%,年度报销限额提高50%,政策范围内报销不低于70%;符合转诊转院规范的住院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不低于90%;门诊政策范围内28种疾病报销比例达到85%。全区总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医疗保障政府兜底回溯工作补助资金人数228人、金额28万元。

二、围绕建档立卡动态管理,抓细抓实基础信息

在松华坝饮用水源保护区实施生态补偿脱贫

紧盯贫困村退出十项指标、贫困户脱贫“两不愁、三保障”标准,按照“五查五看”“三评四定”的程序,全面排查、逐户调查、逐人核查方法,精确实施动态管理,精细筛查“卡内卡外”人口数据,做到底数清、标准严、措施实,确保应纳尽纳、应退尽退。2017年对松华、滇源、阿子营、双龙等4个涉农街道开展贫情分析25064户88946人,全区无新识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全区脱贫户中无返贫户、无错退人口。区民政局、区卫计局、区人社局、区教育局、区住建局等区级相关部门、街道均建立了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机制,及时筛选、识别返贫情况。

三、围绕“挂包帮、转走访”,推动“大扶贫”格局形成

健全完善“挂包帮”机制,细化“挂包帮”责任,结对帮扶实现全覆盖。继续坚持高位统筹,领导力量不变、包抓责任不变,跟踪督导脱贫成果巩固提升工作。严格落实包保责任制,选派区级单位66家,帮扶干部539人,派驻驻村队员23人,做到了贫困人口全覆盖,确保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继续得到帮扶和巩固。共制作《脱贫攻坚建档立卡贫困户明白卡》1200余本,走访贫困户2600余人次,实施到户帮扶措施900余项,引进企业帮扶项目5个。

认真落实中国扶贫区级网络建设。扶贫网络的推广与应用工作稳健起步,工作涉及7个街道办事处,录入县级、乡级、村级管理员105人,爱心人士注册1214人,带动热心公益事业的爱心人士下载“中国社会扶贫网”,关心贫困问题、关爱贫困人口、关注扶贫工作。

四、围绕对口包乡,加强定点帮扶

盘龙区将脱贫攻坚挂钩帮扶资金列入区级财政年度预算,目前累计拨付挂钩帮扶资金9650万元,其中东川区汤丹镇7950万元,禄劝县1300万元,寻甸县凤合镇400万元,用于实施通村道路建设、村内道路硬化、村内公共基础配套、农村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2016年底汤丹镇已全面完成自然村100%通公路、50%以上通硬化路、村庄内道路硬化率达80%以上、农村五小水利、饮水安全五项工作任务,提前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向禄劝县提供有效就业岗位16058个,赴禄劝县组织召开专场招聘会4场,实现安置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91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1人)。与禄劝县相互选派县区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进行轮岗交流。安排学校点对点、一对一帮扶禄劝中小学、幼儿园。

五、聚焦产业、精准发力,全面促进贫困户持续增收

1.构建产业扶贫体系。成立盘龙区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建立“1+4+N”产业发展联动机制(区级中心+水源区街道4个平台+多种方式落实推进),围绕脱贫户持续增收这一核心,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采取“龙头企业+脱贫户”“农民专业合作社+脱贫户”“家庭农场+脱贫户”的模式,推广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等有效做法,每个有劳动能力、有产业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至少与1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生产经营合作关系,使脱贫人口“入企(社、场)打工挣薪金、入股参股挣股利”。

2.科学布局,加大产业培育力度。坚持开放型、创新型和绿色化、信息化、高端化,围绕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三张牌”,推行“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模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阿子营生物科技推广示范区,结合茨坝生物小镇建设,主动融入主城区发展,承接茨坝生物小镇生物科技、试验示范等方面的项目,发展绿色、高端科技农业。重点培育产业化高端生态食用菌、高品质烟草、无污染中草药、经果林示范种植。建设滇源绿色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依托芸岭鲜生等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发展绿色生态有机农业,推进有机蔬菜产业化发展,建设滇源绿色生态有机农业示范区,打造松华坝有机蔬菜等“绿色食品牌”。重点培育有机蔬菜、无污染中草药、经济林果。建设松华街道特色农业示范区,结合松华街道特色经济林果业、生态竞技文体运动等方面的发展优势,建设松华街道特色农业示范区。重点培育特色经济林果、生态竞技文体运动。建设双龙街道休闲农业示范区,结合控规调整,充分利用双龙街道靠近主城区的优势,建设双龙街道休闲农业示范区,发展健康养生、生态观光等休闲农业,促进农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重点培育健康养生、假日旅游、观光体验型休闲农业、高端商务办公。

