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引导在危重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的应用

2019-01-07 23:40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4期
关键词:置管锁骨无菌

刘 鑫

(四平市第一人民医院电诊科,吉林 四平 136001)

危重症患者病情凶险,因此需要医护人员快速建立有效静脉通路以保证输血、输液的顺利进行。但危重患者机体循环较差,外周静脉塌陷,故需要建立中心静脉通路;而传统颈内静脉穿刺易误入动脉,或者即使穿刺成功也可能出现补液通道不畅等现象,影响治疗的顺利进行[1],因此快速、准确的建立静脉通道,已成为保证临床抢救工作的重要任务。我院在部分危重症患者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应用超声引导下,发现其穿刺、置管效果较为满意,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自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在我院抢救中应用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的55例危重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9例,女26例,年龄12~70岁,平均(56.39±4.04)岁;体质量40~72 kg,平均(60.05±3.33)kg。另选取同期传统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未使用超声引导)患者55例作为参考组,男28例,女27例,年龄12~69岁,平均(55.98±4.11)岁;体质量40~71 kg,平均(60.02±3.40)kg,研究实验均符合医学伦理学标准,且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术前与患者或家属沟通,获取患者或家属同意。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参考组:由急诊科或ICU医师独立操作,线阵探头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穿刺。本次穿刺选择股静脉、颈内静脉为入路,具体选择依照患者疾病类型以及血管条件等综合分析。观察组在超声科工作经验3年以上的医师辅助下,由超声定位下引导下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具体操作如下:①以血管短轴定位法预穿刺血管,获取血管横截面图后,在体表用记号笔标记;②血管长轴标记血管的纵向走形,并对患者血管状况进行观察;③常规消毒,铺无菌单,穿刺部位局部浸润麻醉,采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耦合剂,获取静脉、相近动脉的实时二维超声图像,超声引导下穿刺,术中通过频谱动态分析动静脉,可适时进行超声扫描以明确穿刺位置。

1.3 观察指标:统计两组患者静脉置管一次穿刺成功率;若初次置管失败则改换其他位置穿刺;统计两组穿刺至回抽静脉血时间、穿刺次数、管道留置时间;记录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如血胸、气胸、误穿动脉、形成血肿、动静脉瘘、血栓形成、感染等。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20.0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s)符合正态分布,以t检验;计数资料以χ2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及穿刺次数比较:观察组52例一次穿刺成功,其余患者超声引导下2次穿刺成功,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4.55%,平均穿刺次数为(1.12±0.21)次;参考组45例一次穿刺成功,6例患者2次穿刺成功,4例患者3例改为其他部位穿刺,一次穿刺成功率为81.82%,平均穿刺次数为(1.88±0.45)次,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平均穿刺次数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穿刺至回抽静脉血时间、管道留置时间比较:观察组穿刺至回抽静脉血时间、管道留置时间分别为(4.36±0.63)min、(7.36±0.58)d,参考组穿刺至回抽静脉血时间、管道留置时间分别为(6.77±0.59)min、(5.77±0.60)d,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观察组感染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64%;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8.18%,分别为误穿动脉2例、血肿形成3例、动静脉瘘2例、感染3例,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3 讨论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为急诊科常用的诊疗手段,尤其是危急重症患者的抢救中、血液净化、肠外营养、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方面[2]。以往临床主要依据体表解剖标志定位穿刺,盲目性较大,一次穿刺失败率较高,且在穿刺过程中,极易引起穿刺点异常出血、动脉误穿等严重并发症[3];另外在确定是否穿刺成功时,主要依赖血管回血压力、颜色等,但该方法具有一定盲目性、主观性。

近年来,随着影像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引导技术在临床普遍使用,而小型超声仪器具有分辨率高、便携性的优势,使其在床旁诊断、治疗中普及。介入超声能够同步动态观察局部形态、解剖结构,指导操作过程,具有图像清晰、引导精确、费用低廉、无放射损伤的优势,因此在危重症急诊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受到医护人员的青睐[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穿刺次数、穿刺至静脉回血时间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参考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①超声引导,医护人员能够直观清晰的观察到锁骨下静脉宽度、走形、解剖情况、血流状况以及周围组织器官解剖位置等[5]。②超声动态、实时引导,可直观的观察穿刺针走向、进程,是否进入锁骨下静脉等,提高穿刺安全性。③穿刺置管完成后,超声可观察上腔静脉内导管情况,明确导管位置。另外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管道留置时间明显长于参考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参考组,分析认为:超声引导下,医护人员能够更好的控制穿刺针走向,避免其穿刺动、静脉瓣等,降低了静脉血栓的发生。以往多采用锁骨下静脉穿刺置管,然而临床实践证实,锁骨下静脉可引起气胸、血胸,不利于急诊抢救,且锁骨还可影响、阻碍超声的视野[6],因此本次研究中放弃锁骨下静脉穿刺,而选择股静脉、颈内静脉。本次研究中,观察组2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感染,分析认为可能是由于患者病情危重,急诊操作中,消毒不彻底引起,因此在中心静脉穿刺置管中,医护人员要严格按照无菌操作,用无菌手套,术中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耦合剂,降低感染风险。

总之,超声引导下中心静脉穿刺置管能够提高一次成功率,降低置管并发症,减少患者痛苦,在急诊科、ICU等科室内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置管锁骨无菌
“扇形折叠法”治疗巾在“三巾”无菌盘中的改良应用
新型一次性无菌治疗巾的设计及应用
锁骨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呵护锁骨皮肤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无菌操作技术在无菌制剂生产中的应用
呵护锁骨皮肤
PICC标准护理对置管患者自护能力和质量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