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THEV模型研究*

2019-01-07 01:49杨九龙阳玉堃
图书馆论坛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命周期绩效评价维度

杨九龙,阳玉堃

1 THEV模型的概念和构成

绩效评价领域的经典模型主要有3E模型、IOO模型等。基于SSM的3E模型以产出(Efficacy)、效率(Efficiency)和效果(Effectiveness)为尺度,在公共部门绩效评价、市政财政绩效评价、企业技术创新评估等方面有不少应用。Boyne在3E基础上,把投入(Input)、产出(Output)和结果(Outcome)等要素联系在一起构建IOO模型[1],也在公共服务等领域得到了广泛运用[2]。传统的绩效评价模型存在局限性,如缺乏对公共需求的考量[3],忽视用户反馈[4],这些绩效评价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领域与图书馆技术这一评价对象关联度不大。因此,要对图书馆技术绩效进行合理评价,增强技术绩效评价体系的合理性、科学性、有用性,实现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体系的逻辑自洽,就必须在吸收传统模型优点的同时,将评价放在图书馆这一公共服务机构的视域之下进行考察,尽可能克服已有模型的缺陷。基于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既有研究和图书馆技术应用发展的实际情况,本文提出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时间(Time)、层次(Hierarchy)、效率(Efficiency)、价值(Value)模型,简称THEV模型。

图书馆技术的生命周期与图书馆技术的绩效变化是辩证统一的,随着图书馆技术生命周期的转变,技术应用的实际绩效也随之变化,因此将图书馆技术发展的生命周期贯穿于绩效评价之中,从一个全新视角审视图书馆技术绩效的发展变化,便于图书馆根据绩效评价结果把握关键绩效转换的时间节点,从而实现技术的更新、汰旧。同时,图书馆技术的利益相关者错综复杂,总体而言可分为宏观主体和微观主体。从层次角度入手,对厘清不同相关利益者在图书馆技术绩效变化中产生的作用和施加的影响,有利于全面、系统地把握图书馆技术绩效,从而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效率是绩效评价的经典评价视角,投入和产出情况是图书馆技术效率的浓缩和概括。结合时间和层次,从效率维度对图书馆技术绩效进行解构,有利于将图书馆技术绩效中机械性的、物质性的、直观性的部分进行合理分类和梳理,也是传统绩效评价模型的继承和发扬。最后,图书馆是提供公共服务的公共机构,其公益性、公开性等特征必然要求对技术这一图书馆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价值评价,这与其他经济导向组织的绩效评价截然不同。因此,引入价值维度是图书馆本质属性所决定的、是图书馆自身特性所要求的、是图书馆现实状况所规范的,这是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应有之义。

1.1 THEV模型是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一个逻辑模型

以往对于绩效评价模型的研究中不仅有多种逻辑模型,也出现了许多数理模型。虽然数理模型明确了各变量之间的数值关系,计算了缜密而精细的变量联系,但对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这一体量庞大的工作而言并不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数理模型较难通过数量关系说明真实世界中具体事物的联系,而且计量实证也根本难以在保持其他因素不变的条件下真正衡量因变量和自变量的关系[5]。本研究提出的THEV模型本质上为“逻辑模型”(Logic Model),是通过对图书馆技术绩效的各要素按照一定顺序和视角进行逻辑推理、归纳形成构建的,是对图书馆技术绩效系统对象的确立和对象间关系的连接。运用逻辑模型进行绩效评价在诸多领域已有成功先例,如地方政府绩效管理[6]、网络化协作[7]。从评价后续指标选取的角度来说,借助于逻辑模型,可以清晰地阐明评价项目工作的内在逻辑,了解各环节或各变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关键变量或关键问题所在,从而系统地确定关键绩效指标。从技术应用过程的角度来看,运用逻辑模型本身就是图书馆技术应用过程的勾勒,对应用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项资源进行扫描,对技术产生互动的各个利益相关者进行梳理并厘清相互间错综复杂的关系,从而描绘出技术应用过程的全貌,有利于指导图书馆技术应用本身的推进。从评价结果管理的角度而言,逻辑模型呈现了技术应用过程中的资源、事件、结果等关键要素,评价主体可以根据评价逻辑框架追根溯源,根据评价结果倒推评价模型中的关键绩效弱点,从而实现绩效改进。从评价对象角度来看,使用逻辑模型进行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也有其优势。逻辑模型是一种以结果导向(Results-based)的实证评价模式,可以在具体集中项目、大型综合项目、具体事件或者产品评估中广泛使用[8]。图书馆技术绩效也是一个集中的、大型的、综合性的、产品导向的评价对象,运用逻辑模型能逻辑抽象减轻评价的复杂性。最后,采用逻辑模型避免了在具体时间、地域、类型等上有差异的图书馆在进行技术绩效评价时产生的不协调性,逻辑框架确定了测度的范围和范畴,厘定主要结构和变量的思考角度,而不同图书馆在具体测评时以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逻辑模型为指导和方向,确定属于自身的指标和权重要素,使得评价过程更具动态性和灵活性,增强了该研究的实用价值。