3.加强政策引领。结合松华坝水源区保护条例修订,加快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目标任务;制定出台全区产业发展扶持办法,明确扶持范围和重点,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本和广大农民发展水源区产业,投身脱贫攻坚的积极性;组建产业发展专家咨询服务团队,为全区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和人才支持;制定出台《盘龙区松华坝水源保护区生态补助实施办法(试行)》,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全面深化农村改革,以增加脱贫人口资产性收益为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创新农村集体土地、林地补偿方式,增加脱贫人口收益。

4.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建立农业支持与补偿制度,逐步提高农业支持补偿标准。落实好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保险、生态补偿和贷款贴息等政策,促进农业产业健康发展。鼓励金融资金投入,积极探索财政涉农资金整合的新途径、新模式,提高涉农资金使用效益。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通过财政贴息、以奖代补、风险补偿、税费减免等措施,带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农村。建立健全成本保险、价值保险,开展新型农业保险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进一步降低农业生产经营风险。

六、突出重点、加大投入,全面巩固提升贫困村脱贫成果

2018年,主要是按照《云南省贫困退出机制实施方案》,认真抓好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工作,加大对脱贫群众的持续跟踪扶持力度,做到脱帽不脱政策,脱贫不脱帮扶,持续巩固脱贫成果。

一是对已脱贫的农户巩固提升,对有可能返贫的贫困户给予重点扶持,全力遏制因病返贫、因学返贫、因灾返贫现象。二是对已脱贫的2个贫困村巩固提升。通过对脱贫村、脱贫户的巩固提升,使脱贫户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区农村平均水平,实现稳步脱贫;脱贫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区农村平均水平。

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积极申报和争取国家、省、市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加快推进道路、饮水、电力、村级卫生室、村级经济合作组织以及乡村旅游、文体设施、电子商务等建设力度,全方位提升脱贫村基础条件。

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区级领导包街道,部门单位包村、干部联户帮扶工作机制,夯实帮扶责任。坚持一个贫困村派驻一个工作队、一村制定一套帮扶方案、一村确定一批扶持项目、一户制定一个帮扶措施、一户至少确定一个增收项目、一户落实一名帮扶人员的“六个一”帮扶机制,扎实开展结对帮扶,做到领导力量不变、责任不变、帮扶机制不变。建立社会扶贫联动机制,统筹协调各方帮扶力量,加强联系与沟通,搞好服务与配合,确保各级参扶单位认真履职、精准帮扶。建立绩效考评机制,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绩效考核和监管,使扶持资金能长期发挥效益。建立部门协同作战机制,涉农部门要加强与扶贫部门的合作,充分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努力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实现贫困户长期稳定脱贫。

紧紧围绕“两个充分发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充分发挥党员作用)建强基层组织建好党员队伍。抓好新设立的青年党支部的管理,推行“支部+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切实将党的组织嵌入到产业扶贫之中,引导村党组织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组建产业党支部,扶持建立产业基地;为巩固脱贫成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具体取得的成效表现在:一是贫困人口退出六项指标全面达标。按照精准脱贫和动态管理要求,2017年后动态管理无新增及返贫人口。全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两不愁、三保障”。家庭年人均纯收入均达3500元以上,均有安全稳固住房,贫困家庭适龄青少年无辍学情况,100%参加医保,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100%参加养老保险,每户贫困户至少享受了2项以上扶贫政策。

二是贫困行政村退出十项指标全面达标。2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均达到脱贫出列标准。贫困村贫困发生率为0%,贫困村道路硬化、动力电、广播电视、宽带网络、安全饮水均实现村村达标;卫生室进行了标准化建设,医疗设备配备齐全,乡村医生配备达标,实现党员10人以上或人口200人以上村民小组活动场所全覆盖,行政村公共活动场所全面达标;建档立卡贫困户适龄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适龄儿童人人有学上;村集体经济实现全覆盖,且年收入均达2万元以上。

特色农家乐小景

猜你喜欢
全区贫困村贫困户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贫困村开通“网上大集”
由“贫困村”变成“百万村”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一个贫困村的“暴富”——宝丰村的农业也能让人“吃撑”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贫困户』过年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