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研究型图书馆如何赋能知识可持续发展?
——“LIBER2018-2022发展战略”解读*

2019-01-07 01:49路,姜晔,黄
图书馆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战略规划数据管理愿景

徐 路,姜 晔,黄 静

0 引言

图书馆战略规划一般是指“面向未来确定图书馆使命、愿景、目标、战略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1]。良好的战略规划能够帮助组织确定发展目标、方向和重点任务,以便适应未来的环境变化,积极应对不可预测的挑战。国外图书馆界对战略规划的研究始于1970年代,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与实践起步较晚,直到“十二五”期间才从国家层面将图书馆事业整体发展规划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目前我国学者对图书馆战略规划的研究集中在美国图书馆协会的规划[2-6],但对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Association of European Research Libraries,LIBER)战略规划的研究较少。

LIBER成立于1971年,是欧洲最主要的国际性研究型图书馆组织,目前成员来自40多个国家的420所各类型图书馆,在版权改革、开放科学和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LIBER战略规划报告不仅是对本地区图书馆行业的总结与展望,也是全球业界、研究者与公众了解欧洲图书馆事业的重要窗口,对我国图书馆界了解国际前沿信息、促进国内图书馆事业发展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以《欧洲研究图书馆协会2018-2022发展战略报告:研究图书馆在数字时代推动知识可持续发展》[7](以下简称《报告》)为例,解读其战略规划,为促进我国图书馆战略规划制定、实现图书馆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1 《报告》特点

1.1 时间上具有连续性,内容上具有衔接性

《报告》是LIBER官方发布的第三份战略规划,既有对未来方向的展望,也有对前两份报告的继承与发展。通过对比2009年和2012年的战略规划文件,发现三份报告均强调LIBER的使命与价值观:“使研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这是贯穿报告始终的核心思想,引领LIBER的战略发展方向。具体来看,第一份报告强调要对材料进行数字化处理,以更好地为研究提供资料;第二份报告强调要提供信息基础设施;第三份报告更进一步提出多种新技术,如开放关联数据、云服务,并强调应不断利用新技术、新手段提高研究水平。三份报告一脉相承,又各具特色。

1.2 指导方向明确,具体方案灵活

《报告》列出了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宏观目标、愿景和战略方向,却未涉及具体活动方案。究其原因,目标、愿景、战略方向是给其未来的发展指明路线和框架,但实施者可以结合各馆实际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比如,LIBER执行局提出与LIBER成员充分协商,制定与战略方向一致的路线图,但方案的具体时间节点则由各成员馆自主决定,可以充分发挥各馆的主观能动性。

1.3 技术理念新颖,紧跟时代发展

随着数字技术迅猛发展,各种新技术应接不暇,如何在数字时代发挥研究型图书馆的引领作用,成为LIBER关注的重要议题。在《报告》中,LIBER瞄准数据时代知识的可持续发展,积极研究新兴课题和热点课题,聚焦于数字开放服务支持研究,如开放科学、共享云技术、研究数据管理等,充分体现了其前瞻性。同时,《报告》在理念方面也紧跟数字时代,如提出信息伦理、数字化服务、培养多元数字化技术员工等,从理论层面明晰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2 核心内容分析

2.1 愿景分析

愿景揭示了组织成员发自内心的共同意愿,是组织成员为之奋斗的目标,既是对图书馆未来的一种声明,也是对图书馆蓝图的一种描述。LIBER结合自身使命与价值观,提出2018-2022的发展主题,即“在数字时代推动知识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五大愿景:(1)开放获取是主要的出版形式;(2)研究数据可查找、可访问、可互操作、可重用;(3)数字技能使研究生命周期更加开放和透明;(4)研究型基础设施是参与式的、定制的,用于适应不同学科的需求;(5)文化遗产建立在今天的数字信息基础之上。这些愿景由其使命和价值观决定,LIBER的使命是希望其研究达到世界一流水准,“协作与包容”的价值观旨在为图书馆用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支持学术自由,挖掘潜能,促进全球伙伴合作。五大愿景体现了协作、包容、共享,为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资料查找、分享与评估平台,同时体现了LIBER紧跟时代步伐,准确把握数字化时代研究型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2.2 组织机构分析