1.2 THEV模型是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指标集选取的指南

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最终实施离不开具体的指标,而指标集的设计和指标的选取是根据THEV模型所规划的“范围”和“路径”进行的。THEV划定了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考虑的内容和考察的视角,再由此衍生出最具体的、最底层的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指标集,最后图书馆根据自身情况从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指标集中选取指标,确定权重。因此,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THEV模型指导了后续具体指标集的选取部分,是指标集选取的具体指南。指标集中任一指标所代表的实际内涵必然指向THEV模型中的一个或多个方面,是THEV模型在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实务中的具体映射。同时,指标集中所有指标构成的内涵与外延之和不应超过THEV模型所划定的界限,所有指标应该是“填充”而不是“扩展”框架,指标集不应引入新的概念和对象。

1.3 THEV模型是一个多维立体的模型

本研究在前人基础上,对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进行创造性改良。在引入生命周期表达的时间维度和宏微观利益相关主体的层次维度后,技术评价的模型不再是片面的、单线性的,而是多维的、立体的。在THEV模型中,效率和价值是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模型的核心部分。同时,时间线贯穿整个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体系的效率、价值方面,层次又为效率、价值的具体划分提供了明确的依据。因此,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THEV模型是不同维度动态组合的成果,呈现了图书馆技术生命周期的动态性、图书馆技术绩效动态性和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动态性。

1.4 THEV模型是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专用模型

THEV模型虽然吸取了传统绩效评价模型的长处,但本质是为图书馆技术设立的指标模型,其适用对象为图书馆技术。其他技术,如企业中应用的管理信息系统、政府应用的电子政务系统等其他ICT与图书馆技术所处的环境、应用的目的等具有较大差异,使用THEV模型进行规定范畴外的绩效评价可能不相匹配,产生不理想的绩效评价结果,影响对绩效评价的结果管理。因此,使用THEV模型进行绩效评价需要了解其具体评价对象,进行合理有效的评价。

1.5 THEV模型是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一环

THEV模型并非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过程的终点,也不是直接运用于绩效评价的工具。逻辑模型的主要作用在于计划、项目管理、评估和交流[9]。THEV作为一个逻辑模型是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关键前置性理论。运用THEV的基本思路就是从逻辑模型的分析框架出发,从图书馆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的“投入、产出、结果、效益”等逻辑环节找出绩效产生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形成逻辑模型。之后把各层面的关键要素转变为具体的评价指标,形成评价指标集,以支持后续的评价的进行。在实施评价后,还需要根据评价结果的反馈进行回溯,寻找绩效改良点。因此从绩效评价的全过程而言,THEV模型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既承接了评价计划,又指导了后续指标选取、评价管理等过程,是一个关键的中间步骤。

2 THEV模型的结构

THEV模型是一个综合的、立体的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逻辑框架。首先,基于图书馆技术绩效变化与图书馆技术生命周期“亦步亦趋”的一致性,模型将生命周期理论引入绩效评价。每一个被评价的技术都处于特定的技术生命周期之中,因此可为每个图书馆技术的生命周期赋予时间(Time)维度。同时图书馆技术的应用、运转、维持、淘汰等必然与其他有关利益相关者和责任主体紧密相连,从各主体层次而言,可分为宏观和微观主体,因此不仅可以为每个图书馆技术赋予时间维度,也可将其归纳到特定的层次(Hierarchy)维度。图书馆技术的效率(Efficiency)和价值(Value)是图书馆技术评价指标的主要内容,分别代表了图书馆技术效率和深远效益,也是图书馆技术绩效的组成要素。效率和价值是THEV模型的主索引,时间和层次是THEV模型的辅索引。两个索引代表的两个维度结合交错,组成了时间-层次、效率-价值的多维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THEV模型结构

