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建构的特征和规律

2019-01-08 20:35鲁柏祥
农经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动态性鲁班生命

文|鲁柏祥

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方面去理解,系统具有诸多特征,而最本质的特征可以归结为目的性、动态性和有序性。

贝塔朗菲认为,系统具有整体性、总和性、机构化和中心化四个特征,并用数学公式证明了系统的四个特征。首先,因为系统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变化都依赖于其他要素,所以系统必定是一个整体。其次,系统中各个要素是相互独立的,所以要素可以进行物理学意义上的相加。机构化则是指如果系统分裂,则分裂的结果会独立存在。形象的例子可以参考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过程。个体的发育又是一个中心化的过程,从一个受精卵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成熟的个体,此个体就是中心化的系统。

另外,也有学者探讨过系统的特性。魏宏森、曾国屏认为,系统的特征包括整体性、层次性、开放性、目的性、稳定性、突变性、自组织性和相似性八种。其中整体性、层次性、自组织性与整体性、总和性、机构化和中心化观点相似。开放性容易理解,即系统会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传递等。目的性是指系统在与环境的作用中,不受环境影响表现出来的某种趋向于预先确定的目标的特性。目的性与系统具有的反馈调节功能是相一致的,系统反馈调节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下文会详细阐述反馈功能。系统的突变性则意味着系统会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生物的进化就体现了突变性。稳定性是指在开放系统下,某种外力的作用可以使系统保持稳定状态,这与系统的目的性相符,也与自组织性一致。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组织的功能,从而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性。值得注意的是,稳定性和突变性两者看似矛盾,但实际上是统一的。两者都有变化的概念,但变化的幅度并不会颠覆系统自身,而是仍然可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存在。系统的相似性强调,系统是由于具有相似的结构和功能而表现出来的相似的机构。一个团队也是一个系统,团队由成员构成,然而该系统的功能不是每个成员功能简单的加和。如果从机械的角度认识系统,很有可能降低系统的功能。对于团队而言,对于系统运行者中的每一成员,真正需要做的是扬长避短而非取长补短。

系统的目的性、动态性和有序性

从不同视角、不同维度、不同方面去理解,系统具有诸多特征,而最本质的特征可以归结为目的性、动态性和有序性。

任何系统的存在都具有一定目的,表现为不同的功能。生命系统能够控制生命最基本的新陈代谢,直到生命完成出生、成长、衰老、死亡的整个过程,系统的解体使得生命“寿终正寝”。即使是再简单不过的系统,也同样具有独特的功能。一支普通的钢笔,由笔盖、笔身、墨囊等组成,支持书写便是这支钢笔的功能。动态性是系统的另一鲜明特征。贝塔郎菲认为,一切生命作为系统能保持动态稳定,是系统向环境充分开放并交换信息,获取物质、能量的结果。

系统的动态性表现为系统不断地与外界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系统并不是“永动机”,任何系统功能的实现,都需要外界输入原料,在系统内部加工处理,方能获得所需要的产出以达成系统的目的。正如生命需要不断地摄取食物、输入能量,同时排出不需要的废弃物,维持各类生命活动的正常运转;钢笔需要用墨囊吸入墨水,才能在纸上书写。目的性是系统的存在前提,动态性是系统的表现特征,有序性是系统的基本属性。

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有机”意味着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协调、紧密联系,系统的内部并不是杂乱无章,而是高度有序的。系统的形成过程也可以反映这种内部的秩序。有序性是系统区分于非系统的一个标志。若将一支钢笔拆成各种零件,这堆散乱的零件则不是系统,因为它的构造完全没有任何秩序。

生态是讨论子集间的关系,而系统则是子集本身。然而,参照系不同,同一样事物可能既是生态,也可以是系统。

系统的五大基本规律

系统还具有五大基本规律。包括结构功能相关律、信息反馈律、竞争协同律、涨落有序律、优化演化律。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系统通过信息反馈来实现系统的稳定。系统内的物质存在相互竞争,但是要素间也是协同合作。系统中存在的个别差异会放大影响整体,从而推动系统从无序到有序的变化,通过整体优化实现系统优化。

