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王朝的奠基人——司马懿

2019-01-07 01:34王美智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司马懿

王美智

摘要:熟读“三国”的人都清楚,魏、蜀、吴三国争来争去,都在为司马懿在打天下。曹丕、刘备、孙权虽仅只差一年相继篡权或立国,但魏国只历五帝四十五年历史,蜀汉仅先后两主四十二年光阴,吴国也仅四代君主五十八年。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新政权,建国号为晋,定都于洛阳,西晋代魏后,公元280年灭孙吴,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分裂局面,重新统一。正所谓:纷纷世事无穷尽,天数茫茫不可逃;鼎足三分已成梦,后人凭吊空牢骚。

关键词:西晋王朝;司马懿;奠基人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 (2019) 30-0058-02

一、引言

魏帝曹髦因司马家族的势力,权倾朝野,故以“司马昭之心,路人所知也”形容其野心,后又率人讨伐司马昭,被其党羽刺死,而司马昭未受追究,更被封为晋王,死后其子司马炎篡魏自立。然而司马懿并未称帝,可为什么却在历史上落下:“天下尽归司马懿”?同时,司马懿究竟有怎样的智慧,可以让子孙坐收渔翁之利?本文且举一二例评析。

二、适时藏锋——装病混视听,揆情审势之

司马懿(公元179年一公元251年),字仲达,魏国后期卓越的军事家,三国时河内郡温县(今河南焦作市温县)人,出身于世代官僚地主家庭,属中原豪门大族。其祖父颍川太守司马儁,父亲司马防曾推荐曹操任洛阳北部尉。司马懿多谋略,善权变,青少年时,就得到名士们的赞扬。崔琰说:“聪亮明允,刚断英特”。初为曹操主簿,后任太子中庶子,帮助曹丕在储位之争中获得胜利,为曹丕所信重。魏明帝时,任大将军,明帝死,又以太尉奉遗诏与曹爽同辅政。曹爽欲夺其权,司马懿应变机诈,卒诛曹爽,专国政。死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独专朝政。后其孙司马炎代魏称帝,建立晋朝,追谥司马懿为宣帝。

司马懿“少有奇节,聪明多大略,博学洽闻,伏膺儒教。”可是为什么在三国的前半部分几乎从没有出现?及至曹操专权,司马懿出现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

原来,曹操很早就听闻司马防的二儿子司马懿于八子之中出类拔萃,于是当曹操在控制汉献帝并掌握中枢大权之后,便急招司马懿入宫。司马懿听此消息先是高兴,但冷静一想,曹操“挟天予以令诸侯”,天下人会臣服于他吗?况且当时汉室朝运衰落,天下落于谁手尚无法断定,再者,曹操是既重才又疑才,对他真的会重用吗?想到此,22岁的司马懿在对当时形势谨慎审视之后,以患“风痹”之症为幌子,辞不就职,一搁置便是7年。不过.曹操岂是等闲之辈,在他做了丞相之后,司马懿29岁那年,曹操在赤壁之战中惨烈败北,此时正当曹操用人之际,且司马懿的兄长司马朗任曹操主簿,更有谋士荀文若与司马懿交好。恰逢其时,荀或再次向曹操推荐了司马懿,曹操便以“若复盘桓,便收之相威胁。碍于曹操此时非同寻常的势力,司马懿也不便再推辞,接受了曹操的邀请。

于司马懿而言,7年前,曹操身边谋士云集,苟或、郭嘉、程昱等,智囊遍地,又适逢官渡之战大胜袁绍,那时的曹操意气风发,虽然曹操给司马懿抛出了橄榄枝,但多半是为了报答司马防当年举荐之恩,谈不上欣赏司马懿的才华,而此时,曹操势单力孤,则是以重臣贤才相待,司马懿出山自不在话下。

三、谨慎沉着——惮鸟尽弓藏,养寇以自重

等了7年终于得遇明主,司马懿在曹操手下是否可以大显身手?历史给了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答案。《晋书·宣帝纪》云:“魏武察帝(司马懿)有雄豪志,闻有狼顾相,欲验之,乃召使前行,令反顾,面正向后而身不动。又尝梦三马同食一槽,甚恶焉。因谓太子丕日:司马懿非人臣,也必预汝家事。”

狼顾相,古人谓之反相,亦有帝王之相的说法。曹操因见司马懿有“狼顾”之相,对他处处提防。曹操本就是个疑心很重的人,他很是顾忌司马懿,自然也让曹丕警惕。作为司马懿,好不容易找到人生的转折点,结果被人说成狼顾相,那么,司马懿是如何对待曹操的怀疑的呢?