2.1 主索引:效率与价值维度

THEV模型主索引是评价的主要内容,也代表了图书馆技术绩效的主要组成部分。再结合过往研究模型的基础上,本研究将效率(Efficiency)和价值(Value)作为图书馆技术绩效的组成部分,也就是图书馆技术绩效的内容和THEV框架的主索引。EV两个维度的具体含义如下所述。

2.1.1 效率维度

效率是投入产出关系的本质体现[10]。绩效评价领域常见的效率维度主要有行政效率、能力效率、采购质量、规模效率、成本效率、采购周期、情感绩效等[11]。本研究关注的是技术绩效,即技术应用到图书馆所需要的投入和产出要素。实现图书馆技术的绩效离不开对技术在图书馆应用的投入、产出效应进行评价。投入和产出不仅可以是指可计量的、物质的,如金额投入、电费消耗,也可以是主观感知的、抽象的,如业务重组。已有图书馆技术评价指标大多仅关注技术投入情况或技术本身效用,忽视实际产出和实际效用,因此将代表投入-产出的效率结合作为绩效考核的一大维度有助于图书馆技术管理从传统的“投入导向”转变为“绩效导向”“结果导向”。关注效率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技术投资的效果最优化,如果一个技术的投入产出比较高,那么这个图书馆技术在效率方面绩效较优良,反之如果一个技术在图书馆应用产生的效率低下,该技术可能就面临绩效低,需要更新或汰旧。具体而言,在效率维度主要考虑以下问题。

(1)图书馆财力投入。图书馆技术在应用时必然需要财力投入。一个新技术的引入需要购买产品、添置设备、考虑运行的能源花费等,还需要考虑技术在推广运营等过程中的额外金钱投入。总之,图书馆技术的应用和运行离不开金钱的支持、资本的支持、成本的耗费,因此需要考虑图书馆自身在钱财方面对技术的投入。

(2)图书馆人力投入。人力投入是图书馆应用、运营某项技术所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在图书馆资源诸要素中,人力资源是最活跃、最具生命力的决定性的资源要素,在图书馆工作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12]。图书馆人力资源作用于其他各种图书馆资源,图书馆管理资源也是由人力资源来实现的。图书馆技术应用过程中必然也要有人力资源与其产生交互。图书馆技术的应用需要人员的安装、调试,图书馆技术的运行过程需要有专业技术人员对技术进行维修、维护和更新,这些都体现了图书馆的人力资本投入。同时,图书馆技术的应用需要得到图书馆馆员的理念认可。图书馆馆员的理念投入也是人力投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图书馆上下对技术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可,才能为图书馆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3)图书馆物力投入。图书馆在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物力的损耗,其中无法根据价格通过经济角度直接衡量的资产都划归于此。一个新技术的启动需要占据一定的实体空间或虚拟空间,需要耗费图书馆一定时间进行安装、调试,运行之中还不时需要耗费时间进行更新、维护,这是图书馆技术所需要的空间和时间投入,构成了图书馆物力投入的组成部分。

(4)图书馆管理投入。图书馆一直是应用信息技术的积极先行者[13],但是在不同时期的图书馆管理理念造就了图书馆是积极的技术创新应用者,还是做静观其变的跟随者的两种姿态。图书馆作为一个组织,内部必然要进行组织管理,其内部管理的效果、与ICT的适配性也会影响最终技术的产出情况和绩效状况。在图书馆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新形势下,关注图书馆管理需要作出的调整、需要投入的成本对于图书馆绩效评价也非常重要。对于图书馆技术的引入和应用,图书馆可能要进行业务流程再造,需要对可能造成的信息风险进行管理,同时要对图书馆质量管理进行考量,此外还需要考虑技术应用的整合成本等。

(5)社会投入。图书馆技术的引入和应用还离不开外部的社会环境。社会的信息化水平限定了图书馆技术的应用水平,若图书馆技术超前或落后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水平、数字化环境,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必然会产生不适配的问题。同时,政策的支持也是图书馆技术应用的投入需考虑,图书馆技术离不开区域的政治环境,政策的支持也是技术得以推广、运营的重要因素之一。

