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深
在当前农村社会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开发应注重培养当地农民摆脱贫困和贫穷的主动性和内驱力,培养多类型、多层次的实用性人才,吸引多规格、多技能的社会贤才,通过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巩固扶贫成果,降低返贫率,为乡村振兴提供可持续发展动力。
目前农村劳动力总体发展质量不高,难以满足农业现代化的需要。农村人力资源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18》数据显示,全国乡村人口57661万人,其中乡村就业人口35178万人,第一产业就业人口20944万人,农村整体人力资源的质量不高、优质资源数量稀缺,难以支撑乡村振兴计划的实施,导致精准脱贫任务无法按照预期完成,整个农业产业升级都面临巨大的人才压力。国家陆续出台了一些农村人才培育的相关政策,但农村人才匮乏的情况依然严重,离新农村建设和三农发展的需求相差甚远。农村人力资源的总体质量在不断提高,但增长速度还没有跟上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
农村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科学规划和管理有限资源,缩小城乡差距。合理配置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内涵,对于贫困地区而言,就要求该地区根据自然资源和经济资源的现有情况,找到适合本地区的特色发展之路,并将现有人力资源与之匹配。因此贫困地区的产业配置应以匹配开发为主线,形成不同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有效合理地设计资源配置模式。
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偏远地区可以通过发挥杠杆效应,比如通过工资杠杆和供求杠杆的调节作用,吸引大量人力资源向农村地区流动,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提高职业胜任力,追求薪酬高、环境优、机会多的就业岗位,从而促进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源深度融合,继而合理开发。但是根据目前种种迹象分析,某些农村地区在进行资源配置的时候具有很大盲目性,当地政府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缺乏统筹,也没有相应的引导措施或者强制措施,最终导致资源配置的协同运作显得非常乏力。地方政府需要进一步优化农业发展环境,提供完备的政策信息、市场信息,通过当地人力资源的合理设计开发,提升某区域内的资源匹配水平,使长效机制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找到城乡人力资源融合匹配的重要动力。
返乡已经成为了当前我国人口流动的一大潮流,为农村企业整合人力资源、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价值提供了机遇。近五年来农民工、大学生等返乡下乡创业势头良好,激发其所在地区的创业活力,盘活并带动各种农村现有资源,培育发展新动能,带动当地农民就业和收入增长,是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要组成部分,是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生活追求过程中的重要保障。农业和农村部会同有关部委,积极推进农村创业创新,推动全国1000多个农村创业园区建设,激发700多万名返乡下乡人员自主创业,为新时代农村发展带来创新活力。各地区制订相应政策,积极鼓励农民自主创业,激励和引导农民返乡创业、自主创业,培养双创人才激发农村活力。开展农民就业技能、务农本领和创业知识培训,实施精准的进阶式培训+练习+实训+指导的创新服务模式,系统提升返乡创业者的知识、技能、思维等方面的能力,提高农村人力资源整体素质和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水平的能力。
贫困地区的劳动力人口普遍缺乏适应当地条件的高水平技能和自主创业的能力,再加上地方政府不重视,以及缺乏就业培训的客观条件和资源,主客观因素都在影响劳动力人口的大量流失,人力资源质量提升的难度较大,农村人力资源难以实现优化配置等问题。贫困地区对扶贫人才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加上经济因素制约贫困地区发展,农村劳动力人口普遍不愿意留在当地继续务农,但是有缺乏适应新环境的能力,对未来就业前景缺乏信心,缺乏内在发展的动力。久而久之,很多地区就形成了“贫穷-流失-更贫穷-更流失”的恶性循环,成为广大农村地区无法跟上大发展节奏的根源。
