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2019-01-07 15:18
福建茶叶 2019年6期
关键词:感恩学生党员公益

陈 辉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湖南株洲 412000)

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年的“两会”热点关键词搜索中,人大代表多次提倡大学生“要有善良心、要有感恩心”。高职教育发展注重高职院校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等综合素质的提升,由被动学习转为主观能动性学习,并具备岗位所需的必要品格和关键能力。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与教育培养核心素养能力目标一致,有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2014年3月,《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首次提出。2016年9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于2016年正式公布。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新课程标准修订稿在全国征求意见,现已进入最后阶段。核心素养培育对象同样需要延伸到大学生层面尤其是高职大学生层次。

学生党员“感恩”核心价值观的培养是实现立德树人的手段之一。高职营销专业学生核心素养指标构建是完成职业技能培养、人才方案制定、课程标准的基础。课程标准的制定既要关注教育目标等统领性概念,又要基于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来制定。因此也就有了学科素养模型的提出。课程标准的制定既要关注教育目标等统领性概念,又要基于学科本质和育人价值来制定,因此也就有了学科素养模型的提出,可以为区域高职营销专业性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基础。

从研究的实践意义来看,立足培育核心素养、实践于课堂,做好核心素养的学科分解与信息化教学实践探索,推动新课程标准修订内容的学习、解读与落实。要紧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点“立德树人”、难点“如何在专业贯彻实施”和热点问题“教育生态圈构建”。将课题要立足营销专业课堂,向营销类学科倾斜并实践应用,侧重数据搜集等实证研究与课堂实践行动研究,解决市场营销专业教育教学和人才培育实践中的具体问题。

长株潭高职院校地理位置居优,可以形成优势的区位教育资源聚合,为区域提供对接需求的人才资源。而通过对我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学情分析来看,在理论方面,学生已经学习了市场营销相关专业基础课程,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在专业能力方面,学生乐于钻研、勤于实践,主动要求向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转变;但是大部分学生党员在学习过程中核心价值观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导致感恩意识缺乏,造成了一定的教育困境。基于此,为培养我校高职营销专业职业技能,及时了解学生党员“感恩”价值观教育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势在必行,为适应当前经济情景下的就业形势夯实基础。研究对象主要是我校大学生党员,以营销专业的学生活动为切入点,从“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的方式入手培养感恩核心价值观,以期构建出一套适合区域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发展的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真正提高营销专业学生的核心素养和核心技能。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生态圈。现代教育强调生态化,教育生态圈是基于生态经济学基础、利用区域人才教育资源、构筑有利于大学生教育生态经济循环的有利教育环境。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全面发展为核心的文化基础、社会参与和自主发展的三方面能力。为了体现时代性和社会性需求,教育部立足“立德树人”根本要求确定“核心素养”观念,并做为专业课程改革和职业人才培养需求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国外对“核心素养”和“教育生态圈”的研究较为成熟。如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与EC(欧盟委员会)将核心素养理解为“为了新千年学习者的21世纪技能和素养”、“为了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美国核心素养框架,分为三大类核心素养:学习方面技能、信息与技术方面技能、生活方面技能。从以上国外对核心素养的理解中,核心素养偏重于过程性导向,而且对教育创造性、协作、社会技能等要求较高。

国内对“核心素养”的理解研究,主要是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方面进行研究。综上所述,国内外对公民的核心素养体系框架日趋成熟,但是在结合当前学生党员教育背景下,培育高职院校感恩价值观和专业学科核心素养体系方面较少,在对接区域特色优势资源的高职人才培养特色核心素养的培育方面少之甚少,基于此研究区域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核心素养体系构建意义非凡。

3 大学生“感恩”价值观培养的对策研究

构建区域高职学生党员感恩等核心素养培育指标体系,从长株潭职教城区域营销职业技能需求出发,将高职营销专业核心素养体系分为文化底蕴、职业技能导向、社会适应等三方面进行指标构建分析,研究构建其体系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进行实证分析,立足营销专业课堂实践,结合校企合作实践优势,为高职营销专业培养方案和发展导向提供依据。通过“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的方式入手培养感恩核心价值观。通过开展“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微公益实践活动,来推动各院校感恩公益协会工作质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借助各院校公益协会平台,对株洲范围内的需要关爱的老人及单亲留守儿童进行精神扶持和一定的物质协助,培育大学生组织公益活动服务的实践综合能力。通过该项目推广实践,让更多的人投入到微公益活动中,让感恩公益精神无处不在、无所不能、无所不及。第一部分是需求分析,调查分析湖南省长株潭高职学生党员感恩教育现状,结合信息化诊断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对教学内容设计的反馈进行用户分析,搜集营销专业校企合作实践和学生就业信息状况进行分析,评估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第二部分为构建高职营销专业核心素养指标体系。在对核心素养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构建可测量化的三层次指标体系,主要从“感恩父母、感恩教师、感恩社会”的三方面综合影响因子考量。第三部分为对策研究。根据所建立的数据信息及时更新系统考量指标,实现区域营销人才培养的对接,提出可行性对策。培育高职营销学生的核心素养,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职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根本上达到立德树人的目标。与株洲地区五个高校的多个学生党员组织达成协议,共同组建株洲地区高校公益联盟,开展“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我最行”公益活动,感恩理念创新。通过感恩父母、感恩师生、感恩社会的精神推崇。感恩培育方法的创新。确定感恩帮扶对象、“家书活动”、信笺交流、“暖茶师生情”,感恩交流茶话会活动项目实施等方式实行。

(1)“感恩父母行”活动。项目成员联系株洲各高校公益协会联合组织“浓怡亲情写家书”为主题的感恩活动,免费提供信件和邮寄服务,将感恩亲情精神传播。定期组织“爱的口头禅”活动,现场视频联系父母并交流搜集“最能表达亲情爱意的几句话”,增强孩子与父母的感情。

(2)“感恩师生行”活动。为了感恩老师情,项目成员组织“暖茶师生情”活动,定期向老师们义务奉茶、举办微公益茶会活动,体现大学生感谢师恩之情。感恩同学情,组织“校园微公益、圆梦进行时”,提倡每人捐助1元钱,募集资金并征集在校家庭困难学生的励志梦想,帮助他实现励志梦想。联系学院相关组织协会资源,定期为学校师生提供“免费电器维修、免费化妆技术推广、免费感恩书籍交流”等活动。

(3)“感恩社会行”活动。整合株洲地区各高职院校公益组织、社会公益组织资源;联系株洲地区各社区,了解单亲困境儿童情况;收集归档需要帮助的留守儿童、失独老人信息;通过“探望”、“捐书”、“帮扶互动”等措施,对留守儿童和孤独老人进行精神扶持和物质协助,做到“常怀感恩、温暖社会大家庭”,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恩精神。

猜你喜欢
感恩学生党员公益
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管理路径研究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公益
公益
公益
高校学生党员党内生活常态化研究
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措施研究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