(6)经济效益。图书馆虽然不是营利性组织,但是其内部的各个工作流程、给外界提供的各种服务都离不开财务收支。同时,图书馆作为公共组织,各项活动的经费来源有限,主要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而图书馆的公益性属性又无法直接创收,这就给图书馆如何精打细算用有限的投入创造最大价值提出了要求。图书馆在技术的应用中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是有形无形、直接间接的综合体,与其自身性价比等紧密相关。

(7)管理效益。管理绩效是图书馆应用某项技术对图书馆管理水平带来的影响。一般而言,使用图书馆技术能够对管理决策提供更多信息,实现对决策科学化的提升。部分技术针对的是图书馆内部管理,作用于图书馆内部的管理过程,如果这类技术能提升图书馆的科学化管理,说明该技术具有良好的管理绩效。组织内部的信息共享和流通对内部管理也至关重要,如果技术能使得组织内部信息通畅、资源共享便利,也有利于消解组织内部可能产生的矛盾和问题,提高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和传递效率,从而提升组织绩效。

(8)人力效益。图书馆技术人力资本提升是技术应用对组织内部人员的积极作用。商业领域的IT绩效评估常常使用BSC思想对组织内部学习与成长进行评价。人力资源日益呈现出稀缺局面,因此关注技术对组织内部人员的帮助和支持至关重要。人力资源与设备、建筑等无生命资源不同,人的资本是不可替代的、难以超越、无法复制的。图书馆人力效益也与技术息息相关,如果技术能使得馆员信息素养提升、工作满意度提升,也说明技术应用的高效益、高绩效。

(9)功能效益。功能是技术产出的最基本要素,功能效益是图书馆技术产生的直接功能效果。基于技术提供的服务往往是多项功能的组合和搭配,因此如果技术的功能无法达标,其提供的服务往往也不尽人意。诚然不同技术的功能设计等大不相同,但是大多数技术都共有一些基本特性,这些特征可以被归纳为各种系统导向的特点,如易用性、可扩展性、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10)用户效益。技术产生的服务质量和用户感知是图书馆技术应用产出的重要方面。图书馆的功能与其服务紧密联系,因此要考虑到图书馆技术在应用后可能对图书馆服务造成的效益和关系,才能准确评价图书馆技术的效益。同时,大部分图书馆服务是面向用户的,最终会被用户所感知,服务的终端大多数落脚在用户身上。因此,对图书馆技术的绩效进行评价离不开对图书馆技术用户的感知评价,通过对用户满意度等用户导向指标的测量才能真正把用户纳入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体系之中。

2.1.2 价值维度

鉴于图书馆的性质与企业等营利性机构不同,图书馆不能简单地将经济效益作为绩效评价的唯一依据,所以在对图书馆技术进行绩效评价时也需要对其应用产生的间接的、深远的、隐性的定性效果进行衡量,这些要素在本研究中定义为价值维度。图书馆技术绩效的价值层面是图书馆技术与其他绩效评价个体的显著差异之处,体现了图书馆作为一类公共组织在社会中所承担的责任和发挥的重要作用。利用价值维度进行图书馆技术绩效的评价,是与图书馆自身特点相契合的结果。在国外,受经济危机影响,越来越多的图书馆意识到生存危机,更注重图书馆价值的评价,如英国北爱尔兰、澳洲文化部门对图书馆价值进行考察[14]。学界对图书馆价值的评估主要视角(评估对象)如表1所示。

表1 近年有关图书馆价值的研究

结合过往研究,本文定义的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价值维度主要可以通过经济影响和社会价值两方面进行衡量,其中经济价值与效率中的经济效益相对应,特指技术的存在对地区经济带来的整体影响;社会价值则是专指潜在的、非计量的社会效益。

(1)经济影响。经济影响主要是指图书馆技术的存在给一个地区经济带来的整体影响。经济影响关注的不是图书馆读者获得的直接效益,而是公共图书馆对经济整体的影响。如果技术的应用能给地方经济带来扩散性的深远影响,这个技术就是绩效良好的。一般而言,过往研究中所提到的图书馆经济影响大致覆盖了就业、消费等方面,将其应用到图书馆技术绩效中,可以理解为图书馆技术的应用对专业岗位的增加带来的经济效益,图书馆技术应用引起的其他消费品消费需求增加所带来的经济影响,或图书馆技术应用使得相关产品价格提升所带来的经济效应等。总而言之,图书馆技术绩效的经济影响着眼于图书馆整体对社会产生的财政方面的增值作用,在社区或局域内经济健康发展、修复等过程中起到的积极作用等。

