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国宏
(1.辽宁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辽宁大连 116092;2.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军事文艺创演系,北京 100091)
2019年,在举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人民解放军也迎来了它92岁的生日。92年前,南昌城头枪声响起,划破了沉寂许久的天空,它如同春雷滚滚,给苦难的中华民族带来了希望。从此,中国共产党有了自己的武装力量,新型人民军队就此诞生。从那以后,人民军队经历战火洗礼,秉承着崇高的信仰,始终坚定地跟随党,他们突破无数艰难险阻,战胜一个个劲敌,百炼成钢,一路高歌,一路凯旋。
70年斗转星移,70年沧桑巨变。在中华民族苦难的奋斗历程中,人民军队始终把国家的利益视作比生命还重要,将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作为根本的宗旨,坚定地守护着祖国和人民,用他们的血肉之躯筑起最坚固的防线。面对一个个号称不可战胜的劲敌,我军官兵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他们历经战火硝烟的洗礼,创造一个个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取得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为国家富强、民族的独立与振兴、人民幸福与安康建立不朽的功勋。那庄严的五星红旗是用无数革命先烈的鲜血浸染成的颜色,那傲世群雄,迎风飘扬的昂扬姿态是无数英雄用他们火热的生命托举起来的。军旗永随党旗红,人民军队之所以汇聚起源源不竭的奋进动力。归根结底是夯实了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思想政治基础。建立优秀的军营文化是部队思想政治阵地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统一官兵的思想,塑造钢铁意志,培育战斗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高唱嘹亮的军歌是我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之一。嘹亮的军歌伴随着人民军队的战斗历程,书写了人民军队的辉煌历史。每一个不同的历史时期都有极具代表性的优秀的军旅声乐作品出现,以其特有的形式,生动地记录了我军胜利前进和发展壮大的足迹。70年来,广大部队文艺工作者积极投身火热的军营生活、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伟大实践,创作出一批又一批脍炙人口的优秀文艺作品,塑造了一批又一批经典艺术形象。优秀的军旅音乐作品,不论是在革命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发展时期,对于塑造我军官兵的优良作风,提高和巩固部队战斗力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1949年10月1日,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庄严的时刻,毛主席像全世界人民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受尽了苦难的中华民族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人民解放军的发展也进入了崭新的发展时期,为建设一支正规化、现代化的人民军队而努力。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音乐艺术也伴随着国家和军队的发展而大踏步的前进,新中国的军旅音乐就此起步。
在以和平与发展为大背景的时代主题下,战争威胁依旧存在。因此,战争与和平就成为了这个时期解放军音乐创作的两个基本主题。此外,伴随着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全方位的复苏与发展,我军音乐事业也开始从战时军队音乐文化逐渐向具有军旅特色的兼顾专业性的音乐文化体系的建设探索。
本时期我军音乐创作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始终坚守和传承我军自建军以来的文艺路线、政策,即:我军文艺工作是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切实贯彻“为兵服务”,为巩固和提高部队战斗力服务的根本方针,以创作群众歌曲,为部队官兵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和音乐作品为根本出发点。筑牢人民军队艺术工作的红色底色不变色。另一方面,兼顾艺术性、专业性的提高,同时继续大力加强部队基层文化建设。