组织机构一般是指组织发展完善到一定程度,在内部形成的结构严密、相对独立,并彼此传递或转换能量、物质和信息的系统。其任务是协调各种关系,有效地运用每个组织成员的才智,充分发挥组织的力量,达成团体目标。LIBER报告的组织机构由支持组织结构、指导委员会、指导委员会主席(简称SC主席)、工作小组构成,每个机构都有明确的任务。该组织机构最主要的特点是形式颇具灵活性,每个组织都有单独负责项目,却又相互有机配合,且拟定了时间节点对完成情况进行统一考核与评估。组织的负责人会随着项目进展的不同而进行调整。在战略实施过程中,组织机构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会随着项目的发展情况进行灵活变动,从而提高机构的工作效率。例如,在其规定中表明,若工作小组在设定的时限内无法完成任务,将会被直接解散,其主席需要辞去指导委员会职务,让位于新工作小组主席。

2.3 战略方向分析

战略发展方向是LIBER根据自身使命与发展愿景制定的行动方向,指导协会在战略规划期内开展工作的着重点与实施次序。三大战略发展方向是:(1)使图书馆成为新型学术交流平台;(2)使图书馆成为数字技能和服务的枢纽;(3)支持研究新型基础设施。具体见表1。

表1 三大战略方向核心内容

经过对内容的整理,三大战略方向的内容可概括为三点。(1)重视科研与评估。《GB 4894-85情报与文献工作词汇基本术语》将研究图书馆定义为“可供某一专题领域详尽调研文献的图书馆”[8]。LIBER的使命是“使研究达到世界一流水准”,性质和使命决定了其发展重点是为科研服务。因此,LIBER主要发展研究成果的开放获取、研究数据管理、创新指标、创新同行评议等,促进科研人员查找数据,为研究创新标准等评估方法,促进科研发展,这是LIBER最重要的发展方向。(2)倡导共享与合作。共享是当今热门词汇,图书馆因其公益性和知识性,更应成为数据共享、资源共享的表率。LIBER在新时代将发展重点定位在支持发展共享技术、提供共享平台、方便信息和资源共享上,如支持开发共享服务和云服务,开放关联数据,实现语义互操作性,制定关于数据管理和数据监护的标准和准则等。同时LIBER还支持开发合适的基础设施来降低学科之间的障碍,如研究可扩展的基础设施,促进跨学科合作等,将有助于互操作性的提升以及支持知识可持续发展,以及机构间服务无缝连接基础设施的发展。这种方法不仅扩大了共享的内容和范围,也提升了共享内容的品质。(3)强调技术与理念的创新。技术与理念是贯穿该战略的重要手段,也是使一切战略目标和愿景得以实现的基本工具。为提供更加科学的服务内容,LIBER在战略中将数字资源建设放在基础位置。该战略中的云服务使用、共享平台研发、数据管理、数据监测等,无一不以数字技术作为支撑。“使图书馆成为数字技能和服务的枢纽”战略方向正是指专注于数字技术服务与创新。该战略方向强调改变服务理念,注重提升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多元化数字技能,力图使图书馆成为数字文化遗产和数字人文中心,激发图书馆支持文本和数据挖掘的能力与服务,从而实现知识的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LIBER为了让研究达到世界一流水平,积极提供信息基础设施及其服务,在全欧洲国家论坛上传播LIBER声音,并且培养具有创新能力以及对LIBER和图书馆界有领导力的图书馆和信息专业人才。在《报告》中,LIBER瞄准数据时代知识的可持续发展,具体聚焦于数字开放服务支持研究,准确把握未来趋势,并与自身性质相结合,提出可行的战略规划。

3 启示

3.1 重视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制定

制定战略规划是图书馆事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也是图书馆面向未来确定其使命、愿景、目标及其实施计划的思维过程与框架,可以引导图书馆应对变化、把握未来、规范组织行为、增强组织活力,对图书馆事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9]。

(1)思想上高度重视。图书馆战略规划直接反映了在某个时期的图书馆发展重心,是一份纲领性文件,指导着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在我国,高校图书馆对战略规划较为重视,成立了“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图书馆战略规划研究组”,负责高校图书馆界“十三五”规划的制定,北京大学图书馆等诸多高校馆制定了发展战略。在公共图书馆中,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南京图书馆、广州图书馆等相继制定了“十三五”规划[10],有的地区还将图书馆事业规划纳入年度考核。但也有很多地市级图书馆,甚至个别省级图书馆未制定战略规划,这需要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加快战略规划的制定。

