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效果

2019-01-07 13:28:14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25期
关键词:中及体动结肠镜

孙 朋

(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人民医院麻醉科,辽宁 康平 110500)

无痛结肠镜检查术多在浅麻醉的状态下进行的,其最为常发的麻醉风险就是呼吸抑制[1]。因此,在检查过程中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平稳、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对保障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多采用复合给药的方案,麻醉效果好且安全性高。现本研究选择在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择期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复合组(40例,静脉注射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及丙泊酚组(40例,静脉注射丙泊酚),以对比观察及评价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应用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的临床麻醉效果及应用安全性,以期为临床寻求更佳无痛的麻醉方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在我院2016年6月至2018年4月择期接受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80例患者,随机均分成两组:复合组(40例,静脉注射纳布啡复合丙泊酚)及丙泊酚组(40例,静脉注射丙泊酚)。复合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龄34~66岁,平均年龄(42.51±3.17)岁。丙泊酚组患者中男性23例、女性17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42.47±3.13)岁。纳入标准:BMI为18~25 kg/m2;无严重心、脑、肺、肝、肾、血液、神经及精神系统等病史,也无呼吸困难及休克等症状;无丙泊酚过敏史[2]。本研究已获医学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全部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两组资料对比具有良好的可比性,无纳入统计学分析的意义(P>0.05)。

1.2 方法:术前嘱患者禁食禁水6~8 h,经鼻导管吸氧,氧气流量控制在2 L/min;建立外周静脉给药通道;应用心电监护仪,以常规监测生命体征。复合组患者经静脉注射纳布啡0.1 mg/kg,时间为60 s,5 min后静注丙泊酚1.0 mg/kg;丙泊酚组患者则静注丙泊酚1.0 mg/kg。两组均在睫毛反射消失后实施结肠镜检查术,并在术中维持泵注丙泊酚,速率为4~6 mg/(kg·h)[3]。若患者仍有体动反应发生,则可单次追加10 mg丙泊酚。术后送至恢复室进行观察,待其复苏且意识完全清醒后,观察生命体征及不良反应情况,无异常后准予离院。

1.3 观察指标:记录两组的麻醉诱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复苏时间、睁眼见人恢复时间以及术中、术毕后5 min、10 min时的生命体征情况,如MAP(平均动脉压)、HR(心率)、RR(呼吸频率)及SpO2(脉搏血氧饱和度);评估及记录两组术中及术后清醒后5、30、60 min时的VAS评分(视觉模拟评分)及Ramsay镇静评分的情况;另外,还要观察及记录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清醒后1 h内的不良反应情况,如①术中:血压升高或减低、窦性心动过速或减慢、呛咳、呃逆、体动反应以及注射痛等[4],②术后:呼吸抑制、躁动不安、头晕、恶心以及呕吐等。

1.4 统计学方法:整理及核对研究数据,无误后输入SPSS20.0统计学软件中行分析检验,计量资料以t值检验、以()表示,计数资料以χ2值检验、以例数和百分率(%)表示,比较结果以P<0.05提示统计学意义存在。

2 结果

2.1 各种时间指标的比较:两组麻醉诱导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复苏时间及术后睁眼见人恢复时间的比较结果均表现为复合组短于丙泊酚组,即复合组:(1.35±0.45)min、(5.62±1.56)min、(8.13±1.68)min、(11.12±2.47)min,丙泊酚组:(1.71±0.87)min、(7.34±2.11)min、(10.63±2.45)min、(15.11±3.54)min,差异均有较为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

2.2 各时点生命体征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毕后5 min、10 min时的MAP、HR、RR与SpO2水平的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为复合组好于丙泊酚组。

2.3 各时点VAS评分与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清醒后5、30、60 min时的VAS评分和Ramsay镇静评分的比较结果均表现为复合组优于丙泊酚组,即复合组:(3.75±0.65)分、(2.72±0.36)分、(2.04±0.28)分、(1.10±0.17)分,丙泊酚组:(4.78±1.27)分、(3.45±1.15)分、(2.68±0.68)分、(2.01±0.51)分,差异也均存在鲜明的统计学意义(P<0.05)。

2.4 各时段不良反应情况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清醒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间的差异情况也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表现为复合组低于丙泊酚组,即复合组5%(2/40,体动反应1例、呃逆1例、2.5%(1/40,躁动不安1例),丙泊酚组:20%(8/40,血压升高2例、窦性心动减慢1例、呃逆3例、体动反应2例)、17.5%(7/40,一过性呼吸抑制2例、躁动不安3例、恶心1例、呕吐1例)。

3 讨 论

结肠镜检查术是一种具有侵入性的操作,会刺激待检者的结直肠,可导致交感神经的兴奋性增强,从而引发各种应激反应,如血压升高或减低、窦性心动过速或减缓、恶心、呕吐、呛咳、呃逆、躁动不安及呼吸抑制等[5]。因此,在实施无痛结肠镜检查术时,应合理选用对呼吸及循环系统抑制作用轻微的麻醉药剂,并采用联合用药方案,以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增强麻醉效果,减少及抑制应激反应。纳布啡为激动拮抗型吗啡类药物,其镇痛活性强,多用于缓解中重度疼痛,而对呼吸抑制的作用弱,能够平稳机体血流动力学,并且应用成瘾性极低,已成为临床常用的一种镇痛药剂,可作为复合全麻时的辅助用药,麻醉效果良好。丙泊酚是一种新型、快速且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剂,普遍应用于麻醉诱导、麻醉维持以及危重患者的镇静,其本身并无镇痛作用,但具有麻醉诱导起效快、复苏迅速、清醒后功能恢复完善且应激反应少等优点。纳布啡复合丙泊酚时,不仅可发挥其各自的作用功效,而且可减少药剂量,利于抑制应激反应的发生,应用安全性高。综上所述,纳布啡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术的临床麻醉效果稳定且良好,不会增加患者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的发生,可安全应于无痛结肠镜检查术中。

猜你喜欢
中及体动结肠镜
结肠镜治疗前肠道清洁准备致水中毒一例报告
2018《AASM临床实践指南:使用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障碍与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要点解读
上海护理(2022年6期)2022-06-20 04:15:52
静脉治疗规范化管理用于护理管理中及对不良事件影响分析
缬沙坦与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在老年高血压治疗中及对舒张压的影响分析
美国睡眠医学学会临床实践指南:应用睡眠体动记录仪评估睡眠障碍和昼夜节律睡眠-觉醒障碍
结肠镜下治疗肠息肉的临床疗效观察
175 例结肠镜诊断和治疗结肠息肉的临床分析
减轻结肠镜操作中腹痛的研究进展
让英语课堂“动”起来
三种麻醉方法对小儿胃镜检查中体动的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