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 峰
(凤城市中心医院外五科(微创外科),辽宁 凤城 118100)
近些年,随着环境及人们饮食行为方式的改变,结肠癌的发病率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结肠癌发病早期较为隐匿,大部分患者直至出现便血、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相应症状才就诊,但此时大多患者病情已经进展为中晚期,有的甚至已经发生转移或浸润,这是结肠癌预后比较差的一个重要原因[1]。手术是当前临床治疗结肠癌的重要治疗手段,笔者旨在探讨腹腔镜结肠癌切除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对老年结肠癌患者的效果,以期为老年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提供临床实践指导参考依据。
1.1 一般资料:随机将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老年结肠癌患者分到观察组(n=48例)和对照组(n=48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61~79岁,平均(65.52±3.31)岁;TNM分期:I期11例,II期17例,III期2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27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61~79岁,平均(65.43±3.25)岁;TNM分期:I期13例,II期16例,III期19例。观察组及对照组患者的性别、年龄、TNM分期等一般资料相比,统计结果均显示P>0.05,表示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观察组患者施以腹腔镜结肠癌切除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施以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两组患者均采取气管插管行全麻麻醉,观察组采取4孔操作法操作,对照组以腹部正中位置作为切口,根据血管的解剖标志进行分离,并对中央血管进行高位结扎,在血管根部将回结肠血管、结肠中动脉右支血管、胃结肠静脉干进行离断,然后对肠系膜淋巴组织进行充分的清扫。然后沿着结肠系膜周围的脏壁层筋膜间的无血管区域进行锐性分离,并将肿瘤及肿瘤周围的淋巴结及血管脏层筋膜进行彻底的剥离。整块切除系膜组织,并在体外行吻合器消化道重建术。对照组开腹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操作步骤基本与观察组的腹腔镜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步骤一致。
1.3 观察指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在统计软件SPSS16.0进行分析,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以χ2检验作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作为计量资料组间比较的检验方法,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6.25%(3/48),其中不完全肠梗阻1例,下肢静脉血栓1例,肺部感染1例;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8/48),其中切口脂肪液化1例,不完全肠梗阻2例,淋巴瘘1例,下肢静脉血栓2例,肺部感染2例;两组比较,P<0.05。
结肠癌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其特点是发病率高、预后差等。手术是治疗该病的主要手段,传统的开腹结肠根治术由于切口较大,创伤大,术后出现切口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大大增加,加之老年患者的耐受力下降,因此开腹手术的效果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腹腔镜手术在减少术中出血量、减少恢复时间等方面的优势已经被广大临床医师及患者认可,因此腹腔镜手术在结肠癌手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2]。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是近些年出现的新型手术治疗手段,其具有操作简单、患者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已经成为老年结肠癌患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几年的临床实践研究显示,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传统结肠癌根治术。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析原因可能是由于腹腔镜可以为术者提供清晰的视野,能使术者更加精准的进行手术,减少了机体的损伤,大大减少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腹腔镜可对腹腔进行全面的探查,并且摄像头具有一定的放大效应,使术者更容易辨认血管,能更彻底的游离及清扫淋巴结,也能更好的保护周围的组织,减少手术对周围结构的损伤。同时在腹腔镜辅助下,能在充分保护周围淋巴管、神经、血管的前提下,清扫更多的淋巴结,从而大大提高了手术的效果。笔者体会,右半结肠的血供较多,因此在手术过程中应加强对右结肠动脉及胃肠静脉干分支的保护,以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3]。
综上所述,在老年结肠癌患者中施以腹腔镜结肠癌切除联合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可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改善患者的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