(2)规划要结合自身实际。完整的战略规划包括愿景、使命、战略目标和具体措施等。愿景是战略规划的核心要素,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针对实际工作制定战略目标和具体规划,是实现图书馆使命与愿景的必备条件[11]。例如,高校图书馆最终目的是为学校科研和教育提供优质服务,而公共图书馆侧重于更好地保障社会大众获得基本文化的权利;在公共图书馆中,省级图书馆的规划内容将指导和引领全省图书馆事业发展,这与市县级图书馆的规划目标不一样。因此,只有明确定位,才能因馆制宜,制定适合自身的战略规划。

(3)积极借鉴先进经验。国外图书馆战略规划始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趋于成熟,因此有很多优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例如,《美国国会图书馆2016-2020年战略规划》《2015-2020年俄罗斯国家图书馆发展战略》,以及《美国博物馆与图书馆服务署(IMLS)2018-2022战略规划》等[12]。再如,《报告》中提出的知识开放共享、数字文化遗产保存、健康素养和信息伦理等最新方向也值得我们关注。因此,我国图书馆在制定战略规划的同时,应避免闭门造车,需要紧跟国际图书馆事业发展潮流[13]。

3.2 加强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

加强数字文化遗产研究是《报告》的重点内容。图书馆拥有海量资源,在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方面有着先天的资源优势,应抓住数字文化遗产契机,积极参与数字文化遗产的研究与保护。

(1)以图书馆为中心,建立数字文化遗产合作保存网络。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程巨大,因此图书馆需要寻求多方合作。我国公共图书馆一般合作单位是博物馆、档案馆和高校馆,主要集中在文化单位,社会力量参与较少,今后可尝试与数据商、文化创意企业等合作开发文化遗产衍生产品,构建互利共赢的合作网络[14]。美国国会图书馆2000年发起的国家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与保存项目(NDIIPP项目)的成员除图书馆外,还包括商业内容生产者、企业团体、电视网络、档案馆、国外新闻广播和非盈利组织,甚至包括其他国家的国家图书馆[15]。

(2)提高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技术。目前国内外主要使用的数字文化遗产保护技术有迁移、仿真和技术保存。An Approach to Digital Archiving And Preservation Technology项目最新研发的技术工具ACE(Auditing ControlEnvironment)可用来解决数字遗产长期保存中的完整性问题,提高数字遗产保存质量[16]。为提升相关技术,一方面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引进外国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应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研发新技术,突破技术壁垒。

(3)重视数字文化遗产的利用。数字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利用。如何利用数字遗产开展与科研有关的法律及可用性研究?怎样将大数据方法运用到数字遗产保护所需技术要求的研究[17-18]?这些是数字文化遗产保护的热点问题。一些图书馆已着手数字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比如,上海图书馆2016年推出家谱知识服务平台,截至2018年4月超过8000部家谱数字资源上线服务,该项目利用关联技术,以可视化方式展示某一姓氏在某一地理空间范围内的分布情况[19],既满足了读者寻祖问根的心愿,同时对家谱这一文化遗产进行了保藏与利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3 进一步规范科研数据管理

随着E-science发展,科研数据在科研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研模式正向数据密集型(Data-Intensive Science)方式发展。进一步规范科研数据管理能助推科研发展。图书馆作为信息中心,对科研数据的管理责无旁贷。

(1)明确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中的作用。图书馆在科研数据管理中是以倡导者、实施者以及服务提供者的角色出现,在科研数据管理过程中提供政策支持;在科研数据规划过程中,图书馆应积极参与,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自身服务能够获得用户认可。西英格兰大学图书馆在科研资助政策的制定、RDM(科研数据服务)实施风险以及影响RDM因素等方面的工作中深度参与,熟悉科研数据政策后,才着手提供具体的科研数据管理服务,获得用户的广泛好评。

(2)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数据素养逐渐进入大众视野,图书馆、数据中心、科研数据组织均将数据素养教育纳入战略规划。《北京大学图书馆面向世界一流2014-2018年行动计划概要》将数据素养教育纳入信息素养教育体系[20];英国联合信息系统委员会发布《面向科研人员的科研数据管理指南》,用以指导科研人员参与科研数据管理[21]。图书馆结合自身特点、服务人群以及设施情况,积极面向读者及员工开展数据素养教育,提升数据素养。

