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佛系青年”现象及其引导策略

2019-01-08 10:28
法制博览 2019年31期
关键词:佛系价值观育人

周 洁

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贵州 凯里 556000

一、高校“佛系青年”概述及特点表现

所谓的“佛系青年”,是指流行于青年群体中"无作为、颓废慵懒、不求输赢"的消极避世价值观念与行为表现。大学生是国家的栋梁之材,求学路是艰辛而漫长的,而佛系却是与吃苦相反的,学生眼中的“佛系”可以让人放弃挣扎,待在自己的舒适区,过着崇尚一切随缘、得过且过的生活,实则是一种逃避社会现实对自己的自勉,也是经历学业、就业等方面受挫后对自己内心的一种劝解。

目前高校中,“佛系青年”群体日益壮大,怀揣着不争不抢、不求输赢、有无都行的心境,成为“佛系青年”的标签,是青年亚文化的重要体现。在思想方面,表现为对学校班级事务漠不关心,对校园文化活动不关注、不参与;在学业方面,表现为对学业成绩不重视、不努力,成绩高低、集体或个人荣誉不会对个人情绪产生或好或坏的影响;在生活方面,表现为对同学朋友交往看之淡然,不愿过多交流,失去生活热情,导致校园生活平凡淡然。

二、高校“佛系文化”现象成因分析

“佛系”作为一种亚文化现象,是基于现代社会转型时期所出现的各种新变化和涌现的新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原因和生成根源。高校部分大学生基于自身现实状况不能正确应对而采取逃避的态度衍生了“佛系”现象。

(一)自我认知与社会现实的差异带来的心理冲突。作为背负历史使命的大学生,即将踏入社会的新人,带着对生活的不满意以及对未来生活的高追求,他们不知道该何去何从,面对学业、就业的考验,眼前快速的生活节奏和社会激烈的竞争都让人倍感压力,极易产生的迷茫、焦虑以及自我怀疑的情绪,从而出现强烈的心理冲击,使得部分大学生将一切逃避现实的借口都称为“佛系”,把不上进伪装成不在乎,把无所事事解释为随遇而安,一旦盲目去“佛系”,认为世界与我无关,美其名曰不受影响,实则是固步自封,消极怠慢而不自知。

(二)多元文化和新媒体网络的广发传播。外来文化良莠不齐,大学生的价值观尚未健全,思想意志不够坚定,在没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思想认知中,容易对外来文化进行片面判断,过分看重或夸大客观事物中的消极负面因素,选择消极应对。另外,由于网络信息时代的社交方式与传统人际交往的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在网络世界中更能突显个人的形象,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言论都最大化得到展现,网络中的自我与现实中的自我形成二元对立,催生了现实中自我的迷失、自我催眠的“佛系”心理。

(三)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导致人生观单一。多数家庭的教育理念表现为或望子成龙、或过度溺爱、或严格管控、或缺乏关爱陪伴,家长忽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心理需求,致其心理发展不完善,抗挫折能力较低,自我调适能力差,自我判断的能力薄弱,缺乏决策能力,失去独立自主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愈发激烈,部分大学生想通过少量付出得到心中所期的回报,若短期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则不能长久坚持下去,缺乏刻苦努力、持之以恒、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导致对生活目标的模糊迷茫,从而失去了向上的动力。

(四)追求张扬个性多元化。佛系青年是青年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特殊生活态度,反映青年特定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当代大学生个性张扬,具有较强自我意识。而部分大学生则把个性理解刻意的显摆,卖弄自己别具一格和各种肤浅的作秀。以“佛系”自居成为张扬个性的新鲜方式,也成为交流的全新模式。

三、高校“佛系”现象对大学生产生的影响

佛系青年从微观上看是其对生活与学习毫无约束、漫无目的,作为人的情感和意识正在逐渐消亡。从宏观上看,不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续传播这种文化会影响其他大学生的价值观,不利于高校大学生舆论氛围甚至思想维度的良性发展。这种亚文化现象主要从三方面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第一,弱化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不能理性判断。社会的复杂多元性以及大学生自身个人经验不足、认识事物不够全面客观,容易产生认知的片面性。第二,降低大学生积极向上、努力进取的精神,以佛系心态对待学习、生活、工作,不利于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第三,淡化社会责任意识,“佛系”价值观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佛系”心态不利于社会发展进步。

四、关于当代大学生佛系现象的价值引导策略研究

高校“佛系青年现象”反映了新时代青年的一种情感宣泄方式和网络社会的言语行为方式,它的存续发展、发展趋向,以及对青年价值观的塑造等,都是不容回避的重要问题,高校亟需高度重视。

(一)正确引导大学生辩证看待“佛系文化”。大学生之所以成为推广佛系文化的主要群体,其首要原因是大学生对佛系文化没有正确的认识,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存在一种盲目从众的心理对其追崇。作为大学生思想引领者的教师和辅导员队伍需要做到对大学生思想动态的实时了解,并利用辩论赛、情景模拟、主题班会等大学生熟悉且容易接受的活动形式对“佛系文化”进行解读,进而了解其真正含义、产生原因以及对大学生的不同影响,帮助大学生对“佛系文化”有正确的认识,正确甄别“佛系文化”的同时对其有益于自身的知识进行应用,清醒地意识到它的负面影响,用矛盾辩证的方法看问题,深刻认识到它的内在本质。自觉增强明辨是非的能力,自觉抵制后现代主义所带来的佛系文化的负面影响。

(二)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构建多层次的展示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重视学生的参与感,激发学生在各项活动中的自我满足感,有效发挥出每个学生自身特长,以此唤醒学生的兴趣、个人理想追求。院系、党团、社团要将各类活动覆盖学习、体育、文娱、竞赛、网络、艺术等方面,结合高校综合素质教育去吸引学生积极参加,设置物质和精神奖励,使学生在参与中获得荣誉感和价值感。

(三)树立理想信念,加强价值观引领。树立理想信念是形成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因此高校要把新时代背景下青年的使命与学生的实际学习生活相结合,加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积极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鼓励和引导大学生制定人生目标。引导大学生利用大学时光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培养自身的情操,养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知识与经验,确立正确的道德行为标准,注意人生价值观上出现的“佛系”倾向,懂得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投入社会,才能为自己创造光明的前途的道理。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社会责任意识。现在的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从小等到较多的关注与宠爱,其自我主观意识强烈,易把个人利益放在首位,对社会国家事务事不关己。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全面对新时代进行解读,帮助学生对国家文化有科学系统的认识,引导大学生将个人理想上升到国家理想,运用马克思联系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典型优秀青年的先进事例去引导学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把实现人的社会价值放在首位,在为社会、他人创造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身的自我价值。

(五)发挥网络育人作用,改善网络环境。高校应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氛围,对官方微信公众号、网络育人平台进行整治,肃清其中不利于大学生积极健康成长的因素,并持续优化和完善网络育人的途径,提升其规范性。此外,高校还应制定网络育人平台低俗、恶俗文化的应对策略和管治方法,以控制其继续扩散为基准不断加深管治的深度,最终为广大高校学生创设一个健康积极的网络环境。对于高校而言,还需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状况,积极开展各类文明应用网络育人平台和育人途径的教育活动,引导大学生掌握正确的网络应用,进而可以科学合理的选择对自身成长有益的网络资源。

猜你喜欢
佛系价值观育人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佛系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珠”育人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