为人低调,做事谨慎,是司马懿在乱世中安身立命的根本。司马懿人生规划的第一个重点便是“韬光养晦,瞻前顾后,明哲保身”,此时的他抓住了曹操重才、忌才、用才、疑才的双重性格,便公而忘私,(司马懿)“勤于吏职,夜以忘寝”,“至于刍牧之间,悉皆临履。”(《晋书·宣帝纪》)司马懿事无巨细,事必躬亲。不难想象,很快他就利用君主一向之心,使曹操放弃对他的怀疑,最后被提升为丞相府主薄。

据《宣帝纪》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219年,吳主孙权称藩,怂恿曹操自立为帝。曹操说:“此儿欲踞吾著炉炭上邪!”司马懿说:“汉运垂终,殿下十分天下而有其九,以服事之。权之称臣,天人之意也。虞、夏、殷、周不以谦让者,畏天知命也。”由于此时曹操的下属中有大多数仍旧拥护汉室,并不同意曹操自立为帝,而其左膀右臂像荀或等的思想意趣也与他有很大差异,与之相反,司马懿却从旁坚决支持曹操称帝,这便给了曹操相信并重用他的契机。

然而,被人怀疑却是客观存在,所以,关于空城计,我总以为诸葛亮与司马懿两人均心知肚明,只是司马懿为免于兔死狗烹,故而罢兵。世人以为司马懿在评估诸葛亮埋伏诱敌,其实以司马懿的智慧焉能不知诸葛故布疑阵?同时,诸葛亮内心也很清楚司马懿最大的恐惧不是自己,而是来自曹家的不信任。试想,如果没有诸葛亮这个对手,司马懿在魏国的地位能有那么重要吗?于是,司马懿自然需要“养寇自重”,这便是司马懿的智慧所在。于是,在蜀魏相争的战场上,司马懿得时时把握住一种分寸感,赢不能大赢,“兔死狗烹”的道理他很清楚;输也不能大输,必须为日后保存实力。

四、大智大勇——诸葛亮智绝,司马懿胜之

公元231年,诸葛亮北侵魏境,魏明帝命司马懿征讨诸葛亮,诸葛亮败退。234年,诸葛亮作好充分准备后,发动十万大军进行了最后一次北伐。魏明帝再次命司马懿抵御蜀军,诸将议驻守渭水北岸,以待蜀军渡河来战。司马懿指出,百姓积聚皆在渭水南岸,此兵家必争之地。于是引军而济,背水为阵,与蜀军对峙。司马懿对诸将说:“亮若勇者,当出武功,依山而东。若西上五丈原,则诸军无事矣。”他认为此时诸葛亮上策是兵出武功(在今陕西省咸阳市西、渭河北岸),沿山东进;下策是西上五丈原(在今陕西省眉县西南斜谷口西侧),北渡渭水。

诸葛亮果然命蜀军出斜谷口,便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为了作长期打算,他派一部分兵士构筑营垒,准备作战;另派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夹杂在一起耕种。蜀军纪律严明,百姓和兵士相处得也极为融洽。

魏明帝命司马懿率领魏军渡过渭水,也筑起营垒防守,与蜀军对峙。期间,诸葛亮曾多次挑战,司马懿均不应战。诸葛亮无奈,最后派人送去一套女装和头巾.并附送书信一封,讽刺司马懿:“既为大将,统领中原之众,不思披肩执锐,以决雌雄,乃甘窟守土巢,謹避刀箭,与妇人又何变异哉?今谴人送巾帼素衣至,如不出战,可再拜而受之;倘耻心未泯,犹有男子胸襟,早与批回,依期赴敌。”司马懿看毕,心中大怒,乃佯笑日:“孔明视我为妇人耶?”接过衣物,厚待来使,继续坚守。此时此刻,司马懿笃定他的计策不会有错:拖死诸葛亮!