农村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着很多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目前很多农村地区,人才工作大多停留在给优惠留人才,以及人才培训的层面,对农村人才队伍建设缺乏深入思考和全面考虑,选聘、激励、管理、服务制度没有全面建立。广大农村地区基础设施不完善、工资待遇不兑现、管理方式落后,再加上缺乏有效的激励机制吸引人才,难以调动农村人才的积极性,对一些发展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社会资源丰富的乡土人才,没有好的激励机制从而造成人才流失。农民生产技能培训缺乏完善的体系支撑,培训内容和教学方法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导致培训质量不高,职业技能培训实用性不强。由于多数农村人力资源文化水平较低,导致虽然参加培训也无法掌握新技能,学习效果不明显,致富的能力没有得到提升。所以贫困地区家庭的劳动力参加培训的积极性不高,开展大规模职业技能培训比较困难。因此并没有成为预期的精准扶贫主力军,无形之中影响了精准扶贫的进度和效度。
农村实用型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知识积累和操作技能,为生产劳作、农业发展、地区发展、科技应用、教育普及等各项活动提供支持、发挥带头作用的农村劳动者。这些劳动者是当今农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但是对于他们的信息采集和数据管理缺乏统一的平台支撑,与实际需求存在较大误差。随着互联网+的兴起,农村电商人才的培养与开发逐渐形成规模。但是这些新电商人缺乏精准扶贫的意识、帮助他人脱贫的意愿较低。再加上他们掌握的资源有限,又缺乏组织规范和指导,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需要围绕扶贫攻坚的实际需求,通过制定农村人力资源规划和人力资源发展战略,设计一条人才精准开发方案,为新农村建设打造科技创新型的新型农民队伍,为决胜农村扶贫攻坚战提供持续动力。
农村人力资源规划是人力资源供应链的基础。农村人力资源规划的出发点应该是了解本地人员基本构成,根据本地发展战略搭出人才需求框架,结合当下乡村振兴战略、结合全国范围开展的脱贫攻坚战,利用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电商村村福等重点领域,展开人才摸底。基于这些因素确定人才评估标准,围绕有针对性的扶智扶技项目,预测人力资源的数量需求,即在未来的各个阶段需要多少人力资源。这些都要根据贫困地区的现状和未来战略需要来制定。农村人力资源供应链建设,就是将生产管理中的供应链理念引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当中,是一种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它采用控制成本-保障效益的方式对农村人力资源进行匹配,使其符合要求的数量、结构和质量能满足农业发展的需要。农村人力资源供应链模型围绕扶贫工作同扶志、扶智、扶技、扶业相结合的原则,从六个不同的人力资源供给来源,通过不同的方式激发内生动力,启发致富思路,加强技术培训和素质教育,通过知识和技术的支持,赋予农民脱贫致富技能,增强他们的造血能力。同时结合当地实际发展特色产业,帮助贫困群众就业,有针对性地指引农民走向脱贫致富道路,提高脱贫质量,巩固脱贫成效。
从人才供应链模型来看,贫困地区内部人才培养是开展扶贫工作的基础。这些人才自身激发出的内驱力是解决贫穷问题的源动力。对于来自贫困地区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农村干部的选拔培养、区域内农村劳动人口尤其是青壮年人群的技能培养和职业训练,是整个供应链上环环相扣的因素。同时还有探索建立乡村人才引进激励机制,以乡情亲情为纽带吸引本土人才投身乡村发展,挖掘区域内现有的人才潜能。
除了深挖内部资源,还需要充分利用各级政府提供的各类外部扶贫资源,整合政府、高校及企业等精英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乡村,形成“调研-设计-开发-实践-反馈”的帮扶模式。高校特别是农业高校是农村人才培养的聚集地,需要探索出一条产学用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着眼于新农村建设亟需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为新农村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供给。高校围绕新农村战略发展理念,聚焦区域产业特色,做好产业发展与专业建设的结合文章,以产业促专业,以专业带产业。高校要加强与涉农企业、科研院所合作联合建立农教基地、科研示范基地的合作,鼓励科研人员带领大学生深入农村,深入群众了解农民的技术需求和存在的技术瓶颈,创新农村产学研合作的方式,探索技术推广与人才培养融合的新模式,激发农村人力资源开拓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多元途径,把开展产学研合作作为增强服务社会功能的重要举措,提高农业人才培养质量,培养农业农村人才成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引领者。
