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对话理论对博物馆展览的影响分析

2019-01-07 06:25关胜祥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巴赫金

关胜祥

摘要:随着人们受教育水平的提升与社会文化环境的转变,博物馆展览的封闭性有所下降,与之对应的开放性得到提升,这与巴赫金对话理论的“‘独白向‘对话转变”十分契合,适当的跨学科研究可使文博工作人员具备更加广阔的工作视野。因此,本文以番禺博物馆的发展状况为例,分析了巴赫金对话理论对博物馆展览的影响,以推动博物馆展览快速适应全新的社会文化氛围,使之发挥出应有的文化宣传作用。

关键词:巴赫金;对话理论;博物馆展览;番禺博物馆

中圖分类号:I51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24-0276-02

一、引言

博物馆作为一种重要的大众文化机构,其受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较大,随着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多元文化交融影响的加大,博物馆在展览形式与展览内容上均发生了一定转变,且受众的数量显著增长。在博物馆的展览质量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关注的当今时代,单位的单向展示已不能满足参观者的真正需求,博物馆应避免说教式的展览,而采用与参观者多元互动的展览方式,使参观者置身博物馆内部时产且扩‘对话感”,以此来增强其参观体验。因此,博物馆可借鉴巴赫金对话理论,从博物馆展览的本质特点与对话理论的深度内涵出发,寻找打造博物馆灵魂的方法,使每一个参观者都能身临其境地回顾历史,多角度、全方位地获取信息。

二、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博物馆展览

(一)“对话”与“独白”

作为苏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代表人物之一,米哈伊尔·巴赫金(Mikhail Mikhailovich-Bakhtin)在多个学术领域都有所建树,后世尊其为著名的思想家、语言学家、哲学家与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在多个学科的研究中总结出完整的个人学术思想,并将“对话性作趁义为核心概念。

通常来讲,“对话”指的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一种沟通方式,而巴赫金在对话理论中却将这一动作赋予了哲学内涵,即对话关系不止是人物使用语言交流而建立起的关系,还包括人类与世界上一切事物的相处关系①。巴赫金的对话理论本质上体现了一种“万物价值相等”的思想,将万事万物置于与人类平等的地位上,因此,人独立的思考、阅读、观影与参观展览都可以存在对话关系。此时,“对话”不仅是实质的语言交流,而是一种思想碰撞的过程,强调了艺术与思想在生活中的真实存在性。

从对话理论的内容来看,巴赫金实际上是在挑战“独白”,即否定过去那种“唯人独尊、唯我独尊”的傲慢心理。将这一理论应用到博物馆展览中,博物馆工作人员首先要正确定位“听者”与“说者”的关系,即“博物馆”与“参观者”的关系②。在过去,博物馆展览中“听者”与“说者”的地位是不平等的,“说者”只关注自身的言语,不曾理会“听者”是否愿意接受或是否能够接受;而在“对话式”的关系中,“说者”需要充分考虑自身的“言语”是否恰当,并在组织“言语”时充分考虑到“听者”的需求,尊重“听者”的想法并给予回应。

由此可见,一个系统若要具备“对话性”,则首先要具备“主体独立性”、“差异性”与“未完成性,特征。

首先,主体独立性特征要求“说者悯交认其它独立个体的价值,并主动追求对话关系的平等,在不随意更改自身主属性的情况下开展沟通顺畅的交流,与之相反的则是“独白”中的“单一权威性”。

其次,差异性特征要求对话中存在大于一种的相对关系,通常是“同意与反对”、“肯定与补充”或“询问与回答”,因此差异性特征其实反映了意识与观点的多样性,鼓励对话双方真诚交流。

最后,未完成性特征并非指“说者”自身不完整,而是要求对话在开放、动态的环境中永不停止,“说者”与“听者”在思维的碰撞中永远产生新的灵感,因而总有新的对话内容出现,永无定论,这与“独白”的封闭性恰恰相反。

总的来说,虽然巴赫金对话理论在文学领域与哲学领域分别有不同的解释,但其对博物馆展览的启示集中在“尊重参观者的个体独立性与差异性,承认参观者的思想也会对博物馆展览质量产生影响”方面,这对文博工作者未来的工作思路产生了正向的影响,可推动博物馆的平等化、多元化与动态化发展。

(二)“对话”理论与博物馆展览

以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思路来分析博物馆的发展历程,文博工作者很容易便可发现博物馆与参观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契合“听者”与“说者”的关系,将对话理论用于博物馆展览并非是一时兴起,而是遵照了社会发展规律。

公共博物馆这一概念诞生于18世纪末的欧洲社会,法国大革命催生出的公共博物馆使“博物馆”与“参观者”这一对关系正式问世③。在此期间,社会公众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将原本密集陈列的典籍与艺术品重新分类,由密不透风的仓库转移至开阔的空间中。在博物馆展览发展指出,许多博物馆虽然号称是“面向公众”的,但对人的尊重并不足够,只是将经过挑选的物品展示给公众,限制了公众获取全部“真相”的权利。毫无疑问,这便是一种‘独白式”的展览,博物馆只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不考虑参观者到底想要什么,人为地忽略了参观者的意识。

待博物馆发展到19实际中期时,万国展览会的出现为博物馆展览注入了新血,博物馆展览中流行起了生态造景(Di-ora-ma)、年代屋(Period Room)、生活群(Life Group)等情境营造方式,其为参观者提供的不仅是互相之间鲜少有关联的文字与物品,而是提供了一种体验环境。此时,博物馆开始关注参观者的感受与体验,“独白式”的展览模式有所松动,参观者在参观时可体会到一定的“对话感”。然而,这种展览模式还没有完全达到“对话式”,博物馆尚未给予参观者表达思想与观点的机会。

