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磨河村基层基础工作的成就与启示

2019-01-08 14:34宋容德
农村.农业.农民 2019年20期
关键词:水磨河村党员干部

宋容德

“三农”问题是我国发展战略的基础命题,“牵一发而动全身”,其总体表现为农村落后、农民贫穷、农业薄弱。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同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一条腿长、一条腿短’问题比较突出。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河南省长葛市坡胡镇水磨河村,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奋斗,从解决有饭吃、有钱花,到发展经济实现富裕,再到今天朝着“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迈进,探索出了普通农村摆脱贫困走向振兴的有效路径。

一、水磨河村基层基础工作的主要成就

(一)大集体时代,走农业工业并举的发展路子

1970年,甫任水磨河村党支部书记的燕振昌把抓粮食生产、解决群众吃饭问题,作为他的不二选项。抓农业生产解决了吃饭问题,办企业解决了有钱花问题。1973年,村里办起了农机配件厂、面粉厂等集体企业。到1981年,集体企业发展到十几家,每年给村里上缴利润30多万元,为新村改造和农田基本建设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有了集体经济的支撑,1978年开始,采取集体补助、各户备料、集体统一免费施工的办法,完成了新村改造,村里街道整齐划一。从此,水磨河村结束了吃饭难、走路难、住房难的历史。

(二)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发展经济为龙头带动各项事业发展

“大发展,小困难;小发展,大困难;不发展,净困难。”这是在水磨河村流传很久的口头禅。燕振昌向党员干部讲明一个道理:“你没钱给群众办事,群众咋跟你走?咋拥护你?”于是,水磨河村以集体土地入股的形式,办起了全省第一批股份制企业,村集体的“小金库”又鼓起来了。邓小平南巡谈话发表之后,燕振昌号召党员干部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带头兴办民营企业。当时的水磨河人对发展民营经济还心有余悸,担心再被当作“资本主义的尾巴”批判。燕振昌却这样说:“党员干部不带头致富,谁还敢?党员干部办企业安排劳动力,群众不出家门就能挣到钱,有啥不好?”在他的启发教育和带动之下,民营经济在水磨河村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群众在家门口挣钱,老人和孩子有人照顾,有效破解了“空心村”难题,打开了群众的幸福生活之门。

(三)进入新时代,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工作总抓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农业主要矛盾发生了很大变化,广大农民群众有更高的期待,需要对农业农村发展提出更高要求。”水磨河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时代楷模”燕振昌精神感召下,着力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极大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水磨河村群众形象地说:“住在水磨河,就像在长葛(市)”。

抓节能减排。水磨河村原有企业50余家,面对经济下行的压力,水磨河村坚决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开展环保攻坚,关停取缔了部分污染严重的企业;投资1500多万元,对企业进行转型升级和提升改造,在节能减排中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2018年,产值达5亿元。村里务工人员3000多人,其中老年人300多人,村民在本村打工户年收入八九万元。

繁荣商业。水磨河村东西大街门店有200多家,平日有集,周末有贸易大会,辐射周边几十里。群众的生产生活消费和服务一应俱全,不出水磨河村也能享受到城市人的便利。卖刀削面的山西老板说:“在水磨河村做生意,除了税费、房租和电费,没有其他杂项开支,所以东西便宜。方圆几十里,数水磨河村的东西便宜,人家肯定往这儿来。”

土地集约经营。2016年,引进豫粮集团入驻水磨河村,实现土地的有效流转,群众利益得到了有效保障,也为水磨河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以豫粮集团的入驻为契机,成立农业种植合作社和劳动服务公司,承担豫粮集团外包业务,集体经济年收入增加10万余元。

建设生态宜居美丽家园。水磨河村依托幸福湖的天然优势,大做“水”文章。加大力度进行生态园建设,大片水生植物郁郁葱葱,鸟儿在水面上翱翔,大片区域都是绿色的田野和蓝色的河流、湖泊,打造了“水在村中、村在水中”的水乡特色。2016年,水磨河村被确定为河南省新农村建设引导点项目。

建设乡风文明。以“长葛市共产党员学习教育基地”(俗称“燕振昌纪念馆”)为依托,加强对党员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村里明文规定:婚丧嫁娶、修房盖屋不得大操大办。但是,对于乡风文明建设的投资却是大手笔。如,投资15万元对入口文化广场进行改造升级,修建了文化长廊,开展道德、法治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投资80万元新建老年活动广场,搭建百姓小舞台,丰富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几十年来,水磨河村民风向善,充满正能量,无发生一起刑事案件,也无欺负外地人现象。

以党组织为依托优化村级治理结构。撤销村民小组长这一层级,依托村党委所属的党支部和党小组,把党委的决策部署迅速传达、落实到村民,并通过党的组织反馈村民意见。水磨河村党委下设五个党支部,党支部书记由党委委员担任。村民小组设党小组,党小组组长协助党委义务负责村民小组的工作。普通党员做到联系户、定任务、保和谐、带致富。每5户选一名村民代表,要求必须是党员,每位代表设岗定责,包片管理。长期以来,水磨河村形成了“小事不出村民组,大事不出行政村”的不成文规矩。几十年来,全村无上访告状事件发生。

二、水磨河村基层基础工作取得成就的主要原因

50年来,水磨河村始终坚持党领导一切,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是抓基层打基础的成功范例。

(一)把讲政治放在首位

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为党的基层基础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水磨河村党组织始终坚持党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路。大集体时代,水磨河村党支部遵照毛主席关于“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指示,一手抓农业生产,千方百计提高粮食产量;一手抓全面发展,大办集体企业增加集体收入。改革开放新时期,水磨河村党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经济,以经济的发展带动民生改善,促进社会和谐稳定。进入新时代,水磨河村党委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树立新发展理念,推动水磨河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入快车道。

