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护理对青光眼患者术后自护能力及远期疗效的影响

2019-01-07 17:13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1期
关键词:青光眼状况心理

高 颖

(吉林省辽源市中医院,吉林 辽源 136200)

青光眼发病机制复杂,多见视力降低、眼压上升、视野缺损等症状,也是导致眼盲的主要疾病[1]。手术是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手段,对青光眼手术患者,术后及时干预指导,使患者能以高效的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自己生活质量。本文就对青光眼手术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护理的效果进行探讨,以为青光眼术后患者的护理措施提供参考。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在至2017年1月收治的青光眼手术患者72例,患者认知功能、精神功能良好;积极性高;能主动配合护理;按照随机双盲法分为两组,观察组36例,男、女患者各为23、13例;年龄:35~75岁,平均(49.37±6.82)岁;对照组36例,男、女患者各为25、11例;年龄:35~72岁,平均(50.58±6.93)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资料以统计学软件处理后(P>0.05),可进行比较。

1.2 护理方法:对照组患者临床护理选择常规护理。医护人员需先评估患者病情、体征变化,向患者讲解手术方法及注意事项,注意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选择认知行为护理。①成立认知行为护理小组。由专科医护人员、经验丰富护理人员组成认知行为护理小组,对其予以系统性培训,待专业知识、护理技能、沟通技巧考核成功后就可上岗。根据患者病情、心理、文化程度,制定综合规范的行为认知干预。②心理干预。针对患者病情、心理状态成立心理治疗室,对患者予以一对一心理干预,每次持续50 min心理指导。评估患者认识状况,比如抑郁、烦闷、焦虑等情绪,分析其原因,采取针对性心理护理指导。③认知干预。评估患者病情、文化层次、疾病认知程度等,制定个性化认知干预。通过采用个别教育、小组教育、集体教育、健康教育资料及院外延伸护理方法,加强患者认知干预。其内容包括:滴眼药、眼压检测、眼球按摩,讲解青光眼发病原因、预后、治疗方法、诱发因素、预防知识等。并为患者制定个性化院外延伸方案,通过运用网络信息技术: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电子邮件、短信、电话等随访方式为患者提供院外延伸健康教育。指导患者生活干预,避免劳累及生活各种因素刺激,适量运动,规范生活。⑤家庭干预。患者出院时,建立患者个人档案,记录患者个人信息、联系电话、自我管理教育内容。每月定期或不定期随访,了解患者家庭状况,通过对家属认知干预,以此来获得家庭支持。定期发送病情追踪卡,了解患者是否按时服药、眼压自我检测、饮食运动、诱发因素避免、心理自我调节等,针对性指导与帮助,监督患者实施情况。

1.3 评价指标。自护能力[3]:通过自护能力量表评价患者自护能力,包括健康知识、自我管理、自我责任感及心理状况四个维度,每个维度计100分,分数越高,患者自护能力越强。远期疗效[4]:对患者随访16个月,调查患者术后致盲率。

1.4 统计学方法:运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为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用独立配对t值检验,为百分比率表示计数数据用卡方(χ2)检验,当数据检验显示P<0.05时,说明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自护能力比较:观察组健康知识(86.28±5.49)分、自我管理(87.13±5.28)分、自我责任感(86.97±6.10)分、心理状况(87.48±5.74)分,对照组健康知识(71.21±5.84)分、自我管理(70.96±8.23)分、自我责任感(71.58±7.45)分、心理状况(72.52±8.30)分,数据比较存在统计学意义(t=11.281、9.922、9.553,8.895;P=0.000、0.000、0.000、0.000)。

2.2 两组患者远期疗效比较:随访16个月,观察组患者未出现眼盲状况,对照组致盲率16.67%(6/36),两组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45,P=0.033)。

3 讨 论

手术是目前临床治疗青光眼的主要方式,多是因眼压升高致视野缺损、视盘凹陷,属于终身性疾病,也是导致患者眼盲的主要疾病[4]。虽然青光眼致视功能缺损不可逆,但及时手术治疗及精心护理干预,能稳定患者视功能,减少眼盲发生。而青光眼术后患者,由于病情不可逆,病程时间延长等,所以对手术患者,需及时干预处理,提高患者自护能力,使患者能积极规避日常生活中诱发青光眼因素,减少患者日后眼盲发生[5]。本次研究调查发现,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自我管理、自我责任感及心理状况较对照组显著提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此调查结果可看出,对青光眼术后患者采取认知行为干预,能提高患者自护能力,患者掌握全面的青光眼知识,具备较高自我责任感,能加强自我青光眼术后管理,同时患者良好的心理状态,能积极面对术后恢复。而认知行为干预的实施,消除患者不良情绪,改变患者错误行为,利于引导患者错误认知、态度及行为改变,患者出院后能遵医嘱用药,调整生活方式,患者科学规范的自我管理方式,以此积极避免视功能损害,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提高[6]。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患者远期疗效分析中,随访16个月,观察组患者未出现眼盲状况,对照组致盲率16.67%,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对青光眼术后患者采取认知行为干预,能充分调动患者主观能动性,患者自我评估后能发现自身问题,并采取积极有效规范干预;通过必要心理室干预,发现问题并制定新的护理目标,通过健康教育引导患者内心错误认知,帮助患者建立科学的生活习惯。在患者认知行为干预护理中,加强患者家庭干预,建立延续性护理方案,使患者得到必要的家庭支持,帮助患者纠正错误认知及行为,以此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减少患者致盲发生。总而言之,对术后青光眼患者采取认知行为护理,能提高患者自护能力,减少患者致盲发生,具较高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青光眼状况心理
青光眼问答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声敏感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调查
“青光眼之家”11周年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防治青光眼,别只盯着眼睛看
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状况依然会保持稳健
中医药治疗青光眼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