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奶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9-01-08 17:35
中国奶牛 2019年1期
关键词:奶源乳品奶业

赵 华

(全国畜牧总站,北京 100125)

1 奶业发展现状

1.1 奶业生产总体情况

河南省是全国新兴的奶业大省,其奶类产量、奶牛存栏位居全国前列,2017年奶牛存栏81万头,牛奶产量310.5万t。近年来受生鲜乳市场波动影响,奶牛养殖积极性下降。以河南省传统奶牛养殖大市开封市为例,奶牛总体存栏量快速下滑,规模奶牛场由2015年的30家减少到目前的15家,奶牛存栏量由当时的20 000头左右减少至目前的约8 000头,日产鲜奶量由150t减少到75t。

1.2 奶牛规模养殖和散户养殖情况

河南省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奶牛养殖比重和奶产量比重均在90%以上,99头以下的小规模场户和散养户占比较少,并呈逐年下降趋势。全省超过60%的奶牛养殖小区通过入股、托管等形式实现了牧场化转型,存栏100头以上的规模场区牧场占比超过75%、牧场养殖的奶牛占比达7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千克奶饲料成本约1.95元/kg;生鲜乳综合成本,大型规模场约3.5元/kg,中小规模场(户)约3.4元/kg。生鲜奶收购价连续4年持续低迷,当前约3.3元/kg,据调查,全省80%左右的养殖场(户)基本处于保本和亏损状态。

1.3 生鲜乳收储和运输情况

河南全省现有生鲜乳收购站272个,其中乳品企业开办的26个,奶畜养殖场开办的198个,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开办的48个。有持证运营的生鲜乳运输车辆205辆。为加强生鲜乳收储运输环节监管,省级财政先后投入2 500多万元,在全国率先建设了生鲜乳质量安全信息化追溯体系,分期对生鲜乳运输车辆实行了实时定位、轨迹查询、在线监控和移动侦测录像,对全省规模以上乳品企业收奶区和所有生鲜乳收购站实行了视频监控和全程录像。追溯体系的建设,使生鲜乳质量安全实时监管、精准监管、全程监管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1.4 奶牛养殖和乳品加工利益联结情况

河南省共有乳品加工企业33家,产能300多万t,年产值超过100亿元,是全国重要的乳品生产加工基地。乳制品加工主要以液态奶为主,全省只有一家奶粉生产企业,另有一家乳品企业建有一个小型奶粉生产车间,两家的乳品生产设备均只用于调节奶业生产淡旺季时,代加工喷制全脂奶粉,无商品固体乳制品生产。为促进奶业产业链利益联结,河南省鼓励引导乳品龙头加工企业持续建基地、延链条。例如支持花花牛乳业先后建成投产了11座自有奶源基地,奶牛存栏3.8万多头,年产生鲜乳20多万t。为寻求解决养殖加工双方利益纠纷和矛盾冲突,河南省连续3年在部分省辖市进行了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试点,2018年,河南将第三方检测试点扩大到6个省辖市,涉及6个乳品企业。实施试点的区域初见成效,生鲜乳质量纠纷有所减少。

2 奶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奶牛养殖业低迷,亏损现象普遍发生

据调研,2018年饲料原料价格普遍上涨,奶牛养殖效益进一步压缩。河南开封市木易养殖场负责人介绍,该场原料奶成本价格为3.54元/kg,其中饲料成本为2.02元/kg,由于豆粕、进口苜蓿等饲料价格上涨,饲料成本较上年涨了0.17元/kg,而生鲜乳收购价持续低迷,该场交奶价为3.5元/kg,牛场处于不盈利状态。同时,养殖场还面对土地资源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养殖业流转土地难度大,并且费用高。洛阳一家600头规模养殖场要求最少配套300亩地,每亩地租金1 000元,费用压力大。加上人工成本不断攀升、奶牛养殖场牧场化改造资金不断增加,造成养殖场负担加大,生产积极性受挫,产业发展基础不稳。

2.2 产业链利益联结不紧,养殖场对生鲜乳价格缺少话语权

据调研,河南省奶牛养殖和加工呈现出一体化融合发展的趋势,但目前融合程度不高。当前河南乳品企业收购生鲜乳的数量占乳制品生产量的50%左右,其中源于乳品企业自建奶源基地的生鲜乳占生鲜乳收购量的比例不到25%,占乳制品生产量的比例只有百分之十几,自有奶源比例偏低,产业链利益联结松散。调研中了解到,养殖者在供销关系、生鲜乳定价、投入品选择上缺少话语权,处于弱势地位。乳品企业搭售、摊派投入品和限量、降价、拒收等现象时有发生。据河南洛阳一家牛场反映,乳企不断要求牧场提升设施设备水准,牛场花费了300多万按乳企要求改造了标准化牛舍,但最终未能评上A级。

