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必红 马 佳 马 莹 王丽媛 钱戴玲
随着我国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阶段,出现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蓬勃发展的新局面,其中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出现,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过程中的新事物。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培育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课题组先后赴南汇水蜜桃品牌联合社、南汇桃研所、水蜜桃深加工公司、水蜜桃相关合作社等单位调研,对浦东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形成、现状、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我国各种产业化组织在市场经济中产生,又在市场经济中成熟和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就是我国农业产业化组织成熟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新型组织,它的形成既来自各种产业化组织自身的需要,也来自于市场的竞争要求。上海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公司+农户”“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家庭农场”等产业化组织形式,促进了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
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是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以分工协作为前提,以规模经营为依托,以利益联结为纽带的一体化农业经营组织联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在联合发展的基础上强调独立经营;强调各成员有明确功能定位;通过要素融通,合作相对稳定,让农民充分受益。
目前,浦东新区产业化联合体已初现雏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牵头企业对产业链的组织能力决定了联合体的发展能级,已现雏形的牵头主体主要有以下四类:一是服务型行业协会。以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为代表。其优势表现为: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具有一定基础,同时具有较稳定的销售渠道。二是销售型龙头企业。以南汇供销社为代表。其优势表现为:企业实力雄厚,销售网络强大以及在扩大品牌影响力方面有一定经验。三是加工型龙头企业。以上海新成格林尔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其优势表现为:加工品研发能力较强,同时加工品受到市场认可,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四是规模生产型合作社。以桃咏专业合作社为代表。其优势表现为:带动农民进行标准化生产的能力较强,同时在对品牌的建设和推广上有一定的基础。
桃产业是浦东新区具有显著优势的产业。鉴于桃产业在浦东新区劳动、技术和资金密集度较高,市场发育度也相对较高,浦东新区桃业农业产业化组织较为发达,也较为成熟。下面以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为列,对浦东新区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内部结构和机制进行剖析。
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成立之初只有成员6家,后来迅速扩大到35家,其中约30%的成员有自己的签约农户,合作联社基地种植面积现在已达9162亩。需要指出的是虽然冠名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其实经营中只是以水蜜桃为主,并不排除其它农产品。“1+3”是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的基本结构。其中,1是桃咏专业合作社。桃咏专业合作社在其中规模最大,产品质量最好,市场认知度最高,是整个联合体的龙头企业。3是指三个不同的经营圈:第一个是自产自销经营圈,联合体成员一般通过租赁自己生产经营农地,合作社对于农户具有直接管理功能;第二个是签约订单经营圈,联合体成员与周边农户签约,对这些农户实行签约式的管理;第三个是品牌平台经营圈,这是由桃咏专业合作社作为总经商,与34家合作社成员成立的品牌联销平台。在三个功能圈中,自产自销的生产经营基地是核心和样板,也是整个品牌联销平台中的重要生产基地。
“实力+能力+信用”使得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成为浦东南汇水蜜桃品牌合作联社的龙头。桃咏合作社不仅具有科技和市场资源优势,同时还制定了自己的规则。
第一,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对签约农户,通过提供种苗、技术指导和购买生产资料的定金,根据签约规定的技术质量标准收购瓜果。第二,桃咏桃业专业合作社对进入联销平台的其他合作社和农户,实行“六统一”和“三个标准”。“六统一”指: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质量、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价格。“三个标准”指:水蜜桃标准、西瓜标准、包装标识标准。联销平台组织专家几乎每天在田头检查各家各户有没有按照“六统一”和“三个标准”种植和包装,以保证质量。
桃产业联合体成立后主要具备四大功能。包括:可以统一采用最优秀的瓜果品种;可以实现科技种田;采取最新的销售手段;统一价格,保护果农的权益,提高农户的收入。
培育浦东桃产业主要有三重意义,包括:社会意义、经济意义和生态意义。