直到20世纪之后,传统的公众博物馆受到社会形态转变的影响,才逐渐实现了“对话式”展览。在《魁北克宣言》代表的新博物馆学运动与《博物馆与视觉文化的诠释》提出“后博物馆”的概念之后,博物馆展览更加重视吸取不同的观点,并鼓励参观者参与到思维碰撞中④。根据以上理论,新博物馆学又发展出“接触带”的概念,指出当代博物馆在发展中必须要抛弃“独白”,在“对话”中营造包容与开放的公众对话模式。

三、番禺博物馆

在遵照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情况下,现代大型博物馆应如何实现对话?下文以番禺博物馆为例,阐释博物馆在安排展览时应如何挑选与组织展览物品,使多元的声音融入博物馆空间中,同时确保博物馆的展览始终围绕主题运行。

番禺位于珠三角的腹地,现为广东省广州市辖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中心位置,东临狮子洋,南滨珠江出海口,气候温和,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得益于特殊的地理环境,番禺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港口,《史记》将番禺列为全国九大都会之一。在民国初年之前,广东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一直都是番禺。番禺博物馆座落于番禺市区银平路龟岗东麓,是一所拥有现代化设施与丰富历史藏品的大型博物馆,平时人流往来众多,是番禺八大旅游美景之一。番禺博物馆是首批国家二级博物馆,拥有16万平方米的馆区,按区域可划分为多功能陈列大楼、东汉古墓群景区、番禺文博园三部分,主体大楼选择了传统的斗拱造型,并加入了航船要素,寓意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该建筑面积16000平方米,展厅8000多平方米,也成为番禺重要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一)主体独立性

为体现参观者的主体独立性,博物馆在展览时必须充分体现对“人”的尊重。一方面,博物馆需要尊重参观者,主动与其建立沟通;另一方面,博物馆要将参观者视为展览的一部分。目前,博物馆已经普遍认可巴赫金理论中对“人”的尊重,具体表现为展览厅是开放的,虽有详细的参观导览,但并不会严格要求参观者以何种路线进行参观。在番禺博物馆中,多功能陈列大楼采用了十分开阔的设计,并按照展览的主题与类别分为九个展览场馆,一楼为冼星海纪念馆,二楼为多功能临展展厅与“番禺古代文明”的三个展厅,而三楼则是按照展品的种类设立了“馆藏文物”、“尹积昌雕塑艺术”、“名家书画”与“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四个展厅。每一个展厅都充分地考虑到了“人”的要素,通过开放式的导览路线为参观者提供了自选的自由。

(二)差异性

在尊重参观者个人意识的前提下,番禺博物馆并没有强制为参观者灌输某种观念,而是通过系统地展示让参观者自行产生领悟。如在“地球历史与生命演化”馆中,博物馆为参观者展示了从“地球起源”至今的物种演化规律,让参观者形成“最先灭亡的都是食物链顶端的生物”这一印象,引导参观者自己产生“必须要保护地球物种多样性”的想法。番禺博物馆通过这种“非说教式”的展览方式抛给参观者许多思辨性的问题,让参观者在心灵震撼中产生独特的想法,进而与博物馆形成对话交流。

(三)未完成性

“对话”是永不停歇的,人类世界同样也处于不断变化中,任何事物发展的终点都是不可预测的,番禺博物馆对话式展览的未完成性就体现在馆内的展览给参观者留下了许多思维的空白,留待参观者自行思考。如在“番禺古代文明”展馆内,展品按时向线索被展示给参观者,不仅启发参观者从先民的智慧中挖掘有效信息,更通过现代板块的留白让参观者畅想番禹未来可能出现的发展变化。如此一来,参观者在完成参观后会产生意犹未尽之感,其对博物馆的“对话欲”也会更强。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博物馆通过收藏与展览具有历史价值的藏品,能够为参观者诠释不同时代的真实社会面貌,让参观者重新感受遥远年代的历史气息。然而,在参观“独白式”的博物馆时,参观者时常于反复的文字性阅读中感到枯燥无味。因此,现代博物馆必须要使用“对话式”的展览思路,通过调整馆内藏品的展览方式与内容,使参观者在游览过程中不自觉地产生联想,与展览内容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历史进行双向的交互。如此一来,在对话推进的过程中,哪些险些被历史遗忘的记忆,都可被参观者准确捕捉,并由参观者带回到真实的生活中。

注释:

①苏逸文.大数据背景下博物馆展览策划的分析与思考[J].文化创新比較研究,2019(14):146-147.

②蔡琴.源于古典再造当下——由“江南生活美学”展览策划引发的思考[J].博物院,2019(02):130-136.

③龚良.博物馆展览,让公众留下来[J].文博学刊,2019(01):50-56.

④徐纯.“以人为本”的博物馆展览之道[J].科学教育与博物馆,2019(01):4-8.

猜你喜欢
巴赫金
重新为巴赫金画像
巴赫金“对话论”再释*
对话与距离:《踩影游戏》的巴赫金视角解读
在与巴赫金对话的长远时间里
在不同的学科之间自由地游弋
——巴赫金的理论建构风格
巴赫金“表述”研究的再阐释
巴赫金话语理论研究综论(1990—2017)
论巴赫金复调小说理论中作者与主人公的隐喻关系
浅析巴赫金的转折人生
雷蒙·威廉斯谈巴赫金小组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