随着军队的整编,一些隶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文艺团体相继成立。1952年,解放军军乐团成立,1953年5月,总政歌舞团成立。随着海军,空军的组建,隶属于他们的海政、空政文工团也相应成立。音乐队伍也得以壮大,音乐创作与表演都有了新的发展。并注意大力促进基层部队的文化生活。由此,基层的音乐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并诞生了一批受到广大官兵喜爱,并在全国范围内引起广泛影响的优秀作品。有反映革命战争的,如:《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全世界人民团结紧》等作品;还有一些反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反映各军兵种气质的军旅声乐作品。这些被部队官兵所深深喜爱的军旅歌曲,以其积极乐观,悲壮崇高的英雄主义气概和质朴、生动的音乐语言真切地记录了建国初期人民解放军的光辉形象。还有一些优秀的作品出自战士之手,他们熟悉火热的部队生活,以炽热而真挚的情感,乐观的情绪,质朴的语言,动人的旋律,崇高的革命情感,实实在在地记录着部队中那一个个绝对忠诚党、忠诚人民的好战士的光辉形象,情感真挚,感人肺腑,唱出了一线部队官兵的心声和坚定忠诚,不畏牺牲的崇高品质。得到了广大部队官兵以及全国人民的深深喜爱。如:《我是一个兵》。另外,反映我军进军大西北、大西南,解放边疆、建设边疆的热火朝天的冲天干劲的精神面貌。如:《歌唱二郎山》、《新疆好》、《凯歌进新疆》等作品。还有一批反映我军现代化建设历史进程的作品如《炮兵之歌》、《人民海军向前进》等作品反映了人民海、陆、空三军建设新中国的火热情感以及保卫祖国的领土、海疆、及领空的主权和不受侵犯的个革命的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等。
在党和国家对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关怀与领导下,这一时期的军旅歌曲在题材的多样性与内容的丰富性方面所展示出来的成果是显而易见的,在艺术上也开始呈现风格各异、形式多样、个性鲜明的繁盛景象,部队专业作曲家的创作更加专业化、他们的创作也更趋于完善。
建国十七年,我军文艺工作也迎来了解放军音乐史发展的第二次历史高峰,军旅声乐艺术的更是百花齐放。不论是军旅歌曲的创作大型合唱作品的创作以及歌剧艺术的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一批技术精湛,思想深遂的艺术作品的诞生。如:大型声乐作品《长征组歌》、歌剧《江姐》等突出表现了军队艺术家高超的创作技术和专业化的水平。这些作品早已成为了经典力作永远镌刻在解放军音乐历史长河中,并早已成为社会主义优秀的艺术精品的代表。这些经得住历史的考验的优秀声乐艺术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鼓舞人心的力量。同时,部队有相当一批优秀的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在火热的斗争生活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大潮中成长起来,并成为了我军文艺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的创作和演出具有鲜明的部队气质,融“战斗性、群众性”为一体,并对“革命化、民族化、群众化、”的艺术追求有着深刻的体现。全方位的展现了新中国建立后,我国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以及人民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光辉历程。
经历了十年浩劫,社会主义中国赢来了春天。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确立了党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社会主义事业全面进入复兴和发展的新时期。中国再一次振翅腾飞,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拥抱整个世界,进入了崭新的时代。
80年代初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我军坚决捍卫祖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的不被侵犯,沉重打击了越南侵略者和苏联霸权主义的狂妄野心,有力地推动了世界反霸权主义统一战线的发展。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的伟大胜利,是对正处于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的中国在政治上、军事上取得的重大的胜利,为社会主义祖国迎来了宝贵的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大环境。中国人民志愿军,为祖国一心一意建设社会主义做出了巨大的牺牲与贡献。这些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成长起来的新时期的英雄,就成为了本时期军旅音乐家们创作的主题。从这时期创作的文艺作品来看,艺术家们着力刻画了新一代革命军人继承先烈的光荣传统,为祖国和人民能做出的巨大的牺牲的崇高信仰。在创作中,除了注重宣传作用,更注重音乐作品本身的艺术性,艺术家开始倾向于深入挖掘普通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一种抒情风格的军歌创作风格在形成。如:《再见吧,妈妈》、《我爱老山兰》等。
此外,“二为”①方针的提出,是我党的文艺政策的重大调整,也是文艺界拨乱反正的极为重要的一步。从此,“二为”成为新时期党的文艺方针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创作的方向。改革开放,古老的中国向世界张开双臂,经济、文化全方位、多领域广泛交流与发展,促进了文化的交融。西方国家的主流音乐、流行音乐、民族民间音乐、以及我国港台地区流行音乐的传入,为新时期军旅音乐创作打开了一扇窗,也深刻影响着新时期军旅声乐作品的创作。军旅抒情歌曲的写作方面,很多作曲家在创作上都吸纳流行音乐的创作元素,使得作品题材虽厚重,但给人感觉既亲切质朴,又真挚感人,同时又紧跟时代的潮流,受到军内外听众的广泛喜爱。