再来看诸葛亮出师北伐,在蜀国刚刚劳师远征、七擒孟获归来,诸葛亮便要挥师北上,此举不顾国力衰弱,不顾民心向背,不顾敌方虚实,不顾周边环境。就连阿斗也质问:“方今已为鼎足之势,吴魏不曾入寇,相父何不安享太平?”《蜀记》里记载:“晋初扶风王骏镇关中,司马高平刘宝,长史荥阳桓隰诸官属士大夫共论诸葛亮,于时谭者多讥亮托身非所,劳困蜀民,力小谋大,不能度德量力。”诸葛亮罔顾国力,频繁出击,实在是他太过于自信自负,以至于它相信的马谡失了街亭,全军败绩。而当司马懿听闻来将是马谡时则笑日:“徒有虚名,乃庸才耳!孔明用如此人物,如何不误事。”街亭失利,一是马谡玩忽职守,一是孔明用人不当,更主要的责任,在于主帅。桓喻之日:“凡两军交对,胜负在将,不在众寡。”而对这件事,司马懿对张邰说:“若是吾用兵,先从子午谷径取长安,早得多时矣!”所以,司马懿要是蜀方主帅的话,一定会听取魏延的建议。

五、克制隐忍——挥剑一瞬间,磨剑二十载

司马懿历经魏国四个时期,与曹操共事之余,他辅佐曹丕当上魏王,后是曹睿,最后是曹芳。司马懿一辈子仅是重臣,并未篡权,而且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与司马昭虽有纂权之心,但同样没有真正落实,而是等到他的孙子司马炎当皇帝才统一了天下。按理应该说天下尽归司马炎,那么,何以要说天下尽归司马懿呢?

司马懿初到曹营,曹操让他在将军府参与拟定作战计划,后来让他做太子曹丕的老师。等到曹丕继位后,对老师司马懿信任重用,封为安国乡侯。曹丕去世前,司马懿与大将军曹真同受诏命,辅佐魏明帝曹睿。明帝临终又托孤‘‘吾忍死待君,得相见,无所复恨矣”,把养子曹芳和曹魏江山交到了司马懿手里。同时,明帝为制衡司马懿,曹睿又让宗师曹真的儿子曹爽也当了顾命大臣。于是,司马懿又与曹真的儿子曹爽一同接受诏命辅佐只有八岁的曹芳。

然而,一山岂能容二虎,司马懿和曹爽到底斗得你死我活。司马懿北征辽东,南征东吴,是从腥风血雨里趟过来。曹爽弄权,拔除了司马懿的兵权,逼得司马懿只能辞官回家。司马懿明着装病,让曹爽放松警惕,暗中积蓄力量,准备将曹爽一伙连根拔起。

此时,能压制司马懿的曹操死了,有恩于他的曹丕死了,回想这些年曹家的不信任,司马懿再没有心理包袱,可以放手一搏了。他一方面继续隐忍,装病骗过曹爽,另一方面,暗地里培植自己的势力。终于在公元249年,曹爽带着一应王公贵族出城祭祀先皇,司马懿瞅准时机,果断发动政变,将曹爽势力一举拿下。在这次政变中,曹爽三族被诛杀,就连稍微有点关系的朝堂重臣也被株连。自此,司马懿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昭独专朝政,魏国名存实亡。

司马懿的隐忍实际上是“以退为进”,先示弱遵时养晦,麻痹对手,再等待时机,一举拿下。自古以来,忍辱负重就是胜利者最可贵的品质。司马懿深得“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的忍术精髓,一生中两次装病,麻痹了精明的曹操和专断的曹爽,最后取得成功,为建立西晋奠定了基础。

六、结语

司马懿的做人智慧历来为人所称道,因为他毕竟是成功者。孙权评价司马懿:司马公善用兵,变化若神,所向无前。”毛泽东评价司马懿:“出身士族,多谋略,善权变,为魏国重臣”,还曾在《三国志·陆逊传》中评注“此司马懿敌孔明之智也。”

猜你喜欢
司马懿
司马懿的两句话,够职场人用一生
司马懿的两句话,够职场人用一生
司马懿的两句箴言
老谋子司马懿
老谋子司马懿
数英雄论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