(2)社会价值。社会价值主要指图书馆应用技术后对社会群体物质、精神的满足程度,是图书馆技术应用对图书馆与社会交互过程产生的影响。一个技术的应用如果能起到带头作用,引领行业发展,那其社会价值必然是较高的。同时,技术应用的创新性、可借鉴性也影响着技术应用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地位。技术应用对于图书馆而言,也应该能增强图书馆在变幻莫测环境中的应变能力,使得图书馆能够在社会中找到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的社会影响力,提升自身的社会地位。此外,绩效良好的技术应该也是能够满足社会群体的信息需求,增强社会群体各方面需求满足程度,从而与图书馆的社会功能相吻合。

2.2 辅索引:时间和层次维度

时间(Time)和层次(Hierarchy)维度是将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和系统论引入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产物。这两个维度不能单独存在,需要与主索引两个维度结合共同构成多维、立体的评价框架。

2.2.1 时间维度

技术的生命周期与图书馆技术绩效具有内在一致性,将图书馆技术的生命周期理论纳入到技术绩效评价中符合现实实际情况。每个阶段中技术与人产生的交互不同,发挥的效用不同,需要评价的内容不同,因此不同生命周期的图书馆技术绩效是各有侧重的。

传统的技术生命周期基本遵循了技术从“摇篮到坟墓”这一过程,但是在实际划分中,采用的划分标准并不相同,总体而言有以下分类方法,如表2所示。

表2 技术生命周期模型分类

目前多数研究采用的技术生命周期为四阶段理论或五阶段理论,其中Foster的理论影响力最大,即将生命周期划分为萌芽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这些生命周期的划分方法以技术使用或发展的关键点为不同阶段的区分依据。结合图书馆技术的实际情况和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实际要求,本研究主要以“使用”为区分节点去划分图书馆技术生命周期的阶段。

首先,图书馆技术与一般技术的发展轨迹并不是完全一致的。图书馆技术自身有其生命周期,而图书馆技术的生命周期和技术自身的生命周期可能相差甚远。例如,有的技术已经在图书馆外成熟广泛应用,但是在图书馆内仍然处于萌芽期。因此,如果使用一般性的生命周期而不是针对图书馆自身设计的生命周期,在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时就会出现偏差。

其次,如果按一般性的生命周期进行技术生命周期界定,不同图书馆所处的时空环境可能会被忽略。不同地区图书馆、不同时间段图书馆所处的时空环境、内外部环境是不同的,这就意味着不同环境下图书馆技术所处的生命周期也可能是不同的,因此如果按成熟度进行区分,就可能导致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实际和理论相脱节。因此,选用技术应用时间点作为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就能增加绩效评价的灵活性,使得不同图书馆根据应用的时间点自行选取绩效评价的指标,从而使得绩效评价的结果更具有代表性和实用性。

最后,按照一般性的生命周期划分对于图书馆技术评价而言只能愈发复杂。随着社会发展,ICT的生命周期呈现出越来越短的趋势[34]。在现实情况下,如果对技术生命周期进行过于细致的划分既不现实也不实用。如此只能加大绩效评价的难度,加重绩效评价的负担,使得绩效评价脱离现实。同时,图书馆技术主要着眼于技术应用前后的绩效对比,对于萌芽期或者衰老期的技术绩效评价并不是绩效工作的重点——图书馆技术的投入主要存在应用投资,因此有的放矢的进行评价才是最经济、最实用的评价法则。对此,以技术应用为生命周期的划分节点,进而设计绩效评价指标是对时间划分的最佳选择。它既能减轻绩效评价的难度,加快实际工作效率,又能清晰地反映出关键时间点绩效的差异,体现绩效评价的实用性和灵活性。因此,本文以技术应用这一关键时间点为图书馆技术生命周期的划分依据,将图书馆技术生命周期划分为:技术应用前、技术应用后两个阶段进行讨论。

(1)技术应用前。技术应用前大致覆盖传统生命周期的萌芽期、摇篮期等。这个阶段的图书馆技术仍处在初步发展时期,应用、使用并不成熟,图书馆往往购买一定的软硬件物质载体进行基础设施升级、开始培养或招纳技术人才队伍、进行技术应用的理念指导和观念教育等,在这个阶段图书馆开始为技术应用做好基础性工作。因此各个基础性工作的阶段都需要纳入绩效考核的效率或价值维度进行评价。