大批讴歌时代精神,反映时代气息的应运而生,极大地丰富了社会主义先进音乐文化的宝库。这些优秀的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反映了祖国和人民军队快速发展的面貌。我军文化事业进入了蓬勃发展的时期,本时期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艺工作的历史上最令人瞩目、成绩最突出的20年。这期间,人民解放军音乐历史发展也迎来了第三次历史高峰。这一切,得益于军旅艺术家们长期扎根在火热的军营中、在战火中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探索实践中积累了丰富而坚实的创作经验,他们的创作进入佳境,趋于成熟。
一批富有深情厚意、动人旋律,令人耳目一新的抒情歌曲被创作出来。这些歌曲旨在讴歌当代革命军人的默默无闻、甘于牺牲、无私奉献的崇高境界和高尚品格,这些歌曲的音乐文学内容,朴实而真挚,意境深远,没有宏大的主题旋律,没有波澜壮阔的颂歌式的昂扬,但却在委婉、抒情、动人的诗意化的文学语言中深刻表达了与“崇高美”、“坚实厚重之美”相对应的“凄婉之美”。这样的作品更具有一种动人心魄的艺术魅力,音乐文学作者们将热血男儿坚毅挺拔的军人外在形象,与他同样拥有一颗细腻质朴多情的内心世界做出强烈的对比,使得这种看似温柔的力量却有着更为深刻感人的力量,从而使得军人的形象更加高大,伟岸,他们崇高的奉献精神也在家国的大情怀中得以升华。如:《军港之夜》、《浪花啊,浪花》、《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十五的月亮》、《妈妈如果思念我》、《说句心里话》、《望星空》、《军营飞来一只百灵》、《战地百灵》、《边关军魂》、《长城长》等。
20世纪80—90年代的军旅声乐可谓人才辈出、佳作叠出,特别是有一批优秀的军旅音乐家队伍———以阎肃、李幼容、贺东久、王晓岭、石顺义等为代表的音乐文学作家和以张千一、印青、王祖皆、张卓雅、王锡仁、士心、臧云飞等为代表的作曲家。他们具备高超的创作技法和厚实的文化积累,并发自内心地对祖国、对人民、对火热的军营一往情深,满怀真挚。他们沐浴着改革开放、砥砺奋进的新时期的朝阳,用他们的优秀作品引领了整个90年代。这些作品以其深邃的思想厚度,精益求精的艺术高度,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深深喜爱。
这时期,军旅声乐艺术的题材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表现手法更加娴熟,呈现出风格和形式的多样性。进入到和平发展时期,冲杀战场,激情高昂的战斗精神的作品已不再是军旅声乐创作的主要方向,而表现军人内心世界的,奉献精神的军旅抒情歌曲开始成为了这个时期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方向,像一股清流一样温暖军心、民心。同时,也在和平时期把子弟兵与人民群众的情感距离更为拉近。音乐创作又迈入了崭新的发展阶段。
回望我军的光荣征程,一首首壮丽的军歌,鼓舞代代官兵奋勇向前。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文艺战士与一线官兵并肩战斗、流血牺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他们又与战友们共同保卫祖国、抢险救灾,哪里有危险,哪里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丰富的军旅生活体验,使军队的文艺工作者创作出了大量感天动地、可以世代传唱的辉煌诗篇。
70年来,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文艺工作者与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踏着与新中国文艺工作努力前行的节拍、唱响新时代砥砺前进的壮美旋律,谱写出一曲与祖国同行、与时代共进的恢弘乐章。
我军声乐艺术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发展中,从战争年代的以鼓舞战斗力、反映火热的战斗生活为主,只有相对比较简单的歌曲作品,逐渐发展成为了具有较高的专业性、艺术水准、独特艺术风格,包括歌曲、大型合唱、歌剧等样式的门类齐全的声乐艺术。军旅声乐艺术兼收并蓄,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文化的精髓,并把它融入到自己的艺术创作中,在深深扎根民族民间音乐,把中华民族丰厚的历史文化作为汲取创作养分的重要源泉。在此期间,紧扣时代的脉搏,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融革命性、战斗性、崇高性、民族性、大众性为一体的刚柔并济的风格特质,令部队官兵和广大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音乐文学作品不断涌现,非常值得总结。
伟大的时代呼唤伟大的作品,如何体现当代革命军人崇高的精神品格,塑造新时代的英雄,记录我们时代的楷模、找寻英雄的足迹,让他们高贵的品格流芳百世,需要新时代的军旅艺术家们为他们书写壮烈的凯歌。这就需要我们新时代有责任感、有情怀的军队文艺工作者接过前人的接力棒,继续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表现时代英雄的优秀作品。历史一脉相承,总结学习前人的经验,对于发展今天的强军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注释:
①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正式提出用‘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口号代替原来的‘文艺从属于政治’或‘文艺为政治服务’的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