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本刊通讯员 张鹏亮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保障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和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基础,村级经济收入充裕,乡村振兴战略才会得以加快推进。但由于长期以来一些地方片面理解“大包干”政策和“统分结合”双层经营体制,将集体资产一分到底,挫伤了集体经济“元气”,加之前几年垫付“三提五统”和村办企业亏损等各种欠账,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能力严重下降。近年来,山东省安丘市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积极探索村级集体增收新路径新方式,大力提速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1.依托企业带动,促进集体经济增收。主要是通过招引企业落户,搞活地方经济,为村集体增加收入。新安街道石龙社区充分发挥紧靠206国道、交通便利的区位优势,采取多种措施引进企业项目,先后发展了交通运输、商贸批发、餐饮服务等企业20多家,年增加村集体收入30多万元。
2.依托特色产业优势,领办合作社增收。特色产业基础较好的村,通过领办合作社、发展创意农业等措施,增加村集体收入。石埠子镇南王家庄村是传统的草莓种植村,村党支部牵头创建合作社,发展“草莓观光采摘园”,举办“草莓文化节”,让草莓产业搭上了“文化车”,提高了特色产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每年接待游客5000多人,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
3.依托土地资源优势,招商开发增收。郚山镇地处山区,境内有大量裸岩山地。近年来,该镇先后引进了投资3亿元的合力牧业生态园项目和投资4.8亿元的光伏发电项目,盘活了荒山、荒沟、荒坡、荒水等资源,为周边18个村每年增加集体收入6万元以上。
4.依托城镇区位优势,盘活资产增收。部分城区村和镇区村,立足区位优势,合理调整利用空闲厂房等集体资产,努力增加集体收入。兴安街道城里村经过考察,腾出原村建筑公司大院等2块空闲厂房,清理修缮后租赁经营,实现年租金收入38万元;凌河镇凌河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建设姜蒜批发市场和沿街商铺出租经营,实现年集体收入30多万元。
5.依托主导产业,发展“新六产”增收。凌河镇是安丘市最大的蔬菜主产区,通过村集体直接经营、参与合作社联合经营等措施,大力发展蔬菜加工、农业生产销售服务和农村电子商务,拉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在发展“新六产”的同时增加集体收入。新凌村结合本村蔬菜品质好产量大的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先后引进东方红、万盛食品等农产品加工企业8家,年加工销售蔬菜10万多吨,盘活了村集体闲置资产、资源,2018年村集体收入达50多万元。
6.依托工商资本,规模流转土地增收。借力工商资本下乡、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流转土地,提高农业经营效益,推动集体土地增值,增加集体收入。凌河镇老中阿村把本村南山100多亩荒山、荒岭进行土地整理后,打包流转给青岛投资商,打造集生产、加工、冷储、销售和休闲观光为一体的“中阿山农庄”,约定租金每年按10%的比例递增,每年为村集体增加收入6万多元。
7.依托山区优势,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增收。柘山镇张家宅村是一个典型的山区村,村里充分利用山清水秀、植被茂密的自然优势条件,加快山区开发、乡村旅游步伐,发展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住宿服务业,在拓展“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农家生活体验区的同时,打造了“塘坝垂钓、乡村烧烤、田园耕作、山果采摘、沙滩休闲、小河摸鱼、动物喂养、五谷识别、农品收获”等功能体验区。自2015年发展乡村旅游以来,该村已累计接待游客20万余人次,增加村集体及农户经济收入360多万元。
从安丘市部分镇村情况来看,集体经济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总体上看村级集体经济实力还比较弱,“造血”功能差,发展后劲不足。
一是集体资产资源匮乏,增收渠道狭窄。在落实家庭承包责任制过程中,村集体资产资源大部分拆分殆尽,村集体经济退回到近乎空白的境地,失去了发展经济的重要物质基础。一些靠自然资源开发创收的村,随着国家对生态要求的进一步提高,收入来源正在逐步萎缩;同时,前几年部分村出现了将集体四荒地、林地、水面等自然资源一次性发包几十年并一次性收取承包费的不合理发包现象,这种“寅吃卯粮”的行为也加剧了村集体经济的不可持续发展。
二是村级管理服务支出负担较重,拖累集体经济发展。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管理服务支出也水涨船高,村干部工资、办公费、交通费以及各项创建活动等方面的刚性支出逐年攀升,加重了村集体经济负担;同时,由于农村交通、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娱乐设施建设日益增多,新农村建设村级配套资金投入越来越大,也挤占了村级组织经济发展资源。
三是村级组织对当地产业参与度不高。一些地方的特色产业发展比较好,对促进农民增收起了很大作用,但没有形成集约化经营,村级组织产业经营参与度不高,集体经济从中受益甚微。
四是村干部缺乏担当精神。部分村干部目标定位低,存在“小富即安”思想,缺乏发展的动力和能力;部分村组织运转主要依靠上级财政补助,导致一些村干部产生了“等靠要”等惰性思想;一些地方村“两委”干部工资得不到有效保障,影响了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积极性;还有些村干部有发展的热情,但能力有限,对发展集体经济有心无力。
一是深化农村集体产权改制,充分释放改革红利。按照中央要求,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改革,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集体资产管理体制、机制和分配方式,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夯实基础,不断完善集体经济的有效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允许村级集体以土地使用权与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进行合作,优化资源配置,提高集体经济活力,实现集体资产增值,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二是强化多项扶持措施,为村级组织“增投减负”。出台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鼓励性政策,推进农村资源要素优化组合,促进政府和社会联动,向村级注入发展资金,扶持集体经济项目,增加财政对农村公共服务投入,减少村级集体承担公益事业的负担。
三是强化农村干部培训,选优建强村级班子。大力开展农村干部教育培训,特别是新发展理念的教育培训,全面提升农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的素质和能力;选择思想解放、事业心强、懂经营、善管理的农村人才担任村级组织负责人。
四是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助力集体经济发展。建议制定激励政策,引导工商资本参与村级经济发展,实现农村集体资产的资本化、物权化,解决集体经济发展资本、资源不足问题。
一是盘活集体存量资产。村集体所有的闲置设备、设施等资产,可采取联合投资、招标承包、对外出租等多种方式予以盘活,也可与其他社会资本嫁接,以存量换增量,提高集体资产利用率,最大限度发挥村级资产效益。
二是充分开发集体资源。把集体四荒地、山岭、水面等闲置资源整合起来,开发利用好自然资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内在活力;通过上级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采取“迁村腾地”等措施,复垦高产良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增加集体收益;鼓励村集体将农村建设用地等生产要素以使用权入股、租赁等形式参与开发经营,获得稳定的收益。
三是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鼓励村级集体围绕优势产业领办、创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或入股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股份合作,推动集约化、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增强集体经济实力。
四是开展农村社会化服务。开展农产品销售、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生资供应、产品加工、资金互助等生产经营服务活动,发展服务创收型集体经济组织;鼓励有条件的村成立物业公司、运输公司等经营性组织,拓宽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渠道。
五是推进农村土地流转。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农民脱离土地的情况逐年增加,可将离地农户的承包地流转后集中发包,最大限度整合资源,实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以村集体为主导,动员农户以土地经营权入股,建设生态农庄、休闲基地、田园综合体等,所得收益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与农户按比例分成,实现村级集体经济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