2.3 地方企业市场路径有待拓展,竞争力有待提高

河南省乳品加工企业虽然较多,但单个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和影响力不强,尤其是实现养加一体化发展的当地品牌企业,体量偏小,市场占有率偏低,品牌影响力较小,产业带动力较弱。开封禹王乳业有限公司是开封市唯一一家乳品加工企业,集养殖和加工为一体,日产鲜奶7.5t,日处理能力200t,但目前每天仅加工生鲜乳3t左右。由于缺乏产品研发能力,产品单一、缺乏特色,导致市场开拓能力差,销路缺乏,加工能力与奶源产能不匹配,加工成本高于大企业。调研中了解到,一些企业为了生存也在慢慢探索。如河南襄城县源荣牧业有限公司,其牧场每天产奶7t,生鲜乳生产成本价为3.65元/kg,面对奶价低迷形势,企业积极探索鲜奶吧经营模式,目前已经开设了12家奶吧,自用生乳1.5t/d,经营巴氏奶和酸奶,巴氏奶售价16元/kg,颇受消费者欢迎。

2.4 消费培育与消费引导宣传方面需加强

据花花牛乳业质量部工作人员反映,目前对巴氏奶的宣传不到位,消费者只是知道巴氏奶口感好,而不清楚它真正的营养优势,希望多普及宣传巴氏奶。笔者认为发展巴氏奶可以稳定奶源,减少牛奶市场波动,只有消费上去了,奶业才能稳固。建议要广泛反复科学地向全社会宣传喝奶的好处,让消费者了解和信任国产乳制品,强调牛奶对健康中国、强壮民族的重要作用。调研中了解到,不乏有企业自己拓宽宣传方式,从而大大带动自有品牌产品的销量。从河南省奶办了解到,河南洛阳生生乳业于2017年五一前由农业部推介为休闲观光牧场,下半年接待游客1万多人,通过科普牛奶知识,让消费者了解到牛奶的良好品质与营养。2018年度加大宣传力度,提升设施设备,接待人数明显增加,1~6月份已接待游客2万人左右,每人在厂内的牛奶消费额(现喝与带走)达30元以上,每年增加销售收入50万元以上。预计随着牧场条件的改善、宣传力度的加大,效果将会更好。

3 政策建议

3.1 加强养殖环节扶持力度

养殖业是奶业的基础,没有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就谈不到中国奶业振兴。建议政府统筹规划,合理安排养殖建设用地,对土地流转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补贴,鼓励种养结合,降低养殖成本。将秸草产品,包括苜蓿、燕麦、羊草等优质牧草和花生秧等农作物秸秆、青贮玉米等优质青贮饲料牧草产品,纳入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范围,降低流通成本。

3.2 推广饲料本地化利用,降低养殖成本

据伊利集团河南济源伊利奶源部介绍,其牧场利用河南本地化粗饲料代替美国进口苜蓿,用1kg燕麦、3kg小麦,加上青贮和精料,照样达到28kg的单产,同时乳品质量也没下降。事实证明在进口牧草价格上涨时,因地制宜利用本地牧草加以替代完全可以保障生产。建议大力发展优质牧草种植业,引导牧场充分利用当地饲草料资源,实现饲草料本地化,以有效降低养殖成本,抵御进口饲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减少对进口的依赖。

3.3 构建三方协商定价机制,建立第三方检测机构

各地建立由政府主导,乳品企业、养殖场共同协商的定价机制,开展生鲜乳质量第三方检测,以质量计价,优质优价、同质同价。地方政府监督生鲜乳购销行为,依法查处和公布不履行合同及凭借购销关系强推强卖兽药、饲料和养殖设备等行为。

3.4 鼓励使用生鲜乳为原料,加强复原乳管控

修订灭菌乳等液态奶产品标准,规范原料使用,鼓励使用生鲜乳。高温灭菌乳和酸奶不允许使用复原乳,采用湿法工艺生产婴幼儿配方奶粉的不允许使用大包奶粉。加强复原乳监管,建立原料奶粉购买、使用跟踪制度,严格落实复原乳标识制度。

3.5 支持地方企业和特色产业发展

强化顶层设计,各地因地制宜,实施宏观调控,使资源承载力、奶源与加工能力、消费需求相匹配。丰富产品结构,鼓励有条件的养殖场建设加工厂,在进一步完善技术装备、环境控制、质量安全等方面要求的同时,建议放宽针对乳品加工企业布局和日处理生鲜乳能力的限制。

3.6 加强宣传力度,引导乳品消费

继续发布中国奶业年度质量报告,推介休闲观光牧场,展示国产乳制品良好品质,加大国产乳制品质量安全宣传引导力度,让大家放心消费。大力推广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继续开展中国小康牛奶和奶酪推广行动,出版权威科普书籍,普及乳制品营养知识,让消费者科学消费。

猜你喜欢
奶源乳品奶业
山西印发《山西省“十四五”奶业发展规划》
当前乳品研发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乳品加工的关键技术及主要设备
乳品安全与质量检测现状与建议
农业农村部:培育奶业知名品牌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奶业:亏损面已经超过50%
第六届(2015)中国奶业大会暨中国奶业展览会
影响乳品质量的因素分析及控制方法
中兽医药治疗奶牛疾病对奶源安全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