一是培育桃产业的社会意义:南汇水蜜桃是浦东地区土生土长的地产特色水果,至今已有近200年的种植历史。南汇地区桃文化根基厚实,近30年来一年一度的“上海桃花节”使浦东成为了远近闻名的上海桃乡。大力培育浦东桃产业,不论对浦东的桃农,还是上海市民,都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将桃产业做强做大,是对区域桃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二是培育桃产业的经济意义:桃产业联合体通过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不断深化分工与提升专业化程度,可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增加产值。培育桃产业联合体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桃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生产经营水平,抱团发展,规模经营,增加南汇水蜜桃的品牌价值、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培育桃产业的生态意义:上海自2014年启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以来,各涉农区县积极建设美丽乡村,促进生态文明。浦东新区大力培育桃产业联合体有利于进一步整合南汇地区的桃产业资源,形成大规模的美丽桃园基地,有效增加浦东新区的林木覆盖率,扩大绿化规模效应,具有不可多得的生态价值。
1.提升水蜜桃生产经营能力。通过优先支持联合体的老桃园改造和基础设施提升,加快新品种及保鲜加工技术等的研发,加快构建桃产业人才队伍,加快推进桃产业融合等,全面提升生产经营能力。
2.加强水蜜桃品牌建设。促进水蜜桃品牌建设是培育桃产业联合体的关键。通过大力推进“南汇水蜜桃”区域公共品牌建设,进一步完善“六个统一”产销标准化体系,加强品牌建设的人员培训和专业引导,加大运用农事节庆打响品牌的力度,加大对维护南汇水蜜桃品牌的支持力度等,进一步提升水蜜桃品牌建设力度。
3.培育牵头龙头企业。选择市场接受度较高的水蜜桃合作社,以其为基础,整合资源,组建牵头龙头企业,联合南汇水蜜桃主要生产经营主体、水蜜桃深加工企业、桃文化企业等,以农科院及桃研所等技术支持单位,以南汇水蜜桃品牌联合社、南汇供销社及新零售企业等为社会服务单位,示范创建集南汇水蜜桃研发、种植、加工、营销、文旅等为一体的浦东新区“南汇水蜜桃”产业联合体,促进桃产业规模经营、集约发展。支持发展混合所有制的牵头龙头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鼓励龙头企业建设稳定的原料基地,注重加工、销售、文旅服务,提升核心竞争力。保障牵头龙头企业发展所需的建设用地,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向其倾斜,促使牵头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带动能力和核心作用。
4.加大桃产业联合体纽带作用。通过加强产业、要素、利益等方面的联结,增加桃产业联合体的纽带作用,促进整体联动发展。同时采取开展绩效评价、建立风险基金、加强动态监督等方式,保证整个联合体的可持续发展。
5.建设政府服务桃产业联合体的平台。政府可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人才平台和搭建融资、信息、法律、宣传等平台的方式,为桃产业联合体的建设提供服务。
1.把水蜜桃联合体作为全区范围内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抓手。浦东农业资源在上海占第二位,但集中在南汇地区,而南汇农业中粮食和以水蜜桃为代表的果蔬园艺产业各占一半。以水蜜桃为代表的果蔬园艺产业相对集约化和市场化程度较高,更迫切也更适宜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而桃业产业化联合体在浦东新区发展较早,完全有条件把水蜜桃联合体作为全区范围内发展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抓手,通过紧密型、契约型以及松散性的三种不同程度的联合,把浦东新区70%以上的水蜜桃通过组建产业化联合体纳入规模化、专业化和市场化轨道中来。
2.重点依靠1-2个产业化联合体做强水蜜桃产业,确立新区水蜜桃品质全国最优的地位。发展水蜜桃产业化联合体的目的是做大做强新区水蜜桃产业。我国水蜜桃产业集中在无锡、南汇和奉化一带,其中又以无锡规模最大,不仅是我国最大的水蜜桃种植基地,还是我国最大的水蜜桃交易中心。浦东新区水蜜桃受土地资源限制,桃产业面积在逐年减少,相比10年前的5万亩减少了44%。今后水蜜桃发展的目标不是扩大规模,而是做优提质。建议集中培育1-2个有基础的水蜜桃产业化联合体,通过资源人力相对集中投入的方法,重点发展优质水蜜桃。这些水蜜桃产业化联合体内,不仅种植一流水蜜桃,而且培育一流水蜜桃品种。牢固树立国内最好的水蜜桃在上海浦东的地位。
3.建设具有浦东特色的开放型水蜜桃产业化联合体。产业化联合体的特点之一是在联合体内具有要素相互渗透的特点。如果联合体成员没有富集这些要素,如何实现要素的相互渗透。因此,今后水蜜桃产业化联合体必须是开放型、多元性的。可以吸收水蜜桃种植的家庭农庄、一般农户、专业合作社,也可以吸收水蜜桃产业链上下游实体,如物流配送等,还可以吸收跨界实体,如与发展桃文化有关的文化实体,与发展桃科技的科技院所。
4.以水蜜桃产业化联合体为承接或担保单位,突破农村金融瓶颈。资本难以进入农业和农村,是“三农”问题面临的难点,也是中央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但是金融机构也有苦衷,一是面对零星分散,规模偏小,而且难以预测预期的农业,即存在贷款成本过大和风险两大问题。建立了规模相对较大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这些问题相对会容易解决。金融机构不需要直接贷款零星分散的农户,而是把贷款直接贷款给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再由联合体作为定金、预付款、借款等多种形式给以农户和经营实体,或者由产业化联合体担保,并协同贷款给联合体生产经营实体。一方面金融机构贷款成本降低,另一方面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对这些农户和经营实体的信誉和经营状况比较熟悉,可以大幅度降低贷款风险。建议新区金融机构以水蜜桃产业化联合体为承接或担保单位,突破农村金融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