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贞贞,马俊军
(新疆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psyzhen8273@126.com)
职业认同是指个体对于所从事职业的肯定性评价,医学生的职业认同直接影响到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的态度和主动性,也影响到未来在工作岗位中的价值实现。本研究以医学心理学课程作为载体进行课程改革,融入医患冲突信息,考察不同干预模式对医学生职业认同度的影响,为提高医学心理学课程的有效性、促进医学生职业认知和职业情感的认同奠定基础。
采用方便取样,以新疆某高等医学院校临床专业大三年级医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前期问卷调查。抽取平行的两个班级作为考察对象,发放问卷198份,回收有效问卷179份,有效回收率90.4%。
1.2.1 实验法。
使用前后测实验干预对比研究方法,以医学心理学课程融入医患冲突信息的方式进行干预:一班作为对照组,每周的医学心理学课程结束前5分钟推送一个医患冲突的案例,教师不进行引导和讨论,学生可课后思考;二班作为实验组,在课程结束前15分钟推送同样案例,并抛出问题(问题包括:为什么会发生冲突?医方或者患者行为是否有欠妥之处?如果你是案例中的医方,你会如何处理?)要求学生现场进行思考讨论,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干预至学期末,即课程结束进行问卷调查,对比结果。
1.2.2 问卷调查法。
自编《医学生职业认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和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职业期望和职业价值5个维度共26个项目,问卷采用Likert5级记分,分数越高,认同度越高,经检验,问卷的总体克朗巴哈信度系数达到0.844,各维度内部克朗巴哈系数达0.6以上,可见,项目具有理想的稳定性,可以作为衡量医学生职业认同度的有效工具。
1.2.3 统计方法。
采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双人录入数据并进行逻辑核查。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M±SD)描述职业认同度及各维度的基本情况,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两变量差异比较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单因素t检验分析;三个及以上变量差异比较使用F检验。
由表1可见,医学生的职业认同总分为72.03,表明医学生职业认同整体呈现中等偏上趋势,在职业认同五个维度上,职业情感、职业期望得分最高,职业行为得分最低。不同人口学信息医学生在五个维度表现出的特点是,不同性别、不同生源地医学生的职业认同维度差异不显著;父母是否是医生的家庭成员职业背景不同,医学生在职业认知和职业期望维度存在差异(P<0.05);担任学生干部与否的医学生在五个维度上均表现出差异(P<0.05);求学动机不同的医学生在五个维度上存在差异(P<0.05)。
表1 不同人口学信息医学生在职业认同及其维度上得分比较(M±SD)
续表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按照医患冲突信息载入教学的干预方式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干预前后的职业认同度问卷调查,调查结果如下表2。干预前实验组和对照组医学生的职业认同度分值没有差异(P>0.05);干预后实验组医学生职业认同度分值显著升高(P<0.05),对照组医学生职业认同度分值显著降低(P<0.001)。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职业认同总分比较(M±SD)
注:干预前两组比较,t=1.37(P>0.05),﹡表示P<0.05,**表示P<0.01。
实验组和对照组医学生干预前后在职业认同度的五个维度上的对比结果如表3所示。除了职业行为维度,两组干预前后分值差异不显著,其余四个维度上干预前后,两个组的分值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前后职业情感维度分值差异显著(P<0.001),对照组干预前后职业期望维度分值差异显著(P<0.001)。
表3 干预前后两组职业认同的各维度得分比较(M±SD)
续表
注:**表示P<0.01,*表示P<0.05
主动加工模式(即本研究中的实验组)显著提高了学生的职业认同度,在职业认知、职业期望、职业价值,尤其是职业情感方面有明显的改善;被动加工模式(即本研究中的对照组)则显著降低了学生的职业认同度,尤其是职业期望方面降低较为突出。这与王惠珍等人针对低年级护理专业医学生进行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1]。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医生的职业环境更加复杂,使得医学生对于通过多种渠道获取的医患冲突信息较为敏感。鉴于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使用案例法需要尤为慎重。特别是在使用医患沟通的相关案例时,教师需要在课前进行大量的资料收集,对案例有全面的认识,在课堂上鼓励学生参与互动,并对学生的观点进行积极引导,帮助学生辩证地分析职业生活中的问题,便于医学生对专业产生良性的情感体验、对医生职业价值产生客观的评价。
本研究中基于自己兴趣填报医学专业的学生比服从家人意愿和调剂进入医学专业的学生其职业认同及其各维度分值明显要高,尤其是在职业价值和职业情感方面更有显著不同。这个结果与季小红[2]、安洪庆[3]、吴琦[4]学者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可见促进医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其建立积极的职业动机,可以有效地提高其对于医生职业的价值认同和积极的主观情感体验。在促进医学生学习动机良性发展方面可以从教学多元化角度着手,即使用多元教学方式,鼓励多元思辨行为,采用多元考核方案。首先,使用多元教学方式包括:第一,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传统教学设备和多媒体教学设备相结合的优势。在课件呈现上,给予学生视觉、听觉、触觉的刺激,帮助学生在流动的教学材料中达到掌握教学重点、产生学习兴趣的目的。第二,教师采用多种教学方式盘活课堂,使用讲授法、特别任务法、研讨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网络学习法等满足主动性、反思性、理论性、应用型不同学习风格的医学生的需求。其次,多元思辨行为是指在教学研讨和互动过程中,不对学生的发言进行负面评价,以鼓励、建议为主调,激励学生勇敢地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积极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并在一定程度上发挥启发其他学生进行创新思考的作用。采用多元考核方案是指在课堂考核和结课考核中采用笔试、情景模拟测试、调研报告提交、健康宣传和义医活动参与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考核,以帮助医学生知识掌握、技能提升的同时,为提高职业认同和学习兴趣增添助力。
家庭环境对于职业认同的影响可以通过两种模型来解释:父母的榜样模范模型和家庭支持模型[5]。父母角色榜样模型认为,如果父母是医生,孩子更有可能会通过父母的榜样作用选择从医的职业。家庭支持模型是将子女的职业选择归咎于家庭的社会网络支持和经济支持。父母作为子女最重要、最亲密的家庭成员,在个体职业理想建立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父母在家庭中的职业信息分享、父母的职业态度倾向、父母为子女就业提供的精神、物质、社会网络等资源支持都有利于个体对医生职业的性质、意义等形成更为全面深入的认识和了解。高校可以借鉴家庭环境对于医学生职业认同的积极影响的结果,发挥环境的优势。通过以下两种途径塑造家庭职业熏陶式的职业生涯规划环境:第一,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贯穿于医学生整个大学生涯,从入学开始进行职业认知教育,促进医学生就业前形成对医务环境的认知、积极情感的生成、医疗实践行为的培养;第二,建立BS(Brother-Sister)帮扶制度。高校可以借鉴管理学中的宝贵经验,为每一位医学生配一位高年级学长学姐,通过结对子共同完成在临床调研、医院参观、健康知识宣传等方式进行职业体验、规划职业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可以全方位多层次进行,在校级层面,通过建立展板、张贴海报、广播宣传等方式营造氛围,惠及全校学生;在院级层面,组织医患沟通心理剧的展演大赛、专家讲座探析、辩论赛等方式启发学院内学生深入思考和拓展知识;在班级层面,可以由班主任牵头利用晚自习或者周会时间开展头脑风暴、敏感性训练等活动,鼓励班内学生发声,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思想交流平台,进而形成积极的职业情感,为塑造正确的职业行为作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