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爽 蔡迪鸣
(葫芦岛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辽宁 葫芦岛 125000)
头孢地嗪钠是常见第三代头孢菌素之一,其具有较强的免疫功能。据有关资料显示[1],头孢地嗪钠可使巨噬细胞被激活,促进杀菌率及吞噬活性的提高。该药物具有抵抗革兰阴性菌与革兰阳性菌作用,而且有助于稳定β-内酰胺酶、青霉素酶及头孢菌素酶等[2]。中国药典(ChP)及日本药典(JP)中均记录了头孢地嗪钠[3]。通过JP方法对头孢地嗪钠杂质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可知头孢地嗪钠具有较低的杂质水平,但是杂质数量较多,JP要想采用高效液相-质谱系统(HPLCMS)分析杂志,则需要转换磷酸盐缓冲体系,使其以可发挥性的流动相体系呈现出来[4]。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头孢地嗪钠含量与有关物质测定方面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1 实验仪器:Milli-Q超纯水系统;WatersAlliance2695 高效液相色谱仪;Platisil 18(250 mm×4.6 mm,5 μm)色谱柱;AT260分析天平;MettlerToledo320pH计。
1.2 试药:样品,乙腈,头孢地嗪钠对照品(含量90.9%),醋酸铵,甲酸,杂质对照组[头孢噻肟内脂(L)、7-氨基头孢烷酸(7-ACA)、头孢噻肟、头孢地嗪母核(3-MTA)、去乙酰氧头孢噻肟(DSF)、头孢地嗪侧链酸(MMTA)及去乙酰头孢噻肟(DF)]。
2.1 色谱条件:色谱柱选择P118(250 mm×4 mm,5 μm),流动相A与流动相B分别是醋酸铵溶液(甲酸调整至pH 3.2,2000 mL水溶解,醋酸铵1.9 g)与乙腈,流速设置为每分钟1.0 mL,检测波长及柱温分别为254 nm和35 ℃;进样量设置为20 μL。流动相与洗脱程序如下:0~17 min,流动相A与流动相B分别是81%和19%;17~27 min,流动相A与流动相B分别为81%→60%和19%→40%;27~28 min,流动相A与流动相B分别是60%→80%和40%→19%;28~35 min,流动相A与流动相B分别是81%和19%[5]。
2.2 制备溶液
2.2.1 头孢地嗪钠供试品溶液:选取适量本品,精密称量,添加乙腈-水混合溶液,比例为19:81,由此进行溶解,制成0.5 μg/mL溶液,振摇均匀,获得供试品溶液。
2.2.2 头孢地嗪钠对照品溶液:选取适量头孢地平对照品,精密称量,添加乙腈-水混合溶液,比例为19∶81,制定0.5 μg/mL溶液,振摇均匀,获得成品。
2.2.3 测定含量:供试品溶液及对照品溶液进样量20 μL,分别注入液相色谱仪,将色谱图记录,根据外标法对样品中头孢地嗪(C20H20N6O7S4)含量进行计算。
2.2.4 检测有关物质:于100 mL量瓶中置入经过精密量取的1 mL对照品溶液,采用稀释液进行稀释直至刻度,稀释液为乙腈-水(19∶81),振摇均匀,制取溶液为对照溶液;于液相色谱仪中注入20 μL对照溶液,对检测仪器灵敏度进行调节,确保主成分色谱峰的峰高最低为满量程的10%,后于液相色谱仪中注入20 μL供试品溶液,将色谱图记录下来,头孢地嗪峰及相邻杂质峰分离度应与要求相符。如果供试品溶液存在杂质峰,则根据1%自身对照法准确计算。
2.3 方法验证分析
2.3.1 考察专属性:为了对本方法能够对储存期间即生产期间产生的杂质进行有效检测,以贮存条件、结构特点及合成工艺等为依据开展分离度考察实验、强制降解实验。①强制降解实验:高温破坏样品粉末,温度设置为60 ℃,紫外光照破坏(10 d,UV254 nm),强酸(10 min,1 mol/L盐酸溶液),强氧化(15 min,35%过氧化氢溶液),强碱(5 min,0.1 mol/L氢氧化钾溶液),在上述环境中破坏。结果提示:于氧化条件及碱性条件中,头孢地嗪降解度提高,于光照环境中,显著增加了异构体2和MMTA;碱性环境中,极易形成异构体4、异构体3及异构体1;处于酸性环境中,显著增加了杂质L。强制降解形成的杂质可完全分离主成分。②考察分离度:混合溶解各杂质与头孢地嗪钠制成的对照品,溶解后,考察分离度,根据考察本方法的可行性,对生产工艺中形成的杂质进行监测。头孢地嗪钠与杂质混合液及头孢地嗪钠供试品溶液实验结果提示,可有效分离各杂质。根据以上实验结果可知,该方法专属性较强,可用于检测头孢地嗪钠保存及生产期间有关物质。
2.3.2 测定定量限与检出限:精密称量适量头孢地嗪钠,通过乙腈-水混合溶液进行稀释,形成包括0.044,0.13 μg/mL的头孢地嗪钠溶液,重复进行33次实验。计算公式为S/N=3,计算结果如下:0.056 μg/mL为头孢地嗪钠检测限;根据S/N=10对头孢地嗪钠定量限进行计算,结果为0.22 μg/mL。
2.3.3 考察线性关系:对头孢地嗪钠对照作品进行准确称量,通过乙腈-水混合溶液进行稀释,形成包含头孢地嗪钠不同浓度的对照品溶液,分别是0.1479、619.7、0.4929、599.4、4.929、505.4、9.858、411.1、24.64、388.2、49.29、306.9、98.58、218.7,横坐标为浓度C(μg/mL),纵坐标为峰面积A,根据上述二者做回归直线,回归方程为A=34352843.7C+9506.5,线性范围为0.1479~769.2 mg/mL,r=1.0000。
2.3.4 准确度实验:共称取9份头孢地嗪钠对照品,通过乙腈-水混合溶液分别制取50%、100%和120%溶液。根据2.2.3方法对样品含量进行检测。
2.3.5 重复性试验即精密度实验:准确称量50.0 mg头孢地嗪钠对照品,将其分为6分,溶剂为乙腈-水混合液,形成0.5 mg/mL溶液,均匀摇晃。将样品注入至液相色谱仪中,将峰面积记录,并对头孢地嗪钠相应因子进行计算,获取结果为RSD是0.13%,其中一份进行连续6次计算,将峰面积记录下来。头孢地嗪钠峰面积RSD计算结果是0.2%,结果提示,该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密度。
2.3.6 溶液稳定性试验:分别采用流动相溶解头孢地嗪钠,将其置于20 ℃环境中检测,时间分别是80、160、240、320、360、420 min,对每种杂质改变状况进行考察。结果提示,通过流动相溶解的样品溶液稳定性较差,其中存在诸多杂质,从整个方面来看,杂质提高大约3.2%。通过乙腈-水及水溶解的样品溶液稳定性较强,总杂质量改变在0.1%以下。处于流动相中的样品降解速度明显,而通过乙腈-水溶解的样品溶液尽管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由于空白峰值的作用,所以需要通过乙腈-水对样品进行溶解。
2.3.7 耐用性实验:实验工具为Gemini18(5 μm,250 mm×4.6 mm)色谱柱,确保每种杂质的分离及保留状况与Platisil柱相符。
根据本次实验结果分析,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头孢地嗪钠成分具有较高的可行性,而且具有良好的溶液稳定性、耐用性、准确度、精密度、线性及适应性,符合检测限及定量限检测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