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咽管瘤28例CT和MRI诊断分析

2019-01-07 09:39胡宏影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30期
关键词:垂体瘤低密度实性

胡宏影

(辽宁省精神卫生中心影像科,辽宁 开原 112300)

颅咽管瘤是儿童颅内最常见的非胶质来源的肿瘤,本病起源于口腔形成过程中的拉氏袋(Rathke's pouth)残存上皮细胞,好发于鞍上池、鞍区及三脑室,是仅次于垂体瘤的鞍区第二常见肿瘤。笔者收集了我院2010年~2018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颅咽管瘤患者CT及MRI检查的影像表现,以期探讨CT与MRI对颅咽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共28例病例,26例行CT和MRI两项检查,2例行MRI检查,部分病例行增强检查。CT使用德国西门子16层螺旋CT扫描,层距、层厚均为5 mm;MRI使用东软1.5T磁共振扫描仪。其中男性患者15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者60岁,最小者2岁,平均年龄19岁。临床主要症状为内分泌功能紊乱、头痛、呕吐、两颞侧偏盲。

2 结果

2.1 颅咽管瘤病灶特征:28例颅咽管瘤中,位于鞍上17例,鞍内4例,同时累及鞍内、鞍上7例。病灶呈囊性者22例,囊实性者5例,实性1例。病灶最大直径为68 mm,最小直径9 mm;病灶呈类圆形8例,不规则形17例,哑铃形3例。8例患者垂体柄显示不清,视路及垂体柄同时受压14例,9例患者可见脑积水。

2.2 CT表现:CT平扫多数病灶为鞍上池内分叶状、圆形或卵圆形肿块,肿块边界清楚,轮廓光整,少数肿瘤轮廓不规则,与周围正常结构分界欠清,特别是囊实性混合者。肿块囊性部分以低密度为主,少数病灶由于角蛋白含量较多,可呈等密度甚至高密度;肿瘤实性部分多为等密度,常呈附壁结节样,增强扫描可见强化。颅咽管瘤一般无瘤周水肿,肿瘤较大压迫孟氏孔时可引起梗阻性脑积水。肿块囊壁伴有蛋壳样钙化是颅咽管瘤的CT特征性表现。

2.3 MRI表现:颅咽管瘤由于病灶内容物成分不同,T1WI与T2WI上信号多样,在本组22例囊性颅咽管瘤中,T2WI加权像上均为高信号,T1WI上,低信号有15例,高信号4例,等信号3例。1例实性肿瘤呈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5例囊实性肿瘤T1WI呈低等混杂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钙化部分MRI表现为低信号。增强扫描,MRI可见肿瘤环状强化、片状强化或环伴结节强化。

3 讨 论

颅咽管瘤WHO归为I级[1],是鞍区第二常见的肿瘤,约占鞍区肿瘤的30%,所有年龄均可发病,青少年多见,患病高峰年龄为10岁左右,另一高峰期为大于65岁,颅咽管瘤虽属良性肿瘤,但预后不良[2]。

颅咽管瘤发病部位较特定,而且钙化率较高,CT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对肿瘤内部的钙化及肿瘤周围颅骨骨质压迫吸收情况显示最佳,因此,CT作为诊断颅咽管瘤的首选方法[3]。凡是肿块主体部位位于鞍上区,肿瘤边缘或内部有钙化者,均要首先考虑本病。但是,由于鞍区骨质伪影较多,CT的空间分辨率较差,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在CT上显示欠清,而MRI则能清晰显示肿块的位置及肿块与邻近组织的压迫浸润情况,MRI还对区分肿瘤的囊实性及囊内成分有极大的优势。

4 鉴别诊断

实性颅咽管瘤应与垂体瘤、鞍区动脉瘤、脑膜瘤等鉴别。垂体瘤钙化比较少见,蝶鞍呈球形扩大,鞍底骨质可有受侵,增强扫描多呈分叶状均匀强化,无钙化的实性颅咽管瘤与垂体瘤鉴别困难。鞍区动脉瘤MRI可见流空现象,具有特征性[4]。鞍区脑膜瘤好发于鞍结节,肿瘤密度均匀,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MRI可见脑膜尾征,肿瘤常引起临近骨质增生变厚。囊性颅咽管瘤需与胆脂瘤、蛛网膜囊肿或表皮样囊肿相鉴别。胆脂瘤CT表现为低密度,MRI通常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无强化。蛛网膜囊肿CT平扫呈均匀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囊内及囊壁均无强化。表皮样囊肿钙化发生率低,囊壁极少有强化。

CT与MRI在颅咽管瘤的诊断中各有优势,二者相结合,定能对本病做出较准确、全面的诊断。

猜你喜欢
垂体瘤低密度实性
低密度隔热炭/炭复合材料高效制备及性能研究
胰腺实性浆液性囊腺瘤1例
看似“中年发福”,竟与垂体瘤有关
超声在诊断甲状腺囊实性结节中的应用
CT引导下实性和部分实性肺结节空心针活检的诊断准确性和并发症
基于低密度网格覆盖分析的重访星座优化设计
乳腺包裹性乳头状癌的超声诊断
路雪婧教授补肾养阴法治疗垂体瘤术后视野缺损病案1例
低密度超音速减速器
猛长个儿,是发育还是疾病?