(2)技术应用后。技术在图书馆应用后大致覆盖到技术成长、成熟期后续的所有阶段。随着基本技术问题的解决和其他不确定性的消除,技术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成长期。在应用后,技术的用户群体会不断扩大,技术的宣传和推广不断深入,技术的稳定性在后续的更新中不断增加。此后,技术进入更为成熟的时期,该阶段技术的市场基本趋于稳定状态,成为图书馆的常规业务并纳入图书馆常规服务之中,技术的花费也逐步稳定在技术的日常维护和更新之中。在此阶段技术逐渐为图书馆带来红利,甚至随着时间的推移进一步产生更为深远的经济影响和社会价值。当技术进一步成熟发展时,经历时间考验得以生存下来的技术借由自身长久以来的积累在图书馆业内的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因此其他图书馆也开始陆续采纳这项技术。最后,技术在应用的末期将会逐步衰退,新的技术将会提供更为先进的功能,衍生出更为适合特定时空特征的新服务,原有技术进入衰退期,此时图书馆会进行技术迭代的考量,主要考虑技术更新换代所需要的新成本、技术转换的时间及其他隐性成本,最终实现技术的汰旧或更新。

总之,技术在不同生命周期阶段有不同的效率绩效和价值绩效,不同绩效又与不同利益相关主体紧密相关。根据利益相关主体的层次,可继续划分辅索引的第二维度即层次维度。

2.2.2 层次维度

层次维度是图书馆技术绩效利益相关主体的概括与浓缩。图书馆技术绩效是一个涉及到多个利益相关者和责任相关者的综合性概念。只有对技术交互对象有清楚的划分,才能对图书馆技术绩效的组成部分进行全面的梳理。在绩效评价内容的范畴里,即效率绩效和价值绩效里,每一个绩效组成部分都有其所属的技术生命周期和技术相关责任主体。因此,在划分了图书馆技术的生命周期后,还需为技术赋予层次维度,厘清其利益相关者和有关责任者。图书馆学界的有关研究中已经有部分讨论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出发进行分类讨论,过往研究中主要涉及到的几类主体如表3所示。

表3 图书馆绩效利益相关者研究汇总

结合过往研究成果和图书馆技术绩效利益相关主体的实际情况,本文将图书馆技术绩效所涉及的主体划分为两类,分别为宏观与微观。

(1)宏观层面。宏观层面主要包含社会这一主体。图书馆技术的应用离不开和社会大环境的交互。社会层面不仅要对技术的应用产生一定的投入,如政策支持、社会信息化支持;也接受技术的反作用力,如技术产生的社会价值和经济影响等。因此,在考虑图书馆技术绩效时,要从社会的角度考虑其效率和价值。

(2)微观层面。微观层面是图书馆技术绩效内外部利益相关者的个体要素。毫无疑问,图书馆自身是图书馆技术绩效的微观利益个体,图书馆自身要进行物质和非物质的投入以应用新技术,同时技术的应用也会对图书馆自身产生一定的效果,如图书馆自身的管理、决策、业务、服务,图书馆人力资源等。同时,图书馆的服务对象即用户也是图书馆技术发挥良好绩效不可或缺的一个要素,在对图书馆技术进行绩效评价时,也要考虑图书馆用户的需求和图书馆技术产生的对用户的实际效用。从图书馆技术追溯上游,技术的供应商也是图书馆技术关键的绩效主体,图书馆技术的性价比、议价能力以及图书馆技术应用之后所需要的维护、服务都与图书馆技术供应商息息相关。此外,对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时还要考虑同行业其他图书馆,图书馆作为一个系统不断与外部系统进行信息和能量的交换,这其中就有其他图书馆。在与其他图书馆的交互中,图书馆技术可能承担着信息交流的作用,有时信息技术也成为信息资源贡献或者图书馆联盟成立的限制性或推动性因素,因此其他图书馆作为系统论中外部环境的一部分也应当纳入评价的微观主体。