发挥人才优势要完善人才培养制度,把握人才引进和流动的规律,围绕农村产业特色和发展规划引进人才,要打破限制人才流动的户籍、地域等政策性障碍。农村挑选人才不仅仅考察当下的胜任力,更看重人才的发展潜力。以潜力挑选人才,将农村产业的长远战略规划和人才的发展潜能结合考虑,挑选既符合农村当下、更符合长远发展的人才,要把吸引扶贫人才与引进扶贫项目结合起来,最好是建立专人专项管理模式。带项目扶贫,可以真正盘活那些智库里面休克的项目,将各类型项目找到匹配的沃土。优化出台有利于农村人才培养和激励的机制和办法,从政策层面为精准扶贫输送优秀人才。扶贫是一场持久战,哪里有贫困那里就有扶贫队伍,社会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协同参与,这是关系到国家农业经济发展,关系到科技进步、全面教育等领域的外延。要不断吸取扶贫的经验与教训,不能盲目上马也不能搞政绩工程,要准确把握贫困人口的实际需求,要有针对性的帮扶。
要深入乡村,加强调研制定完善的扶贫措施。政府要引导整合社会资源加强对对扶贫工作的有力支持和有利支撑,全方位加强扶贫人才在农村的发展,制定具体措施保障扶贫人才的资金、技术、信息等资源的及时到位,让扶贫人才的个人收益与贫困地区经济利益都能得到保障。这些有利支撑越来越体现在具体的细节上。比如通过政府购买等形式强化对科技型农业项目的支持;鼓励农业科技工作者增强创新能力和创业意识,在农业科技研究与开发方面加大投入力度,以科技创新推动农村建立市场为主导的新机制,提升农民的技术技能和经营能力。
农村人力资源开发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加强农村人才培养要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要抓准扶贫人才的需求特征,建立常规化与动态化结合的培训机制,加强农民关键岗位的岗前培训、能力考核。一是加强培训内容与农民需求有效对接。要根据不同类型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需求,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培养内容。二是实施灵活多变的培训方式,采用短期参与式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和形式上既要有严格要求,也要灵活多变。
加快培养现代农村电商人才精准扶贫的技能。农村电商正在深刻改变传统农产品流通方式,现代农村电商人才精准扶贫是指农村电商人才融合当地产业优势和产业链,建立资源的链接,借助电商知识和技能加强对农村扶贫对象的关键性、精准性帮扶,建立电商运营管理的标准化体系,实现农村精准脱贫。根据县域特点制定农村电商人才培养计划,大力实施引智工程,鼓励和吸引电商人才和返乡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参加农村电商应用技能培训,掌握从事农村电子商务活动所具有的基本技术和具体方法,提升他们的市场推广、网上沟通能力。现代农村电商人才培养需要为农村电商精英的发展创造优良的运营环境,提供一系列、精准化的配套服务,引领农村广大青年、大学生投身互联网经济的大潮中,提升青年骨干的电商运营能力、市场推广能力、谈判沟通能力;针对农村电商精英培养他们的三大管理技能:认知技能、人际技能和技术技能。政府要加快电子商务生态链和生态圈建设,整合渠道、平台和金融服务资源,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
实现精准扶贫,人才是关键。我们应深刻认识精准扶贫的反贫困战略定位,强化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在精准扶贫中的战略地位,使新农村人力资源建设系统化、规范化、精准化发展,全方位提高人才培养的科学性、持续性和有效性,坚持全面、系统、连续的最优配置思路,为农村发展储备人才,为人才发展提供平台,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是精准脱贫、促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突破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