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景茂 李 哲 郭 杰 郭晓亮 段媛媛
(1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湖北 恩施 445000;2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17)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为菊科(Asteraceae)苍术属(Atractylodes DC.)植物白术的干燥根茎,是大宗常用中药材,有补脾健胃、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的功效,为多种中成药的原料药,广泛分布于湖北、安徽、河南、浙江等地[1]。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气候、环境适合极其适合白术生长,一直为是白术的主产区,有悠久的种植历史。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7年第79号公告将“咸丰白术”列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008年咸丰白术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通过验收[2]。随着白术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白术病虫害发生程度在湖北省呈加重趋势,严重影响白术的产量[3]。同时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指导,种植户大肆乱用各类化学药剂,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增强了有害生物的抗药性,还严重损坏了白术的品质。本研究基于白术套种玉米,研究玉米对白术产量和病害发的影响,为白术增产提供研究新思路。
试验点设为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湖北省农业科学院中药材研究所白术实验基地,海拔约500m,中纬度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春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较冷,年均气温11.5℃,无霜210d,年均降水量1450mm。土壤为沙壤土,pH值为5.4,土层厚度90cm以上。
白术为恩施产“鸡腿”白术;玉米品种为夏丰228号(北京四海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起厢栽培,厢高25cm,宽1.5m,白术采用种籽繁殖,条播,667m2用种约5kg,行距15cm;玉米种植于厢间,东西走向,株间距50cm,施肥和管护按照常规方法进行。播种时间为2014年3月1号。设置单作白术作为阴性对照。
图1 2014年6月28日白术套种玉米田间照片
2014年10月1日,按照5点取样法,每点调查10株,统计白术根腐病病、叶斑病发生率、及白术株高和根茎鲜重。
2014年10月1 测量白术株高和根茎鲜重,根据实际测得数据可知,在株高上,套种玉米后,白术平均株高为59.08cm,而单作为51.34cm,套种比单作平均株高多出7.74cm,增幅达13.1%;套种模式下白术根茎鲜重为22.32g,而单作白术根茎鲜重为20.2g,套种比单作的平均高2.12g,增产达9.4%,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种植模式对白术株高和根茎鲜重影响
经过统计,套种玉米后,白术叶斑病平均发病率为12.8%,而单作模式为17.2%,套种模式叶斑病平均发病率下降了25.58%;套种时,白术根腐病发病率为6%,而单作时为8.6%,套种模式根腐病平均发病率降幅达30.23%。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种植模式对白术病害的影响
目前,白术因为病害问题,导致其产业规模受到限制,同时品质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目前白术病害的防控手段主要是利用化学药剂,杨成前报道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在田间对白术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效[4],游景茂报道30%苯甲·丙环唑乳油和430g/L戊唑醇悬浮剂对白术根腐病有较高的防效[5]。2017年2月8日新修订通过的《农药管理条例》规定,农药使用者应严格按照农药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剧毒、高毒农药不得用于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农药登记管理办法》(农业部令2017年第3号)对特色小宗作物农药登记作了具体规定,这些管理办法的制定对中药材用药进行了严格规范,因为白术目前没有相应的药剂登记,面临无药可用的局面。
本研究从生态角度出发,利用套种的方法实现白术增产和降低病害发生,通过白术套种玉米,给白术提供遮阳条件,实现套种白术平均株高比单作增加13.1%;根茎鲜重增产达9.4%,套种模式叶斑病发病率下降幅度25.58%;根腐病发病率降低幅度30.23%。显然白术套种玉米模式,可以增加白术产量,同时降低白术主要病害发生,而且一定程度上消减了相关规定对白术产业有害生物防治上无药可用的影响,对于稳定白术产量,降低化学药剂使用,维护生态环境,提高种植户收入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