3 THEV模型的特征

THEV模型是传统绩效评价模型与图书馆技术这一特殊评价对象相结合而形成的创造性评价框架,具有多维性、结果导向性、人本性、综合性、灵活性等特点。

(1)多维性。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THEV模型不是平面的、线性的模型,而是多维度的、立体的模型。THEV模型的多维性首先体现在维度的数量,与传统的IOO模型、3E模型等相比,THEV模型将生命周期和图书馆技术绩效的相关主体引入评价框架,共有四个维度对图书馆技术绩效进行详尽的衡量。其中,既有针对评价内容的效率和价值维度,也有针对技术绩效特性的时间和层次维度,通过四个维度的衡量能够更好的把握图书馆技术绩效的情况,以便于作出科学的绩效结果管理。同时,四个维度之间并不是平行的,而是相互交错的。在THEV模型中,评价的内容集中在效率和价值两个维度,这两个维度也是模型的主轴;时间和层次维度则作为区分不同效率和效果的辅轴,其作用主要是作为辅索引与效率和价值维度进行交叉,从而构成立体的THEV模型。综上,THEV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模型具有多维性,不仅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评价,而且维度之间形成层次交叉。

(2)结果导向性。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THEV模型具有鲜明的结果导向性。与其他图书馆技术评价相比,THEV模型更加注重技术应用的最终绩效结果,而不是技术本身所产生的功能,这也是THEV模型作为逻辑模型的自身特性。图书馆技术的绩效在THEV模型中被赋予了多种内涵,包括不同利益相关主体在不同技术生命周期的技术效率和技术价值。在模型设置中,许多维度都涉及到有关图书馆技术最终产生的结果,短期的、直接的效益,如用户的满意程度、服务质量的提升,长期的、间接的效益如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等。这些评价角度均与过往研究强调图书馆技术自身的技术性能相关的评价有所不同。通过对结果的考察,绩效评价的重心和关注点得以转换,从而能以更现实的角度来审视图书馆技术的真实价值。

(3)人本性。过往的有关图书馆技术的评价研究多将评价重点放在技术本身的性能方面。诚然,技术的性能是技术绩效的一大方面,但更为重要的是技术对使用终端产生的效果。技术最终为人所使用,无论是图书馆用户还是图书馆馆员,都必须与图书馆技术产生交互,因此从人的角度对图书馆技术绩效进行审视尤为重要。在THEV模型中,不论是效率维度还是价值维度都有关于“人”这一图书馆人机交互核心要素的有关评价设置,充分体现了THEV模型的人本性。通过对技术评价人本性的强调,图书馆技术的实际绩效审视将更注重实际效用,更能从人的角度对图书馆技术的升级、更换、汰旧做出合理的决策。

(4)综合性。THEV模型的一大特点就是其兼顾了宏观和微观层面的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组成部分。过往的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研究多集中从微观角度,如用户、技术本身等进行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衡量和计算。然而,ICT是一定时期内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它的发展和应用都与外部社会环境密不可分。因此,在进行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时,还需要从社会的角度、外部环境的角度、宏观变量的角度进行图书技术的绩效评价。THEV模型中的层次维度即是对这一论断的充分体现,通过宏观和微观要素的划分,图书馆技术绩效的有关主体综合性地包含在了绩效评价体系之中,体现出了图书馆技术自身的复杂特性。

(5)灵活性。THEV模型的构建是基于图书馆技术绩效各要素的逻辑关联,THEV模型是一个逻辑模型。正因如此,THEV模型在实际使用时是一个指导性的模型框架,而不是所有内容都确定好的、固定的评价模型。这种框架性的设计为解决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普适性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诚然,图书馆技术本身在时间、空间等层面具有差异性,也与图书馆自身的类型息息相关,这些特点都决定了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复杂性。在这种情况之下,利用逻辑模型而不是数理模型给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复杂性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利用逻辑模型形成的指标集合,不同图书馆技术可以选取适合的指标集,确定符合实际的指标权重,进行实事求是的技术评价。因此,THEV模型是灵活的、有极强适应性的,能为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实务提供可行的操作指导。

4 基于THEV模型的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重点

4.1 效率、价值评价与时间、层次评价的相对位置

在THEV模型评价中,必须明确四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THEV模型的四个维度之间并不是平行存在的关系,效率和价值维度是一个集群,而时间和层次维度是另一个集群。效率和价值维度是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内容,时间和层次维度是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分类依据。两个集群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不属于同一个层面。

同时,两个集群在THEV整体模型中也有相对位置,效率和价值是主要的评价内容,决定了基于THEV模型的评价是绩效评价,不是其他方面的评价,效率和价值是绩效评价的核心,因此是THEV模型的主索引。另一方面,时间和层次均与图书馆技术绩效的内在发展变化一致,是一种贯穿于图书馆技术绩效发展全过程的分类方法,是绩效评价的辅索引,处于必要且次要位置。