(3)推进数据管理标准与准则的制定。《报告》明确提出要制定数据管理标准与准则。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科学数据管理办法》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制定的类目数据管理办法,强调数据共享利用、数据安全和知识产权保护,但该《办法》是从宏观角度进行规定,缺乏实施细则。图书馆可以利用自身优势,与相关机构合作,推进数据管理标准与准则的制定。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图书馆发布“科研数据与记录管理程序和准则”[22]就是成功的范例。

3.4 参与信息伦理及其衍生议题研究

信息伦理内涵丰富,研究主题很多,包括隐私权、反对虚假信息等关键议题。高校图书馆应参与信息伦理及其衍生议题的研究。

(1)加强信息伦理教育。很多读者对信息伦理缺乏清晰认识,导致隐私信息被泄露。《纽约时报》通过研究标识符为4417749的用户数据,从“麻木的手指”“60岁单身汉”“到处撒尿的狗”等搜索主题出发,结合其进行网络浏览时填写过的“加州里尔伯恩市”“老年斑淡化”等记录,最终成功找到用户——一名叫阿诺德的老年女性[23],可见信息泄露远比我们想象严重。图书馆应对用户开展信息伦理教育,使读者首先具备伦理意识,主动保护个人信息;然后能够借助安全软件保护自己的信息不被泄露。

(2)提升图书馆员信息伦理素养。作为直接与读者及读者信息接触的人群,图书馆员信息伦理素养的提升很重要。图书馆可从信息伦理角度出发,针对信息的产生、传播、获取、利用等方面进行培训,一方面使馆员获取最新理论知识,加深对信息伦理的认知;另一方面从实践角度出发,解决工作中碰到的信息伦理问题,例如,如何规避版权权益冲突、如何维护读者隐私等。

(3)及时更新技术手段,加强技术管控。完善图书馆系统,提高系统安全性,以防止信息泄露,避免外部程序攻击。图书馆在记录读者信息时,应考虑到安全保护问题,一方面相关馆员要保留用户信息检索操作的历史记录,做到有迹可循;另一方面要求系统供应商对管理员进行权限设置,从技术角度提高系统的安全性[24]。

3.5 推进研究成果开放获取

《报告》提出图书馆作为创新型学术交流平台,需要推进研究成果开放获取,让更多人获益。欧盟提出战略目标:到2020年,欧洲所有科学论文和研究数据实现开放获取,并为此出台Open Access(OA)2020计划行动纲要[25]。承担知识获取和研究成果交流职能的图书馆对倡导并推动开放获取责无旁贷。

(1)从宏观上制定指导规范,明确图书馆在开放获取中的地位,提升开放获取的积极性。由于开放获取意味着所有人都可以自由利用和再发布数据,故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十分重要。2012年欧洲研究型大学联盟(LERU)发表《开放研究数据声明》[26]。2017年3月欧盟委员会发布《开放科学监测报告》,并开设专门网站,明确开放科学、开放创新和向世界开放是欧盟研究、科学和创新政策的三大重心。我国图书馆界逐渐重视开放获取,开始积极参与开放获取政策的制定。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起草《公共教育科研单位机构知识库内容存缴与传播的权益管理政策指南》[27],推进了开放获取。

(2)完善基础设施,为开放获取创造良好条件。面对大规模的数据组织、加工、存储与管理,建议建立技术平台,开发开源工具,改进技术设施,以实现技术方面的新突破。2015年欧洲启动“开放科学云”项目,旨在为欧洲研究人员提供方便存储、管理、处理不同来源数据的云平台[28]。清华大学图书馆学者库ThuRID借助学者标识符关联研究人员与科研成果,为学者展示学术履历,为机构科研管理提供知识服务,从而提高科研成果的影响力[29]。

猜你喜欢
战略规划数据管理愿景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定制化汽车制造的数据管理分析
友谊的硕果,美好的愿景
海洋环境数据管理优化与实践
浅谈波士顿矩阵在企业战略规划中的应用
CTCS-2级报文数据管理需求分析和实现
共绘中国与东盟合作愿景
对战略规划评估体系研究的思考
“一带一路”战略规划探究
全球新能源车企概况和中国的战略规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