著名的质量管理专家戴明的PDCA 循环原理,也是建立在系统基础上的。P(Plan)即计划,包括确定方针和目标,以及活动策划;D(Do)即执行,就是如何操作来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即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并进行过程和结果分析;A(Act)即行动(或处理),对结果进行处理。戴明认为,一个组织的成功94%取决于系统的因素,6%取决于人的因素,而PCDA 循环实际上也是系统思想的运用。实际生产中系统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质量的高低,戴明认为,“一件事情你把前面的85%做对了,后面的15%即使做错了,所得到的结果与你的计划也相差不远;相反,如果你前面的15%做错了,即使后面的85%做得都对,那结果也无法达成”。在行业选择时,我们需要明确时代的发展方向。而在实际生产中,我们需要清楚系统的具体结构。双管齐下,才能为创富营造更好的环境。

未来学家托夫勒也肯定了系统的重要性,他认为:缺乏系统化的架构了解世界的权利冲突,如同陷入风暴的船只,企图不借罗盘和航海图的帮助挣扎在危险的暗礁之间。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已经被埋在零碎片段的资料和无关痛痒的分析之下,此时综合能力不仅仅是有用而已,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系统的思维尤为关键。

“鲁班”就是一个以系统性教学为导向的案例,其全称为“企业家系统特训营”。鲁班的教学内容包括个人管理、平台管理、体验管理三大子系统。在鲁班中学习,不仅仅是单纯地接受知识,更需要结合方方面面来达到学习目的,学习内容包括可视、可听、可读、可讲、可写和可用六大方面,辅以善导、鲁班会、鲁班论坛、鲁班讲堂、学员企业五大平台实现教学、交流、借鉴、审时和实践五大目的。正是鲁班的这种结构性和系统化的教育特点,使得鲁班同学能够快速地获得有效信息并成长。鲁班强调系统教育,先改变每位学员的传统思维方式,在要素之间构建关系,形成系统。

生态与系统的区别

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和环境的概念非常类似,并且我们引入了环境概念来界定生态和系统。但是环境和生态并非完全对等。环境更多的是用来描述某种状态境况;而生态是具有初心的,生态存在是为了实现某一个目标。自然生态是自然生物生存的物质基础,企业生态是个体企业发展的关系基础。

生态是讨论子集间的关系,而系统则是子集本身。然而,参照系不同,同一样事物可能既是生态,也可以是系统。以羊为例,羊内部的器官、细胞等一切组成了一个可以运作的生态,而羊与外界环境一起构建起来的生态中,羊就作为其中的一个系统。在生态系统中,一直对机械论和活力论存在争议。机械论主张将生命活动还原为机械运动,而活力论则提出生命体运动的本质在于其具有的活力。机械论虽然看到了生命系统中的化学和物理现象,但是该理论认为有机体的化学和物理反应是相同的,比如对于羊这一物种来说,机械论认为羊在不同的生命状态具有相同的物化反应,这一观点受到生命学领域学者的诟病。不仅如此,生命本身的运作不仅仅是单纯的物理化学反应,还包括有序的组织等。活力论则没有看到生命系统的层次性。

贝塔朗菲综合了以上的两种观点,提出了“机体生物学”。机体生物学提出了三种观点,一是生物体是有机整体,二是生态系统具有等级,三是生态系统是开放的。整体和等级容易理解,这里就第三点生态系统是开放的展开阐述。

物理学上定义的系统往往是封闭的,所以在封闭系统下熵会不断增加。然而生命的进化过程与生命竞争同时进行,在这个开放的系统中,生命物质的熵是在不断减小的。对于有机体,其系统不能独立存在,必须时刻与外界发生联系,否则该系统最终会趋于崩溃。曾经有科学家尝试过生态球,但由于生态球是封闭的存在物,最后的结果就是生态球中的生物都会走向灭亡。开放的生态系统通过物质以及能量的输入和输出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态。一般而言,可以观察到的长期存在的生态系统一定处于稳态。一方面,通过生态系统内部主体自身的活动实现的周期性过程来达到稳定状态;另一方面,则是主体与生态系统中其余客体的相互联系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猜你喜欢
动态性鲁班生命
自组织多主体系统动态性的推理研究
动态性对简笔画动物审美的影响及其神经机制*
管理者认知视角的环境动态性与组织战略变革关系研究
快乐小鲁班
超级『鲁班』
聪明的鲁班
初中思想品德“动态生成教学”的研究与发展
鲁班造伞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