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农村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建设

2019-01-08 14:34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20期
关键词:基层干部服务体系心理健康

林 悦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员干部作为“关键少数”,对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基层干部作为连接政府和人民群众的桥梁,承担着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改善民生、精神文明建设等重要任务。当前,基层干部队伍奋发向上,满腔热情投入工作,为群众所称赞。但工作压力也会使基层干部在某个时间段心理失衡,需要心理调适。在履职尽责基础上做好心理调节是基层干部干事创业中保持饱满精气神的重要途径。

一、培育农村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的重要性

(一)培育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对新时代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至关重要

基层干部作为农村事务的重要承担者,他们的工作状态直接决定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水平。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1]。”随着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基层领导干部责任更大,担子更重。我国第一部“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7-2018)》显示:“公务员整体心理健康水平良好,但仍有5%焦虑水平比较高,5.5%抑郁水平比较高,10.2%压力水平比较高[2]。”党的干部队伍,不仅要政治过硬、本领高强,还要有心力。拥有良好的精神和工作状态,是干部担责任、重担当的前提。长期具有消极心态的干部,更容易发展为懒政心态,长此以往将会影响工作绩效和生活品质。情况严重的可能会发展为心理疾病,甚至走向腐败犯罪。因此,把提升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纳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对激发基层干部心理活力,增强党的凝聚力与战斗力至关重要。

(二)培育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助力干部提高工作质量

2018年10月28日起施行的《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要求党支部应当注重分析党员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2019年7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指出:“要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务干部队伍,把党务干部培养成为政治上的明白人、党建工作的内行人、干部职工的贴心人[3]。”基层干部做好党务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和干部日常工作,需要和群众打交道。不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工作方式容易死板、脱离群众。很多群众带着问题来,情绪激动,如果单纯就事论事,容易激发矛盾。这时需要先缓解群众负面情绪,了解思想状态,情绪稳定后再共同分析问题、改变认知,解决问题。

(三)培育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对提高组织效能大有裨益

多数人希望在积极的组织氛围下愉快工作。情绪感染理论指出,组织压力实际上不是一个人在面对,而是一个团队在面对。如果把坏情绪传染开,周围同事、下属也会受到影响。美国心理学家库尔特·勒温“心理动力场”理论指出,人是一个场,人的心理活动是在一种心理场或生活空间里发生的。生活空间包括个人及心理环境。个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4]。在单位设立完善的员工援助计划(EAP),引导干部掌握心理调适知识,有助于单位形成有正能量的氛围。

二、培育基层干部心理调适能力的对策

(一)满怀热情关怀干部,建立基层干部心理服务体系

干部心理服务体系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持之以恒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当前,要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形成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为核心,突出党建引领,以领导负责、系统培训、整合力量、平台建设为保障的“1+1+4”模式。

首先,各级领导须重视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工作。建议上级部门出台干部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细则,设立专人负责,将心理服务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年终考核项目。其次,各机关单位、基层党校建立心理健康培训计划。《2018-2022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明确要求抓好心理健康方面的学习培训。建立“3×3基层干部心理培训”模式,即集体教学、兴趣小组、个体咨询的实施模式,结合讲授法、现场体验式教学、个别咨询的教学方法,将课程规范化、科学化。再次,探索“党建+心理服务”“社会治理+心理服务”等模式,将心理健康教育和党员干部价值观培养、红色基因教育、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相结合。最后,研发针对基层干部的心理服务移动平台。

(二)引导干部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建立科学合理的认知方式

首先,学习情绪管理方法,提升干部情感能力。卡南高(1992)在研究管理人员能力时,认为管理能力由三个类型构成:情感能力,智力能力,行为能力[5]。学习情绪管理方法,引导干部认识并管理自己和基层群众的情绪,提高情感能力。掌握腹式呼吸法、身体扫描技术和冥想技术等方法,改善身体状况,提升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掌握做群众思想工作的方法,及时疏解群众的情绪,了解思想动向,提升沟通技巧和问题解决的能力,转变群众认知,将基层矛盾化解于萌芽状态,避免发生群体性事件。

其次,掌握时间管理和授权原则,制定合理工作计划。管理学家科维将工作按重要和紧急两个维度划分四个象限:既紧急又重要、重要但不紧急、紧急但不重要、既不紧急也不重要四类[6]。基层干部个人精力有限,应将时间做合理规划。对既紧急又重要的事情,要优先集中精力处理,例如突发事件的处理、紧急接待任务等。对重要但不紧急的事件,需要提前分配时间处理,尽量避免此类事件转化为重要紧急事件。组建工作团队,做好团队分工。培养有担当高素质专业化的工作团队,充分了解成员特点,对被授权工作人员给予充分信任和工作指导。

最后,建立科学合理的认知方式。非理性的认知陷阱是指过度加重压力或导致无压力痛苦状态的常见心理习惯,长期陷入其中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和行为。引导领导干部读原著、悟原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于工作生活,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压力和困境,树立压力并不是完全不好的、“危”与“机”是相互转换的观念,改变干部对于压力的一贯认知,增强干部改变现状的能力与信心。

(三)组织内部建立科学合理的行政体制,健全完善干部激励制度

其一,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以政治标准作为干部选拔的首要标准,在干部选拔考核中加入心理素质标准,选择政治过硬、心理素质强、专业水平高的干部承担基层工作。其二,避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工作,为基层干部减负。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将基层干部从无谓的工作事务中解脱出来,不搞“形象工程”“政绩工程”,不搞“工作留痕”“报表堆积”,把精力集中在为群众谋实事干事创业上。其三,采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激励机制。保障基层干部的待遇,关爱干部生活,帮助解决干部家庭困难。树立基层干部的先进榜样,增强干部获得感和成就感。

猜你喜欢
基层干部服务体系心理健康
智慧出行,智绘未来——新一代出行服务体系构建与实践探讨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有坑没萝卜,有人留不住 不能让基层干部“心不安”
基层干部为何“左右为难”
“三效合一”构建现代农业服务体系
基层干部“累”在哪里?——应当累在服务为民,而不是形式主义
一些基层干部“血不再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