(二)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几十年来,水磨河村党组织坚持不懈地抓组织建设。第一,从政治上抓班子强队伍,对班子人选在对党忠诚、个人品质等硬条件上从不马虎,对那些没威信、和稀泥、占小便宜、没有经济实体的,一个也不允许进班子。第二,从思想上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党员干部,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十九大精神,认真开展“两学一做”“一编三定”“主题党日”“入党为什么、为党做什么”大讨论。第三,从党性上要求党员,注重强化党员的宗旨意识,树立党员形象,发挥党员作用。第四,从能力上提升素质,要求党员干部在学习提高、科学发展、服务群众、化解矛盾、民主治村等方面下功夫。新时代的水磨河村,有一支风清气正、廉政勤政的党员干部队伍。

(三)坚持实事求是作风

长期以来,水磨河村党组织想问题办事情,总是先弄清自身的优势以及可利用的条件和资源,把着力点放在自身现有条件上,充分挖掘潜力。从办得到的事情做起,从无到有,从有到优,从不好高骛远,不搞脱离实际的跃进和攀比。抓党建,不图形式、不做面子、不摆样子,真心实意抓,实实在在干,党员受教育,村民得实惠,经济得发展,社会得稳定。水磨河村党委提出了“四个不干”(村民不同意的不干、收费摊派的不干、搞形式做面子的不干、村民得不到实惠的不干)的自律要求。多年来,水磨河村党员干部养成了做老实人、干老实事、不造假、不浮夸、不走过场、不做面子活的工作习惯。

(四)按辩证法办事

水磨河村基层基础工作取得成就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按辩证法办事,运用唯物辩证法来认识问题、解决矛盾、促进工作。一是把“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相结合,既有“长打算”,又作“短安排”,绘制一张蓝图,分步实施推进。二是正确处理重点与全面的关系,既突出工作中心,又全面推进其他各项工作,把经济的发展、党员干部素质的提高、民生的改善、民风民俗的优化相互结合,协调发展,整体推进。三是坚持和倡导开放、包容、双赢的理念。水磨河村党委提出,外地客商在入党、子女上学、水电费缴纳等方面享受“村民待遇”,吸引外地客商在水磨河村落户,繁荣了水磨河村经济。四是对不同的矛盾和问题“对症下药”,正确处理“班长”与班子成员的关系、干部与群众的关系、集体与群众个人的关系以及个别群众不同性质的问题。

三、水磨河村抓基层基础工作的几点启示

治国安邦重在基层,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水磨河村长期以来狠抓基层基础工作的实践,为新时代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启示。

(一)坚持党的政治属性,提升政治站位

政治功能是党的首要功能。水磨河村无论是党的自身建设,还是干部队伍建设;无论是发展经济,还是解决民生问题,都能够站在讲政治的高度,从党的执政本质和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来考虑问题。一些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政治立场上出现了错位,在政治方向上产生了糊涂认识,在政治观点上出现了错误言论,在政治标准上不求进取,在政治情操上私欲膨胀,导致群众对党组织失去信心,对党员失去信任。因此,党的基层组织要旗帜鲜明讲政治,善于从政治上考量和解决问题,注重提高党员干部政治能力。党员干部,不论在什么地方、在哪个岗位上工作,都要增强党性立场和政治意识,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政治上的明白人。

(二)配强支部书记,建强班子队伍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这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水磨河村几十年抓基层基础工作取得的成就,得益于有一个坚强的战斗堡垒,得益于有一个称职的“班长”和一支团结实干、甘于奉献的党员干部队伍。对照党中央对基层组织的新要求,农村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得不好,党支部书记党建能力偏低,党员干部队伍不团结,班子成员的配备出现困难等等,还是比较普遍存在的现象。因此,要拓宽农村支部书记选拔渠道,打造一支合格的支部书记队伍,加大培养、培训力度,对于不能胜任的予以组织调整。按照标准积极吸收青年先进分子入党。加大后备干部的培养力度,把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促进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使党的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管理严起来、实起来,确保党组织的先进性、纯洁性,为建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提供内生动力。

(三)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哪里存在尚未解决的矛盾,哪里就存在问题。水磨河村几十年一路走来,始终以问题为导向,从解决吃饭难到解决有钱花,从解决住房问题到打造生态宜居之乡,从发展经济到完善各项服务功能,从解决思想观念问题到化解邻里纠纷,正是由于一个个问题和矛盾的解决,才有了今天水磨河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新时代,社会矛盾的表现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化,每个乡村在不同时期的具体矛盾和具体问题也各不相同。要牢固树立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敢于正视问题,强化责任担当。要坚决贯彻执行党的重大决策部署,善于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弄清问题的性质,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

(四)坚持“三治融合”,推动由“管理”到“治理”的转变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几十年来,水磨河村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对“三治融合”进行了积极而富有成效的探索。变“为民做主”为“让民做主”,凡涉及广大群众利益的重大问题,交由群众讨论,党组织进行正确集中,做出决策。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不允许党员干部有违背中央精神和法律政策的言行。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破除陈规陋习,塑造了新时代水磨河村群众的精神信仰。通过“三治融合”,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开辟了我国乡村治理体系创新的新境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制度基础。推进“三治融合”,必须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和政治引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畅通群众参与治理的渠道,构筑群众参与治理的平台,确保人民群众在乡村治理中的主体地位,激活群众参与乡村治理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猜你喜欢
水磨河村党员干部
党员干部新书架
西曲河村:盘活一座山 带富一方人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洮渭水磨概述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水磨地区蕨类植物多样性调查分析
清代洮河流域水利利用探析
“老政委”情满崔河村
水 磨 重 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