4.2 效率评价和价值评价的相对位置

在THEV模型中,不仅四个维度之间分为了两个集群并分别处于主要位置和相对位置。在效率和价值评价集群内部,两者也有主次关系。

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需要尊重图书馆技术所处的组织环境、图书馆技术带来效果的广泛性、图书馆技术服务对象的多元性和图书馆技术管理主体的复杂性。因此,其他技术的绩效评价,如企业内部的绩效评价,注重技术能为组织这一微观主体带来的效益,主要是经济效益。与之不同,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注重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投入产出效率,更重要的是图书馆技术的价值效果,这就决定了在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THEV模型之中,价值评价占据相对略显重要的位置。对隐性的、深远的、间接的图书馆技术价值进行评价更能凸显出技术应用的深远影响和深度价值。

4.3 效率和效果评价的复杂性

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内容,即效率评价和效果评价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体,除了从微观入手对图书馆技术绩效进行评价,还需要跳脱已有的视野,从更抽象、更连通的视角来设计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体系。

(1)质量绩效的优质性。图书馆向其用户提供的应当是质量合格的公共服务和产品,这是从公共产品视角下对图书馆绩效的根本要求。图书馆技术作为图书馆的一部分,且在图书馆服务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更应该强调质量绩效的优质性。可以说,公共服务产品的优质性就是有效性的一大基本要求。在质量绩效的考察中,也要从多个角度进行,不仅要从技术提供的公共服务产品的产出阶段进行内部性能评价,也要在图书馆技术提供公共服务的产品消费阶段进行基于用户的外部评价,强调用户在产品使用消费过程中的自身体验。内部性能评价和用户消费评价可能并不是完全一致的,所以在评价时要追求两者产品质量绩效的共同优质性,而不能忽略其中任何一方。

(2)规模绩效的充分性。图书馆技术提供的公共服务应当是充分的,能覆盖到大多数图书馆用户群体。如果无法实现规模绩效的充分性,则图书馆技术的绩效必然缺乏代表性,图书馆技术所提供的服务存在不均等、不充分、独占等非公共产品的缺点。因此,对图书馆技术这一公共服务产生的绩效也要看重其规模绩效是否充分,并应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群体的不同需求。

(3)伦理绩效的公平性。图书馆作为公共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应当是均等无差别的。在这一图书馆属性的框架下,图书馆技术所带来的功能、提供的服务也应当遵循伦理层面的、道德层面的先进性和公平性。如果不尊重图书馆技术实际效用的公平分配和公正供给,图书馆技术所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可能会与图书馆自身的属性,尤其是作为组织的存在价值背道而驰。因此,在考虑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时,也需要将公平的理念落实到绩效评价过程之中。

5 总结与展望

本文基于绩效评价的经典模型结合图书馆技术应用的实际情况,以效率和价值为评价主要内容,结合图书馆技术生命周期和图书馆技术利益相关者,创新性地提出了具有立体性、多维性、灵活性等特征的THEV模型。同时对THEV模型的基本内涵和限定以及结构和特点进行阐述,并探讨了使用该模型进行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重点和要点。后续研究应解决三大问题。

首先,对于图书馆技术生命周期的划分问题,后续的研究可以考虑从实际工作的角度对技术生命周期进一步细分,通过细分的生命周期更有利于评价结果管理,便于对特定时间点关键绩效进行定位。

其次,基于THEV模型的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评价对象是图书馆技术,本文尚未对图书馆技术的具体内涵和范畴进行定义。目前学界对图书馆技术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的定义,也没有较为完善的分类体系,因此真正适合使用本模型进行绩效评价的图书馆技术还有待进一步考察。

最后,THEV模型是一个逻辑模型,是一个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框架。图书馆技术绩效评价的具体实施还需要具体的指标和指标构成的指标集。因此,后续的研究可以基于本模型进行指标集的设计和相关实证研究。

猜你喜欢
生命周期绩效评价维度
全生命周期下呼吸机质量控制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PPP项目绩效管理与绩效评价探究
认识党性的五个重要维度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从生命周期视角看并购保险
民用飞机全生命周期KPI的研究与应用
企业生命周期及其管理
基于因子分析的传媒上市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绩效评价在委托管理酒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